船舶下水潮位位高度及浮船坞吃水计算(1)
- 格式:docx
- 大小:59.60 KB
- 文档页数:2
下水曲线计算一.下水时的主要数据船厂L=33.6m下水重量Wc=130t重心位置:11.5站处前支架位置:18站重心距前支架:10.92m龙骨坡度=滑道坡度:3°=0.0523 rad下水前尾部距离滑道末端15m二.下水计算1.第二阶段:船体尾部接触水面到船尾开始上浮为止首吃水:dF=dA-L*0.0523=-1.757+0.0523x尾吃水:dA=0.0523x重心到滑道末端距离:Sg=x-(15+11.5*1.68)浮心到前支架距离:lb=18*1.68-Xb’浮心到滑道末端距离SB=x-(15+Xb’)Xb’为浮心到尾垂线距离利用不同滑行距离的收尾吃水,结合邦戎曲线和辛普森计算第一法,可计算得到每一水线下的浮力和浮心纵向位置。
下水第二阶段计算表如下从图中可得出结论(1)在x1=34.65m处船尾开始上浮(2)船尾上浮时前支架受力R=65.4t(3)第二阶段中Mv>Mw,故不会发生尾落现象2.第三阶段:自船尾开始上浮至前支点离开滑道船尾上浮后,前支点滑动,船体绕前支点转动,故收尾吃水不确定,采用如下方法确定某一下滑时刻的排水:对于某一行程假设一尾吃水,分别算该吃水下排水和矩,利用图形确定真实尾吃水。
辅助表格和辅助曲线如图。
图中可得M’w与M’v相交是排水量wv=61.19t同理,43m,46m时可得排水量分别为68.76t,70.51t,即可做出尾上浮之后的曲线。
从图中可知,前支架完全离开滑道末端后,重力依旧大于浮力,因此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首落。
二.曲线分析此下水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首落,并且Mv与Mw交点与X1距离很近,实际工程中极容易发生尾落,因此可加大滑道入水部分长度,即,采用更高的水位。
备注:美观起见,下水曲线的绘制采取了如下比例下滑距离X100重力对前支点矩X1浮力对前支点矩X1重量对滑道末端矩X0.2浮力对滑道末端矩X0.2重力X10浮力X10X1=34.65X2=45.24。
船舶吃水计算方式
船舶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的部分深度,即船体下沉的深度。
船舶吃水的计算方式如下:
1. 定义船舶结构:确定船舶的几何形状和主要结构特征,包括船身形状、各部分尺寸和凸起物等。
2. 确定吃水线:吃水线是船舶在水面下沉的深度。
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和航行条件,确定吃水线的位置。
3. 计算留用余量:留用余量是指船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为避免意外情况,在吃水计算结果上额外增加的安全余量。
常见的留用余量为1%至5%,根据船舶设计和航行要求确定。
4. 考虑舱内载荷:如果船舶携带货物或燃料等,需要考虑舱内的载荷对船舶吃水的影响。
根据舱内载荷量和其在船舶上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5. 进行吃水计算:根据船舶的几何形状、吃水线位置、留用余量和舱内载荷等信息,进行吃水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船舶在水中下沉的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船舶吃水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船舶的稳定性、浮力平衡等。
因此,船舶的吃水计算通常由专业的船舶设计师或工程师进行。
吃水差和吃水的计算一、吃水差与吃水的计算:1、吃水差:1)大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的计算:t=D(Xg-Xb)/(100CTM);(米)Xg -重心到船中的距离Xb -浮心到船中的距离D-排水量;CTM-厘米纵倾力矩2)小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的计算:∆t=P(Xg-Xf)/(100CTM); (米)∆t-为装卸货物P时的吃水差的变化量;Xf-为漂心距离船中的距离,其值的正负号与Xg和Xb的取法相同。
2、吃水:1)粗略计算:设漂心在船中,即Xf=0TF=TM+t/2 ; TA=TM+t/2装卸货物产生的平均吃水T的增减值∆T=P/(100TPC) (米);装货时P取“+”,卸货时P取“-”;TPC-厘米吃水吨数。
2)精确计算:漂心不在船中,即Xf≠0,Xf的值需要从稳性报告书中查得。
a、大量装卸货物:TF=TM+(Lbp/2-Xf)•t/ Lbp;TA=TM-(Lbp/2+Xf)•t/ Lbp;b、少量装卸货物:TF=TM+∆T+(Lbp/2-Xf)•∆t/ Lbp;TA=TM+∆T-(Lbp/2+Xf)•∆t/ Lbp;∆T-装卸货物的吃水变化量,∆T=P/(100TPC) (米)∆t-装卸货物的吃水差改变量,∆t=P(Xg-Xf)/(100CTM); (米)漂心船中Xf水线∆t •TA Lbp /2 TMLbp二、吃水差比尺:船舶各个货舱少量装卸货物的100吨吃水变化量是由以下两式计算出来的,在船舶水尺调整中普遍使用:∆TF=100/TPC+[( Lbp/2-Xf)/ Lbp×100(Xg-Xf)/CTM]∆TA=100/TPC+[( Lbp/2+Xf)/ Lbp×100(Xg-Xf)/CTM]对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一、装载情况下除有其他特殊要求外一般应:1、满载:尾倾0.3~0.5m2、半载:尾倾0.6~0.8m3、轻载:尾倾0.9~1.9m但已经证实有的船舶在重载情况下航速最快是在首倾0.3~0.5m左右二、空载航行时的吃水要求1、LBP≤150m:dFmin≥0.025 LBP (我国为dFmin≥0.027 LBP)dMmin≥0.02 LBP+22、LBP>150m:dFmin≥0.012 LBP +2dMmin≥0.02 LBP+2三、空载航行时的吃水差要求吃水差t与船长LBP的比值t/LBP<2.5%, 倾角小于1°.5,但沉深比h/D>50%~60%,因为h/D<40%~50%时,螺旋浆效率明显下降;h-浆轴到水面的距离,D-螺旋浆直径。
船舶平均吃水计算公式船舶平均吃水是指船舶在静水中的平均吃水深度,是船舶设计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正确计算船舶平均吃水深度,对于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运输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船舶平均吃水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船舶平均吃水的概念船舶平均吃水是指船舶在静水中的平均吃水深度,通常用“T”表示。
在设计和计算船舶的吃水时,需要考虑船舶的载重量、尺寸、船型等因素。
船舶平均吃水深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稳定性和速度等运输性能。
二、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公式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公式是根据船舶的吃水线和船体形状计算得出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T = (∑A×d)/∑A其中,T表示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A表示船体在不同吃水深度处的横截面积,d表示各横截面积的重心高度,∑A表示所有横截面积的总和。
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船舶的船型、吃水线和尺寸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船舶平均吃水的影响因素船舶平均吃水深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的载重量。
船舶的载重量越大,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也会相应地增加。
2. 船舶的尺寸。
船舶的尺寸越大,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也会相应地增加。
3. 船舶的船型。
不同的船型会对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船头和船尾的形状、船体的宽度和深度等都会对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产生影响。
4. 船舶的吃水线。
船舶的吃水线会影响到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因此在计算船舶平均吃水深度时需要考虑船舶的吃水线。
总之,船舶平均吃水深度是船舶设计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正确计算船舶平均吃水深度可以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运输能力。
在进行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节船舶吃水差的概念与基本计算一、吃水差概述1. 吃水差(trim)概念当t = 0时,称为平吃水(Even keel);t = d F-d A当t > 0时,称为首倾(Trim by head);当t < 0时,称为尾倾(Trim by stern)。
2. 吃水差对船舶航海性能的影响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等首倾时轻载时螺旋桨沉深比下降,影响推进效率。
轻载时舵叶可能露出水面,影响舵效。
满载时船首容易上浪。
过大尾倾时轻载时球鼻首露出水面过多,船舶阻力增大。
水下转船动力点后移,回转性变差。
轻载时船首盲区增大,船首易遭海浪拍击。
3. 适当吃水差的范围1)载货状态下,对万吨级货轮:满载时:t = -0.3~-0.5 m半载时:t = -0.6~-0.8 m轻载时:t = -0.9~-1.9 m2)空载航行时:◎一般要求dm ≥ 50%d s(冬季航行dm ≥ 55%d s)I/D ≥0.65~0.75| t | <2.5%L bp其中:d s——船舶夏季满载吃水(m);I ——螺旋桨轴心至水面高度(m);D ——螺旋桨直径(m)。
◎推荐值当L bp≤ 150m时d Fmin≥ 0.025L bp( m )d mmin ≥ 0.02L bp + 2 ( m )当L bp > 150m 时d Fmin ≥ 0.012L bp + 2 ( m ) d mmin ≥ 0.02L bp + 2 ( m ) 二、吃水差产生的原因1. 纵向上,船舶装载后总重心与正浮时的浮心不共垂线,即g b x x ≠2. g x 的求法 合力矩定理 ()i i g P x x ∑⋅=∆三、吃水差的基本计算 1. 纵向小倾角静稳性理论证明,船舶在小角度纵倾时,其纵倾轴为过初始水线面漂心的横轴,在排水量一定时,纵倾前后相临两浮力作用线的交点L M 为定点,L M 称为纵稳心。
sin tan RL L L L BPt M GM GM GM L ϕϕ=∆⋅⋅≈∆⋅⋅=∆⋅⋅2. 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吃水差改变1cm 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可由资料查得。
不同密度水域时吃水差的计算方法1.方法一:不同比重水区对吃水差影响及计算方法。
在船舶排水量计算中我们知道,同一船舶在总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它在不同密度的水域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不同的,吃水差亦也不相同。
海水密度的变化引起的吃水差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型船舶在出入不同密度的水域,当所经航道有水深限制时,更应引起注意。
计算吃水差公式T = D (LCG – LCB) / 100 X MTC式中T –吃水差;D –排水量;LCG –重心距舯距离;LCB –浮心距中距离;MTC –每厘米纵倾力矩。
由于船舶建造过程中船型结构的原因,每艘船舶浮心距舯距离(LCB)都随着吃水的增加而逐渐后移。
因比,船舶从密度大的水域驶入密度小的水域,排水量体积增加,平均吃水增加,因船舶重量未变动故船舶重心距舯距离(LCG)不改变。
随着LCB后移会使船舶的前倾增大,尾倾减小;反之,船舶从密度小的水域驶入密度大的小域,排水体积减小,吃水减小,某轮在密度有1.025的标准海水中,平均吃水11.66米,查得当时的排水量D = 68768,LCB = 5.89 (舯前),MTC = 984.5,经计算得重心距舯距离LCG = 5.71(舯前)。
(也可从配载仪上求得)。
(1)首先计算在标准海水中的吃水差:根据吃水差公式T = D(LCG - LCB)/100 MTC = 68768 X (5.71 – 5.89) / 100 X 984.5 = -12.6 cm (2)计算驶入巴拿马湖水(0.995)后新的排水量68786 X 1.025 / 0.995 = 70841(3)以排水量有引数,反查表得出在运河中:吃水= 11.89LCB = 5.71 (舯前)MTC= 996.8LCG = 5.71 (舯前),(货物未动,重心不变)(4)计算驶入运河的吃水差T = 70841 X (5.71 – 5.71)/ 100 X 996.8 = 0 即船在运河中前后平吃水,吃水差为0。
吃水差和吃水的计算一、吃水差与吃水的计算:1、吃水差:1)大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的计算:t=D(Xg-Xb)/(100CTM);(米)Xg -重心到船中的距离Xb -浮心到船中的距离D-排水量;CTM-厘米纵倾力矩2)小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的计算:∆t=P(Xg-Xf)/(100CTM); (米)∆t-为装卸货物P时的吃水差的变化量;Xf-为漂心距离船中的距离,其值的正负号与Xg和Xb的取法相同。
2、吃水:1)粗略计算:设漂心在船中,即Xf=0TF=TM+t/2 ; TA=TM+t/2装卸货物产生的平均吃水T的增减值∆T=P/(100TPC) (米);装货时P取“+”,卸货时P取“-”;TPC-厘米吃水吨数。
2)精确计算:漂心不在船中,即Xf≠0,Xf的值需要从稳性报告书中查得。
a、大量装卸货物:TF=TM+(Lbp/2-Xf)•t/ Lbp;TA=TM-(Lbp/2+Xf)•t/ Lbp;b、少量装卸货物:TF=TM+∆T+(Lbp/2-Xf)•∆t/ Lbp;TA=TM+∆T-(Lbp/2+Xf)•∆t/ Lbp;∆T-装卸货物的吃水变化量,∆T=P/(100TPC) (米)∆t-装卸货物的吃水差改变量,∆t=P(Xg-Xf)/(100CTM); (米)漂心船中Xf水线∆t •TA Lbp /2 TMLbp二、吃水差比尺:船舶各个货舱少量装卸货物的100吨吃水变化量是由以下两式计算出来的,在船舶水尺调整中普遍使用:∆TF=100/TPC+[( Lbp/2-Xf)/ Lbp×100(Xg-Xf)/CTM]∆TA=100/TPC+[( Lbp/2+Xf)/ Lbp×100(Xg-Xf)/CTM]对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一、装载情况下除有其他特殊要求外一般应:1、满载:尾倾0.3~0.5m2、半载:尾倾0.6~0.8m3、轻载:尾倾0.9~1.9m但已经证实有的船舶在重载情况下航速最快是在首倾0.3~0.5m左右二、空载航行时的吃水要求1、LBP≤150m:dFmin≥0.025 LBP (我国为dFmin≥0.027 LBP)dMmin≥0.02 LBP+22、LBP>150m:dFmin≥0.012 LBP +2dMmin≥0.02 LBP+2三、空载航行时的吃水差要求吃水差t与船长LBP的比值t/LBP<2.5%, 倾角小于1°.5,但沉深比h/D>50%~60%,因为h/D<40%~50%时,螺旋浆效率明显下降;h-浆轴到水面的距离,D-螺旋浆直径。
船舶吃水计算公式船舶吃水深度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这当中的计算公式也有着不少门道。
咱先来说说啥是船舶吃水。
简单来讲,船舶吃水就是船舶在水中沉入的深度。
就好比一个人站在游泳池里,水会没过身体一定的高度,对于船舶来说,这个被水没过的高度就是吃水深度。
那为啥要算船舶吃水深度呢?这可太重要啦!船舶吃水深度直接关系到船舶能不能安全通过某些航道、桥梁,还能影响到船舶的载货量。
想象一下,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自己的吃水深度,贸然开进了水不够深的航道,那可能就得搁浅,这麻烦可就大了!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船舶吃水的计算公式。
船舶吃水的计算通常会考虑到船舶的排水量、水的密度、船舶的体积等因素。
一般来说,常见的计算公式是:吃水深度 = 排水量÷(水的密度×船舶水下部分的横截面积)。
这里面的排水量,就是船舶排开的水的重量。
水的密度嘛,在常温常压下大约是 1 吨/立方米。
船舶水下部分的横截面积,就像是把船舶在水下的部分切成一片一片,然后看其中某一片的面积。
我给您举个例子啊。
有一次我去港口参观,看到一艘货轮正在装货。
船长和船员们就一直在计算着吃水深度,那认真的劲儿,就跟咱们考试做题似的。
他们拿着各种测量工具,一会儿测测这儿,一会儿量量那儿,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数字。
我凑过去一听,原来他们在根据货物的重量、船舶原本的排水量,还有当时水域水的密度,来计算装完这批货后船舶的吃水深度,看看能不能安全出港。
您瞧,这计算要是不准确,后果不堪设想。
要是算少了,船可能装的货太多,吃水太深,碰到水底或者过桥的时候卡住;要是算多了,又浪费了船舶的载货能力,不划算。
而且啊,不同类型的船舶,吃水深度的计算可能还会有些细微的差别。
比如油轮和集装箱船,它们的形状不太一样,水下部分的结构也不同,所以在计算吃水深度时,可能需要对公式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正。
再说说水的密度这回事儿。
水的密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温暖的海域,水的密度可能会小一些;在寒冷的海域或者靠近河口的地方,因为水里的盐分含量不同,密度也会有所变化。
靠离吴淞口水域的船舶吃水的计算方法:
靠离吴淞口水域的船舶吃水的计算方法:
首先要满足长江口深水航道的船舶吃水
一、靠离外高桥水域码头,用吴淞潮高
1.靠离涨末水最大吃水:
吴淞高潮前1h的潮高+码头航道水深-0.7米
2.靠初落水最大吃水:
吴淞高潮后2h的潮高+码头航道水深-0.7米
二、靠罗泾水域码头,用石洞口潮高
1.靠离涨末水最大吃水:
石洞口高潮前1h的潮高+码头航道水深-0.7米
2.靠初落水最大吃水:
石洞口高潮后2h的潮高+码头航道水深-0.7米
*初涨水靠离码头的吃水:
为靠前或离后半小时的潮高+码头航道水深-0.7米
备注:在12.5米水深未通至太仓期间,吴淞口水域开涨末或初落的船舶吃水还要计算该轮过外高桥水域时的船舶吃水。
船舶吃水计算1. 船舶吃水的定义船舶吃水是指船体在水中的浸没深度,也称船舶的水深线。
它是船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能够直接影响船舶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2. 船舶吃水的计算方法船舶吃水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船体的外形、重量、载重、水密舱等。
首先,需要测量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船体内外各部分的体积、表面积等参数。
然后,将这些参数和船舶的重量、载重、水密舱等因素一同考虑,应用一定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便可以得出船舶在不同水平面下的吃水深度。
3. 船舶吃水计算的重要性船舶吃水计算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船舶在水中的浸没程度和航行时的稳定性。
如果船舶吃水太深,那么就会使船只变得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倾覆等危险情况。
另外,船舶吃水也会直接影响到船只的载重量。
如果船舶吃水太浅,船只的搭载能力就会降低,而吃水太深,则可能会造成船只的超载和危险。
因此,合理地计算和控制船舶吃水,对于保障船只航行的安全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4. 船舶吃水计算的应用船舶吃水计算在船舶设计、造船和航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船舶吃水计算可以帮助船舶设计师了解船体结构的优化和重心的控制,从而提高船只的稳定性和搭载能力。
在造船时,船舶吃水计算可以帮助确定船只的水线、船体的形状和重量分布,确保船舶的建造符合要求。
船舶吃水计算在航行中也非常重要。
船只出海前需要进行吃水计算,根据不同的航线、季节、气候等因素计算出船舶在不同水深下的吃水深度,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在船只航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吃水深度超出了安全范围,则需要调整船只的载重和平衡,以保持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船舶吃水计算的注意事项船舶吃水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包括考虑的因素、应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测量的准确性等方面。
首先,船舶吃水计算需要考虑到船只的各个部分的体积、表面积、重量分布以及水密舱等因素,从而进行综合计算。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船舶平均吃水计算公式
船舶平均吃水计算公式是指通过一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得出船舶船
身浸没在水面下的深度。
这个公式对于船舶设计和船舶运行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船舶的稳定性和载货能力。
以下是船舶平均吃水计算公
式的一些参数和公式:
1. 船舶的长度(L):船舶的长度通常是指它的总长度,包括船头、船
尾和全部的船体。
这个参数在计算船舶平均吃水时非常重要。
2. 船舶的宽度(B):船舶的宽度是指船体的最大宽度,也就是船舶的
左右跨度。
这个参数也会影响船舶的吃水深度。
3. 船舶的型深(Tm):型深是指船舶船体的高度,通常是从船底到上
层舱口边缘或者甲板边缘,这也是测量船舶吃水深度必须测量的参数。
4. 船舶的排水量(D):船舶的排水量是指船舶没有装载货物时的重量,也就是船身所挤出的水的重量。
这个参数通常是以吨为单位。
5. 船舶的载重量(C):载重量是指船舶可以装载的货物重量,也就是
船舶的承载能力。
这个参数也会直接影响船舶的吃水深度。
基于以上参数,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公式如下:
T = D / (B x L x K)
其中,T表示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D表示船舶的排水量;B表示船舶的宽度;L表示船舶的长度;K表示常数,通常为0.6到0.65之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船舶的平均吃水深度,从而确定船舶的稳定性、载货能力和船速等关键参数,为船舶设计和运营提供基础数据。
1、浮船坞基本参数
a)船长Loa: 89.8 m
b)船宽B: 34 m
c)浮船坞路轨顶距外底板距离H: 5.036 m
d)最大下沉深度H: 12.1 m
e)浮船坞设计吃水: 4.2 m
f)浮船坞日常吃水: 1.25 m
g)浮船坞总体平面及剖面图参见附页《浮船坞总布置图》
2、浮船坞承载最大载重吨船舶下水时,相关数据计算:
备注:最大载重吨船舶下水(以承载4000t船舶下水为例):
1)本区域0潮位时珠基高度为:-1.11m,此时码头岸边距0潮位高度为4.77m;
2)浮船坞承载4000t船舶下水时,浮船坞吃水为:
(4000×1.5)/(89.9×34)+1.25≈3.21m
3)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水面距码头距离:
h= 5.036-3.21 =1.826m
4)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
4.77-1.826=2.944m(潮汐表读数)
5)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的珠基高度为:
-1.11+2.944=1.834m
6)具体参见下图
最大载重吨(4000t)船舶下水时
相关数据计算模拟图
3、浮船坞承载最小载重吨船舶下水时,相关数据计算:
备注:最小载重吨船舶下水(以承载307t船舶下水为例):
1)0潮位时珠基高度为:-1.11m,此时码头岸边距0潮位高度为4.77m;
2)浮船坞承载307t船舶下水时,浮船坞吃水为:
(307×1.5)/(89.9×34)+1.25≈1.4m
3)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水面距码头距离:
h= 5.036-1.4 =3.636m
4)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
4.77-3.636=1.134m(潮汐表读数)
5)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的珠基高度为:
-1.11+1.134=0.024m
6)具体参见下图
最小载重吨(307t)船舶下水时
相关数据计算模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