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下水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论述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
嘿,你知道船舶咋下水不?那场面可老壮观了!船舶下水主要有几种方法呢。
一种是重力式下水,就像坐滑梯一样,把船顺着滑道推下去。
这可得小心操作,要确保滑道光滑,不然船要是卡住了可就麻烦啦!而且要计算好角度和速度,要是太快了说不定会翻船呢,那可不得了!重力式下水适合那些比较小的船舶,简单又直接。
就好比小孩玩滑滑梯,嗖一下就下去了。
还有一种是漂浮式下水。
哇塞,这就像让船在水上漂起来一样。
先把船放在一个可以注水的船坞里,然后慢慢注水,让船浮起来。
这过程得慢慢来,不能急。
要是水注得太快,船可能会不稳定,摇摇晃晃的多吓人呐!漂浮式下水适合大型船舶,那家伙,一浮起来可威风了。
就像大象走进河里,慢悠悠但很有气势。
那船舶下水安全不?当然得安全啦!在下水前,工程师们会反复检查,确保一切都没问题。
各种设备都得调试好,不能有半点马虎。
就像准备一场大冒险,得把装备都准备齐了。
要是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灾难,损失惨重啊!
船舶下水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了去了。
可以让新造的船快速进入
水中,开始它的使命。
比如运输货物、载人旅游啥的。
没有好的下水方法,船就出不来,那可咋整?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飞不出去多憋屈。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艘大船下水,那场面,哇,老震撼了!大家都欢呼雀跃,为这伟大的时刻鼓掌。
这就是船舶下水的魅力啊!
船舶下水的方法各有千秋,都很厉害。
只要操作得当,就能让船舶顺利下水,开启新的征程。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船舶的下水是指将已经建造完成的船舶从船坞或船台上放入水中的过程。
下水是船舶建造的重要环节,也是船舶建造工作的终点之一。
下水的过程包括了船舶浸泡、推进和漂离等步骤,下水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船舶的大小、重量以及建造环境等因素。
船舶下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下水方法包括滑道下水、浮吊下水和自由浮渡下水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下水方法及其特点。
首先是滑道下水。
滑道下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下水方法,适用于小型船只。
滑道是一种由坡道构成的设施,有时也会采用木板或钢板覆盖以减少摩擦力。
船舶在滑道上逐渐向水面滑动,最终进入水中。
滑道下水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船坞环境有限的场所。
然而,滑道下水需要船舶与地面的摩擦来推动船体,因此需要船体充分润滑以减少摩擦力,否则可能导致船舶卡住或滑行不稳定。
其次是浮吊下水。
浮吊下水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船舶下水方法。
浮吊下水一般需要使用起重机或浮吊来提起船舶,然后将其悬挂在空中,同时逐渐推进到水面上,最终松开索具或绞车,使船舶整体落入水中。
浮吊下水的优点是适用于大型船舶,可以保证船舶下水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浮吊下水需要大型起重设备和吊运专业人员的参与,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
最后是自由浮渡下水。
自由浮渡下水是一种现代化船舶下水方法,适用于大型船舶以及需要进行海试的船舶。
自由浮渡下水的原理是利用船坞的浮力将船舶从船台上推离,并通过控制船舶的重心和浮力来实现平稳下水。
自由浮渡下水的优点是无需使用起重设备和吊运操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安全风险。
自由浮渡下水还可以与船坞与船体相互配合,通过调整水位和船舶的运动来保证下水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自由浮渡下水需要设计精细的船坞和专业的控制系统,成本相对较高。
船舶下水是船舶建造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船舶建造成果的重要时刻。
不同的船舶可以选择不同的下水方法,以保证船舶下水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在选择下水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船舶大小、重量、建造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下水方法。
船舶下⽔的四种主要⽅式船舶下⽔是当船舶建造⼯程⼤部分完⼯之后,利⽤某种下⽔设备,将船舶从建造区移⾄⽔域区的⼯艺过程。
为了船舶下⽔,船⼚根据⾃⾝的条件和⽣产的要求,可选择各种不同的下⽔⽅式和⼚⽔设施。
按船舶下⽔原理可分为:⽓囊下⽔、重⼒式下⽔、漂浮式下⽔、机械化下⽔四⼤类。
⼀、⽓囊下⽔⽓囊下⽔这种船⽤下⽔⽅式是⽬前国内外船舶⽣产企业普遍采⽤的,具有经济便利等优点。
船舶利⽤⽓囊下⽔是⼀项具有我国⾃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是⼀项极具发展前途的新⼯艺,它克服了以往中⼩船⼚船舶修造能⼒受制于滑板、滑道等传统⼯艺的制约,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受到了造船⾏业的欢迎。
⽓囊下⽔新⼯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实践证明,随着⾼强度起重载动⽓囊的应⽤以及新型⽓囊问世、船台和下⽔坡道的设计成功,5万吨级以上船舶⽤⽓囊下⽔是完全可⾏的,但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应该精⼼设计船舶⽓囊下⽔的船台和折⾓型下⽔坡道;根据船舶重量,重⼼位置,船底线型,下⽔坡道坡度,⽔位⾼低等等进⾏⽓囊下⽔计算;对每只⽓囊在滚动的每⼀个⾏程,尤其是在船舶产⽣艉落和艉上浮时的内压和内应⼒应有计算依据。
可以利⽤⽓囊下⽔的船舶有旅游船, 客货船, 江海直达货船, 海洋集装箱船, 囤船, 分节驳, 轮渡, ⾼速客船, 油驳, 油船, 机动驳,拖轮等类型。
按⽓囊⾏⾛通道地基性质分为⽔泥地基通道, 硬质粘⼟地基通道, 较软地基通道, 表层湿泥、下层硬质粘⼟地基通道, 表层为杂草地基通道, 表层为砂质或碎⽯地基通道等。
按通道坡度性质分为五种组合⽔平加下坡, ⽔平加上坡加下坡, 上坡加下坡, ⽔平加微下坡(湖边), 上坡加⽔平加下坡。
通道坡度在1/7∽1/24范围内。
现以国内外知名的青岛永泰船⽤⽓囊为例介绍⽓囊的性能参数.⽬前船⽤下⽔主要应⽤新型整体缠绕⽓囊,这种⽓囊每层之间为斜度交叉缠绕,囊体⽆任何搭接,囊头采取⽐囊体多两层新⼯艺,整体提升了⽓囊的使⽤压⼒,⽓密性更好,安全性更好,承载能⼒更⾼。
船舶排水怎样操作方法
船舶排水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船舶需要排水的区域,通常是船舱或船舶底部的水池。
2. 检查排水系统的状态,确保排水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正常工作,并确保排水通道畅通。
3. 启动排水泵,将水抽出船舶,通常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开关来操作排水泵。
4. 监控排水过程,确保船舶排水顺利进行,并检查排水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5. 在排水过程中,及时处理任何排水系统故障或异常,例如堵塞、泄漏或电力故障等。
6. 当排水任务完成后,关闭排水泵,同时关闭与排水系统相关的阀门,确保排水系统安全关闭。
7. 检查排水系统的状态,确保排水任务完成后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船舶排水操作应遵循相关的船舶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
过程安全可靠。
在实际操作中,船舶排水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船员或工程师负责。
船舶下水方案船舶下水是在造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标志着船舶制造的进展和完成的一大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一种船舶下水的方案,确保过程顺利、安全、高效。
一、船舶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在船舶下水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下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对船舶机械、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且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其次,需要安装船舶下水所需的下水设备,如滑道、护舷、绳索等,以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对工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标识。
二、下水方案的制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下水方案对于下水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下水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下水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天气和潮汐等因素,选择一个最为适宜的下水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风平浪静、潮汐正常的时候进行下水是最佳选择。
2. 下水路线的规划:需要准确测量和确定下水路线,以避免船舶在下水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同时,还需考虑到船舶下水后的航行方向,并确保下水路线与船舶目的地之间的连通性。
3. 下水速度的控制:为保证船舶在下水过程中的稳定性,下水速度需要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过快的下水速度可能导致船舶失衡或损坏,而过慢则会延长下水时间,增加下水过程的风险。
4. 支撑和保护措施:在船舶下水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撑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船舶稳定和免受损坏。
例如,可以使用适当的绳索和支撑结构来固定船舶,防止在下水过程中发生倾斜或滑动。
三、船舶下水的操作流程在制定好下水方案后,需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具体实施:1. 疏导周边交通:确保下水场地周边交通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以防止下水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
2. 检查下水设备:在下水前,对下水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确保其工作正常。
包括滑道、护舷等设备的安装和固定。
3. 船舶位置调整:根据下水方案要求,对船舶进行位置调整,以便于顺利进入下水设备。
4. 下水过程监控:在下水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指挥,确保整个下水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船舶建造是钢质船舶焊接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制造工艺,体现着一个国家的重型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那么,新船舶造完是如何下水的呢?
船舶的船台下水,分为三种方式:即侧滑式下水、倒退式滑轨下水和吊运式下水。
1、船台侧滑下水:是通过滑轨方式实现的,是将滑轨铺设在船体侧面,然后船体横向划入水中,巨大的船体常常会随着冲击力左右摇摆,所以对船舶的平衡性和建造工艺要求比较高,但好处是简单快捷。
不要为这些船舶的安全担心,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安全横倾角,通过布置压舱物什么的,这些新船壳可以在很大角度的横倾下自动扶正。
2、船台倒滑式下水:这种下水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在船体底部铺设一条通往水边的斜向滑轨,船舶建造完成后,拆掉固定装置,切断绳索,新船舶缓慢的滑入水中,它一般适用于大型船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个船台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新船舶建造完成后,依靠重力自行滑入水中,所以被很多造船厂采用。
那为什么是后退式下水而非前进式下水,这是因为很多军舰的船艏位置都装有精密的声呐等设备,为了保障其安全会选择船尾方向后
退下水。
当然这种下水方式也有缺点,为了保护船尾螺旋桨在后退下水时不会损坏,会在船舶下水后,再在水下安装螺旋桨。
3、吊运式下水:利用船台上的起重机,将整条新船吊到水面上下水。
这种下水方式,只适合小型和微型船艇。
船舶下水方案
船舶下水是造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意味着船舶已经完成了
所有建造和测试,成功地移入水中,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调试和
试航工作。
因此,船舶下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必须慎重考
虑的工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船舶下水方案。
一、下水方式
常见的船舶下水方式包括侧滑式下水、竖向下水和坡面式下水,而不同的下水方式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侧滑式下水一般适用于
小型船舶,是目前最常见的下水方式。
竖向下水适用于超大型船舶,因为它可以保证船舶下水时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坡面式下水
则适用于质量要求较低的船舶,这种下水方式成本相对较低。
二、下水准备
在下水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确计算与预测
艇坞的涨潮和退潮、排水和进(出)水、以及设备的稳定性和安
全度。
钢板缺口、锅炉室、吊杆钩等都需要注意检测,确保不存
在安全隐患。
船舶下水时,需要人员在现场全程监控,应保持沉着冷静并做好各项应对措施。
三、应对突发情况
在船舶下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吊装过程中绳索断裂、设备故障、压力不足等等。
因此,在下水方案中应做好这些意外事件的应对措施,安置合适的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突发情况得以应对并及时化解。
总之,船舶下水方案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工作,需要充分保障各方面的安全。
只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合适的下水方案,保证人员物品安全,才能确保下水过程的平稳、安全和有效性。
大型船只下水的方法大型船只下水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滑道下水和浮船坞下水。
滑道下水是最常见的下水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型船只。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滑道下水的流程。
首先,在船舶建造的早期阶段,设计师会考虑到船只的下水问题,并设计好船坞的滑道。
滑道通常由高强度的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
接下来,船只建造完成后,会被移动到船坞的滑道上方。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大型轮车、滑轨和缆绳等设备。
这些设备会将船只稳固地放置在滑道上。
然后,在船只下方的滑道起始位置,将船体支撑在千斤顶或船舶支架上,以便在下水过程中保持船体的稳定。
此外,还会对滑道和船体进行润滑处理,以降低滑动时的摩擦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下水。
通常有两种方式:浮板法和冲撞法。
浮板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相对安全和低风险的方式。
在滑道的水平部分,放置大型浮板以支撑整个船体。
随着浮板逐渐下滑,船只也会随之下滑,最终自然进入水中。
这种方式需要充分考虑浮板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船只平稳下水。
冲撞法比较常见于较小的船只或者有特殊需求的船只。
冲撞法是指在滑道的末端设置缓冲器,船只通过冲撞缓冲器的力量将船移到水中。
这种方式需要仔细计算撞击力度和缓冲器的承受能力,以避免船只过度冲撞或受损。
无论使用何种下水方式,下水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控和控制。
他们会负责控制滑道的倾斜角度、调节滑行的速度,以保证船只下水过程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注意天气和潮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下水。
总之,大型船只的下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准备。
滑道下水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其具体过程包括移动船只到滑道上方、支撑船体、润滑处理、具体下水方式的选择等。
全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下水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船舶滑道下水流程船舶滑道下水是指船舶从陆地上滑道下水进入水中的过程。
这一流程通常需要严格的计划和准备,以确保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 滑道准备在船舶下水之前,需要对滑道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滑道的结构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承受船舶的重量。
然后,清理滑道上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船舶能够顺利滑入水中。
此外,还需要检查滑道的倾斜度和润滑情况,以确保船舶能够平稳地滑入水中。
2. 调整船舶位置在下水前,需要将船舶移动到滑道的合适位置。
通常,会使用拖船或其他推进设备将船舶缓慢地移动到滑道的起始位置。
在移动过程中,需要确保船舶与滑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止碰撞或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3. 固定船舶在船舶滑入水中之前,需要将船舶牢固地固定在滑道上,以防止滑道移动或船舶失去平衡。
通常,会使用缆绳或其他固定装置将船舶牢固地绑定在滑道上。
同时,还需要检查船舶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安全地下水。
4. 下水过程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船舶下水的过程了。
通常,会使用水下推进设备或其他推进力量,将船舶缓慢地推入水中。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船舶和滑道之间的平衡,以防止船舶倾斜或侧翻。
同时,还需要注意船舶的速度和位置,确保其能够顺利地滑入水中。
5. 检查和清理船舶滑入水中后,需要对船舶进行检查和清理工作。
首先,需要检查船舶的外部结构和设备,确保其没有受到损坏或破坏。
然后,需要清理船舶上的杂物和污垢,以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检查船舶的浮力和平衡情况,以确保其能够安全地在水中航行。
总结船舶滑道下水是一项需要谨慎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在整个流程中,需要注意滑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船舶能够顺利地滑入水中。
同时,还需要注意船舶的速度和位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严格遵守下水流程和安全规定,可以保证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船舶下水分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和机械化下水重力式下水适合绝大多数船舶。
漂浮式下水适合超大型船舶。
机械化下水主要适合中小型船舶。
重力式下水又分纵向涂油滑道下水、纵向钢珠滑道下水和横向涂油滑道下水三种,这也是主要的重力式下水方式。
一、纵向涂油滑道下水是船台和滑道一体的下水设施,其历史悠久,经久耐用。
下水操作时先用一定厚度的油脂浇涂在滑道上以减少摩擦力,这种油脂以前多采用牛油,现在多使用不同比例的石蜡、硬脂酸和松香调制而成。
然后将龙骨墩、边墩和支撑全部拆除,使船舶重量移到滑道和滑板上,再松开止滑装置,船舶便和支架、滑板等一起沿滑道滑入水中,同时依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完成船舶下水。
这种下水方式适用于不同下水重量和船型的船舶,具有设备简单、建造费用少和维护管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较大的缺点:下水工艺复杂;浇注的油脂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会污染水域;船舶尾浮时会产生很大的首端压力,一些装有球鼻艏和艏声呐罩的船舶为此不得不加强球首或暂不装待下水后再入坞安装;船舶在水中的冲程较大,一般要求水域宽度有待下水船舶总长的数倍长度,必要时还要在待下水船舶上设置锚装置或转向装置,利用拖锚或全浮后转向的方式来控制下水冲程。
二、纵向钢珠滑道下水这种方式是用一定直径的钢珠代替油脂充当减摩装置,使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滑板和滑道之间的摩擦阻力,钢珠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较好。
钢珠滑道下水装置主要由高强度钢珠、保距器和轨板组成。
保距器每平方米装有12个钢珠。
木质的滑板和滑道上各有一层钢制轨板以防被钢珠压坏,在滑道末端设有钢珠网袋以承接落下的钢珠和保距器。
这种下水方式使用启动快,滑道坡度小,滑板和滑道的宽度也较小,钢珠可以回收复用,其下水装置安装费用和使用费用都比油脂滑道低。
而且不受气候影响,下水计算比较准确。
但初始投资大、滑板比较笨重、振动大。
三、横向涂油滑道下水这种方式是指船舶下水是按船宽方向滑移的,不是船尾首先进入水中而是船舶的一舷首先入水。
这种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滑道伸入水中,先将船舶牵引到楔形滑板上,再沿滑道滑移到水中;另一种是滑道末端在垂直岸壁中断,下水时船舶连同下水架、滑板一起堕入水中,再依靠船舶自身浮力和稳性趋于平衡全浮。
船舶跌落高度为1-3 米。
这种方式由于同时使用的滑道多,易造成下水滑移速度不一样,造成下水事故,而且跌落式下水船舶横摇剧烈,船舶受力大,对船舶横向强度和稳性要求较高。
漂浮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是一种将水用水泵或自流方式注入建造船舶的大坑里依靠船舶自身的浮力将船浮起的下水方式。
最常见的是造船坞下水。
漂浮式下水使用的船坞分两种,即造船坞和修船坞,区别在于造船坞比较宽浅而修船坞比较深。
造船坞是用来建造船舶和船舶下水的水工建筑物,有单门的,双门的和母子坞等多种形式,基本结构是由坞底板、坞墙、坞门和泵房等组成。
坞门本身具有压载水舱和进排水系统,安装到位后将水压入坞门水舱内,坞门会下沉就位,就在坞外海水的压力下紧紧压在坞门口,再将坞内的水抽干就可以在坞内造船了。
船舶建造完成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将坞外水域的水引入坞内,船舶依靠浮力起浮,待坞内水面和坞外一致时就可以排出坞门内的压载水起浮坞门并脱开坞门,然后将船舶用拖船拖出船坞,坞门复位进入下一轮造船。
造船坞下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下水方式,其安全性、工艺简单性比较好。
可以有效地克服倾斜船台头部标高太大的缺点,减低吊机起吊高度,还可以避免重力式下水所要求的水域宽度,可以引入机械化施工手段。
因此,尽管造船坞造船方式初始投资较大,但是仍是建造VLCC的唯一手段。
机械化下水1、纵向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船舶在带有滚轮的整体船排或分节船排上建造,下水时用绞车牵引船排沿着倾斜船台上的轨道将船舶送入水中,使船舶全浮的一种下水方式。
分节式船排每节长度是3-4米,宽度是骨干产品船宽的80%,高度在0.4米到0.8米间。
由于位于船艏的那节船排要承受较大的首端压力,因此要特别加强其结构,因此分为首节船排和普通船排两种。
由于船排顶面与滑道平行,而且高度只有0.4-0.8米,所以其滑道水下部分较短,滑道末端水深较小,采用挠性连接的分节船排时由于船排可以在船舶起浮后在滑道末端靠拢,则可以进一步降低滑道水下部分长度和降低末端水深。
这种滑道技术要求较低,水工施工较简单,投资也较小,而且下水操作平稳安全,主要适用于小型船厂。
但由于船排高度小,船底作业很不方便,一次仅适用小型船舶的下水作业。
为提高船排滑道的利用率,可以设置横移坑和多船位水平船台和纵向倾斜滑道组合,可以大大提高纵向船台的利用率。
2、两支点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下水使用两辆分开的下水车支撑下水船舶,它可以直接讲船舶从水平船台拖曳到倾斜滑道上从而使船舶下水。
这种滑道是用一段圆弧将水平船台和倾斜滑道连接起来,以便移船时可以平滑过渡。
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操作容易的优点,缺点是由于只有两辆下水车支撑船舶首尾,对船舶纵向强度要求很高,在尾浮时会产生很大的首端压力,因此只适用纵向强度很大的船舶。
3、楔形下水车纵向机械化下水这种滑道上的下水车架面是水平的或稍有坡度,船舶下水时是平浮起来的,不会产生首端压力,下水工艺简单可靠,适用于较大的船舶下水。
把它用横移坑和多船位水平船台连接起来可以提高滑道使用效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纵向机械化下水设施。
缺点是下水车尾端过高,要求滑道末端水深较大,因而导致水工施工量大,投资大,且滑道末端易被淤泥覆盖,选用时要充分考虑水文条件。
4、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下水方式的横移区由水平段和变坡段两部分组成。
侧翼布置有多船位水平船台的横移区,因移船的需要使横移车轨道呈水平状态,故称水平段;变坡度的横移区其轨道只有一组仍为水平,其它各组均带有坡度,这些轨道的坡度能使横移车在横移过程中逐步改变其纵向坡度,最后获得与纵向滑道相同的坡度,故称为变坡段。
同时,为使横移车在变坡段仍保持横向水平,带坡度轨道均采用高低两层轨道的方式。
由于横移区具有变坡功能,所以采用纵向倾斜滑道下水。
同时,可以在下水滑道纵向轴线处建造一座纵向倾斜船台。
通过横移车在水平段实现与水平船台的衔接;在变坡段末端实现与纵向倾斜船台、下水滑道的衔接,使一种下水设施可以供两种船台使用。
而且这种滑道是用船台小车兼做下水滑车的,故滑道末端水深较小,滑道建设投资小。
但是,这种下水方式和所有采用纵向下水工艺滑道一样存在船舶尾浮时较大的首端压力。
一般这种方式多用于国内码头岸线紧张而腹地广大的渔船修造厂和中小型船厂,修造船可以在内场水平船台进行,只设一条下水滑道,减少滑道水下部分的养护工作量。
这种下水方式在使用时可以人工控制载有待下水船舶的船台小车的速度,必要时可以停止下水。
也可以用于船舶的上排修理。
5、高低轨横向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滑道由滑道斜坡部分和横移区两部分组成。
下水车在滑道斜坡部分移动时,邻水端和靠岸端得走轮各自行走在高低不同得两层轨道上,以保持下水车架面处于水平状态。
为此斜坡部分得高轨和横移区得相应轨道应该用相同半径的圆弧平滑连接起来。
高轨I和低轨II得高度差应保证邻水端和靠岸端得走轮轴处于同一水平面。
过渡曲线上任何两点之间得水平距离应恒等于走轮轴距,才能使下水车在下滑得任何位置都能保证水平。
这种方式具有布置简单、架面较低、斜坡部分受力时不致出现深陷得凹槽等优点,同时可以在横移区侧翼布置多船位水平船台,机械化程度较高和操作简单可靠,对水域的宽度和深度得要求都比纵向下水小的多,下水最大重量5000吨。
但这种方式水工建筑复杂,铺轨精度高,造价高。
6、梳式滑道机械化下水由斜坡滑道和水平横移区组成,而且和横移区侧翼的多船位水平船台连接,船台小车和下水车式分别单独使用。
在斜坡滑道部分铺设若干组轨道,每组轨道上有一辆单层楔形下水车,每辆下水车有单独的电动绞车控制。
斜坡滑道部分和横移区的轨道交错排列,位于轨道错开地区处于同一水平处的连线称为O轴线,水平轨道和斜坡滑道互相伸过O轴线一定长度,形成高低交错的梳齿,所以称为梳式滑道,其作用是将水平船台上的待下水船舶转载到楔形下水车上。
具体操作时,将船舶置于船台小车上,开动船台小车做纵向运动,待船舶移到横移区的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交错处时启动小车下部的液压提升装置提升船台小车的走轮,将车架旋转90度后落下走轮到横移轨道上,开动船台小车将船舶运动到O轴线处,再次启动船台小车上的提升装置将船舶略为升高,此时用电动小车将楔形下水车托住船舶,降下船台小车的提升装置并移开船台小车,船舶即座落在下水车上,最后开动下水车上的电动绞车将船舶送入水中完成下水作业。
船台小车和下水车各自有单独的电动绞车,免去穿换钢丝的麻烦,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下水车的轮压较低,对斜坡滑道的施工精度要求较低;各个区域的建设独立性较强,可以分期施工,。
但由于自备牵引设备,船台小车结构复杂,维修繁琐;船台小车走轮转向和O轴线处换车作业麻烦,使用船厂不多。
7、升船机下水升船机就是在岸壁处建造的一个承载船舶的大型平台,利用卷扬机做垂直升降的下水设施。
根据平台和移船轨道的相对位置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
船舶下水时首先驱动卷扬机将升船机平台与移船轨道对准并用定位设备固定之,船舶在移船小车的承载下移到平台上就位,带好各种缆索,解除定位设备,卷扬机将升船机平台连同下水船舶降入水中,船舶会在自身浮力作用下自行起浮。
升船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厂区狭小,岸壁陡立。
水域受限的船厂,升船机作业平稳,效率高,适用于主导产品定型批量生产。
但升船机对船舶尺度限制大,只适用于中小型船厂。
上海的4805厂(申佳船厂)有国内第一座3000吨级升船机8、浮船坞下水利用浮船坞做下水作业,首先使浮船坞就位,坞底板上的轨道和岸上水平船台的轨道对准,将用船台小车承载的船舶移入浮坞,然后将浮坞脱离与岸壁的连接,如果坞下水深足够的情况下浮坞就地下沉,船舶即可自浮出坞;如果坞下水深不足就要将浮坞拖带到专门建造的沉坞坑处下沉。
根据船舶入坞的方式分为纵移式和横移式。
纵移式的浮坞中心线和水平船台移船轨道平行,可以采用双墙式浮坞,船舶入坞按船长方向移动。
上海江南和广州黄埔使用此类浮坞。
横移式浮坞多使用单墙式浮坞,也可以使用双墙式浮坞,但这种浮坞的一侧坞墙可以拆除,使用时将浮坞横靠在水平船台之岸壁,用行车拆去靠岸一侧坞墙,将船舶拖入浮坞,再将活动坞墙装复做下水作业。
浮坞下水设施具有能与多船位水平船台对接的能力,造价较低,建造周期亦短,下水作业平稳安全,但作业复杂,多数时候要配备深水沉坞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