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进步主义思潮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8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3.从中外关联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要波澜。
2.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代表人物难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的原因【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式一: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的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和孙悟空的自封的“齐天大圣”的称号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后提示:《西游记》是明朝时写的,反映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不满,对旧的儒学进行的批判。
方式二:位于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申氏节孝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从一而终,夫亡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讲授新课】一、探究学习:中国自古以来说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社会,为何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的叛逆之言?这是为什么呢?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思想——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小试牛刀:(一)、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展示材料,进行探究)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乎?”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材料三: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2)政治:封建王朝统治更加腐败,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5)个人: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张(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3.评价(1)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表现了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1.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和特点(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三、评价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思批判理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3)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4)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一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山东省一中2016级高二历史翻转课堂课时学案班级_____小组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2017年月日编号:05 审批:课题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编制人吴海彬黄金霞审核人张东升目标导学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代表,掌握明清之际思想批判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进步之处。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培养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培养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自学质疑学案问题记录学案内容在自学期间,请记录你的疑惑点和自主生成的问题。
异端:中文原义为异常之征兆,后引申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异己思想、理论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常将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学派统称为异端;而在基督教语境下,异端则是指与正统基督教神学、相违背的各种宗教信仰派别。
【自学教材】要求: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来,写上提示语,注意构建知识体系。
一、阅读教材第19页导言部分、课文第1段和21页【知识链接】理解并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加剧。
(2) 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2.经济: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思想:(1)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2)进步分子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倡导个性自由。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阅读必修三课本P19正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李贽生活的时代。
2.阅读必修三课本P19(含小字),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李贽具有突出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
他蔑视儒学经典,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经书,不过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有头无尾,得后遗前,大半非圣人之言。
就算出自圣人之口,也只是一时的对病发药,绝非“万世之至论”。
第5课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儒学的发展历程:创立()----初步发展()-----重创()-----成为正统()-----遭遇危机()------三教合一()-------重新振兴()------ (明清之际)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2、经济(根源):3、、思想:二、李贽的思想主张:⑴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________”是万世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不应以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⑵认为,追求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应使得到自由发展。
⑶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______”,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天理。
从根本上否定了__的存在,摇撼了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主张:(1)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
代表作A: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即B: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即通过,由此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C:提出了“”,充分肯定(2)黄宗羲:反对,鼓吹。
代表作A:宣称皇帝是,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应该是平等的无需,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B: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设想:最主要的观点是(3)顾炎武:A:针对读书人只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学风,发出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该,应关乎,致力于社会变革,“”“”C:身体力行,写出《》《》等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①②四、明清思想批判的影响:①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地位。
②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植于的发展和的兴起,为。
③这股带有的进步思潮,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深刻的启迪。
【课堂学习案】一、李贽的思想: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消灭的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夫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共性进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波澜。
2.李贽的思想(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确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提倡共性的自由进展;提出男女公平的观点。
(2)哲学思想: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生疏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生疏。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确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公平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提倡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提倡“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召唤。
②主见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3)影响:①其重视调查争辩、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供应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1)其思想植根于商品经济的进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进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