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案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11
(二年级)备课教员:×××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研究算式中的数字特点找到巧算方法。
2. 知道计算中的基本巧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加法凑整和减法凑整的方法计算。
3. 知道加括号和去括号与运算符号之间的变化关系。
4. 知道一个数可以进行拆分后计算,锻炼学生的数学分组拆分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1. 在进行凑整时,要带上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2. 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原来的符号要进行变号。
四、教学准备:PPT、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找朋友游戏准备好卡片,卡片上写有数字,每个数字都可以与另一个数字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有加法凑整也有减法凑整),卡片张数依据班级人数来设定。
师: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找朋友游戏,你们玩过没有?生:没有(有)。
师:不管有没有玩过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游戏是老师发明出来的,你们可是第一批开始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哦!(老师拿出一叠卡片)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等会会发到你们的手上,每人可以拿3张。
你要能把手中的卡片和别人手中的卡片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浪费一张扣10分,凑成一张加10 分,最后看谁的分数多,注意,必须是和别人手中的数字卡片哦!规则有没有听清楚?生:听清楚了!师:(每人发下3张卡片,注意提醒不能交头接耳)那老师就开始计时咯!时间是1分钟。
(时间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人多时间可延长)生:老师,我三张都凑好了!师: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内,你把三个好朋友都找到了呀,真厉害!(看着两个数相加不能凑成整数,减法可以凑整的两个数)这两个数你是怎么凑整的?生:我这个没有用加法,用的是减法!师:嗯,我们看,这些数字相加或相减能凑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呢?生:相加能够凑整的数字,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相减能够凑整的两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一样的。
师:原来你才是拥有火眼金睛的那个人,真棒!在我们计算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种巧算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你们的计算能力,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们的计算能力肯定又能提高一个档次。
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案教案标题: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奥数速算和巧算的概念和应用领域;2. 掌握奥数速算和巧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奥数速算的基本技巧:a. 快速乘法技巧;b. 快速除法技巧;c. 快速平方与立方技巧;d. 快速开方与开立方技巧。
2. 巧算的基本方法:a. 近似计算法;b. 等量代换法;c. 逆向思维法;d. 分解与组合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则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如果你有30秒时间,你能计算出36乘以24等于多少吗?探究:2. 介绍奥数速算和巧算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3. 分别介绍奥数速算和巧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实践:4.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奥数速算和巧算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计算。
5.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巧算方法进行近似计算或思维转换。
总结:6. 回顾奥数速算和巧算的核心内容和技巧,强调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巩固:7. 布置一些奥数速算和巧算的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巧。
评价:8.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 奥数速算和巧算的教材和练习册;- 计算器;- 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比赛和数学竞赛,提高他们在奥数速算和巧算方面的技巧和应用能力。
2. 组织奥数速算和巧算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引导学生研究更高级的奥数速算和巧算技巧,如快速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4.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项目,探索奥数速算和巧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计算、时间管理等。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一、凑十法:同学位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例1】计算1+2+3+4+5+6+7+8+9+10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6+4=10 lO+5=1515+6=21 2l+7=2828+8=36 36+9=45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
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二、凑整法同学位还知道,有些数相加之和是整十、整百的数,如:1+19=20 11+19=302+18=20 12+28=403+17=20 13+37=504+16=20 14+46=605+15=20 15+55=706+14=20 16+64=807+13=20 17+73=908+12=20 18+82=1009+11=20又如:15+85=100 14+86=10025+75=100 24+76=10035+65=100 34+66=10045+55=100 44+56=100等等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那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快又准。
像10、20、30、40、50、60、70、80、90、100等等这些整十、整百的数就是凑整的目标。
【例2】计算1+3+5+7+9+11+13+15+17+19解:这是求l到19共10个单数之和,用凑整法做:1+3+5+7+9+11+13+15+17+19=100【例3】计算2+4+6+8+10+12+14+16+18+20解:这是求2到20共10个双数之和,用凑整法做:2+4+6+8+10+12+14+16+18+20=100[例4]计算2+13+25+44+18+37+56+75解:用凑整法:2+13+25+44+18+37+56+75=270三、用已知求未知利用已经获得较简单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更复杂的难题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凑十法、凑整法的实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把这种认识规律用于计算方面,可使计算更快更准。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领会速算与巧算的基本规律。
2.通过对数字的对比、增减等方式,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通过即时的方法演练,领会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掌握特殊数字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将复杂的算式简单化。
2.引导学生比较数字与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教学难点: 1.探索发现找出特殊的数字,从而将式子进行简单化。
2.寻找准基数。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开展了向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捐书的活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年级捐书情况吧!【课件演示一、二年级捐书361本,三、四年级捐书275本,五年级捐书725本,六年级捐书639本。
】师:在大家刚了解了各年级捐书的基本情况的时候,卡尔就马上大声答道:“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捐书2000本书!”这时,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同学们,你知道卡尔是怎么如此快速的计算出这个数字的吗?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掌握这个方法吗?生:想。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速算与巧算”这一课,让我们也变的跟卡尔一样拥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吧!【板书课题:速算与巧算】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计算:(1)1208+1361+3792+1639 (2)7480-1760-2240 (3)7043+2604-1043 (4)5420-1297+1580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下第一小题,认真观察这个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或者是特别的东西。
生1:它们全都是加法。
生2:有的数字加起来可以变成1000。
师:嗯,说得很好,那你能说说是哪些数字加起来可以得到1000吗?生2:361加639等于1000。
第三章速算与巧算(讲义)小学数学第三章速算与巧算(讲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速算技巧,学习简便计算方法;(2)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2. 思维和能力:(1)发展快速计算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勇于挑战数学难题的良好心态。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教学内容本章节通过速算技巧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律和性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1)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2)学习速算技巧,积累巧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返回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展示样例、学生讨论、实践演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 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及讲义;2. 学生教材;3. 教学研究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了解本章的重点内容。
2. 教学主体(1)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注重学生计算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快速计算的能力。
同时,通过多次练习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律。
(2)学习速算技巧,积累巧算方法通过速算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算一道数学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例题模仿实践,掌握速算方法,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注重在学习巧算方法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注重在问题发现、运算规律归纳和运算方法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3. 实践演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速算、巧算的实践演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速算技巧和巧算方法,加深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奥数速算与巧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运算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常见的奥数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3. 针对不同题型的练习题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奥数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五、教学课时1. 共计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每课时包含讲解、示范、练习、总结等环节。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讲解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通过示例题目,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目:布置课后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竞赛:组织奥数速算与巧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奥数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3. 练习题目:收集各类奥数速算与巧算题目,供学生练习使用。
小学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奥数速算与巧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巧。
2.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以及相关运算规律。
3. 常用的运算公式和定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
4. 典型题目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字拆分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通过例题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巧。
2. 第二课时:数字的拆分与组合,以及相关运算规律。
3. 第三课时:常用的运算公式和定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
4. 第四课时:典型题目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节课安排适当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阶段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奥数速算与巧算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教辅资料:收集相关的奥数题库、练习册等辅助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黑板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文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奥数速算与巧算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4讲:整数的速算与巧算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领会速算与巧算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对数字的对比、拆分等方式,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即时的方法演练,领会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掌握5×2=10, 25×4=100, 125×8=1000等这些特殊数字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 通过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将复杂的算式简单化。
2. 引导学生比较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
3. 学会将乘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的积,从而进行速算。
三、教学难点: 1. 探索发现找出特殊的数字,从而将式子进行简单化。
2. 学会将乘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的积,从而进行速算。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同学们,昨天米德和卡尔进行“计算王”比赛,米德只用了5分钟就将试题写完了,而卡尔却才算了一半的试题,卡尔不服气地将米德的试卷抢过,看了之后捧腹大笑:“哈哈……米德,你写这么快有什么用?都是错的!哈哈……”博士走过来,看了看米德的试卷说:“卡尔,你啊最近肯定没好好学习,米德全做对了!”“博士怎么可能,你看这里有些数题目中根本就没有,怎么可能是对的呢?”PPT出示下图(部分试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数的速算与巧算】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计算下面各题。
(1)11×5×2 (2)25×7×4 (3)25×8×4×125 师:同学们,刚才也讲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是速算与巧算,那你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吗?生:这三个算式都是乘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