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精讲速算与巧算
- 格式:docx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5
1.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计算:21+22+23+24+25+26+27+28+29的和等于多少?
解答:21+22+23+24+25+26+27+28+29
=21+29+22+28+23+27+24+26+25
=50+50+50+50+25
=225
【小结】对于这类题目要注意观察数字的规律和符号的规律。
2.一年级奥数题:找规律巧填空
找规律填一填。
串珠子,想一想方格里应串上:
(1)( )个黑珠;
(2)( )个白珠。
【详解】:白珠和黑珠的排列规律是:1个黑珠1个白珠,1个黑珠2个白珠,1个黑珠3个白珠,……(黑珠始终是1个,白珠是以1、2、3、4……的规律递增)。
所以方格里应该接着是5个白珠,1个黑珠,6个白珠,一共1个黑珠,11个白珠。
3. 一年级奥数题:如何巧分苹果
奶奶拿来16只苹果,说:“把它分成三份,然后再吃。
元元的要比倩倩的少3个,却比尧尧多2个。
谁算好了,谁先拿走”。
元元不会分,倩倩也不会分,最后还是尧尧给分好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
【解析】:根据奶奶的要求,倩倩比元元多3个,元元比尧尧多2个,则倩倩比尧尧多5个。
以尧尧作标准,从总数去掉2+5=7(个 ),余下的除以3便是尧尧应分的苹果。
所以,尧尧得:[16-(2+5)]÷3=3(个)
元元得:3+2=5(个)
倩倩得:5+3=8(个)。
奥数知识点速算和巧算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国际性的数学竞赛。
在竞赛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并且通常要在短时间内给出答案。
因此,在奥数竞赛中,速算和巧算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下面是一些奥数中常用的速算和巧算的知识点。
一、速算速算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快捷的方法得到近似值或精确值。
速算在奥数竞赛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1.快速乘法:快速乘法是一种用于快速计算两个数乘积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竖式乘法,即将两个数分别按位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快速乘法方法,比如俄式乘法、中国乘法等。
2.快速除法:快速除法是一种用于快速计算两个数商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长除法,即将除数和被除数进行竖式计算。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快速除法方法,比如不动小数点法、移位法等。
3.快速开方:快速开方是一种用于快速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牛顿迭代法,即通过迭代求解来逼近平方根的值。
4.快速三角函数计算:在奥数竞赛中,需要经常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使用一些快速计算三角函数的公式,比如正弦和余弦的半角公式、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等。
二、巧算巧算是指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巧算可以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洁和高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巧算技巧:1.数字规律:在奥数竞赛中,许多问题都存在一定的数字规律。
通过观察数字的规律,可以快速求解问题。
比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发现数字的对称性等。
2.圆与方的关系:圆和正方形是两个常见的图形。
在解决与这两个图形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圆与正方形的特性进行巧算。
比如,利用圆的对称性和正方形的边长等。
3.分解与组合:一些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分解与组合的方法进行巧算。
比如,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将结果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答案。
4.数量关系:在解决与数量关系相关的问题时,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进行巧算。
奥数|小学奥数速算与巧算知识点详解速算与巧算今天我们分享乘法的“同补”与“补同”速算法。
两个数之和等于10,则称这两个数互补。
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常会遇到像72×78,26×86等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或互补,或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相同或互补的情况。
72×78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相同、尾互补”型;26×86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互补、个位数字相同,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互补、尾相同”型。
计算这两类题目,有非常简捷的速算方法,分别称为“同补”速算法和“补同”速算法。
例1 (1)76×74=?(2)31×39=?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相同、尾互补”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6×74=(7+6)×(70+4)=(70+6)×70+(7+6)×4=70×70+6×70+70×4+6×4=70×(70+6+4)+6×4=70×(70+10)+6×4=7×(7+1)×100+6×4。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2)与(1)类似可得到下面的速算式:小结由例1看出,在“头相同、尾互补”的两个两位数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不够两位时前面补0,如1×9=09),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被乘数(或乘数)的十位数与十位数加1的乘积。
“同补”速算法简单地说就是: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
例2 (1)78×38=?(2)43×63=?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互补、尾相同”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8×38=(70+8)×(30+8)=(70+8)×30+(70+8)×8=70×30+8×30+70×8+8×8=70×30+8×(30+70)+8×8=7×3×100+8×100+8×8=(7×3+8)×100+8×8。
2017小学数学奥数精讲-第一讲-速算与巧算第1讲速算与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构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一、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数字。
例如,5+6=6+5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顺序,其和不变。
例如,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数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2)4993+3996+5997+848二、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a-b-c=a-c-b,a-b+c=a+c-b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原来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来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奥数知识点精讲第1课《速算与巧算》练习及答案一、“凑整”先算1.计算:(1)24+44+56(2)53+36+47解:(1)24+44+56=24+(44+56)=24+100=124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2)53+36+47=53+47+36=(53+47)+36=100+36=136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2.计算:(1)96+15(2)52+69解:(1)96+15=96+(4+11)=(96+4)+11=100+11=111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2)52+69=(21+31)+69=21+(31+69)=21+100=121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3.计算:(1)63+18+19(2)28+28+28解:(1)63+18+19=60+2+1+18+19=60+(2+18)+(1+19)=60+20+20=100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2)28+28+28=(28+2)+(28+2)+(28+2)-6=30+30+30-6=90-6=84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2)45+18-19解:(1)45-18+19=45+19-18=45+(19-18)=45+1=46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2)45+18-19=45+(18-19)=45-1=44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和=中间数x个数(1)计算:1+2+3+4+5+6+7+8+9=5×9 中间数是5=45 共9个数(2)计算:1+3+5+7+9=5×5 中间数是5=25 共有5个数(3)计算:2+4+6+8+10=6×5 中间数是6=30 共有5个数(4)计算:3+6+9+12+15=9×5 中间数是9=45 共有5个数(5)计算:4+8+12+16+20=12×5 中间数是12=60 共有5个数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和=(首数+末数)X个数的一般(1)计算:1+2+3+4+5+6+7+8+9+10=(1+10)×5=11×5=55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2)计算:3+5+7+9+11+13+15+17=(3+17)×4=20×4=80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3)计算:2+4+6+8+10+12+14+16+18+20=(2+20)×5=110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四、基准数法(1)计算:23+20+19+22+18+21解:仔细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个加数先按20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23+20+19+22+18+21=20×6+3+0-1+2-2+1=120+3=1236个加数都按20相加,其和=20×6=120.23按20计算就少加了“3”,所以再加上“3”;19按20计算多加了“1”,所以再减去“1”,以此类推.(2)计算:102+100+99+101+98解:方法1:仔细观察,可知各个加数都接近100,所以选100为基准数,采用基准数法进行巧算.102+100+99+101+98=100×5+2+0-1+1-2=500方法2:仔细观察,可将5个数重新排列如下:(实际上就是把有的加数带有符号搬家)102+100+99+101+98=98+99+100+101+102=100×5=500可发现这是一个等差连续数的求和问题,中间数是100,个数是5.习题一1.计算:(1)18+28+72(2)87+15+13(3)43+56+17+24(4)28+44+39+62+56+212.计算:(1)98+67(2)43+28(3)75+263.计算:(1)82-49+18(2)82-50+49(3)41-64+294.计算:(1)99+98+97+96+95(2)9+99+9995.计算:(1)5+6+7+8+9(2)5+10+15+20+25+30+35(3)9+18+27+36+45+54(4)12+14+16+18+20+22+24+266.计算:(1)53+49+51+48+52+50(2)87+74+85+83+75+77+80+78+81+847.计算:1+2+3+4+5+6+1+2+3+4+5+6+1+2+3+4+5+6+1+2+3+4+5二年级奥数上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解答。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_第1讲_速算与巧算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一、知识概要1.同级运算性质a+b-c=a-c+b a÷b×c=a×c÷b2.去(添)括号性质a+(b-c)= a+b-c a×(b÷c)= a×b÷ca-(b-c) = a-b+c a÷(b×c)=a÷c÷ca-(b+c) = a-b-c a÷(b÷c)=a÷c×c这就是:在同一级运算中,如果括号前面是“+”或“×”,那么去(添)括号后,括号里的运算就不要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或“÷”,那么,去(添)括号后,括号里的运算就要变号。
3.乘除的分配性质(a+b)×c=ac+bc (a+b)÷c=+4.数列性质S=(an+a1)×n÷2 其中n=(an-a1)÷d+1S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an表示末项,a1表示前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5.数的分解转化与组合如:85+3或10-2或2×4,或16÷2……1234+2341+3412+4124=1111+2222+3333+4444二、典型例题精讲例 1. (2002-1)+(2001-2)+2000-3)+…+(1003-1000)+(1002-1001)解:原式=2001+1999+1997+…+3+1 (等差数列)=(2001+1)×1001÷2 【运用n=(an-a1)÷d+1; S=(an+a1)×n ÷2】=2002÷2×1001 【运用a×c÷b = a÷b×c】=1001×1001=1002001例2.分析. 9×9+19=100 (数的组合规律)99×99+199=10000999×999+1999=1000000解:原式=例3. 477 477 477 477÷159 159 159 159解:原式=(159159159159×3)÷159159159159 (数的分解转化) =159159159159÷159159159159×3 (运用a×b÷c=a÷c×b)=1×3=3三、历届竞赛试题选讲例4. (第二届北大少年数学邀请赛第一试试题)(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612345)÷6解:原式=(111111×1+111111×2+111111×3+111111×4+111111×5+11 1111×6)÷6 =111111×(1+2+3+4+5+6)÷6 (数的分解、分配律) =111111×21÷6=111111×7×3÷6 (数的分解)=777777÷6×3=777777÷(6÷3) 【运用a÷b×c=a÷(b÷c)】=777777÷2=388888.5例5. (1999年铜川市…学数学知识竞赛试题)5×19.99+16×1.999+0.34×199.9解:原式=50×1.999+16×1.999+34×1.999 (数的组合规律)=(50+16+34)×1.999 (分配律)=100×1.999=199.9例6. (天津市1998~1999学年度…学数学学科竞赛决赛试题)1+3+5+7+…+29-2-4-6-…-28解:原式=1+(3-2)+(5-4)=(7-6)+…+(29-28) 【运用a+b-c= a+(b-c)】=1+=15解法二:原式=【(29+1)×15÷2】-【(28+2)×14÷2】【运用S=(an+a1)×n ÷2】=225-210=15四、练习巩固与拓展1.100+99-98+97-96+…+3-2+12.2772+28+34965÷353.(1×6×9+2×12×18+3×18×27+…+100×600×900)÷(1×2×3 +2×4×6+3×6×9+…+100×200×300)4.6273+9999×9999+37265.(1000+123+234)×(123+234+345)-(1000+123+234+345)×(123+234)6.379000÷125÷87.0.125×0.25×0.5×648.7.5×46.7+17.9×2.59.6.6×78.5+7.85×3410.(199.2+19.92+1.992+0.1992)÷0.111111.1999+199+19+912.99999÷5+9999÷5+999÷5+99÷5+9÷513.9999×4444÷666614.(1998+1999+1995+1991+1992)÷515.1111111111×9999999999第一讲<练习巩固与拓展>答案1.原式=100+(99-98)+(97-96)+…+(3-2)+1 =100+ = 1502. 原式=(2800-28)÷28+(35000-35)÷35 =2800÷28-28÷28+35000÷35-35÷35=100-1+1000-1 =10983. 原式=【(1×6×9)×(13+23+33+…1003)】÷【(1×2×3)×(13+23+33+…1003)】=(1×6×9)÷(1×2×3)×(13+23+…1003)÷(13+23+…1003) = 9×1=94. 原式=9999+(6273+3726)×9999=9999+9999×9999 =9999×(1+9999) =999900005. 原式= 1000×(123+234+345)+(123+234)×(123+234+345)-1000×(123+234)-(123+234+345×(123+234)=1000×(123+234+345-123-234)=3450006. 原式=379000÷(125×8) = 379000÷1000=3797. 原式=(0.125×8)×(0.25×4)×(0.5×2) =1×1×1×1=18. 原式=7.5×(28.8+17.9)+17.9×2.5=7.5×28+17.9×(7.5+2.5)=216+179=3959. 原式=78.5×(6.6+3.4)=78510. 原式=(200+20+2+0.2-0.8888) ÷0.1111=222.2÷0.1111-0.8888÷0.1111=2000-8 =199211. 原式=(1999+1)+(199+1)+(19+1)+(9+1)-4 =222612. 原式=(99999+9999+999+99+9)÷5 = (100000+10000+1000+100+10-5)÷5=(111110-5)÷5 = 111110÷5-5÷5 =22222-1 =2222113. 原式=9×1111×4×1111÷(6×1111)=9×1111×4×1111÷6÷1111=9×4÷6×1111 =6×1111 =666614. 原式=1995×5÷5 (1995为中项,S=中项×n)=199515. 原式=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11108888888889。
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2.掌握周期性数字的特征;3.掌握从简单情况找规律的思想方法。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算律的应用是最常用的技巧。
经常用到的运算律有: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⑵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⑶乘法交换律:a b b a⨯=⨯⑷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⑸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a b c a b a c⑹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⑺除法的性质:()÷⨯=÷÷a b c a b c+÷=÷+÷a b c a c b c()-÷=÷-÷()a b c a c b c上面的这些运算律,既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又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要注意添括号或者去括号对运算符号的影响:⑴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不变;⑵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⑶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不变,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⑷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此外,下面的三个结论也是很有用的:商不变性质: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
【例1】(“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初赛)计算:11353715⨯-⨯【分析】根据“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道理,进行适当变换,再提取公因数,进而凑整求和。
原式11353735=⨯-⨯⨯=⨯-⨯11351115=-⨯(113111)5=10【例2】(武汉明心奥数挑战赛)计算:1234567981⨯【分析】原式123456799912345679(101)9(12345679012345679)9=⨯⨯=⨯-⨯=-⨯=⨯=1111111119999999999[巩固] 计算:123456789876543219⨯[分析] 原式12345678987654321(101)=⨯-=-12345678987654321012345678987654321=111111110888888889【例3】(“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决赛)计算:⨯+⨯+÷-⨯+2237.522.312.523040.7 2.51【分析】原式2233 2.522.35 2.523 2.50.7 2.50.4 2.5=⨯⨯+⨯⨯+⨯-⨯+⨯=⨯⨯+⨯+-+2.5(223322.35230.70.4)2.5(669111.5230.70.4)=⨯++-+=⨯2.5803.2=⨯÷803.2104=÷80324=2008[巩固] 计算:199.919.98199.819.97⨯-⨯[分析] (法1)原式199.919.9819.98199.7=⨯-⨯=⨯-19.98(199.9199.7)=⨯19.980.2(法2)也可以用凑整法来解决。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一)例1计算9+99+999+9999+99999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 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9+99+99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100+1000+10000+100000-5=111110-5=111105.例2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199999+19999+1999+199+19=(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200000+20000+2000+200+20-5=222220-5=22225.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1990×497+995—1990×497=995.例4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389+387+383+385+384+386+388=390×7—1—3—7—5—6—4—=2730—28=2702.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389+387+383+385+384+386+388=380×7+9+7+3+5+4+6+8=2660+42=2702.例5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4940×6+2+3—2—1+1+3)÷6=(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4940×6÷6+6÷6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4940+1=4941.例6计算54+99×99+45解: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45和54先结合可得99,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54+99×99+45=(54+45)+99×99=99+99×99=99×(1+99)=99×100=9900.例7计算9999×2222+3333×3334解: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9999×2222+3333×3334=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3333×10000=33330000.例81999+999×999解法1:1999+999×999 =1000+999+999×999=1000+999×(1+999)=1000+999×1000=1000×(999+1)=1000×1000=1000000.解法2:1999+999×999 =1999+999×(1000-1) =1999+999000-999=(1999-999)+999000=1000+999000=1000000.有多少个零.总之,要想在计算中达到准确、简便、迅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多练习,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四年级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二)例1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分析经审题可知A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小1,但A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大1.所以不经计算,凭直接观察不容易知道A和B哪个大.但是无论是对A或是对B,直接把两个因数相乘求积又太繁,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将A和B先进行恒等变形,再作判断.解:A=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1×(123456788+1)=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B=987654322×123456788=(987654321+1)×123456788=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因为 987654321>123456788,所以 A>B.例2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道题得数最大,并说明理由.241×249 242×248 243×247244×246 245×245.解: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各式恒等变形之后,再判断.241×249=(240+1)×(250—1)=240×250+1×9;242×248=(240+2)×(250—2)=240×250+2×8;243×247=(240+ 3)×(250—3)= 240×250+3×7;244×246=(240+4)×(250—4)=240×250+4×6;245×245=(240+5)×(250—5)=240×250+5×5.恒等变形以后的各式有相同的部分240 × 250,又有不同的部分1×9,2×8,3×7,4 ×6,5×5,由此很容易看出245×245的积最大.一般说来,将一个整数拆成两部分(或两个整数),两部分的差值越小时,这两部分的乘积越大.如:10=1+9=2+8=3+7=4+6=5+5则5×5=25积最大.例3求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五个数的总和.解:五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0,可看出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值,故其总和为:1986×5=9930.例4 2、4、6、8、10、12…是连续偶数,如果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20,求它们中最小的一个.解:五个连续偶数的中间一个数应为320÷5=64,因相邻偶数相差2,故这五个偶数依次是60、62、64、66、68,其中最小的是60.总结以上两题,可以概括为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为首末两数的平均值;五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数也有类似的性质——它是五个自然数的平均值.如果用字母表示更为明显,这五个数可以记作:x-2、x—1、x、x+1、x+2.如此类推,对于奇数个连续自然数,最中间的数是所有这些自然数的平均值.如:对于2n+1个连续自然数可以表示为:x—n,x—n+1,x-n+2,…, x —1, x, x+1,…x+n—1,x+n,其中 x是这2n+1个自然数的平均值.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请看下面例题.例5将1~1001各数按下面格式排列:一个正方形框出九个数,要使这九个数之和等于:①1986,②2529,③1989,能否办到?如果办不到,请说明理由.解:仔细观察,方框中的九个数里,最中间的一个是这九个数的平均值,即中数.又因横行相邻两数相差1,是3个连续自然数,竖列3个数中,上下两数相差7.框中的九个数之和应是9的倍数.①1986不是9的倍数,故不行;②2529÷9=281,是9的倍数,但是281÷7=40×7+1,这说明281在题中数表的最左一列,显然它不能做中数,也不行;③1989÷9=221,是9的倍数,且221÷7=31×7+4,这就是说221在数表中第四列,它可做中数.这样可求出所框九数之和为1989是办得到的,且最大的数是229,最小的数是213.这个例题是所谓的“月历卡”上的数字问题的推广.同学们,小小的月历卡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呢!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积累巧算经验.四年级奥数习题:速算与巧算(一)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5.时钟1点钟敲1下,2点钟敲2下,3点钟敲3下,依次类推.从1点到1 2点这12个小时内时钟共敲了多少下?6.求出从1~25的全体自然数之和.7.计算 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 +104+103—102—1018.计算92+94+89+93+95+88+94+96+879.计算(125×99+125)×1610.计算3×999+3+99×8+8+2×9+2+911.计算999999×7805312.两个10位数1111111111和9999999999的乘积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习题解答1.利用凑整法解.899998+89998+8998+898+88=(899998+2)+(89998+2)+(8998+2)+(898+2)(88+2)-10=900000+90000+9000+900+90-10=999980.2.利用凑整法解.799999+79999+7999+799+79=800000+80000+8000+800+80-5=888875.3.(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 =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1988-1987)+(1986-1985)+…+(6-5)+(4-3)+(2-1)=994.4.1-2+3—4+5-6+…+1991-1992+1993=1+(3-2)+(5-4)+…+(1991-1990)+(1 993-1992)= 1+1×996=997.5.1+2+3+4+5+6+7+8+9+10+11+12=13×6=78(下).6.1+2+3+…+24+25=(1+25)+(2+24)+(3+23)+…+(11+15)+(12+14)+13=26×12+13=325.7.解法1: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 5+104+103—102—101=(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 107—106—105)+(104+103—102—101)解法 2:原式=(1000—998)+(999—997)+(104—102)+(103—101)=2 × 450=900.解法 3:原式=1000+(999—998—997+996)+(995—994 -993+992)+…+(107—106—105+104)+(103—102—101+100)-100=1000—100=900.9.(125×99+125)×16=125×(99+1)×16= 125×100×8×2=125×8×100×2=200000.10.3×999+3+99×8+8+2×9+2+9= 3×(999+1)+8×(99+1)+2×(9+1)+9=3×1000+8×100+2×10+9=3829.11.999999×78053=(1000000—1)×78053=78053000000—78053=78052921947.12.1111111111×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11108888888889.这个积有10个数字是奇数.四年级奥数习题:速算与巧算(二)1.右图的30个方格中,最上面的一横行和最左面的一竖列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同一横行最左边的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的数之和(如方格中a=14+17=31).右图填满后,这30个数的总和是多少?2.有两个算式:①98765×98769,②98766 × 98768,请先不要计算出结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很快比较出哪个得数大,大多少?3.比较568×764和567×765哪个积大?4.在下面四个算式中,最大的得数是多少?① 1992×1999+1999② 1993×1998+1998③ 1994×1997+1997④ 1995×1996+19965.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5,求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数.6.45是从小到大五个整数之和,这些整数相邻两数之差是3,请你写出这五个数.7.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如下表那样排列.在这个数表里,把长的方面3个数,宽的方面2个数,一共6个数用长方形框围起来,这6个数的和为81,在数表的别的地方,如上面一样地框起来的6个数的和为429,问此时长方形框子里最大的数是多少?习题解答1.先按图意将方格填好,再仔细观察,找出格中数字的规律进行巧算. 解法1:先算每一横行中的偶数之和:(12+14+16+18)×6=360.再算每一竖列中的奇数之和:(11+13+15+17+19)× 5=375最后算30个数的总和=10+360+375=745.解法2:把每格的数算出填好.先算出10+11+12+13+14+15+16+17+18+19=145,再算其余格中的数.经观察可以列出下式:(23+37)+(25+35)× 2+(27+33)×3+(29+31)× 4= 60 ×(1+ 2+ 3+4)=600最后算总和:总和=145+600=745.2.① 98765 × 98769= 98765 ×(98768+ 1)= 98765 × 98768+98765.② 98766 × 98768=(98765+1)× 98768= 98765 × 98768+ 98768.所以②比①大3.3.同上题解法相同:568×764>567×765.4.根据“若保持和不变,则两个数的差越小,积越大”,则1996×1996=3 984016是最大的得数.5.85÷5=17为中数,则五个数是:13、15、17、19、21最大的是21,最小的数是13.6.45÷5=9为中数,则这五个数是:3,6,9,12,15.7.观察已框出的六个数,10是上面一行的中间数,17是下面一行的中间数,10+17=27是上、下两行中间数之和.这个中间数之和可以用81÷3=27求得.利用框中六个数的这种特点,求方框中的最大数.429÷3=143(143+7)÷2=75 75+1=76最大数是76.。
小学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三)1、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重点: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以“借数”。
知识点:1. 加法的简便运算.(1) 互补数相加(2)拆出互补数相加(3)A+B=B+A2. 减法的简便运算.(1)A-B-C=A-(B+C);(2)A-B+C=A-(B-C)(3)利用补数,现变整,后计算3. 加减混合式计算:(1)添括号,去括号法则;(2)带符号搬家(3)互补数相加的活学活用(4)基准数相加4. 乘法的简便运算。
(1)A×B=B×A; (2)A×B×C=A×B×C;来看一看这里有2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①57689+29273=②100+1000=算式②是整百和整千的数,那么我们如果能将我们在平时计算时变成算式②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计算变的更简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怎么样让我们平时的计算变成像算式②一样。
1互补数相加(1)446+72+154+328 (2)857-294-306 (3)957+234-257 (4)359-298+441(5)724+55+645+176 (6)953-267-133 (7)426+755-266 (8)362-199+2382拆出补数相加(1)299+86 (2)873-398(3)541+1002 (4)4825-703(4)398+27 (6)1873-297(7)336+102 (8)4825-10033减法的性质(1)4480-(955+480)(2)573-(242-127)(3)5570-(2870+570)(4)597-(327-203)4利用补数,现变整,后计算(1)99999+9999+999+99+9(2)1999+1999+199+19+9(3)3999+399+39+95利用补数,互补数先相加,后计算(1)1000-90-10-80-20-70-30-60-40-50-50 (2)1000-99-1-98-2-97-3-96-4-95-56基准数相加(1)93+88+90+87+91+89+92+94(2)97+104+101+99+100+103+98(3)78+82+77+83+80+81+79+8577.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45X25X4 (2)2X36X5(3)8X27X125 (4)45X25X8总结:1、加法的简便运算.(1)互补数相加(2)拆出互补数相加(3)A+B=B+A2、减法的简便运算.(1)A-B-C=A-(B+C);(2)A-B+C=A-(B-C)(3)利用补数,现变整,后计算3.加减混合式计算:(1)添括号,去括号法则;(2)带符号搬家(3)互补数相加的活学活用(4)基准数相加4、乘法的简便运算。
奥数已经成为现在孩子学习的加强工具。
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让孩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法宝,一种可以扩宽孩子思维的奥秘兵器。
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自己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学习奥数更是如此。
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
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标题问题理解了,出点小错不妨。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
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停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
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
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第21讲速算与巧算(二)专题简析: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325÷25分析与解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325×4)÷(25×4)=1300÷100=13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
1,450÷25 2,525÷253,3500÷125 4,10000÷6255,49500÷900 6,9000÷225【答案】(1)18 (2)21(3)28(4)16(5)原式=(49500÷900)÷(900÷900)=55(6)原式=(9000×4)÷(225×4)=36000÷900=40例2:计算25×125×4×8分析与解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
第21讲速算与巧算(二)一、专题简析: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二、精讲精练例1:计算325÷25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
450÷25 525÷253500÷125 10000÷625例2:计算25×125×4×8练习二计算下面各题。
125×15×8×4 25×24 25×5×64×125 125×25×32例3:计算。
(1)(360+108)÷36 (2)(450-75)÷15练习三计算下面各题。
(720+96)÷24 (4500-90)÷4573÷36+105÷36+146÷36 (10000-1000-100-10)÷10 例4:计算158×61÷79×3练习四计算下面各题。
238×36÷119×5 624×48÷312÷8138×27÷69×50 406×312÷104÷203例5:计算下面各题。
(1)123×96÷16 (2)200÷(25÷4)练习五计算下面各题。
612×366÷183 1000÷(125÷4)(13×8×5×6)÷(4×5×6)三、课后作业计算下列各题。
49500÷900 9000÷22575×16 125×166342÷21 8811÷89241×345÷678÷345×(678÷241)【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一、知识要点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巧算方法有助于提高计算和思维能力。
本周研究加减法的巧算方法,根据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通过适当变形简化计算。
巧算方法蕴含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问题法是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改变运算顺序或减整,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精讲精练例题1:计算9+99+999+9999思路导航:四个加数接近10、100、1000、.通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1.9+99+999+999910-1)+(100-1)+(1000-1)+(-1)10+100+1000+-4练1:1.计算+9999+999+99+92.计算9+98+996+99973.计算1999+2998+396+4974.计算198+297+396+4955.计算1998+2997+4995+59946.计算+++例题2: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思路导航: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接近整数490,选490为基准数。
489+487+483+485+484+486+488490×7-1-3-7-5-6-4-23430-283402思考:如果选480为基准数,如何计算?练2:1.50+52+53+54+512.262+266+270+268+2643.89+94+92+95+93+94+88+96+874.381+378+382+383+3795.1032+1028+1033+1029+1031+10306.2451+2452+2446+2453例题3: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2)128+186+72-86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来计算。
例如:632-156-232=632-232-156=400-156=244.练题为:计算1.1208-569-2082.283+69-1833.132-85+684,2318+625-1318+375.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可以去括号来使计算简便。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构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一、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数字。
例如,5+6=6+5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顺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c+a=…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一般地,多个数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运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他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数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2)4993+3996+5997+848二、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a-b-c=a-c-b,a-b+c=a+c-b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原来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来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三、分组凑整法例3 计算(1)875-364-236(2)1847-1928+628-136-64(3)+2234-48-24例4 计算(1)512-382(2)6854-876-97(3)397-146+288-339四、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②99+136+101③ 1361+972+639+28解:①式=(36+64)+87=100+87=187②式=(99+101)+136=200+136=336③式=(1361+639)+(972+28)=2000+1000=3000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②548+996③9898+20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②式=(548-4)+(996+4)=544+1000=1544③式=(9898+102)+(203-102)=10000+101=10101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五、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 3 ① 300-73-27② -10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②式=1000-(90+80+20+10)=1000-200=80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② 2356-159-256解:①式=4723-723-189=4000-189=3811②式=2356-256-159=2100-159=1941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5 ①506-397②323-189③467+997④987-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109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123+11=134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1464④式=987-(178+222)-390=987-400-400+10=197六、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a+(b+c+d)=a+b+c+da -(b+a+d)=a-b-c-da -(b-c)=a-b+c例6 ①100+(10+20+30)② 100-(10+20+3O)③ 100-(30-10)解:①式=100+10+20+30=160②式=100-10-20-30=40③式=100-30+10=80例7 计算下面各题:① 100+10+20+30② 100-10-20-30③ 100-30+10解:①式=100+(10+20+30)=100+60=160②式=100-(10+20+30)=100-60=40③式=100-(30-10)=100-20=802.带符号“搬家”例8 计算 325+46-125+54解:原式=325-125+46+54=(325-125)+(46+54)=200+100=300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例9 计算9+2-9+3解:原式=9-9+2+3=54.找“基准数”法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例10 计算 78+76+83+82+77+80+79+85=640七、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 25×4=100 125×8=1000例1 计算①123×4×25② 125×2×8×25×5×4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② 56×125③ 125×5×32×5解:①式=6×(4×25)=6×100=600②式=7×8×125=7×(8×125)=7×1000=7000③式=125×5×4×8×5=(125×8)×(5×5×4)=1000×100=100000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解:①式=175×(34+66)=175×100=17500②式=67×(12+35+52+1)= 67×100=6700(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 67×1)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12300+123=12423②式=123×(100-1)=12300-123=12177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 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
如:15×10=15015×100=150015×1000=15000例6 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12×99=1200-12=118812×999=12000-12=11988例7 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
如:6×5=3016×5=80116×5=580。
例8 一个数乘以11,“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如 2222×11=24442例9 一个偶数乘以15,“加半添0”.24×15=(24+12)×10=360因为24×15= 24×(10+5)=24×(10+10÷2)=24×10+24×10÷2(乘法分配律)=24×10+24÷2×10(带符号搬家)=(24+24÷2)×10(乘法分配律)例10 个位为5的两位数的自乘:十位数字×(十位数字加1)×100+25如15×15=1×(1+1)×100+25=22525×25=2×(2+1)×100+25=62535×35=3×(3+1)×100+25=122545×45=4×(4+1)×100+25=202555×55=5×(5+1)×100+25=302565×65=6×(6+1)×100+25=422575×75=7×(7+1)×100+25=562585×85=8×(8+1)×100+25=722595×95=9×(9+1)×100+25=9025还有一些其他特殊因数相乘的简便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参看《算得快》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