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2)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2
减数分裂名词解释减数分裂,又称减数分裂孢子形成,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它是有性生殖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其减数分裂的细节和具体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减数分裂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一、基础知识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生殖细胞分裂的过程。
在有性生殖中,生物分别由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性细胞(精子和卵子)进行结合,产生新生命。
减数分裂是最初的步骤,它的目的是将一个生殖细胞分裂成四个能够互相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细胞。
二、具体过程减数分裂主要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次减数分离和第二次减数分离。
第一次减数分离之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这些染色体包含了来自母体和父体的基因。
第二次减数分离会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单倍体细胞分别再次分裂,得到总计八个单倍体细胞,它们将分别组合成中间过渡态称为生殖细胞。
三、生物分类减数分裂的具体表现方式因生物而异,并且存在许多变化。
对于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动物等,都有不同形式的减数分裂。
例如,动物的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等分裂,生殖细胞的染色体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集合,每个单倍体细胞得到一半。
第二种是不等分裂,每个细胞获得不同数量的染色体,其中一个细胞包含多于另一个的染色体集合。
四、减数分裂的作用减数分裂的作用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多样性,保证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与交换。
每个生物都拥有独特的染色体和DNA组合,这极大地增加了物种的适应性和免疫性,使得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总之,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产生多样性基因组合,使得生物种群得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存活。
对于我们了解有性生殖和基因流的过程极其重要,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复杂性。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知识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概念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针对体细胞)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aba b 分裂期b a 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图为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四分体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三、1:染色体复制(染色数目未增加,DNA加图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仍然是4条,DNA却变成了8个)2、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核膜核仁消失,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
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3、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形数清晰赤道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其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4、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点裂数增均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其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有丝分裂末期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出现核膜、核仁。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1)目的方法1.结合图2-1回答什么是细胞的减数分裂?2.结合图2-2描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有哪些结构发生了变化?3.什么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4.结合图2-2进一步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位置各有什么变化?5.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同。
6.观察种子植物花药中的减数分裂。
疑难解析1.减数分裂中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什么?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包括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位置等。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相同之处:染色体复制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不同之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的。
注意比较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裂后期图看一极染色体数目),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3.联会和四分体:联会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出现四个染色单体的现象。
实际上联会一开始就存在四个染色单体,因为染色体已经复制过,只不过此时染色体呈细长的染色质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已。
所以说,四分体是联会的一个特殊时期。
4.如何理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意思是: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肯定不会存在于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次级性母细胞中的各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意思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谁和谁结合在一起是随机的,不固定的。
基础评价1.下面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是细胞复制一次,分裂一次B.减数分裂是细胞复制两次,分裂两次C.减数分裂是细胞复制一次,分裂两次D.减数分裂是细胞复制两次,分裂一次2.在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中为同源染色体的是()A.a与b和a与cB.b与c和b与dC.a与c和a与dD.a与d和b与c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有丝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C.四分体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了 (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着丝点也随着分裂C.着丝点的分裂引起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着丝点的分裂引起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细胞质分离⑤联会⑥染色体复制⑦染色单体分离。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
下列各项中对本图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d~e的初期B.e点染色体数目为N,f点染色体数目又出现短时间的加倍C.e点等位基因分离,f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a~c是间期,c~f是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阶段3.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
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甲不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D.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4.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之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5.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A.①④B.①③C.①②D.①②③6.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果树,同有性生殖相比,这些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A.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B.后代每年可提前开花结果C.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D.增加后代变异性7.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出现四分体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DNA分子的复制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10.将从成年雄性小白鼠体内切取的某种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离散成单个细胞后,放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细胞内DNA的含量,根据细胞内DNA 含量不同,将培养液中的细胞分为了四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所示。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又称为正常分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复制和分离的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1.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染色体在该阶段开始复制,变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质内的中心粒开始分裂,形成纺锤体。
核膜开始消除,染色体逐渐凝缩。
2.中期:中期是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
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排列成一个等高染色体单体的均等分离。
分离的过程通过纺锤体的束缚和染色体上的蛋白质骨架的作用来实现。
3.后期:后期是指染色体达到分离状态并初步形成两个核的过程。
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离并向两个细胞极端远离。
4.末期:末期是指染色体进一步移动到细胞两极,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核,因此也称为有丝分裂终期。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是从有双倍体染色体数量的母细胞分裂成单倍体染色体数量的细胞的过程。
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阶段。
1.减一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一分裂是指染色体的复制和中期分裂之后,染色体先由复制后的两姐妹染色体结合后变为一对,然后再由迎亲纺锤体将染色体两姐妹染色体拆开向细胞两端迁移,形成两个两倍体的亚细胞。
此过程与有丝分裂区别较大。
2.减二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二分裂是指减一分裂之后,染色体不经复制直接进行分离。
减二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数量减半,形成单倍体的亚细胞。
在减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复制,直接由中心处断开,使得染色体的姐妹单体分离开,而不是像有丝分裂过程中那样以复制后的染色体为单位进行的。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1.出现时期:有丝分裂主要出现在体细胞中,减数分裂主要出现在生殖细胞中。
2.总分裂数:有丝分裂只发生一次,形成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分裂发生两次,形成四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染色体的形状: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呈现线状,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呈现X状。
4.染色体的数量: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知识点归纳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三、精子的形成过程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曲线的区别:有丝分裂:起点与终点(染色体或DNA)数目相同;减数分裂:起点(染色体或DNA数目)是终点的两倍。
细胞的生殖与有性生殖细胞的生殖是指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产生新的细胞。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离不开细胞的生殖。
细胞生殖可以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其中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细胞的融合形成新的个体,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单个细胞的分裂形成新的个体。
下面将对细胞的生殖与有性生殖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胞的生殖细胞的生殖是生物体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常见方式,它发生在体细胞中。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会经历复制、纺锤体的形成和分离,最终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在有些特殊细胞中进行的,如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会发生配对、交叉互换等过程,最终形成四个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细胞的融合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它涉及两种类型的细胞:配子和生殖细胞。
有性生殖有以下几个特点:1. 配子的形成在有性生殖中,通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特殊分裂过程形成配子。
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形成配子,这些配子是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
2. 受精过程有性生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受精,即两个配子的融合。
在受精过程中,男性的配子与女性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或合子。
3. 遗传多样性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可以产生遗传多样性。
由于配子的遗传信息不同,受精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
4. 代际交替有性生殖通常伴随着代际交替。
这意味着新个体的形成需要两代细胞交替进行,即一个世代的有性生殖个体和一个世代的无性生殖个体交替出现。
总结:细胞的生殖是维持生物体发育和繁殖的基本过程,而有性生殖则是细胞生殖的一种方式。
细胞的生殖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多发生在体细胞中,而减数分裂则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生成说课教师:程广玉单位:河北郑口中学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和初中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2 .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有丝分裂有关知识,知道了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情况。
(2)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已知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4.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5.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二、说学法由于本节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应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三、说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课前预习:导读(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四)形成性测试:导练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二部分〔—〕减数分裂概念首先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 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4.结果: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 又可进行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分裂间期: 染色体复制, 细胞大小略有增大前期: 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减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数末期: 染色体、DNA数目减半分前期:(对二倍体生物而言, 已无同源染色体)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断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 DNA数目再减半三、精子的形成过程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1.相同点: 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2.不同点: 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均等分裂), 精原细胞的分裂为细胞质均等分裂;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 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不考虑交换)(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 2n种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 2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 2n种(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2n种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 1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2n种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程序1.特点: ①来源: 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③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2.判断程序十、同源染色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十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十二、受精作用1.概念: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叫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的关系2023年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对生命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一直是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如今,我们已经在许多生物体中发现了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紧密联系,这为我们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对数从二倍变为一倍的一个过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单体染色体,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生交换。
而有性生殖是指由两个不同生物体的生殖细胞结合而来的生物体的繁殖过程。
在有性生殖中,父母双方的基因组信息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互补来产生后代,这样每个后代的基因组都不完全相同。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交换和分离会引起基因的重组,从而增强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这种遗传多样性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增加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生物体的生存能力。
减数分裂不仅为有性生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为基因的演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另一方面,有性生殖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调控减数分裂的发生和过程。
例如,许多动物在发生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会有一段长短不等的生殖细胞增殖期,这个过程被称为减数分裂前期,它包括了一系列生物学调控事件,从而保证减数分裂的正常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经历不同的生长和分化阶段,形成准备进入减数分裂的成熟卵子或精子。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有性生殖还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影响减数分裂的机制和效率。
总的来说,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生命科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减数分裂为有性生殖提供了生物学基础,通过这个过程,生物体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这对整个进化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包括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面。
一、植物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植物的有性生殖通常包括花的形成、花粉的产生和传播、受精和胚胎的发育等过程。
1. 花的形成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通常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
花的形成是受到植物内外环境的影响,其中关键的调控因子是植物的基因。
2. 花粉的产生和传播花粉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精子母细胞,通过花的雄蕊产生。
花粉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依赖于风、昆虫或鸟类等载体。
花粉的传播过程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植物的繁殖成功率。
3. 受精和胚胎的发育当花粉落在雌蕊上时,花粉管会在花药中形成,然后向下延伸直到达到花药基部的胚珠。
在胚珠内,花粉管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随后,受精卵与雌蕊的某些细胞融合,形成胚胎。
胚胎会继续发育,最终形成种子。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通过植物自身的各种形式产生新的个体,与有性生殖不同,无性生殖不需要配子的结合。
1.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常见形式之一。
植物的茎、根、叶等器官中存在着可以长出新的植物个体的分生组织。
这些分生组织会分化为新的根、茎或叶,并最终独立成长为新的植物。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另一种方式。
在减数分裂中,植物的细胞会经历一个特殊的分裂过程,产生只含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3. 子实体的产生子实体是指植物进行无性生殖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结构,类似于种子。
子实体可以是块茎、球茎、根茎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芽并长成新的植物。
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都是植物界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有性生殖,植物能够保持基因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
而无性生殖则帮助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繁殖,提高生物种群数量。
2.1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1、 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花药、胚珠)。
2、细胞中染色体的三种关系 (1)同源染色体:特征:大小相同、形态相似、颜色不一样。
例如①③起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含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性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同但有同源的部分会发生联会)(2)相同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特征:大小相同、形态相似、颜色一样。
例如①⑤ 起源: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基因:相同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是相同基因(相同染色体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分开叫相同染色体,没分开叫姐妹染色单体)(3)非同源染色体特征:大小不同或形态不同。
例如①②基因:相同位置上是非等位基因3.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就叫做联会。
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每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和四条DNA.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交换部分片段,叫交叉互换。
4、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主要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完成后由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变成初级精(卵)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上的分姐妹染色单体见的等位基因可能发生部分交叉互换。
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②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