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思维导图
- 格式:pptx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48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小说阅读(十二)几乎每套试题的阅读题材料均来自课外,且多选自《小小说》类刊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
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90%是简答,选择题、填空题极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题量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5分左右,有的省市高达20分以上,预计近年年中考小说阅读命题将呈现如下情形:1.选文将进一步突出“三性”(即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亲情友谊、团结互助、友爱和谐、道德修养、教育成长为主题,采用铺叙、对比、对话以及突变式手法创作的的现当代名家名作或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佳作将是命题的首选2.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解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3.命题形式仍以主观性简答题为主,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进一步淡出,但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同时进一步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观照自我、提升道德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4.题量设置将保持在5-6个上,分值在20分左右。
考点一:文本赏析【考向 1 选材特点】①选材真实:选取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具有真情实感。
②选材典型/切题: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针对性。
③选材新颖:选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视角独特。
④选材多角度: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全面性。
【考向 2 语言品析】(1) 遣词造句方面:长短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增强语言气势(2)语言风格方面:①典雅而有韵味、含蓄凝练②清新雅洁、灵活生动活泼、③幽默风趣④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考向 3 人称作用】(1) 第一人称:①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高二语文小说阅读思维导图导学案编写人:岳成坤使用时间:2020.06【学习目标】1、读懂文本,思路梳理。
2、学会画思维导图,串联小说关键知识点。
《捡烂纸的老头》思路梳理——纵向梳理(概括段意)1、烤肉刘的回民馆子。
①平民化②价格实惠③味道诱人2、介绍饭馆的老主顾和流动客人—生意兴隆,人情味浓。
3、捡烂纸的老头出场。
①外貌穿着:衣服破烂——邋遢②肖像描写:脸色浅黄,牙齿残缺不全,六七十岁—老、丑③语言动作描写:行为怪异4、老头约架。
有自尊心,希望引起别人注意。
虚拟旁观者对老头行为评价。
5、进一步对老头的行为点评。
6、老头约架的结局。
7、老头死去,留下了八千多块钱。
8、制造悬念,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思考。
《捡烂纸的老头》思维导图——横向梳理(要素分析)一、环境(一)自然环境——烤肉刘的回民饭馆1、特点:市井氛围,生意兴隆,人情味浓2、手法:描写3、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②为主人公捡烂纸的老头出场做铺垫。
(二)社会环境——主人公生活的社会背景1、特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较富裕,社会安定2、手法:侧面描写3、作用:烘托人物形象,侧面表现小说主题二、人物(一)主要人物——捡烂纸的老头1、形象特点:①老丑②邋遢③行为怪异④有尊严⑤节俭2、塑造手法:联系文本分析①外貌穿着:衣服破烂——邋遢②肖像描写:脸色浅黄,牙齿残缺不全,六七十岁—老、丑③语言动作描写:行为怪异④动作、语言:约架,维护自尊心3、作用: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主题: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二)次要人物——烤肉刘1、形象特点:2、塑造手法:侧面描写3、作用:①烤肉刘既是饭馆的经营者,也是饭馆的代称,饭馆是主人公老头出现的场所,介绍烤肉刘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②饭馆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会背景的缩影,是社会环境描写。
③饭馆中的各色人物对老头的漠视,揭示了本文的呼吁关注关心周围小人物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