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基础(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分析引言•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是中国高级学位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旨在评估考生在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本文将针对“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该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考试结构•408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
初试主要包括两个科目: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每科120分钟。
•初试科目主要考察计算机的底层体系结构和基础数据结构的理解与应用。
初试科目及内容概述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数据表示与处理–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与处理器组成–中断与异常处理–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基本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算法设计与分析(递归、排序、查找、图算法等)–算法复杂度与性能分析–算法设计思想与方法(贪心、分治、动态规划等)复试科目及内容概述•复试科目主要考察计算机学科的其他重要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译原理等。
复试科目列表1.操作系统2.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4.编译原理5.软件工程6.网络与信息安全考试要求•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和理论知识,掌握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技术。
•考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提前充分准备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语•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考试,但通过深入理解大纲内容,并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实践训练,考生完全有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本文对考生们的备考工作有所帮助,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408考试,迈向更高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初试科目重点解析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数据表示与处理: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结构
1、计算机基础知识(占15%)
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占20%)
3、办公自动化(占35%)
4、网络与信息安全(占10%)
5、算法与程序设计(占10%)
6、数据库技术(占5%)
7、计算机新技术(占5%)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题型结构可能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综合应用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考试内容、题型和分值比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考生需要关注最新的考试大纲和相关信息。
同时,考生也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备考策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号:111参考学时:48~64 学时(理论24~32 学时,实验24~32 学时)考试安排:每年两次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考试方式:机试考试时间:90 分钟考试总分:100 分机试环境:Windows 7+Office 2010设置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计算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 1 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本概念,计算机新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冯·诺依曼结构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信息编码、数制及其转换,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应用,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及有关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
(三)考核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征、分类、性能指标、应用,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及有关多媒体处理技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基本概念,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基本概念。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
掌握:信息表示,数制及其转换,字符的表示(ASCII 码及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微型计算机系统。
应用:中英文录入。
(四)实践环节1.类型验证。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1.数据结构1.1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队列1.2 树:二叉树、平衡树、B树、堆1.3 图: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算法1.4 散列表:哈希函数、冲突解决方法1.5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2.算法设计2.1 分治法:归并排序、快速排序2.2 动态规划:最长公共子序列、最优装载问题2.3 贪心算法:最小生成树、单源最短路径2.4 回溯算法:八皇后问题、0-1背包问题3.1 字符串匹配:KMP算法、Boyer-Moore算法3.2 图论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3.3 数值计算算法:牛顿法、梯度下降法3.4 数论算法:素数判定、快速幂运算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1.1 进程与线程:进程控制块、线程同步、线程调度1.2 内存管理:地址空间、分页机制、虚拟内存1.3 文件系统:文件描述符、磁盘调度算法、文件权限控制2.操作系统实现3.1 访问控制:安全策略、权限管理、身份验证3.2 安全漏洞: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拒绝服务攻击3.3 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三、计算机网络1.网络基础1.1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 TCP/IP协议: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器、DNS协议1.3 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认证2.网络协议2.1 HTTP协议:请求报文、响应报文、状态码、Cookie2.2 SMTP协议:邮件和邮件服务器的工作原理2.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的机制和工作原理3.网络应用3.1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TCP/UDP通信、多线程网络编程3.2 网络安全:SSL加密、数字证书、网络攻击与防范3.3 云计算:云服务模型、云计算安全、云计算应用案例四、数据库系统1.1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1.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范式、关系数据库设计、SQL语言1.3 事务管理:ACID特性、并发控制、恢复机制2.1 MySQL:数据库引擎、存储引擎、索引、触发器2.2 Oracle:体系结构、数据字典、分区表、视图2.3 NoSQL:Key-Value存储、文档数据库、列存储、图数据库3.1 数据仓库:数据集成、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3.2 数据挖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异常检测3.3 大数据:Hadoop、Spark、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五、软件工程1.软件开发过程1.1 需求分析:需求获取、需求确认、需求变更管理1.2 设计阶段: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架构1.3 编码和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2.软件工程方法2.1 面向对象:类、对象、继承、多态2.2 敏捷开发:Scrum、XP、Kanban、迭代开发2.3 质量管理:测试计划、质量保证、缺陷管理3.1 软件版本管理:GIT、SVN、CVS3.2 软件配置管理:配置项、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管理3.3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计划、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六、人工智能1.1 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1.2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1.3 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类、词向量、语言模型2.人工智能技术2.1 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图像生成2.2 语音处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情感识别2.3 机器人技术:SLAM算法、机器人控制、人机协作3.1 智能搜索:搜索引擎优化、推荐系统、广告系统3.2 智能交互:智能家居、智能客服、智能医疗3.3 智能决策:风险评估、金融预测、智能投资以上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的内容,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数制转换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防范病毒的措施。
【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史2.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二、数制与计算机编码1.计算机数制的基本概念2.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3.各种数制间的转换4.计算机中的字符编码5.计算机中汉字的编码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系统的概述2.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3.微型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4.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5.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6.多媒体计算机的系统配置7.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四、计算机病毒防范及安全使用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3.计算机安全使用常识第二部分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和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的各种功能;掌握Windows XP系统环境的设置;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考试内容】一、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1.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史2.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3.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二、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1.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2.鼠标、键盘、快捷键和热键的使用3.窗口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4.对话框的使用5.剪贴板的概念及使用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1.建立、删除和恢复文件夹2.复制、移动文件夹或文件3.文件和文件夹的重新命名4.设置文件和文件夹属性5.Windows XP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6.Windows XP “我的电脑”的使用四、中文Windows XP 系统环境设置1.显示属性的设置2.键盘和鼠标的设置3.日期、时间、区域的设置4.开始菜单中的设置5.汉字输入法的安装、删除与使用6.字体的安装和删除7.用户帐户的设置五、附件的使用1. 记事本、写字板、计算器、CD播放机、媒体播放机和录音机的功能及使用2.画图程序的功能及使用3.磁盘清理程序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功能及使用第三部分 Word 2003的使用【要求】了解 Word 2003 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 2003文档的输入方法和对文档的管理;掌握Word 2003基本编辑功能、字符和段落的格式化;掌握“格式刷”的使用;掌握视图的概念;掌握 Word 2003 的表格和图片处理操作。
本科目包括《数据结构》与《计算机操作系统》两门课程,总分1 50分,两门课程各占75分《数据结构》。
了解:磁盘容错技术与数据一致性控制。
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
理解与掌握:联机命令接口、系统调用、图形用户接口元素、图形用户接口元素得基本操作。
了解:对UNIX得SHELL与UNIX得系统调用作一般了解三、考试题型及分值选择题:20弔填空题:30%简答题:4 0%计算题:1 0%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820计算机专业基础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題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数据结构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1.若结点的存储地址与其关健字值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则称这种存储结构为( )A.顺序存错结构B.链式存储结枸C.索引存储结构D.散列存储结构2.能在0(1)时间内访何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的结构是()A.顺序茨B.单链茨C.单向循环链表D.双向链表3.—个nxn的对称矩阵.如果以行主序存储,每个元素占一个单元,则其需要的最犬存储空间为()Xn^n B n x rv2 C (n+l>n/2 D (n 十l"(n+l)/24.已知一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为『(L 2, 3), (b 6, 1), (3, 1. 5). (3. 2, ・】),(4, 5, 4), (5,1, -3),则其转宜矩阵的三元组农中第3个三元组为( )A・(2, 1. 3) B・(3, 1, 5) C・(3, 2, -1) D.(2, 3, -1)5.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值为空的链域的个数为( )A. n-1 B・n十 1 C. 2n-l D. 2n+l6.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若采用邻接表表示,则存放表头结点的数组的大小为( )A.nB.n+1C.n-1D.n+1 边数7.下图所示的二叉树是( )A.二叉判定树B.二叉排序树C.二叉平衡树D.堆&用某种排序方法对关健字序列(25, 84, 21, 47, 15. 27, 68, 35, 20)进行排学时.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20, 15, 21, 25, 47, 27. 68, 35. 8415, 20, 21, 25, 35, 27, 47, 68, 8415. 20. 21, 25, 27, 35. 47, 68, 84则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A.选择排序B.希尔排序C.归并排序D・快連排序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1.若一个算法中的语句頻度之和为T(n)-3720n4-4nlogn,则算法的时间尖杂度为 _______ •2.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笫i(l<i<n+l)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索,元素的移动次数为 _______ ■3.一个队列的入队序列是a、b、s d,则队列的输出序列为_____________ •4.广义表A=Ka,(b)O(c,d,e))的长度为 _________ ,5.在有n个结点的哈夫曼树中,其叶子结点数是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AI3DECF,中序序列为DBEAFC.則其后序序列为 ______________ •7.在含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中.零元素的个数为—o&在以{4,5,6,7,8}作为叶子结点权值构造的二叉树中,其帝权路径长皮嚴小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893个结点,试求:(1)树的高度;(2)叶子结点数目•2.用Dijkstra算法求岀下图中从顶点vl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按求解过程依次写出各条最短路径及其路径长度.3.己知关键字序列在a[l・・8]中的初始状态为I 2 3 4 5 ,6 7 8a | 48 | 70 | 33 丨65 | 24 | 56 | 12 [ 92写岀将其调整为大根堆的过程中毎一次筛选后a的状态。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简答题20%综合题80%(四)参考书目《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数据结构考查要点1 绪论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2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1.3 算法和算法分析2 线性表2.1 线性表类型定义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3 栈和队列3.1 栈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3.2 栈的应用3.3队列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3.4 队列的应用4 串4.1 串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4.2串操作应用5 数组和广义表5.1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5.2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5.3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6 树和二叉树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6.2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存储结构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6.4树和森林6.5哈夫曼树及哈夫曼编码7 图7.1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7.2图的遍历7.3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7.4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9 查找9.1 静态查找表9.2 动态查找表9.3 哈希表10 排序10.1 插入排序10.2 快速排序10.3 选择排序10.4 归并排序10.5 基数排序10.6排序方法的比较(二)C语言考查要点1、算法及其描述方法1.1算法的概念、特点1.2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N-S流程图)1.3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1变量和常量2.2 预处理命令2.3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2.4算术运算符、表达式3、顺序程序设计3.1各种类型数据的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3.2字符数据的非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3.2顺序程序的设计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1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条件运算符4.2 if、switch语句;4.3 if语句的嵌套。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纲要2024年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
本次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理论考试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考试部分旨在测试考生在计算机实践中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具体考试内容1.计算机科学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运行原理(3)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特点2.计算机组成原理(1)数字逻辑与布尔代数(2)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3)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3.数据结构与算法(1)线性表、链表、栈与队列的实现与应用(2)树、图的表示与遍历(3)排序与查找算法4.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2)进程管理与调度算法(3)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器(4)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关系代数(2)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3)SQL语言的使用与优化(4)数据库事务与并发控制6.计算机网络(1)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2)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3)网络安全与防御技术(4)网络应用与服务7.程序设计(1)面向对象编程基础(2)数据类型、控制结构与函数(3)常见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程序实现(4)程序设计的规范与调试技巧8.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2)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3)数据可视化与报告分析(4)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应用三、考试形式理论考试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采取多选、判断、填空和解答题等形式。
实践考试部分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操作,编写程序或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四、考试评分与及格标准理论考试部分,每题分值根据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分为100分。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课程编码:00000106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技术基础)课内学时:76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先修课程:无大纲撰写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学会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后继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1、目的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
要求学生达到新时期计算机文化的基础层次:①具备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②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③熟练地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及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的使用方法;④对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要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⑤网页制作及网络安全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2、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均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我们通过精简教学内容,把教学重点集中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五大基础部分,如Windows操作系统,文档处理Word,电子表格应用Excel,演示文稿PPT等常用软件应用。
重点突破学生Word 和Excel的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化教学,让学生从具体的素材入手,依照指定的操作步骤来完成文档编排、数据管理工作,最后教师给予具体分析和讲解,学生自己通过对比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一切都是从最基本的操作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1、信息与数据的有关概念,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本科)考试形式:闭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题型: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考试内容: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25%)1.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3. 数制以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相互转换4.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5.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分类和应用二. Windows XP操作系统(15%)1.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 XP桌面及基本操作3. 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4.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三. Word2003文字处理(25%)1. Word基本文件操作和文本编辑操作2. Word字体格式,段落格式与版面设置的基本操作3. Word表格的创建和编辑,文字与表格转换,Word图文混排4. 对象链接与嵌入功能,公式编排四. Excel2003电子表格(20%)1. Excel主要功能,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基本概念2. 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3. 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4. 工作簿建立与编辑,工作表插入,删除,复制,移动,重命名和隐藏等基本操作5. Excel图表与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五. PowerPoint2003(5%)1. PowerPoint的主要功能,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2. 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3. 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4. 演示文稿动画效果和切换设置六. 计算机网络(5%)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 Internet基本服务3. 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组成八.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5%)1. 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2.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以及防范措施。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及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是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诊断与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Ⅱ.考试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旨在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认同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领会,并分析、解释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知识点的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清楚“怎么办”。
熟练掌握: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多个知识点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了解计算机(1)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3)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及计算机分类;(4)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
2.认识微型计算机(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了解CPU的主要性能指标;(4)理解存储单位的基本概念,掌握位、字节、字、KB、MB、GB、TB 的换算关系,了解计算机系统存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5)理解常用存储设备(U盘、硬盘、光盘、移动硬盘)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1)理解常用输入设备及输入方法(键盘、鼠标、触摸屏、读卡器、手写与语音输入设备、二维码、条形码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理解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输出设备、投影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27]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考试科目名称: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自命题)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a:客观题部分40%b:主观题部分60%4)题型结构a: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b:填空题,5空,每空2分,共10分c:程序填空题,10空,每空3分,共30分d:综合应用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e:编程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一、绪论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了解抽象数据类型3、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4、掌握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二、线性表1、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2、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操作及实现3、掌握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操作及实现4、理解链表中的头结点、头指针和首元结点的区别5、理解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特点6、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顺序或链式存储方式,掌握表的逆置、合并等操作的实现方法三、栈和队列1、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2、掌握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操作及实现3、理解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操作及实现4、了解栈和队列的应用四、串1、理解串的基本定义2、掌握串的定长顺序存储、堆分配存储和块链存储的表示及其实现方法3、掌握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五、数组和广义表1、掌握数组的地址计算方法2、了解稀疏矩阵的两种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了解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储方法六、树和二叉树1、理解树和森林的概念,包括树的定义、树的术语2、掌握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3、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并且能灵活运用递归遍历方式实现二叉树的其他操作4、理解树的存储、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方法5、掌握哈夫曼树的实现方法、构造哈夫曼编码的方法及带权路径长度的计算七、图1、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和性质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法3、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4、掌握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两种算法及拓扑排序算法的思想5、掌握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八、查找1、理解查找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掌握查找表的相关概念2、掌握线性表的查找方法,能根据问题选择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及分块查找方法求解3、掌握树表的查找方法,能构造二叉排序树,并将其调整为平衡二叉树4、理解散列表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散列函数构造方法和冲突解决办法九、排序1、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了解排序方法的分类2、理解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及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3、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的实现方法十、分治法1、掌握分治法的基本思想2、掌握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折半查找、二叉树遍历、大整数乘法和矩阵相乘、棋盘覆盖等问题的分治设计方法3、了解排序问题的复杂性下限十一、回溯法1、掌握回溯法的基本思想2、掌握N皇后、最优装载、图的着色、0/1背包等问题的回溯法设计方法3、掌握剪枝函数的设计,能准确分析回溯法的效率十二、动态规划法1、掌握动态规划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素2、掌握矩阵连乘、最优二叉查找树、最长公共子序列、图像压缩、电路布线等问题的动态规划设计方法3、了解自顶向下的动态规划方法设计策略十三、贪心法1、掌握贪心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素2、掌握最小代价生成树、单起点最短路路径、自由前缀码编码等问题的贪心算法策略3、了解数据结构在程序效率分析的重要性考试要求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合肥学院2020年普通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考试基本要求: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使用工具的观念,使学生掌握通识的和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较熟练地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各专业后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2.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4.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5.掌握Word2010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7.掌握Excel2010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8.掌握PowerPoint2010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王伟,张迎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ISBN: 978-7-11-545789-9).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8.2、主要参考书[1]王毅新,张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ISBN: 978-7-5636-5995-1).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2]李今花,卫星君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Windows7+Office2010)(ISBN:978-7-5636-5628-8).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四、基本要求和考查要点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内容计算机的起源、发展、特点、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制相关概念、字符数字等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功能和新技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来源: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08-17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起泡排序(Bubble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计算机基础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1. 计算机硬件基础(20%)- 计算机系统组成- 微处理器与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2. 计算机软件基础(20%)- 操作系统基础-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软件工程基础3. 数据结构与算法(20%)- 基本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 树与图- 排序与查找算法4. 计算机网络基础(20%)-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基础5. 数据库系统基础(10%)- 数据库系统概述- 关系数据库设计- SQL语言基础6. 计算机应用基础(10%)- 办公自动化软件- 图形图像处理- 多媒体技术应用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概念、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 计算题/编程题:测试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范围与深度1. 计算机硬件基础-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存储器的分类。
2. 计算机软件基础-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
- 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3. 数据结构与算法- 理解数据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 掌握基本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4. 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 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5. 数据库系统基础-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了解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016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计算机专业基础》(878)综合考试涵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程序设计基础(C)30分数据结构50分操作系统40分计算机网络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70分(35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80分Ⅲ考查范围程序设计基础(C)【考查目标】1.理解C程序设计语言结构,掌握数据表示和输入输出的基本方法,掌握流程控制、函数设计与调用方法;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基本的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3.掌握初步的算法设计及数据组织方法,具备基本的问题分析和利用C语言进行求解问题的能力。
一、数据表达与组织(一)常量,变量,运算与表达式(二)一维和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和字符串(三)指针与数组,结构与数组(四)指针与结构,单向链表二、语句及流程控制(一)复合语句(二)分支控制(if、switch)(三)循环控制(for、while、do—while)三、程序结构和函数(一)C程序结构(二)函数的定义、参数传递和调用(三)函数的递归调用(四)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四、输入/输出和文件(一)标准输入和输出(二)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三)文件打开、关闭、读写和定位五、编译预处理和命令行参数(一)宏定义和宏函数(二)命令行参数和使用六、基本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一)简单排序算法(插入、选择、冒泡)、二分查找(二)链表、文件中查找(三)级数求和、进制转换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3.能应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2 课程学分:2
主撰人:汪强审核人: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12.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计算机技术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该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并且能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的问题。
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目标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一般了解:计算机的历史
2. 一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3. 熟练掌握:计算机进制与编码
二、考核知识点
1. 计算机的历史
2. 计算机基础知识
3. 计算机进制与编码
4.汉字编码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计算机的历史
2、领会:计算机基础知识
3、简单应用:计算机进制与编码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一般了解:宋多媒体计算机
2. 一般掌握: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
1. 计算机硬件系统
2. 计算机软件系统
3. 多媒体计算机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计算机硬件系统
2、领会:计算机软件系统
3、简单应用:多媒体计算机
第三章: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一般了解:操作系统概述
2. 一般掌握: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
3. 熟练掌握: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1.操作系统概述
2.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
3.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
4. Linux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