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具有物质性、运动性。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2)类型: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空间站、人造卫星等常见天体类型组成物质(或成员)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恒星气体质量庞大,能自己发出光和热;球状或类球状;恒星之间相距遥远;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明亮闪烁星云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呈云雾状,一般星云里会有恒星;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发亮的云雾状行星如:八大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明亮不闪烁,在星空有明显位移卫星如:月球绕行幸运转,本身不发光;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但是质量一般不会超过它所绕转的行星圆缺变化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块不能自己发光,但进入大气层后,会同大气摩擦产生燃烧发光的现象,即流星现象;少数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地面,叫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一闪即逝的流星彗星凝结成冰 的水、尘 埃和岩 石等 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 绕太阳运行;包括彗核、彗发和彗尾,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通常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彗尾;大部分彗星运行的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拖着扫帚状彗尾2.天体系统 (1)概念(2)级别(四级)(3)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具体内容地月系中心天体:地球。
绕转天体: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
其他成员: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 彗星、行星际物质等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 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 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 轨道绕着它运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 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在天文学上称去1个天文单位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 6万光年河外星系 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大 多数河外星系由几十亿到上万亿颗恒 星组成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数百亿个;大多数河外星系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可观测 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为137亿光年二、行星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1)天体 系统 运动中 的天体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八颗行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运动特征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各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轨道近似正圆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的种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②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级关系: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1)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液态水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1)组成成分:氢和氦(2)表面温度:约6000K(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分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照和热量。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①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②间接利用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最底层,可见光最强,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2)色球层:中间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定义:独立存在于宇宙的所有形式的物质
注意:天体的分类:恒星、行星、卫星
2.天体系统:多个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行星系统:卫星绕着行星转
星系:恒星绕着“中心”转
总星系或可观测宇宙:所有星系的整体
补充: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的99.8%
②银河直径10万光年
3.天体的运动:①凌日:太阳被暗星体遮挡
②日食:太阳被月球遮挡
二.行星运动
1.八大行星的运动共性:①同向性(自东向西)
②共面性(轨道倾角)
③近圆性(轨道呈“圆”形)
2.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安全的原因:八大行星等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稳定的原因:太阳正值壮年期,能稳定的提供大量辐射
4.地球的普通:①“适宜的温度”: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
②“存在大气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存在液态水”:地球的温度适中。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核心素养定位1.学会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
(区域认知)2.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位置、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区域认知)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
判断(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4)总星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易误辨析]恒星不恒恒星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
恒星也在运动,它们的位置在不断运动,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叫恒星的自行。
恒星的运动速度很快,只是由于离地球太远,人们在短促的一生中不易觉察恒星位置的变化,因而称其为恒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图中A表示总星系,B表示银河系,C表示太阳系,D表示地月系。
(2)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的99.87%,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八颗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 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易错辨析]只有两颗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能组成天体系统,谁的质量大且被其他天体绕转,谁就是其中心天体。
[知识链接]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朝向背离太阳方向,周期约为76年。
[学法指导]快速记忆行星位置:水金地火,木土天海,钻木取火。
(3)级别: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①总星系是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并不是宇宙全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和行星际空间条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等。
(2)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①②③三、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1、含义: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2、类型:按原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为天体。
(1)自然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人为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宇宙飞船等。
二、天体系统:1、含义: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3、天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天体系统主要由中心天体和围绕中心天体旋转的天体组成,层次低的天体系统围绕着层次高的天体系统旋转,层层嵌套。
三、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1、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公转特点:(1)同向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3)近圆性:行星绕日轨道形状四、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外部条件:(1)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
2、自身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地表温度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3)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4)液态的水:地表温度适中。
第二节、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一、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2、组成: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0.4-0.76um)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
②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③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 宇宙和天体1.宇宙“上下四方曰宇(空间),古往今来曰宙(时间)”2. 天体恒星、行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物质恒星:发光、恒星不恒,行星:围绕恒星卫星:围绕行星彗星: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km)二.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余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彗星☄彗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组成(俗称扫帚星)。
彗核:主要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像个“脏雪球”彗尾:在太阳风和辐射压下形成,背离太阳的方向(二)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太阳约2.8天文单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 只有地球密度的0.6。
月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使海洋潮汐。
三.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心说:一切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1.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直观判断); 球形(逻辑判断); 椭球体; “梨状体”2.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决定了投射到地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不同纬度地区获取太阳能的效率不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在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造成热量带(其他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3.地球的大小极半经为6356.8km;赤道半经为6378.2km;平均半经为6371km;扁率为1 / 298 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为一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的物质性(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
2.天体系统——宇宙的运动性(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判断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 √ ) 2.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 √ )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 × ) 4.总星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 × )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3.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判断1.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运动轨道之间。
( √ ) 2.八颗行星自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 × )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 √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2)自身条件适宜⎩⎪⎨⎪⎧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连线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自身环境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探究点一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流星雨是一种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光亮如下雨状的自然现象,一些流星似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的即为狮子座流星雨。
2017年11月18日,狮子座爆发流星雨,广州17日至19日零时至天亮前,每小时可看到狮子座流星约10颗,堪称当年“流星雨之王”。
(如下图)1.狮子座流星雨和落到地面的陨星是天体吗?为什么?答案都不是。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型、天体系统的概念与层次、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及地球的普通性。
3.运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地外生命的存在,探究地球的特殊性.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2)级别:总星系错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1)名称: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A水星,B金星,C 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分类(结构特征)错误!2.表现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无特殊之处。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错误!(2)自身条件错误!一、教材P3图1.2探究1.图中共包括几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什么?提示:包括四级,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地球.2.总星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宇宙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提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总星系是最大的天体系统,是所有星系的总和,它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其范围将不断扩大。
二、教材P4图1.4探究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其成为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太阳。
质量巨大。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除方向上相同(均自西向东)外,图中还反映出哪两个特点?提示: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共面性);轨道形状都接近正圆(近圆性)。
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特征对地球生命存在有何意义?提示: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热点探究6.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设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提示:从地球来看,生命生存必须存在“金锁链条件”,也就是要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适宜生物呼吸的适当厚度的大气层.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并且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下图所示: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主要天体系统比较:天体系统组成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月系是宇宙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地球距离太阳约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框架: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1、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2、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框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