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分析与决策-2(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十二章卫生信息分析第一节卫生信息分析概述1信息分析(information analysis)的定义:信息分析是一种以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2 信息分析的步骤课题选择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信息收集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报告编写3 卫生信息分析方法一、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数据1 时间序列(time series)又称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就是把所研究的事物在各个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
2. 时间序列数据的种类倾向变动/趋势变动,用T (Trend)表示,统计数据在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变化倾向,它按照某种规律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或保持在某一水平上;周期变动,用C (Cyclical)表示,指若干年为周期的变化,周期长短不等,上下波动大小也不一致,但明显地呈现起伏变化;季节变动,用S (Seasonal)表示,指每年重复出现的周期变化,一般以月或季度为一个周期;不规则变动/随机变动,用I(Irregular)表示,指由各种偶然事件或影响因素引起的上述三类变化以外的任何变化。
3. 时间序列分析的概念与原理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就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加以分析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依据是:(1)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
(2)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4. 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途①系统描述。
②系统分析。
③预测未来。
④决策和控制。
(三)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步骤收集数据:用观测、调查、统计、抽样等方法取得被观测系统时间序列动态数据。
整理数据:根据动态数据作相关图。
分析数据:对动态数据进行拟合或者修正。
(四)时间序列数据的修正算术平均法分段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五)时间序列数据的拟合多项式曲线法指数曲线法生长曲线法二、关联规则挖掘(一)关联规则挖掘概述1. 关联规则及关联规则挖掘的定义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是指在同一个事件中出现的不同项的相关性,如顾客在商场购物可以看作是一个事件,所购买各种的商品就是其中的项,在这里的关联规则就是指在一次购物中所购商品的相关性。
卫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应用前景分析郑静①①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518010,深圳市人民北路2210号卫生信息是制定卫生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条件,它在提高卫生决策和卫生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过去卫生信息匮乏的状况,但与此同时,信息的海量增长也使决策者难以判断使用何种信息来支持决策。
此外,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卫生行业分工的细化、业务流程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卫生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决策者常常需要在紧迫而复杂的环境下以更快的速度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而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卫生决策者亟需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1 相关概念决策是指个人或集体为了达到或实现某一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或综合成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决策支持是指使用各种逻辑规则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低层次的数据事实关联关系的分析与合并,将其转换成高层次的、数量少的、体现系统根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知识,以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为高层次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的一种软件系统。
卫生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具体应用,即利用决策支持相关理论和技术,面向医疗卫生领域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支持医疗卫生人员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交互式信息系统。
卫生决策支持系统是卫生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卫生决策支持系统根据用户不同可以分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消费者决策支持系统、行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三类。
临床决策支持大多建立在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内部数据采集与汇总的基础之上,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衍生优化功能,集成在系统中。
决策支持功能以病历检索查看、药品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警示为主。
消费者决策支持主要通过个人健康与诊疗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的公开与便捷获取,为用户的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便利。
第一节卫生组织信息管理理论
1.信息论主要论证了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正确
2.(信息论)指的是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
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
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3.(系统论)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错误
错误。
卫生学校公共卫生专业优质课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卫生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专业中,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是一门关键的课程,它涵盖了对公共卫生政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
本文将对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课程的优质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一、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概述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是卫生学校公共卫生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卫生政策制定及实施的理解和能力,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该课程包括对卫生政策的分析、评估政策效果、提出改进建议等内容。
二、卫生政策分析1. 政策的背景与目标在卫生政策分析中,学生将学习到分析政策的背景和目标的重要性。
他们将了解到卫生政策制定的动机、政策目标以及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政策的制定过程学生将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这将使他们能够理解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挑战,为将来从事卫生政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政策分析方法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多种政策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模型等。
这些方法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卫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为他们提供辅助决策的工具。
三、卫生政策评估1. 评估指标的选择卫生政策评估需要选取合适的指标来衡量政策的效果。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收集和分析卫生政策实施的相关数据。
他们将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以获取关键信息并揭示问题。
3. 政策效果评估通过对卫生政策的评估,学生将能够判断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将有助于提高卫生政策的效果和质量,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卫生学校的公共卫生专业优质课程-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估,在培养学生对卫生政策的深入理解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决策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卫生政策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 .卫生信息管理归纳1.信息的内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点的反响,是客观事物之间互相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和认识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与宽泛性价值性与共享性可储藏性与可传输性依靠性与独立性时效性与动向性可加工性和再生性3.信息的种类〔1〕依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生命信息、非生命信息〔2〕依照知识学科门类划分:哲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综合性信息(3〕依照信息的传达范围划分: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4〕依照信息的存在形式划分:记录信息与非记录信息(5〕依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1〕零次信息:指信息被编码化从前的存在状态,包括思想信息、体态信息、口头信息等;2〕一次信息指:以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就为依照撰写、制作、宣布的信息3〕二次信息:指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分别无序的一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后,依照必然的方法编写、初版或累积起来的信息;4〕三次信息:指依照必然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相关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解析、提炼、重组、归纳而成的信息。
(6〕依照信息的逻辑层面划分: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语法信息:是信息的第一个层次,仅客观的反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揭穿事物张开变化的内涵和意义;2〕语义信息:是信息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不但反响事物变化张开的状态,还揭穿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3〕语用信息:是信息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相关于某种目的所拥有的功能。
(7〕依照信息的格式划分:结构化信息、半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
1〕结构化信息:指信息可分解成多个互相关系的组成局部,各组成局部间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其使用和保护经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有必然的操作标准;2〕非结构化信息:是指信息的形式相对不固定,常常是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3〕半结构化信息:是指此信息中既包括结构化的信息也包括非结构化的信息。
卫生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预防)卫生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前言卫生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信息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卫生信息管理领域中应用而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卫生信息管理实践活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既能宏观地全面的了解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信息管理的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对信息管理相关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需要医学统计学、高等数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卫生信息管理学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罗爱静主编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卫二版)配套使用,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的教学。
生信息管理学》(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熟悉和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36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出勤占5,,平时作业占15,,实验考核占3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实验合计3 3 卫生信息管理概论3 3 卫生信息资源管理3 3 卫生信息系统技术基础3 3 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3 3 6 卫生信息分析与决策2 3 5 医院信息系统3 3 6 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2 3 5 卫生文献管理系统2 2 卫生信息服务24 12 36 合计卫生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概述目的要求掌握信息政策和信息立法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内容。
熟悉卫生信息及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原理及其基本内容。
了解信息、卫生信息管理及其相关的专业术语概念与内涵,从而加强对信息学科体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