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景观设计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9
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的传统园林服务对象同中国一样,都服务于少数人。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城市自身以及城市居民服务的开放型园林也随之形成。
1857年奥姆斯泰德主持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掀开了西方城市公园运动的序幕,城市公园运动也开辟了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新纪元。
现代园林是真正意义上大众园林,这就要求设计师探索适合大众园林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西方设计师把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并且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景观设计产生影响。
研究和总结他们这些作品的特点,会对今天中国的设计师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1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问题传统园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树立和具备了社会所认可的形象和含义,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使设计具有现代感[1]。
然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仅在于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对传统园林进行借鉴吗?对传统园林的简单模仿甚至是摆脱不了传统园林形式的设计师只能设计出传统园林的赝品!1.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现代西方园林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民族的传统园林特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了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升华了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巴黎的安·雪铁龙公园(Andre Citroen Park)的设计在众多方面反映了法国巴洛克园林的特点,例如其规整的平面布局、笔直的道路、像巴洛克宫殿一样的大温室和温室前的大草坪。
但是,在其处理上又与巴洛克园林有所不同:规整的平面布局被其北面的系列庭院和横穿其中的直线道路打破,其笔直的道路有高差和空间上的变化而避免了单调,大温室的玻璃材质也与凡尔赛宫殿有本质的不同,规整的大草坪上散植了树木。
国外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对中国景观发展的启示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
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
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高端”、“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
因此,国外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
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
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
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
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摘要】: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的设计思潮。
现代设计思潮流派纷呈,风格多样。
本论文主要通过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流派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为借鉴,详细阐述现代设计思潮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在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生态理论、建筑理论和艺术理论分别影响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思想,相应的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设计思潮。
受生态理论的影响,产生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受建筑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和高技术景观相应出现;而大地景观和极简主义景观的出现又是在艺术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在世界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西方的各种景观设计思潮或风格通过各种形式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思潮或流派对国内园林设计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带来了生态技术、地域文化、文脉传承、环境艺术、高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思想。
论文希望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的理论研究和这些思潮影响下的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调查研究,为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促进景观设计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影响【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科学和艺术等。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科学的发展为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多种类型的材料、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科学的方法,使景观设计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艺术对园林的影响对其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人山水园、法国的巴洛克园林、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都受到了绘画、雕塑、文学艺术方面的极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而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动荡和转机。
曲朝辉(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西方当代景观设计思潮对我国园林的启示是通过形式融契与载体视觉美感互渗而达到认同、整合直至吸收的效果。
本文从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来探讨我国园林设计中如何互融与借鉴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借鉴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7-0086-01作者简介:曲朝辉(1988-)男,汉族,陕西潼关人,艺术学硕士,任职于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1前言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中国自古至今的景观发展来看,每一次的景观变革都是在继承和借鉴中发展而来的。
景观一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元素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一个好的景观内容不但能丰富人们视觉上的体验,更加能从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对改善城市中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中国现代的景观设计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应借鉴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在现代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功能需求相结合。
2西方现代景观艺术概述现代的景观设计发展是从20世纪最初的萌芽阶段逐步发展成现代的成熟阶段,并且注重了功能上、空间组织上和创新形式的设计风格,逐步从繁琐走向简练。
把平面形式上的设计更加的注重线条上的明快,改变设计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协调,把自然融入到设计当中。
2.1时代艺术理论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新艺术运动主要是曲线和动感以及一些动人的装饰。
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的园林设计风格,但是新艺术运动对建筑领域的影响远远大于了园林方面,园林景观的发展还是遵循了一些以往的模式。
现代主义理论对于现代的园林理论的发展是具有很深的影响意义的。
园林的现代主义运动的推动者爱克勃、凯利和罗斯强调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模式,倡导要遵循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追随功能原则,即设计内容决定设计形式的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打下了理论基础。
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姓名:纪社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指导教师:董赤;祝普文20070601第二章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的概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开始对现代主义提出质疑,从而引起了各种思潮的浮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现代主义设计不同的现象。
20世纪之后的西方文化确实存在深刻的变化,并且以多种形式对社会各个领域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在建筑设计领域开始的。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被认为是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奠基人,1966年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
英国的建筑理论家詹克斯于1977年出版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建筑设计领域引起极大的反响,推动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
从20世纪的60年代起,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从后结构主义艺术、行为艺术、过程艺术、大地和场所艺术、新意象艺术、新表现主义、新抽象艺术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
在景观设计领域,受到当代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做出了反应。
198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玛图2-1面包圈花园莎.施瓦兹设计了面包圈园,它以全新的表现手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引发了一场后现代主义景观的讨论。
第一节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目前仍然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主要存在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后现代主义景观观点。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景观是指在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表现外在相对论中“攻击的力量与距离成反比”的观点。
C、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一直是艺术创造关心的问题之一。
园林设计师面临着许多问题并要做出选择。
D、时代的精神。
最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都认为要结合时代的精神。
问题是这种新艺术如何解释现今的世界。
第二节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影响较大的流派一、解构主义设计思潮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西方风格对国内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由于旧中国被列强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因此,各地的景观风格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例如哈尔滨的各种巴洛克建筑,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而作为20年代末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的上海,其城市景观设计中,则展现了大量的英美文化元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市景观设计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上“一边倒”的选择以及经济建设上的苏联援助等原因,我国开始了全盘学习苏联的过程。
建筑界此时也接受了苏联当时的建筑创作思想,在强调民族风格的同时,结合了苏联建筑中的雄伟大气,城市景观设计中以各种英雄群体雕像为主。
此时的欧美的设计理念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从而被完全摒弃。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由于中苏交恶,另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形势恶化,城市景观设计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中进行了少量的景观设计建设工作。
在这少数的设计中,苏式风格被逐渐排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欧美景观设计理念又一次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且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的设计也掀起了一个热潮,特别是在深圳、厦门等沿海开放城市,数年间,一大批新颖的城市景观拔地而起。
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并且设计理念中的中西方文化融合更为深入,类型更为多元,创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乡土特色的城市景观,标志着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更加开放和兼容,迈上了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防止盲目崇洋媚外。
由于近现代以来西方列的综合国力较强,造成部分国人对其盲目崇拜,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则一切以西方为标准,这非常不利于打造中国特色景观设计;注重保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在近些年出现了各地一律修建仿古建筑或西式建筑的情况,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结果。
其实各地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传不仅异常珍贵,而且能够凝聚居民认同感,因此需要注意体现地方特色。
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在中国的应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密集化,人们对休闲、娱乐、阅读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的园林设计思想逐渐地被引入中国的园林建设领域,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园林设计思想所体现的自然、舒适、灵活等特点,深受当代中国人的欢迎和喜爱。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在中国的应用。
一、引入自然元素在西方园林设计中,自然元素是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通过运用自然景观来构建园林环境,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在中国的园林中,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园林运用自然元素进行设计。
例如,在上海的世博会园区中,设计师们通过保留自然河流的形态、运用树木来打造一个天然的“森林走廊”,使游客在其中游走,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神韵。
这种引入自然元素的设计理念,让人们有机会从现代的喧嚣中走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促进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二、体验式设计西方的园林设计注重在园林中创造一种特殊的氛围,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体验。
例如,运用水池、喷泉、瀑布等水景元素创造出一种流动的美感,或者通过裸露的石头、名贵的雕塑等硬质景观来创造一种坚实的氛围,这些设计都可以让游客获得一种独特的感知和体验。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了这种设计理念。
例如,在中国苏州拙政园中,设计师采取了相当多的软景、水景和石景的元素,构建出了一个空灵而又优美的美景。
在园林内,游客可以通过观赏优美的异色花卉、静听流水瀑布的声音、感受小桥流水人影等方式来体验这种独特的园林美感。
三、透过景观突显文化西方园林设计也重视在园林中体现文化元素。
例如,在英国的巴特西庄园中,设计师巧妙地融入了英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薰衣草、长椅、村庄风格的建筑等,创造出了一种浓郁的英伦文化氛围。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也能够看到类似的应用。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在设计时,强调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园林内,设计师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如长廊、亭台楼阁、古典园林造景等,同时融入了明、清两代皇家园林的风貌,营造出一种庄重高雅的文化气息。
浅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及对中国的启示焦 田 郭 洁 方 萌(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渴望从中得到启示,吸取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中国景观设计;启示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行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来,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事物发展都有必然的规律,西方国家从传统迈向现代的景观设计之路,我们也必将踏上。
西方发达国家的景观行业起步早,我国现在的情况与他们在发展的同时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了避免走弯路,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切忌一味模仿,全盘吸收。
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促进我国景观设计事业的发展。
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的景观设计引领了世界景观设计的潮流,人才辈出。
如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得,他的作品纽约中央公园举世闻名,经久不衰。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每年依旧吸引着几千万的游客奔赴纽约,一睹它的风采。
西方景观设计的理念也风靡全球,备受推崇。
1.1关注基地文脉及隐喻的应用。
尊重场地,延续基地文脉,寻求设计与周边环境和历史的密切联系,形成具有场地认同感的空间环境,已成为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
布朗曾说,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如玛莎.施瓦茨的作品“石灰图案与空中图案”,该项目是一个临时性作品,是哈佛大学为了庆祝摩斯大楼完成修复而设计。
玛莎.施瓦兹认为这块场地应该以愈合的姿态出现。
一栋新古典式建筑和一个哥特式方庭从整体上营造出古典主义氛围。
但楼下新开的餐厅和下陷的四边形斜坡草坪打破了古典主义秩序,将割裂的大楼与方庭重新连接起来便成为设计的关键。
采用人工撒石灰的方式纵向穿越草坪和停车场,使大楼前部6根现有壁柱得以延伸,并与方庭连接。
草地上的白色条纹与漂浮在空中的雾状条纹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