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第一课时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计划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检查前置作业 1.结合有关资料,了解一些历史名词的含义。
官名:闾左闾右屯长将尉都尉长吏守丞地名:大泽乡蕲銍酂苦柘谯俗语:社稷三老豪杰笞刑2.查阅有关历史资料,介绍一下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
3.假如现在让你给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写历史传记,你会写些什么,不写什么?为什么?二.导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
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其统治期间开创了诸多个“第一”。
如:第一个推行标准化的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第一个修筑高速公路(驰道宽50丈)的帝国;第一个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帝国,如“灵渠”“都江堰”;第一个以法治国的国家等;但同时在其统治期间,也爆发了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对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你了解多少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畅所欲言,参考资料见附录)结合同学所说以及手边的史实资料(《史记》),老师将起义首领陈胜“揭竿”的经历归纳如下,这或许会增进我们对这场起义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过程的了解。
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
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
行卜问神,装神弄鬼。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巧施苦肉,杀尉起义。
自立将军,攻下大泽。
令人徇蕲,攻克诸郡。
(銍、酂、苦、柘、谯)至陈一役,苦战守丞。
号令三老,计事豪杰。
众人推举,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诸县百姓,纷纷响应。
老师的总结,源自司马迁的史书《史记·陈涉世家》,下面就让我们在学习《史记·陈涉世家》的过程中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三.结合工具,明确字音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明确重点字音。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4.师纠正误音。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逐层推进,师生讨论解决疑难字词。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节选,属人物传记。
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成功塑造了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在具体事件细节中,比较客观真实展示了历史风云人物的远见卓识和勇敢机智等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
足见司马迁的写作才能,很值得学生学习吸收。
3.中招考点:近几年中考试题,文言文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有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课文,能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研读课文,能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4.通过品味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能把握人物性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通过朗读背诵,学生能准确说出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背诵,学生能准确概括出文章内容。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归纳检测,学生能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4. 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学生能准确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吗?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对,是两千多年前的陈胜吴广。
想了解这次起义的经过吗?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后,大家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文言文《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教案(第1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陈涉世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读通读懂第一、第二自然段文句。
2、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3、把握陈胜作为历史的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的主要性格。
教学重点: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情分析:本文《陈涉世家》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而《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史学和文学地位之高。
本文是《史记》学习的一扇窗口,希望通过本文即最有中国农民起义代表性典型性的也是学生最熟悉的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不只是从语文层面了解历史、分析故事、学习写作,积累文言知识等方面来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树立唯物历史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是文言文,文言知识种类比较齐全,是文言文学习的好范本。
初三学生有初一初二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为此,本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舞台和空间。
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随堂练》“器材库”和课文开门注,了解有关司马迁、《史记》的背景资料。
2、学生朗读课文至比较流利,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简介司马迁及《史记》。
二、朗读感知:1、出示几个难句,并划分节奏。
——根据词句的意思。
2、指名朗读,学习文中生字词,师生评议。
3、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词句。
教师巡视答疑。
2、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交由班级合作解决。
——出示重点词语3、指名口译,教师评议。
四、品读、探究起义发生的必然性,陈胜成为起义领袖的必然性。
1、你从第一段的描写中发现陈胜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3)、为什么先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2、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如果不遇到这场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不会爆发?3、结合初一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必然原因。
陈涉世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把握其意义和用法。
2.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及其历史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暴秦无道,生灵涂炭,民怨沸腾,怒气冲天。
秦二世元年,陈涉起事,天下哗变,暴秦速灭,正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秦朝末年的大泽乡,感受一下那时、那地的凄风苦雨,一睹陈胜、吴广等英雄豪杰的风采吧。
教师板书课题: 22*陈涉世家(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一)文本知识1.作者介绍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吗?预设:(出示课件4)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后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著有《史记》。
2.作品介绍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著名典籍之一——《史记》吗?预设:(出示课件5、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
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130篇,52万字。
本纪:叙述帝王之事。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世家:是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3.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
《陈涉世家》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及其历史意义。
4.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古典文学鉴赏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史记。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
3. 陈涉生平及其起义背景。
4. 陈涉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
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与应用。
3. 陈涉的形象分析。
4. 司马迁史学的特点。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对陈涉形象的多维度评价。
3. 史学价值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文本内容、句式特点等。
2. 互动法:讨论陈涉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3. 实践法:阅读理解练习,古文朗诵。
3.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的价值。
2. 阅读理解:讲解文言文,分析句式,理解内容。
3. 词句训练:针对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练习。
4. 形象分析:讨论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1. 学生课堂提问与回答。
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
4.2 阅读理解评价1.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应用能力。
4.3 课后作业评价1. 阅读笔记的质量。
2. 课后小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熟读《陈涉世家》。
2. 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5.2 拓展阅读1. 阅读《史记》其他篇目,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影响。
3. 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陈涉世家》,了解文本内容。
2. 搜集与陈涉相关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
6.2 课中活动1. 朗读《陈涉世家》片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B.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穷苦人)B 苟.富贵,无相忘(假使)C 等.死,死国可乎(等于)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确实)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之.次所旁丛祠中辍耕之.垄上B 为.天下唱项燕为.楚将C 笑而.应曰出淤泥而.不染D 扶苏以.数谏故静以.修身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并去别人那里捕鱼,所捕的鱼的肚子剖开。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D.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文: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思考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扩展延伸】阅读《陈涉世家》未选进课文的结尾部分,回答问题。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陈胜王.凡六月()(2)。
课题21陈涉世家主备人张宗文备课时间2013年9月8日第一课时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陈涉世家》第一段阅读教学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准确翻译课文,并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注重朗读、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准确翻译课文,并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Z屮。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定向:(齐读目标,明确方向)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史记》、司马迁及“世家”这种文体。
能结合注释准确翻译第一段,并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理解第一段内容。
三、自学、讨论(一)布置课前预习:完成以下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积累字词。
2、准确地翻译课文,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二)资料交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木纪、1()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Z 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德育点: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知识点:熟悉课文,疏通文意;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能力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注意材料的处理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想】1、学生初读《史记》,重在懂得内容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一点《史记》的常识;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能够大致掌握书后练习题就行了,不必要过于拓宽、加深,不要搞得繁琐。
2、重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熟读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明白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
先弄清故事内容,再具体到一些语句、词义的理解。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用现代汉语改编成《陈胜起义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检验他们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考虑全文所写的是什么内容。
2、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扫除阅读障碍。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吗?同学们说得对,是2100年前的陈胜吴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陈胜和他所领导的起义过程的文章——《陈涉世家》。
(板书课题)二、导读新课1、读注释①,弄清这个注释告诉我们几个问题。
――①说明课文所写的2100多年前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②概括介绍课文所记叙的内容。
③简要介绍司马迁和他的重要著作《史记》。
2、补充介绍: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
初三语文学科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教学内容):《陈涉世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字词2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明确文章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陈涉的领导才能。
教学重点(手写):教学难点(手写):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史记》的材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
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二、朗读1、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
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第一题。
二、练习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
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之1.之垄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4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
应说“二世杀了他。
他,指扶苏”,不可说“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1-4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
(2)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
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