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9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本轮埃博拉疫情源头可能是几内亚一名两岁男童。
这份报告由来自法国、德国、世界卫生组织和无国界医生的多名医生和研究人员撰写。
报告称,这名生活在几内亚南部一座村庄的男童可能是疫情的“零号病人”。
大约8个月前,男童出现发烧、呕吐和排黑便症状,4天后即2013年12月6日死亡。
这使很多人产生了疑问,面对现在埃博拉的疫情,1000多人死亡的局面,去追这个“零号病人”的意义何在呢?“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患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病人。
在流行病调查中,通常被叫做首发病例。
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以及传染病的认知、研究过程中首发病例一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首发病例的细致调查,能为疾病来源、病因分析、预测、控制措施采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大量宝贵信息。
“首发病例”只是一个通俗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定义。
讨论首发病例,一定要加上地前提限制条件,如全世界首发、中国首发、北京首发、某街道首发、某学校首发等。
对于已知的疾病还可以根据病种来分为SARS 首发病例、禽流感首发病例等。
不同的限定条件具有不尽相同的调查方向和目标。
近30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传染病就有40多种,而其中20多种已在中国发现。
这些传染病有些是从来没有过的,如甲型H1N1流感、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
有些是过去有,但现在才认知的,如军团病、莱姆病等[1]。
此外还有些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或呈现抬头趋势,如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
随着现代人口生态的变化,传染病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
2003年的SARS疫情短短两个月内就扩散到国内24个省市,最终波及到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2]。
这些传染病的发现使得必要的国际化的传染病监控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这一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第一时间发现传染病,并及时进行调查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传染病首发病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现实意义能第一时间发现绝对意义上的首发病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种情况多是出现在国内原来没有,从国外输入的情况。
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日期:汇报人:CATALOGUE目录•引言•疾病爆发调查概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爆发原因分析•疾病爆发防控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01背景介绍疾病爆发的定义与分类疾病爆发的影响研究目的描述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效果CHAPTER疾病爆发调查概述02通常是突然出现、病例聚集、异常增多。
疾病爆发的特点疾病爆发社会经济影响预防与控制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如隔离、消毒等,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风险评估评估疾病爆发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分析分析疾病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病例定义与确认明确病例的诊断标准,通过医生诊断、实验室检测等方式确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分析病例间的关联性。
疾病爆发的调查流程CHAPTER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03定义目的步骤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一组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进行分组,并观察其结局。
定义目的步骤评估暴露于某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确定影响的大小。
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2. 确定暴露因素和结局;3. 招募研究对象;4. 收集数据;5. 分析数据;6. 得出结论。
目的步骤定义CHAPTER疾病爆发原因分析04传染源分析传染源识别传染源控制传染源追踪01传播途径确定02传播途径追踪03传播途径干预传播途径分析人群易感性分析人群易感性评估易感人群识别预防措施制定CHAPTER疾病爆发防控措施05隔离治疗隔离与治疗措施疫苗接种针对特定疾病,研发并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疾病爆发。
药物干预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确诊患者,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疫苗接种与药物干预采取集体防护措施,如关闭疫情严重区域,减少人群聚集等,以减缓疫情传播。
大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大众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干预社会干预与大众宣传教育VSCHAPTER案例分析06疫情爆发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疫苗接种防控措施疫苗接种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地区爆发,致死率较高,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严重挑战。
传染病调研报告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传染病的现状、传播特点、防控措施以及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日益增加。
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出血热等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一些传统传染病如结核病、疟疾等依然在部分地区肆虐。
因此,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情况,分析影响传染病传播的因素,评估现有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了解传染病的研究现状和防控政策。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
3、实地访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传染病患者和家属进行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四、调研结果1、传染病的种类和流行情况目前,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肠道传染病(如霍乱、手足口病)、血液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所不同,例如,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而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3、影响传染病传播的因素(1)人口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DOI :10.7683/xxyxyxb.2014.11.002收稿日期:2014-09-30作者简介:任静朝(1983-),女,河北平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
通信作者:段广才(1958-),男,河南卫辉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染病与分子流行病学;E-mail :gcduan @zzu.edu.cn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
本文引用:任静朝,段广才.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1):872-876,882.【专题报告】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任静朝1,段广才1,2(1.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埃博拉病毒病(EVD )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
2014年初至9月,EVD 已在非洲6个国家流行,且在美国本土已确诊首例EVD 病例。
爆炸性的疾病过程、高病死率、无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疫苗使EVD 已成为非洲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在其分子生物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EVD 的流行特征作一综述,以期为EVD 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流行分布;传播途径;宿主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239(2014)11-0872-06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 )又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
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苏丹和扎伊尔(现刚国民主共和国)首次被发现,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至1995年EVD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奎发生特大范围暴发后才引起关注。
勇闯“僵尸”村布莱克和查尔顿都是英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全世界都谈之色变的神秘的埃博拉病毒。
2005年3月初,得知乌干达北部姆维奇山区爆发了埃博拉病毒后,布莱克和查尔顿立即从苏丹启程前往乌干达。
乌干达有关部门特意为两位病毒学家配备了一个军人出身的保镖兼向导卡巴德。
到了疫区后,他们发现整座村庄的外围已经被当地的部族武装封锁,除了防疫人员,任何人都不允许出入村庄。
布莱克和查尔顿立即开始指导防疫人员工作,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更主要的是迄今为止埃博拉病毒还没有任何有效疫苗,因此病毒仍然在肆虐。
当地居民认为埃博拉病毒的爆发与某种神秘力量有关,是有人邪恶地念咒语所致,就在布莱克和查尔顿到达的前两天,村庄里就有一个教师因为被怀疑念魔咒而被村民殴打致死。
尽管布莱克和查尔顿是科学家,根本不相信什么僵尸和鬼魂之说,但一天深夜,布莱克被雷电惊醒,起床去关窗户时,赫然发现窗户外面有个嘴角流着鲜血,眼神呆滞的“僵尸”盯着他看,发现布莱克后,那个僵尸立即朝他扑过来,布莱克吓得赶紧把窗户关上。
这时,听到动静的查尔顿和卡巴德也被惊醒,他们都发现了恐怖的一幕,那个“僵尸”拼命地捶打着窗户玻璃,“哗啦”一声,玻璃碎了,“僵尸”的手掌被玻璃碎片划得鲜血淋漓。
眼看“僵尸”就要从打碎的玻璃窗里钻进来,卡巴德立即从门后面操起一根木棒,狠狠地打在“僵尸”的胳膊上,“僵尸”受痛,转身飞快地跑了。
布莱克和查尔顿曾经读过一个英国同行的研究论文,那位同行称,“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在连续高烧数个小时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将会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这个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
当时,布莱克和查尔顿对这个英国同行的研究成果有所怀疑,没想到这天晚上,他们亲眼目睹了“僵尸”。
“僵尸”谜团村庄里接连有人死去,尸体就停放在村庄南端的一座神庙里,因为按照当地墓葬风俗,死者必须在神庙里停留3天,由巫师作法后才可以下葬。
学号:2011203050007 姓名:吴洋丽专业: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从《Outbreak》谈新发传染病的暴发调查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新发传染病在人群发生流行后,流行病学专业工作者是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研究疾病的病因、传播过程、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等问题,对于传染病的控制至关重要,最终将决定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本文结合电影《Outbreak》中的情节对新发传染病的暴发调查相关步骤进行阐述。
影片中共有两次传染病的暴发。
第一次是1967年在非洲扎伊尔莫他巴河谷的雇佣军兵营中流行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人员不断死亡。
美国军医抽取了感染血样后,乘坐直升机离开。
傍晚,另一架直升机飞来投下了巨型炸弹,整个兵营在一瞬间全被毁灭,只有惊恐的白脸猴在附近的树林中尖叫着……这实际上是一种新传染病的暴发,但美国政府在抽取感染血样、核定暴发后并未对该传染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将整个疫源地炸毁。
但是,炸毁疫源地并未完全消灭传染病病毒,一只在此疫区的白脸猴被人为带到了美国,所以造成了之后美国波士顿大范围的暴发。
影片开头提及生物安全等级的分级情况:①生物安全等级P1安全一级(轻度传染病):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属;②生物安全等级P2安全二级(中度传染病):淋巴疾病,流行性感冒;③生物安全等级P3安全三级(高度传染病):灰疽热,斑疹伤寒,艾滋病;④生物安全等级P4安全四级(极度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拉萨病毒,汗塔病毒。
身为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中心上校军医的Sam 接到上级Billy将军通知,非洲扎伊尔发现疫情,传染很快,死亡率高,似乎是传染病四级,具体死亡人数未知。
从疫情描述来看,疫情级别较高,传染性强,但是具体这是否是传染病的暴发以及传染病的级别大小还需要深入暴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才能确定。
流行病学中,接到传染病疫情后,首先应做好现场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由流行病学工作人员、医生、检验人员等组成的小组,及准备现场应用的检测试剂、仪器、日常生活用品及宣传手册等。
Ⅰ、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
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
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
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
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
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
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
埃博拉病毒如何被发现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发现的病毒被按流经本地的埃博拉(Ebola)河的名字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组成新的丝线状病毒科。
从河流到丛林(1)(2013-07-27 08:55:53)转载▼人类的故乡在中非,那里迄今还有一片很原始的地方,除非坐小型飞机,否则只能乘船才能抵达那些散落的村落,有的地方甚至得坐3周时间的船只才能抵达。
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收到电报后,扎伊尔卫生部请求国际援助,10月初,该医院被迫关闭,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成员包括来自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南非、扎伊尔和美国的专家,来自美国的是CDC的9人团队,因此其领队卡尔·约翰逊就成了专家组的组长。
约翰逊出掌专家组,一不是靠手下人多,二不是靠美国的势力,而是用命换来的资格。
1962年,正在巴拿马进行研究项目的约翰逊和麦肯齐(Ron MacKenzie)一道前往玻利维亚马格达莱纳(Magdelena),调查当地的一种出血热。
他们抵达马格达莱纳后,发现疾病流行情况非常严重,只好返回美国,争取到更多的资助的人手后,于次年重返玻利维亚,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是没多久,两人也被感染,被送到巴拿马抢救,幸好当地军队医院的医生有在韩战期间治疗流行病出血热的经验,用同样的办法救活了两人。
恢复过来后,两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免疫力,再次来到玻利维亚,成功地发现了病原,这是一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马丘坡(MACHUPO)病毒,进一步发现当地的一种小鼠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通过灭鼠解决了出血热流行。
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研究报告传染病防控策略的案例分析与总结研究报告:传染病防控策略的案例分析与总结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策略。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分析几个传染病防控案例,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策略,旨在提供指导和借鉴,进一步改善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爆发与应对2014年至2016年期间,西非国家刚果(Congo)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爆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紧密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
首先,建立了病例报告和追踪系统,实时监测病情和传播情况;其次,加强了社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最后,加强了医疗机构的能力和设备配备,提高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最终控制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减少了感染和死亡人数。
二、SARS疫情在中国的防控策略2003年中国爆发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疫情,造成了巨大的卫生灾难和社会恐慌。
面对这一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展开全面的应对行动。
首先,建立了SARS病毒的监测和报告体系,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其次,开展大规模的疫情调查和追踪,严格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链;最后,全面加强了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人员培训,提高了对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这些措施的有序实施,最终使得SARS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扑灭。
三、流感疫苗接种与疫情防控流感病毒是全球传播最为广泛、影响人群最多的一种疾病。
各国为了控制流感疫情的爆发,广泛推广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例如,美国每年都会开展大规模的流感疫苗接种活动,包括社区免费接种和学校疫苗接种计划。
此外,许多国家还把流感病毒疫苗列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在医疗机构和社区提供免费接种服务。
这些流感疫苗接种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人群的免疫力,减少了流感疫情的爆发和传播。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篇一:埃博拉试卷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试卷本试题满分100分,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选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1. 埃博拉病毒目前公认的具备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 接触传播B 气溶胶传播C 性传播D 以上都是2.埃博拉出血热发病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无明显季节性3. 埃博拉出血热最长潜伏期为A 10天B 21天C 42天D 8天4. 医疗机构发现留观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后,应当A 立即隔离,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治疗、并同时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B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划定专门隔离病房,指定人数较少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病例C 立即隔离,专家会诊后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D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等待疾控中心处理5. 各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A 2小时其他类别传染病B 6小时乙类C 12小时丙类D 2小时甲类6. 飞机上出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可以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是A 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B 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C 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D 以上三种情形均可判定7. 隔离观察期为自()起到第()天为止。
A 入境日期21天B 与病例最后一次接触21天C入境日期14天D 离开疫区14天8.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接到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报告后A 应于2小时内赶赴现场对病例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B 将调查情况通报病例现住址辖区疾控中心C 于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D 以上均是9.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传染性的正确说法是A 潜伏期有传染性B 发病后3天具备传染性C 发病即有传染性D 病例死后不再具有传染性10.对于疫区来华(归国)人员中排除密切接触可能的人员,由目的地区县CDC 组织()机构指导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护,并完成信息上报任务。
A 医院B 学校C 责任单位D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1. 未经灭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级实验室内进行A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B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C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D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12.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相关样本的运输包装要采用生物安全类包装。
A A类B B类C A和B类均可D A和B均不可13. 采集和包装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样本时,最外层的运输箱应置于A 清洁区B 半污染区C 病房内D 隔离区14. 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搬运患者或尸体人员,实验室离心操作人员,进行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污染物品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清洁消毒人员。
属于A 低风险,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B 中风险,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C 高风险,除中风险穿戴的装备外,应加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D 以上均不正确15. 发热门诊医生接诊埃博拉病例时穿白大衣(布制)、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并戴乳胶手套,洗手并用手消毒剂。
该病例确诊后这名医生应属于A 正确防护后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没有感染风险,应正常工作B 防护基本符合要求后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感染风险低,不影响正常工作C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存在感染风险,应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D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存在感染风险,应立刻采样进行病原检测16.埃博拉防护应重视手卫生工作,以下关于手卫生和手消毒液的论述错误的是A 用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应喷洒或涂抹均匀,并作用1分钟时间B 可戴橡胶手套防护手部,在触摸污染物后应对手套进行消毒,作用时间1分钟C 洗手应使用流动水,水龙头应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开关,尽量使用皂液,防止肥皂表现的污染D 用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应喷洒或涂抹均匀,由于消毒剂对手部皮肤有损害,应尽快擦拭或冲洗17. 医务人员或疾控人员一旦出现意外沾染埃博拉病例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补救A 皮肤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B 皮肤用%碘伏消毒液或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后彻底清洗C 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碘伏冲洗D 以上均正确18. 运输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血液标本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标本应4℃保存,采取B类包装B 接触外层包装的工作人员,可以不穿戴二级防护装别,只采用低危一般防护C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运送特事特办,不需要办理转运手续D 运输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箱内温度,每隔1小时打开测量温度并在必要时加冰块或冰排19.擦拭消毒法中,擦拭消毒有效率浓度选用哪种 A 1000mg/L B 1500mg/L C 2000mg/L D 2500mg/L 答案为: C20. EBV病毒在()大部分灭活,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和脂类溶剂均可灭活病毒。
A、60℃1小时B、60℃2小时C、70℃1小时D、100℃1小时二、多选题每题4分1. 以下哪些可作为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A. 埃博拉患者;B. 大猩猩、黑猩猩、猴、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C. 埃博拉患者的接触者;D. 果蝠。
2. 埃博拉出血热通过哪些途径传播?A. 通过接触埃博拉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呕吐物、腹泻物等而感染;B. 可通过接触埃博拉患者的精液传播;C. 可通过埃博拉患者的乳汁传播;D. 可通过空气(如气溶胶)传播。
3. 埃博拉发病后,主要症状有:A. 发热、头痛、肌痛;B.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C. 皮疹;D. 大出血很常见。
4. 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正确的是:A. 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B. 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C. 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D. 发病前21天内,有蚊虫叮咬史。
5. 以下关于“留观病例”描述正确的是:A. 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体温>℃者;B. 发病前21天内,来自西非埃博拉活跃地区,体温≥℃者。
C. 发病前21天内,来自中非、南非的发热患者;D. 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体温>℃者。
6. 以下关于“疑似病例”描述正确的是:A. 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体温>℃者;B. 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者;C. 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不明原因猝死者;D. 发病前21天内,来自西非埃博拉活跃地区,体温≥℃者。
7. 以下关于“有埃博拉患者或可疑动物接触史的留观病例”处置流程描述正确的是:A. 必须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
篇二: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世界卫生组织1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暴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588人丧生。
联合国有关负责人提醒称,随着圣诞节和新年的来临,疫区的人们在与朋友和家人团聚时应当格外小心。
此轮埃博拉疫情今年2月份报告于几内亚,此后其邻国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相继暴发疫情,这三个国家成为此轮疫情传播的重灾区。
统计数据显示,迄今感染人数最多的是塞拉利昂,共报告有9004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2582人丧生。
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利比里亚,该国至今已有7862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3384人丧生。
几内亚的疑似或确诊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居第三位,分别为2597人和1607人。
除了以上三个疫情重灾国,尼日利亚报告20个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8人丧生,马里8个疑似或确诊病例6人丧生,美国4人疑似或确诊感染1人丧生。
此外,塞内加尔和西班牙各报告一个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但无人员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利比里亚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继续呈下降趋势,塞拉利昂的新增病例的增速也有所放缓。
目前,塞拉利昂西部地区因为人口稠密,疫情控制前景不容乐观。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曾预测到明年1月份可能会有一百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不过,因为防控得力,目前埃博拉的扩散势头有所减缓。
对病死者进行安全埋葬及对感染者进行隔离,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付埃博拉的手段。
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的目标是到明年1月1日,这两个对策“百分之百”能够实现。
1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利比里亚事务特别代表兰德格伦指出,自今年10月以来,利比里亚在抗击埃博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利比里亚民众可以为此感到骄傲。
但新确诊的埃博拉病例提醒人们,所有人都必须保持警惕,直到利比里亚和西非不再有一起埃博拉病例为止。
随着节日的来临,人们在与朋友和家人团聚时应当格外小心。
中国到底有没有埃博拉感染病例,关注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中国大陆未现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病例。
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截至1月29日,中国大陆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病例。
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静说,截至1月29日,中国口岸累计检疫来自疫情发生国家地区航空器1893架次、船舶64艘、火车218列、汽车68辆、集装箱20950箱、货物7287批,处理来自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固体废弃物26316袋,液体废弃物1247车。
排查来自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人员30415人,发现发热等有症状人员93人,迄今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病例。
篇三:xxx学校2015-2016学年度3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2.下列有关图中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B.都未涉及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C.都可发生在人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D.都始终存在核膜、核仁等结构3.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4.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