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3(1)
- 格式:pdf
- 大小:399.46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高一的化学学习十分重要,高一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以后高年级的化学学习,其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个最基础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1.原子结构所有的元素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正例:612C、613C、614C三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6,中子数不同,分别为6、7、8.反例:只有氕(11H)原子中没有中子,中子数为0。
2.所以原子的中子数都大于质子数正例:613C 、614C 、13H 等大多数原子的中子数大于质子数。
绝大多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都大于质子数的2倍。
反例1.氕(11H)没有中子,中子数小于质子数。
2.氘(11H)、氦(24He)、硼(510B)、碳(612C)、氮(714N)、氧(816O)、氖(1020Ne)、镁(1224Mg)、硅(1428Si)、硫(1632S)、钙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正例:正例:同一元素的不同微粒质子数相同:H+ 、H- 、H等。
反例1:不同的中性分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e、HF、H2O、NH3、CH4 。
反例2:不同的阳离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a+、H3O+、NH4+ 。
反例3:不同的阴离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H4+ 、OH-和F-、Cl和HS。
4.电子云氢原子电子云图中,一个小黑点就表示有一个电子。
含义纠错:小黑点只表示电子在核外该处空间出现的机会。
5.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概念纠错: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6.元素周期律难失电子的元素一定得电子能力强。
概念纠错:反例1:稀有气体元素很少与其它元素反应,即便和氟气反应也生成共价化合物,不会失电子,得电子能力也不强。
反例2:IVA的非金属元素,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也不会得失电子。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是指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周期表,其中包括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和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建立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基本原理,以及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们正在发现和研究新的元素。
德国化学家多贝林提出了"三元素周期律",即将元素按照质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发现其中一种元素的性质和前一个元素有相似之处,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最初雏形。
然而,多贝林的"三元素周期律"存在一些缺陷,无法解释一些元素的性质。
直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律。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质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并将他们放在一个周期表中,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周期、族、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
周期是指周期表中的横行,从左到右一共有七个周期。
族是指周期表中的竖列,从上到下一共有十八个族。
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顺序排列,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则是: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而原子结构的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顺序相关。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主要有电子结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
电子结构是指元素原子中电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半径是指元素原子的大小,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原子半径随周期数增加而减小,随族数增加而增大。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电离能在周期表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电离能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大。
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电负性在周期表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电负性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大。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发生方式。
通过对周期表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元素并研究它们的特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梳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篇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梳理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点①原子组成:原子核中子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组成质子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②原子表示方法: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H HeLi Be B C N O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⑥元素周期表结构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元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主族(7个)(ⅠAⅦA)期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ⅦB)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Ⅷ族(3列)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⑧元素周期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极性键化学键非极性键离子键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它是按照原子核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等规律性的变化,将元素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的表格,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记忆元素的性质提供便利。
下面将介绍高一化学中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将元素排列在一起的表格。
它由横向的周期和纵向的族组成。
周期代表着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能级,而族代表着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的数量。
二、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1. 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变化。
原子半径随周期增加而减小,电离能、电负性和原子的氧化态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些规律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性质。
2. 原子半径的变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因是电子层不断填充,核电荷也逐渐增加,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因是电子层增加,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小。
3. 电离能的变化:从左到右,原子的电离能逐渐增加,即元素更难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从上到下,原子的电离能逐渐减小,即元素较容易失去电子。
4. 电负性的变化:从左到右,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增加,即元素更容易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从上到下,原子的电负性逐渐降低,即元素较不容易接受电子。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族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族包括:1. 碱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一组,具有非常活泼的金属性质,易与氧气和水反应。
2. 碱土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二组,比碱金属更活泼,但比较稳定。
3. 铁系过渡族:位于周期表中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机械性能和催化性能。
4. 卤素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七组,非常活泼,常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5. 惰性气体:位于周期表的第八组,具有极低的反应性,稳定性极高。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元素性质预测: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预测其一些基本性质,如电子亲和力、电离能等。
[键入文字]
高一必修2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梳理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2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
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1。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本讲主要内容】元素周期律复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是此部分内容的重点。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变化规律1.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从1到7(H、He除外),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的原子除外),然后又呈周期性变化。
3.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从+1到+7(O、F不显正价),经过稀有气体,然后又呈周期性变化。
负价从-4到-1,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元素的种类也在变化,故变化较复杂。
二. 元素性质的内涵1. 原子半径是元素化学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元素化合价又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情况,以及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得失电子的情况。
所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在实际应用上就是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其实质是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
具体关系如下:三. 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据1. 金属性强弱的判据(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顺序表需要指出的是,金属性是指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指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仅极少数例外。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第二大械分类法,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重复排列的律性现象,指某一行或列元素的元素性质呈现的一定的重复性的械种规律,
称为元素周期律,也叫周期性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1、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元素原子内最外层能够电子
数从上到自然相对次序逐次增加,以及同一属中原子半径逐次减小的
原理来探索它的规律。
2、外层电子数增加:当元素原子往右移动时,同一行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都会逐次增加,因此,任何排在这一行中的元素都有着增加的趋势,所以同一行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增强。
3、原子半径减小:当元素原子往下移动时,同一型的元素原子半径也
会逐次减小,这样一来,任何排在这一列的元素都有着强化的趋势,
所以同一列的元素的性质也会减弱。
4、周期性影响:由于元素周期性律的存在,元素离子们根据原子序数
进行排列,一旦发生反应,也会随着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相似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用于确定物质性质: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确定某一种物质的性质,
进而了解其用途。
2、预测物质的反应:当物质发生反应时,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
两种反应物的性质,从而预测出反应产物及用量。
3、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有了元素周期律,可以根据元素周期性
律来设计合适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四、总结
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元素性质呈一定的重复性规律的现象,是金属和非
金属材料分类的基础,用于预测物质反应,同时也可以指导药物开发。
对于高中生来说,元素周期律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课题,所以要把它
牢记在心,加深理解。
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二二质子数+中子数:A==Z+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七大方法助你告别化学“差生”一.尽快去找化学老师,让他告诉你以前学过的关键知识点,在短期内掌握,目的是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教学进度,以听懂老师讲授的新知识。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以前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A Z 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5.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6.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7.巩固原子的构成,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8.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4.核素(1)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表示方法:A Z X。
(2)实例原子符号(A Z X)原子名称氢元素的原子核质子数(Z)中子数(N)11H氕1021H或D氘1131H或T氚125.同位素(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是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例如: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核素;碳元素有126C、136C、146C等核素;氧元素有168O、178O和188O三种核素;铀元素有23492U、23592U、23892U等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