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复习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2、复习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如果复习再重复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定会缺乏兴趣。
在复习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复习目标根据这一节2013年成都市地理会考标准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的地势特点,能运用地图指出三级阶梯及其界线;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将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师点拨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绘图填图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地势特征;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电子白板教学相关图片、教案、学案、模型图七、温故而知新【知识梳理】1、三级阶梯的比较: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及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界线第二级阶梯界线第三级阶梯2、中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_____级阶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学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征。
2、通过学习,明确地势阶梯分界线及各阶梯的地形区。
3、分析并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交通的影响。
【重点难点】我国地势的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划分;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地势是地表_____________的总趋势。
观察图2.9,可以得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______高______低,呈__________状分布。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________级阶梯。
2、我国陆地地势的三级阶梯地势阶梯及界线平均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分界线______山—_______山—_____山第二级阶梯分界线______岭—_______山—_____山第三级阶梯3、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在下表中。
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阅读图2.11,说说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
(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2)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________极其丰富。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1、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2、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长白山——武夷山3、下列山脉既是我国省区分界线,又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阶梯的分界线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中考链接】(走出教材,你才会有进步)(2015东营)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目标导航】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2、记住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其分布。
3、记住五种地形面积比例。
【自主学习】: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以下地形区:甲:东北平原乙:华北平原丙:黄土高原丁:内蒙古高原戊:青藏高原己:云贵高原庚:四川盆地辛:准噶尔盆地壬:塔里木盆地癸:柴达木盆地3、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请你填出下图中各数码表示山脉的名称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4、读图记住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5、我国的地形特点:探究一:认真阅读图,根据地图进行总结: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记住名称和位置探究二:山区面积广大1、知道我国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哪种地形所占比例最大?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
2、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探究三: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1、说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2、完成下表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目标导航】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运用地图能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我国地势的特点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自主学习】1.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思考:(1)昆仑山脉海拔在米以上,黄土高原海拔在之间,青岛的海拔在米以下。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2.参照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1)记忆这两条界线。
第一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第二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2)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势对河流的流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势对河流的水能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势对东西交通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级阶梯的情况:1、读图,证实我国地势的特点,找出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和地形。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地势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阶梯分界线。
难点: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1、地势的概念:。
2、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阶梯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区名称 3、读剖面图并结合教材的图,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级阶梯______米以上阶梯界线第二级阶梯 1 000~2 000米阶梯界线第三级阶梯多在______以下4、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深入内陆,形成,有利于生产。
(2)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流,便利交通。
(3)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_____资源极为丰富。
所以我国很多大型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课堂探究】假如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低东高,对我国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知识构建】【拓展延伸】阶梯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区名称西高东低的地势,一定程度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冷气团,是我国冬季气温不致过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东部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进入内地,使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成为同纬度地带上降水最多的鱼米之乡。
【优化训练】当堂达标【学后反思】答案:1、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4、海上湿润气流降水农业5、东东西6、水能阶梯交界处探究:东高西低的地势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降水少。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
2、能在图中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学习重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
【学习难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学习过程】二、地形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你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吗?2、读课本25页,明确怎样判断山脉的走向。
3、读课本图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5)完成课本26页表格【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交流记忆这些山脉的方法【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下列山脉中,既是东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南岭B、大兴安岭C、秦岭D、台湾山脉二、综合应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B CD E FG H IJ K LM N P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征,认识地形类型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了解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分布,认识分布特征。
【学习重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MTV,用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将学生带入对我国地形的认识中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形类型(一)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22页图,P24,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说出有哪几种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
2.按各类地形面积的大小比例排序。
由大到小依次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3.在我国山区是指哪些地形区?约占全国面积的比例是多少?山地、丘陵与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归纳出我国地形类型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地形类型的这种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结果如下:(1)有利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2)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少,耕地不足。
(三)拓展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搜集资料,认识不同的地形环境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
教师点拨①黄土高原孕育了秦腔;②四川盆地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③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大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独立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填入下表中:走向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2.学生阅读地图册P12-14页图,,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 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一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时2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概况我国的地势特征;用中国地形图能够正确说出三个阶梯;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图说明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说明我国河流的流向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向呢?【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势特点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和3活动程序: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总结提升1.教师提示:分析P27图2.9,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阅读课本P27图2.9,填表分界线位置海拔地形类型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根据课本图2.9,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上表以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组长发挥主导作用,负责订正、讲解和统计组内共性问题。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活动策略和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等方式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各阶梯的特点。
主要采用课堂提问和学案检测的形式评价。
活动二: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回忆旧知—交流探究—展示成果—指导总结1.回忆: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比北美洲广阔的原因(山脉对海洋湿润空气的阻挡作用)。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以组为单位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降水和东西交通的影响。
(提示:河流从流向和水能资源两方面分析)以组为单位,各组派代表分别说明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降水和东西交通的影响,其他各组补充纠正。
教师绘图提示: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来自海上的湿润空气阻挡作用不大,所以湿润空气能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活动策略:首先回忆旧知,山脉对湿润气候的阻挡作用,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地势特点对降水的影响,在通过绘图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地势和东西交通的影响。
目标评价通过提问和学案“成功体验”部分检测学生对本节主要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三节主题:地形和地势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运用中国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涉及关于地形的知识,并且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2)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概括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
著名的地形区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 ,说出我国地形的特征。
2.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名称和特点。
3.知道山区的优势及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4.运用中国地形图 ,说出地势的特征。
5.记住我国三级阶梯的位置、界限及海拔 ,理解中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地形类型齐全 ,山区面积广阔1.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 ,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类型齐全 ,纵横交错的_________ ,气势磅薄的_________ ,一望无际的_________ ,群山环抱的_________ ,还有起伏绵延的_________。
2.纵横交错的_________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_________构成的“网络〞中 ,镶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_________;通常把山地、丘陵 ,连同比拟崎岖的高原统称_________。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____ ,平原面积仅占多一点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_________地区。
4.一般来说 ,山区地面崎岖 ,交通不便 ,不利于开展_________。
但山区其它资源丰富 ,在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采矿等方面优势很大。
二、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1.从“中国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西部海拔_________ ,东部海拔_________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_________阶梯。
地势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_________的地势 ,便于海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 ,形成_________ ,有利于_________ ,顺着地势 ,我国众多大河_________ ,便于沟通__________________。
1 地形和地势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记住中国的地势特点和阶梯分界线; 2.理解中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的影响。
填出图中山脉及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6-27页内容,完成 1、地势特征:地势 ,呈 分布,划分为 阶梯。
学生讨论:
1.地势带来的影响
(1)对气候:
(2)对河流:
(3)对交通:
2.课本28,29页活动.完成对应活动问题
(1) 在图中填出我国的阶梯分界线.
(2)讨论水能资源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
一 1.下列四幅图中能够反映地势特点的是 ( )
2.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阿尔泰山
D .天山—阴山—太行山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有( )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 参考答案: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