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47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理清线索:西晋兴亡(少数民族内迁)→东晋十六国的对峙(淝水之战)→南朝经济的开发。
通过对淝水之战胜负双方情况的分析,掌握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通过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本课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知识头绪纷繁,历史时段较长,注意理清线索。
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过渡讲解、置疑:263年魏国先灭了蜀。
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1.西晋的统一司马懿出身名门望族,青少年时期就有人夸赞他是“非常之器”。
曹操忌他智谋过人,未加以重用。
曹丕称帝以后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
丕死,他与曹魏宗室曹真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
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 建立: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 统一: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 衰亡(1)原因: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战争不断,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灭亡: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相关链接: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的战乱。
战乱参与者主更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越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闯王司马颞、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藏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4. 少数民族的内迁(1)开始时间:东汉末年。
(2)内迁的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
相关链接:“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
五族内迁后,内迁各族受汉族统治者的压迫,加剧了各族间的矛盾。
同时,在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的斗争中,他们共患难、共命运,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
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影响: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知识点二:淝水之战1. 东晋的建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 前秦统一北方(1)建立和发展: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
2. 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某某,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西晋统一后,发生了,耗竭了西晋国力。
4.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5. 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定在,史称东晋。
6.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
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7. 420年,东晋大将结束东晋统治,建立了“宋”。
此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从开始,北方人为逃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9.从以来,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流。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
11.江南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是的采用。
1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学校(编号19)学生班级学号小组姓名主编审核主讲课题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西晋的兴亡,东晋、前秦和淝水之战,了解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概况。
2.掌握学习较长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通过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方法。
3.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笔记】※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一、西晋和东晋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创建者西晋东晋二、淝水之战1.时间:年;2.双方: VS ;3.战役结果:;4.影响:北方,东晋。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4点)、表现(重点是农业表现)、影响?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探究一:结合P111动脑筋,分析前秦失败原因、东晋胜利原因。
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请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97万……凭我们的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们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落叶一样。
”材料二京兆尹(官名)慕容垂(人名,鲜卑族人)对苻坚说:“弱小被强大吞并,这是很自然的事,陛下威震海外,雄兵百万,小小的东晋竟敢违抗你的命令,怎能让它存在!”材料三苻融(人名,前秦贵族)说:“鲜臣说不可伐晋,都是忠臣,因为鲜卑、羌都把我们当作仇敌,经常找机会报复,现在轻易讨伐东晋,我害怕不仅不成而且后患无穷。
”材料四石越(人名,前秦贵族)说:“东晋有长江天险,并且老百姓都归附朝廷,这时不可以进攻东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一个子目讲述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原因,南迁方向,第二个子目讲述的是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第三个子目讲述的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课标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2。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进一步树立和平意识、发展意识、生产技术的作用。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导入一、温故检查导入新课:温故检查:1.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2.三国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哪国实力最弱小?据此推测哪个国家最有可能完成统一?(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学生各抒己见)历史的事实怎么样呢?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入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一幅江南美景,一曲优美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水平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水平有所提升,使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准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1、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
生于179年,卒于251年。
曹操当政时开始为官。
曹丕当政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军大将军。
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