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和泥石流
- 格式:docx
- 大小:22.82 KB
- 文档页数:3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是指流动的含有泥沙、石头的粘稠状流动体
滑坡是指山坡上某一部分的泥土突然滑落下来,常常包含大量的岩石。
简单的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
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石流则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构成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紧密。
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暴雨、旱情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沦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引致因素。
尤其就是强降雨(大到暴雨或者大暴雨)及已连续降雨,就是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冰湖溃决以及冰崩、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被较差的山区,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历时短和破坏力极强。
在我国,山体滑坡的出现类型和原产具备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西藏等地,秦岭-大巴山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出现的主要地区;另外,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以及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滑坡易发和多发区。
泥石流主要原产在西南、西北、华北山区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发生之前有征兆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虽然就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力极强的灾害,但常常存有一些前兆可以协助我们推论灾害与否出现,以便实行快速、恰当的打火方法。
对于泥石流是否发生,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如果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另外,沟谷深处天色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者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前兆通常整体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阻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发生泉水(井水)忽然枯萎、井水位变异等相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发生纵向及横向放射状缝隙,说明已步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发生上隆现象,存有岩石脱落或被剪切侵蚀的声音。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科普一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泥石流是雨水和泥土混和在一起而形成的洪流,舟曲的这次泥石流算得上是较大的了,如果是滑坡的话影响会小一些,滑坡的影响范围比泥石流小,因为泥石流是流动的嘛,滑坡是山体的某一部分滑落,而泥石流可是像河一样流的,所以如果是山体滑坡的话,造成影响应该会小一些的。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提醒您: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帐篷。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当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条件: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情况。
泥石流、滑坡部分常识一、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
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
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三、泥石流发育规律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西北师范大学
问题化教学设计模板
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3、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体物质来源。
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二、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与治理
1、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泥石流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对交通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泥石流造成堵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2治理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
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
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
态环境。
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