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_程永伟
- 格式:pdf
- 大小:197.45 KB
- 文档页数:4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009春英语w447409125610011 甘绍妮摘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
思维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翻译活动的基础。
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由于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存在着思维的差异。
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侧重点等。
思维方向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侧重点的差异在这两种语言上的表现也不同。
所以对翻译带来了影响。
本文拟从思维差异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表现来分析中英思维对翻译的带来的影响。
及在翻译时如何处理思维差异。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影响引言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同的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当然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
这往往就造成思维的差异。
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讲的一种语言,而英语是分布最广,使用最广的一种语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在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大家能顺利进行交流,我们不得不把两国的语言进行翻译。
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但由于两国的思维差异往往影响着两国人的对话。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思维的差异,而使我们的沟通无法进行,甚至导致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也就是对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拟从思维的差异,分析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中英思维的差异1.思维方向不同英语国家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However,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nd even some foreigners,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 nowadays.英语常常把时间状语放到句子的最后。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着许多差异,包括价值观、习俗、信仰等。
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语义。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目标
读者的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
畅性。
2.语法结构:中文和西方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不同。
中文注重整体
语义的表达,而西文更注重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调
整语法结构,以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
3.表达方式:中文和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也存在差异。
中
文喜欢使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而西方语言更注重直接的表达方式。
翻译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又不能损害
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4.文化隐喻:中文中存在很多文化隐喻,而西方语言并不具备相应的
文化背景。
在翻译中,如果直接翻译文化隐喻可能会导致目标读者的理解
困难。
因此,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文化隐喻转化成目标语言读者容易理
解的表达方式。
总之,中西方思维差异对中文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翻译工作需要考
虑文化差异、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和文化隐喻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
性和自然流畅性。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者:郑珊王慧莹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3期郑珊王慧莹(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摘要:语言反映思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在英汉互译时,篇章、段落、句式在安排上有很大不同。
该文试图讨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研究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以及分析它对翻译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让英语学习者理解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便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8(b)-0241-01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主体反应客体,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有机综合(荣开明等,1989:30)。
翻译表面是语言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活动。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会对翻译的策略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熟悉母语和外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有助于翻译者更好的把握语言内在逻辑,从而翻译时游刃有余。
在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时,也要将其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就英汉语言来说,不仅要寻找其不同的语言现象,还要从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来探究英汉“为何有不同的语言现象”,解释两种不同的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
1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哲学背景分析,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16~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表现在英语里即强调形态的外露,拘谨与形式结构。
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
悟性注重直觉,有的要意会,就是所谓的悟性,汉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是最大特点采用意合法(parataxis),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
从中西方地理生活环境和经济体制来看,中国自国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知道风调雨顺是给农业生产带来重要性,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天地交合、男女关系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习惯等方面。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需要将原文的
意思准确传达给读者,而这个过程涉及到文化的表达和理解,因此文化差
异会直接影响到中文翻译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不同,会导致一些表达方式的差异,如西方倾向于使用具体的时间词汇进行描述,而中文中常使用抽象的表达方式。
2.语言结构差异:中文与西方语言在语法、句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明
显的差异。
中文注重主语的省略和上下文的暗示,而西方语言注重说话者
和听话者之间的直接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
调整和转换,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的连贯性。
3.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含蓄、
委婉和比喻的表达,而西方语言更加直接和具体。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
译时需要进行语气、语调和修辞手法的转换,以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
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综上所述,中西方思维差异对中文翻译有一定的影响,翻译人员需要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
式等因素进行合适的调整和转换,以实现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目的。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者:薛琦薇程垫丰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三个具体方面切入,以中西方深受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为由,探讨了在各自长期的文化沉淀后,中文及英文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呈现泾渭分明的势态。
也要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遵循双方的句法、文法、用语习惯、修辞和社会环境的差别。
所以译者一定是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原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其社会环境,真实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情感才是一篇优秀的译文。
关键词:中式思维模式;英语思维模式;差异;翻译;影响1.引言“词本无意,义随境生。
”说的就是打破母语传统的思维模式,真正领悟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的不同致使其文法和语言习惯的不同。
而翻译应当像临摹一幅画一样,一篇优秀的译文应当得其精而忘其粗,得其内而忘其外。
翻译家傅雷说道:“两国文字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同,文法与习惯的不同,修辞与格律的不同,俗语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想方式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表现方法的不同。
”可见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中西两个民族对客观外界和主观的认识差别之大。
中国人习惯说“6岁以前”;英语则表示为under six。
(段雪桃,2001)又比如在街道住址上,中国人的地址由大到小排列:“国—省—市—街道—门牌号”;英语则遵循由小到大的概念。
英汉思维的差异有诸多方面:正反与虚实、褒贬与曲直、直率与含蓄、客体与主体、逻辑与感悟、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分析与综合。
(冯庆华,2008)下面我们就几个英汉思维的明显区别来具体对比其思维方式,看看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左右我们进行翻译的。
2.思维模式及表达方式的差异2.1 直率与含蓄中国以佛教和道教为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故讲求中庸,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民大多内敛谦逊。
西方文明多开放,尤其在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下,西方人更加坦率和实事求是。
这些特点造就了中文的表达讲求含蓄委婉,拐弯抹角的;而英文则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99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99-03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奥巴马连任演讲稿英、汉文对比分析刘 琼(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大学 411105)摘 要:思维方式是翻译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并制约译文的形成。
译者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思维差异,尽可能地将原文信息表达成译文读者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形式。
本文通过对奥巴马连任演讲稿英、汉对照本的分析,探讨中西方思维与翻译的关系,认为思维差异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思维差异;英汉对比翻译;奥巴马连任演讲稿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所谓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中西方不同的地域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种种因素,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磨灭的辩证关系。
思维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主要工具和构成要素,思维又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语言的使用体现了思维的选择与创造。
所以,翻译过程不单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还涉及到思维方式的沟通。
北京时间2012年11月7日下午15时,奥巴马率先赢得270张选举人票,成功连任并发表胜选演说。
他感谢对手、家人、团队、支持者以及副总统拜登,并再次描绘了民主党的施政蓝图,呼吁两党合作。
本文将通过对奥巴马连任演讲稿英、汉对照本的分析来说明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中西思维对翻译的影响 1.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的观点。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的基础就是思维的转换,在东方与西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思维差异。
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翻译也存在着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理性思维翻译,顾名思义,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
所表达的意思,要跟原文的意思保持者一致,让人易懂。
而翻译,也可以说当任了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外一种文化的桥梁。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人类的历史的宝贵财富。
但是,完全不同的思维的方式,也会对翻译,而产生不同的认知与影响。
一、中西国家文化语言形态的演变我们的华夏文明是始于了三皇五帝时期,经理了漫长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等一系列的历史,距离到现在有6000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最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其中的一个。
然而,英国跟中国确切不同,不存在世袭制,代之的是君主立宪制,所以大概的kingdom of england(在那个时候只有英格兰),可以算作是1284年。
是一个没有我国年代久远的国度。
(一)中国语言历史的演变中国早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学说就已经兴起了。
孔子学说在秦朝广为流行,虽然此后的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但是儒家文化,语言的学说已经深入了人心。
当时,学说的语言,简练,意味深长,讲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可以言明重要的思想:可以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古时期认为,在言辞,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想法中必须要讲究一个礼字。
好的思想必须要靠语言来传达,没有借助到精炼,易懂的语言,再好的思想文化,也都得不到传播。
可见,中国语言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浮现出,精简,易懂,礼训等特点。
而读过文言文的人,肯定知道,比如《论语》之类的文言文,跟中国现代的文字语言,实在是千差万别。
中国语言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的依据古代语言,进行了一个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