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综合指标—相对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8
第4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1.1 总量指标【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总量指标和想对指标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和星对指标的意义、作用,种类,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明确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意义、作用、种类,掌握这两大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内容】4.1.1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例如,2001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粮食产量达到985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656亿美元。
这些都是总量指标,都是利用绝对数说明我国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总体水平和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其说明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是用来反映统计总体内包含总体单位个数多少的总量指标。
它用来表明统计总体的容量大小。
例如,研究我国的人口状况时,统计总体是全国所有公民,总体单位是每一位公民,那么我国的人口数表明总体单位的个数,是总体单位总量。
再如,研究某市的工业发展状况,统计总体是全市的所有工业企业,若该市现有工业企业2350家,则2350家即为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是统计总体各单位某—方面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仍举上例,该市的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每一工业企业的工业职工人数是该工业企业的—个数量标志,则该市全部工业职工人数就是总体标志总量。
另外该市的年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总额等指标也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精品文档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习题、单选题1.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2.总量指标是()。
A 、没有计量单位的C 、无所谓有无计量单位 C 、平均数D 、百分比B 、有计量单位的D 、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无计量单位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B 、相对指标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A 、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 、时期指标和标志总量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各自反映现象的()。
A 、时间状况不同B 、指标值是如何得到的C 、指标值是否可以相加D 、指标值是否与时间长短有关6.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有名数来表现指标数值的是()。
A 、结构相对指标B 、比较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7.结构相对指标用来反映总体现象的()。
A 、质量关系B 、密度关系C 、计划关系D 、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8.比例相对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C 、总量指标D 、变异指标)。
B 、时点指标和总体总量D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15 .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 11 万,有 8 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 700 床,则该开发区每万人的病床数为 63.636 。
则每万人的病床数这个指标属于()。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平均发展水平16 .华阳商场销售洗衣机, 2007 年共销售 6000 台,年底库存 50 台,这两个指标是 )。
A 、质量关系B 、数量关系C 、计划关系 9.某国营林场的木材蓄积量是()。
A 、相对指标B 、平均指标C 、时期指标D 、强度关系D 、时点指标10 .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 、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C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B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加 D 、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11 .木兰林管局 2007 年第一产业产值为该局总产值的 87.83% ,该指标为( )。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本章学习要点(一)总量指标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前者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后者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工时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的作用有:它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
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
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是有名数和无名数。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总体总量总量或部分各组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均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较相对指标是由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综合指标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的】1.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掌握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3.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法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法4.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法【教学难点】1.总量指标的分类辨析2.各种相对指标的区别及其计算⽅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的理解,计算⽅法的运⽤4.变异指标的概念的理解,计算⽅法的运⽤【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节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意义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规模、⽔平的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称绝对数。
【案例】例如,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108488亿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2291亿元;全国粮⾷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
这些指标都属于总量指标。
通过上述总量指标数值的⼤⼩,就可以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粮⾷总产量等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
总量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增加或减少,总体范围⼤,指标数值就⼤;总体范围⼩,指标数值就⼩。
有时总量指标也表现为同⼀总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差数。
【案例】2007年我国粮⾷总产量为50160.3万吨,2008年我国粮⾷总产量⽐2007年增加了2689.7万吨,这⼀增加量也是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作为增加量时,其数值表现为正值;作为减少量时,其数值表现为负值。
总量指标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般先从总量开始。
【案例】要了解2008年辽宁省⽂化事业基本情况,通过明晰下列总量指标即可: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5个,⽂化馆、艺术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37个,档案馆153个。
全年出版报纸123种,出版量19.1亿份;出版杂志324种,出版量0.8亿册;出版图书8884种,出版量1.7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