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教材一至六年级教材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6
花城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 童谣新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大》《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三、欣赏《落雨大》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 、131、532、161三、学唱歌曲《落雨大》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第一课童谣新唱教学内容:•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学唱《海娃变油娃》•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三、欣赏《落雨大》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 、131、532、161三、学唱歌曲《落雨大》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1、听范唱:说说感受。
2、复习2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这首是2拍子吗?有何不同?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
4、用lu哼唱5、读词,唱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三)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铃铛》复习音乐手势 do re mi la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
花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2)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篇四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
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听。
还有自制打击乐器,创编小音乐剧、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
根据二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
二、一年级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唱歌:共计20首。
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唱歌姿势、坐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继续学习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耸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确。
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18首歌曲能够基本背唱。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继续学习音乐剧、集体舞、歌表演、音乐游戏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3、器乐:继续认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注意与律动、音乐剧、音乐游戏、歌表演等相配合。
继续学习口风琴的基本指法及演奏方法,能够吹奏教材内简单的歌曲,可以进行简单的乐曲伴奏及表演;学习口琴的吹吸方法,可以演奏、表演简单的乐曲及歌曲。
4、欣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能够认真聆听音乐;欣赏中外优秀的儿童歌曲、民族和器乐曲;初步感受活泼、雄伟、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曲与乐曲。
5、音乐知识:学习的音乐知识: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能够准确的拍读二拍子、三拍子等节奏。
三、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
鼓励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课讲解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音乐的风格第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秧歌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体验我国北方地区的秧歌舞,培养同学热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加强同学的爱国热情。
2、在感知体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同学的节奏感。
3、熟悉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学会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掌握秧歌舞的节奏和十字舞步教学难点:1、秧歌节奏的掌握。
2、十字舞步。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设问和图片导入,使同学们初步对“秧歌〞产生兴趣。
〔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跳秧歌的场面,引发同学兴趣。
〕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生:他们在扭秧歌。
2、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扭秧歌〞啊?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扭一扭秧歌,怎么样?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民间扭秧歌的场面。
〔河北印象之扭秧歌〕〔出示幻灯片,浮现课题〕二、欣赏《东北大秧歌舞曲》1、倾听舞曲,感受舞曲热烈的气氛。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这首舞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播放音乐〕生:热烈的、兴高采烈的2、再次倾听,学唱东北大秧歌调师:这首舞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师:秧歌舞曲常用的节拍多为4/4或2/4拍,4/4拍时重音在第四拍上,2/4拍时重音常在第二拍上,其节奏富于弹性。
师:板书节奏型。
好,让我们一起来打节奏。
4、学习节奏,强调附点音符〔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学习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
〕5、简介秧歌舞曲常用乐器师:在秧歌当中,离不了乐器的伴奏,听出这首舞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吗?师:通常秧歌都是由唢呐和锣鼓来伴奏的。
〔多媒体课件简介乐器〕三、学跳秧歌十字步1、播放秧歌基本动作舞蹈片段〔多媒体课件〕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秧歌的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优美。
好,下面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也一起来活动活动,扭一扭,,跟我学跳秧歌最基本的舞步十字步。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一年级上音乐教案花城教案名称:一年级上音乐教案花城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共36节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唱歌等。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入门1.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拍子。
3.学习如何唱歌,如正确的呼吸、咬字等。
第二单元:音阶与和弦1.学习大调和小调音阶。
2.学习基本的和弦知识。
3.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和弦的应用。
第三单元:歌曲学习1.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
2.学习一些民族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音乐文化。
3.学习一些外文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四单元:音乐欣赏1.欣赏一些古典音乐作品,如交响乐、钢琴曲等。
2.欣赏一些现代音乐作品,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等。
3.欣赏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第五单元:音乐创作与表演1.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如编写简单的歌曲、乐曲等。
2.学习音乐表演技巧,如舞蹈、戏剧等。
3.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乐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评价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包括唱歌、演奏、音乐知识测试等。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音乐教案花城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共36节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唱歌等。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入门1.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歌曲《我今天上学喽》我今天上学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今天上学喽》是一首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歌曲,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加强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
但同时,他们的自律性、注意力和集中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符号和节奏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耐心教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学校生活,增强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中的学校生活内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歌曲。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歌曲《我今天上学喽》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教学音频:歌曲《我今天上学喽》的音频文件。
3.教学视频:关于学校生活的视频资料。
4.教学道具:如小书包、文具等。
5.音乐器具:如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学校生活的简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校情境,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我今天上学喽》的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歌曲中的动作。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花城版)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音乐有基本的认识,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节奏2. 音阶:C大调音阶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让学生对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2. 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
3. 示范:演奏C大调音阶,让学生感知音阶。
4. 练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音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生能正确演奏C大调音阶。
第二章:学习歌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一首简单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星星》2.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歌曲《小星星》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示范:演唱歌曲《小星星》,让学生感知歌曲。
4. 练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歌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小星星》。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三章:认识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乐器: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2. 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讲解:讲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示范:演奏每种乐器,让学生感知乐器的音色。
4. 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乐器曲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常见的乐器。
2. 学生能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第四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2. 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1课我今天上学喽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曲击掌。
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
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
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3、师生互相认识,交流感情。
(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老师很想认识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谁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请几对小伙伴上台表演四、结束。
听音乐出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各组比赛背歌词。
4、跟随录音唱词两遍。
5、演唱活动:金话筒(话筒对准谁,谁演唱)师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7课欣赏低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一上》第7课主要让学生欣赏低音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低音的各种乐器,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低音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低音提琴、低音管、大提琴等乐器的介绍,以及它们在乐队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
但他们对低音部分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低音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和地位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低音部分的各种乐器,如低音提琴、低音管、大提琴等,并掌握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低音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低音部分的喜爱,增强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低音部分的各种乐器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低音的美感,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演、议的过程中,掌握低音部分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低音乐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低音的美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动听的低音乐曲导入,激发学生对低音的兴趣。
2.讲授:介绍低音部分的各种乐器,如低音提琴、低音管、大提琴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它们在音乐中的应用。
3.欣赏:播放一组低音乐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低音的魅力。
4.实践:分组进行低音乐器的演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低音的效果。
5.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低音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低音部分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低音提琴2.支撑音乐旋律3.营造音乐氛围4.增强音乐层次感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花城版六年级上学期教案第1课《小白菜》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白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新课教学1.引入。
2.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3.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边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变现的情感与气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德目的。
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并致好相应的课件,采用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的教学。
当讲到小白菜三岁没有娘时有不少同学留下了眼泪,当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后,我再放小白菜的民歌录音,学生们听完后便不自觉的把小白菜的生活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旧社会苦新社会甜这句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教育。
4.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5.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新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艺术唱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律动、表演等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意,进行改编、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学会演唱教材中的歌曲,并能进行律动、表演等活动。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2.难点(1)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2)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措施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发展。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将音乐教学与语文、美术、舞蹈等学科进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组织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 单元:五星红旗高高飘扬(2 课时)1.律动《国旗国旗真美丽》:通过律动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课音乐的风格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音乐的风格欣赏,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主题。
教材通过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欣赏和学唱,让学生了解队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可能不太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2.掌握队歌的旋律和节奏,学会唱队歌。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学唱、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队旗和队徽,引导学生回顾队歌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背景,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队歌的来历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唱队歌,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队歌的旋律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唱队歌,教师巡回指导,对唱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队歌中的寓意和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队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队歌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唱队歌,第二天进行课堂展示。
8.板书(5分钟)设计板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10.1《我们歌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歌唱》这首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和歌词的意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然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们歌唱》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3.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音乐节奏感和演唱技巧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和节奏练习,提高演唱技巧和音乐节奏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歌曲《我们歌唱》的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拍手游戏、身体运动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我们歌唱》的歌词和旋律,引起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我们歌唱》,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歌词和旋律,纠正他们的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然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如改变歌词、创作旋律等。
广东花城版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第二册教学计划(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一年级任课教师:李玲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十六课, 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依次是童谣新唱,感知音的高低,十个小印第安人,律动音乐《向前走》,感知音的力度(二),学唱中外童谣,感知节奏,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感知节拍,小小的船,感知音的高低,到这里来享受音乐,落水天,唱唱跳跳,我要做好孩子,看画听歌,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
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
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标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点(一)感受与鉴赏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2、听长短音;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1、歌唱的正确姿势;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音乐与相关文化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措施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