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周周清(一)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9
检测内容:第十三章第1~3节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8分。
1~7为单选题,8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C)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2.(赤峰中考)“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D)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3.(杭州中考)对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QmΔt可知(D)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4.(盐城中考)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第4题图第5题图5.(常州期中)小明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
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已知m冰=0.1 kg,c水=4.2×103 J/(kg·℃),c冰=2.1×103 J/(kg·℃),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的加热效果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小明绘制的是甲图线B.1~3 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C.0~1 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 JD.1~3 min内,冰水混合物吸收的热量为2.1×103 J6.(重庆校级月考)1 kg初温为3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C)①90 ℃②110 ℃③130 ℃④150 ℃A.1 B.2 C.3 D.47.(抚顺一模)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两种液态的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如果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更小B.如果a、b质量相等,则a的吸热能力更强C.在加热过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a、b的内能D.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b吸收的热量Q a=Q b8.(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可能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C.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辽阳中考)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周周清(一)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电压与电流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有电流,该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B.电路两端有电压,该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D.以上说法均错误2. 如图1所示各电路图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能测灯L1两端电压的是()A B C D图13. 如图2所示,该电表的示数是()A.1.2 VB.6 VC.1.4 AD.1.2 A图2 图34. 如图3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读数为4.5 V,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读数变为3 V,灯泡Ll和L2两端电压分别是()A.3 V和4.5 VB.3 V和1.5 VC.3 V和3 VD.1.5 V和4.5 V5. 如图4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 )A.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B.甲、乙均接电流表C.甲、乙均接电压表D.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图46. 两个灯并联在电路中,其中一个灯比较亮,另一个比较暗,则它们两端的电压()A.相等B.亮的灯两端电压高C.暗的灯两端电压低D.无法确定7. 下列关于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B.电阻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D.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8. 图5是小强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实验时连接的实物电路。
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读数。
则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L2开路B.L2短路C.L1开路D.L1短路图59. 甲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 A”,乙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2.5 A”,两滑动变阻器的瓷筒的粗细、长度一样,电阻丝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则()A.甲的电阻丝较粗B.乙的电阻丝较粗C.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粗细相同D.无法判定10. 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分别为U1、U2、U3,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U2=U1+U3 I1=I2B.U2=Ul=U3 I1=I2C.U3=Ul+U2 I1<I2D.U3=Ul+U2 Il>I2 图6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1. 某同学有一个电压表(两个量程分别为0~3 V和0~15 V),测量由两节已用过的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时,他随便选择了一个量程读数,记录的数据是10 V,则实际电压应该是_______V。
九年级物理周周清(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
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3.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A.凝固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5.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8.图 8 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永华中学2011年下期九年级物理备课组11月7日——11月13日“周周清”周末物理家作测试题命题者:唐中华要求:每位同学周末以自测形式完成,家长落实督查。
姓名:__________ 批改前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评分(评语)_______ 批改后家长评语:_______________ [核心基础过关]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1)定义:叫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课本P77图14.1-3甲、乙说明:。
图乙、丙说明:。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3、压强:(1)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3)公式 p=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F: S:。
公式变形:F= ; S= 。
(4)1m2=104cm2,则有20cm2= m2, 1m2= dm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C)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对水平桌面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方法: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核心技能过关] 1 一头质量为6X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
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2、完全相同的8块橡皮,每块橡皮的长、宽、高比为4:2:1。
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把它们摆放成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形式,其中对桌面压强相等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丙D.丙与丁3、下图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4、黄华路小巷里的纪念碑“血泪洒黄华”(下图),铭记着日本侵略中国的一段历史,承载着日本欠下中国人的一份血债。
检测内容:第十八章第1、2节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个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1 h内,消耗的电能为1.2 kW·h,那么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C )A.液晶电视机 B.台式计算机C.家用空调 D.电冰箱2.(广州模拟)某家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超过4 000 W,可选用比较合适的电能表是( A ) A.“220 V,20 A” B.“220 V,10 A”C.“220 V,15 A” D.“220 V,5 A”3.5月初,小明家中的电能表示数为,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6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功率的仪表B.小明家5月初至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1 200 kW·hC.小明家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总功率不得超过4.4 kWD.若电能表转盘在10 min内转过300转,则用电器的总功率为1 kW4.(天津一模)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为( C )A.灯L1额定功率较大 B.灯L2两端电压较大C.灯L1的电阻较大 D.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第4题图第5题图5.(吕梁期末)几个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甲、乙两只外形相同的灯泡,铭牌标注如图。
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B.两灯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甲灯的电流小于通过乙灯的电流C.两灯串联后接在18 V的电源上,它们都能正常工作D.两灯并联后接在6 V的电源上,甲灯的实际功率大于乙灯的实际功率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 V 8 W”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 V 4 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 A )A.大于4 WB.等于4 WC.小于4 WD.无法确定7.(吕梁三模)如图所示是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电阻值与天然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 V,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为60 Ω。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满分70分,填空每个1分,计算每一问5分)1.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
完全燃烧4kg的干木柴,能放出 J的热量。
2. 四口之家分别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时的平均月消耗量为:木柴约为200kg,烟煤约为80kg,液化石油气约为30kg,煤气约为60kg,这四种燃料中的热值最高。
3.一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为25%,表示的意思是那部分能量在能量中占。
用这台柴油机工作时,完全燃烧2Kg的柴油可做有用功 J。
(柴油的热值为3.3×107J/Kg)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是。
热机工作中会产生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和生活,同时会排出污染大气.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消耗大致为:气缸散热损失25%,废气带走的能量占30%,摩擦等机械损失占10%,则它的热机效率为。
5.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6.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电荷和电荷。
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7、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比较弱的物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___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的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8、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它利用原理制成的。
9、一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如果小球被排斥开,则小球一定带电,如果小球被吸引,则该小球(填“可能”、“一定”)带负电。
10.一个完整的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其中______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______控制电路的通断; ______输送电能; ______消耗电能,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时,发现箔片迅速闭合后又张开了,由此可知验电器最初带的是电荷,后来带的是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