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的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9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学会应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余角和补角的定义。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相交的直线和一个角。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角,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余角的定义(1)讲解余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余角等于9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30°的余角是60°,60°的余角是30°。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余角。
2.补角的定义(1)讲解补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8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45°的补角是135°,135°的补角是45°。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补角。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如: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2)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这些性质。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第四环节:拓展提高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哪些与余角和补角有关的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余角和补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余角和补角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余角、补角问题剖析余角、补角是几何图形中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角概念,与角的位置无关.它们分别与两个特殊角直角、平角联系起来,在分析几何图形角的关系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借助余角、补角的概念,我们可以探究出它们很多有用的性质.由于余角、补角是数量关系角,而方程所表达的是一种相等的数量关系,因此借助方程求解余角、补角问题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一、正确理解互余、互补⑴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而不是三个或更多角的关系.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时,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而三个或更多角的和也为90°(直角)时,则不能称它们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时,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而三个或更多角的和也为180°(平角)时,则不能称它们互为补角.⑵余角、补角都是一种“相互”关系.如∠1、∠2互余,即∠1+∠2=90°,此时∠1叫∠2的余角,而∠2也叫∠1的余角.同时一个角∠α的余角都可以用90°-∠α来表示.⑶余角、补角都是数量关系角,与位置关系无关.余角、补角都是数量关系角,与位置关系无关.因此考虑两个角是否互余、互补,只考虑角的大小,而不需考虑这两个角是否有公共顶点、公共边等关系二、余角、补角性质的探究①两角互余,则这两个角必都为锐角;②两角互补,则这两个角不可能同时为锐角或钝角.(只可能1锐1钝或两个角都为直角)③一个角的余角必为锐角;④一个角的补角可能为锐角、直角、钝角.(其中锐角的补角为钝角、钝角的补角为锐角、直角的补角还是直角.)⑤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⑥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三、巧用方程求解余角、补角问题两点注意:⑴正确设未知数并用含所设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相关的量:一般设某个角为x,根据余角、补角定义,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x,这个角的补角为180-x.⑵依据已知条件,寻找出正确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例.⑴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⑵已知∠A和∠B互为余角,∠A与∠C互为补角,∠B和∠C的和等于周角的.求∠A+∠B+∠C的度数.分析:⑴设其中一个角为x,由两角互余,则另一个角为90-x.又这两角相等,∴x=90-x解得x=45⑵设∠A=x,依题意∠B=90-x,∠C=180-x由∠B和∠C的和等于周角的,∴(90-x)+(180-x)=×360解得x=75 ∴∠B=90-x=15 ∠C=180-x=105∴∠A+∠B+∠C=75+15+105=185°。
初中数学如何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余补角
在初中数学中,互余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为90度的补角,而补角是指一个角与90度的差。
因此,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余补角,需要了解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定义:
互余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则这两个角是互余补角。
补角:一个角与90度的差,则这个角是补角。
互余补角和补角的性质:
1. 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度数和都是90度。
2. 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度数相差0度。
3. 如果两个角互余补角,则它们的补角相等。
基于以上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余补角:
步骤1:判断两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90度。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和为90度,则这两个角是互余补角。
步骤2:判断两个角的度数是否相差0度。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差0度,则它们是互余补角或补角之一。
步骤3:如果两个角是互余补角,则它们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差等于0度,则它们是补角之一。
例如,如果已知角A的度数为40度,角B的度数为50度,则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判断它们是否互余补角:
步骤1:40度+50度=90度,因此角A和角B是互余补角。
步骤2:50度-40度=10度,10度不等于0度,因此不能确定角A和角B是否是补角之一。
步骤3:由于角A和角B是互余补角,它们的补角相等,因此可以确定角A的补角为50度,角B的补角为40度。
综上所述,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余补角需要比较它们的度数和,以及度数之间的差距是否为0度,如果满足互余补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则可以确定它们是互余补角。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互余和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观察三角板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观察图形发现结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例1:判断题1.一个角的余角必为锐角2.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3.30 °、70 °、80 °的和为180 °,所以这三个角互补4.两角是否互补既与其大小有关又与其位置有关5.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锐角大例2:填空题4.∠1与∠2,∠3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关系为。
5. ∠1=∠2,∠1与∠3互补,∠2与∠4互补,∠3与∠4的大小关系为。
6. ∠1与∠2、∠3都互为余角,∠2与∠3的大小关系为。
7. ∠1=∠2,∠1与∠3互余,∠2与∠4互余,∠3与∠4的大小关系为观察以上问题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1.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相等3.同角的补角相等4.等角的补角相等训练: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互余两个角的差是30 °,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4/9还少6 °,求这个角?板书设计:1.余角定义2.补角定义3.余角的性质4.补角的性质作业设计:自拟卷:分AB层作业教学反思:通过实物得到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学生对定义理解较好,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比较牢固。
互补角与互余角的关系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互补角和互余角是在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用于描述两个角度之间的关系。
互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度数相加等于90°(或π/2弧度),而互余角则是指两个角的度数相加等于180°(或π弧度)。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互补角与互余角的定义和性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互补角与互余角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互补角与互余角的定义和性质、互补角与互余角之间的关系、实例分析与解释说明以及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互补角与互余角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解释说明,希望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
最后,通过总结得出结论,对于读者进一步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提供参考。
请注意:此回答为普通文本格式,不包含网址或特殊格式。
2. 互补角与互余角的定义和性质:2.1 互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在平面几何中,两个角被称为互补角,当它们的和等于一个直角(90度)。
具体来说,如果两个角A和B是互补角,那么它们的度数满足以下条件:A + B = 90°。
互补角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 互补角是相邻补角,意味着它们共享同一边,并且两个相邻的补角之间没有其他角。
-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则它的补角也是直角。
- 两个锐角、或两个钝角可以是互补角。
例如,45°和45°、30°和60°都是互补形式。
2.2 互余角的定义和性质:类似地,在平面几何中,两个角被称为互余(或对余)角,当它们的和等于一个平整(180度)。
具体来说,如果两个角C和D是互余,则满足以下条件:C + D = 180°。
和互补角一样,互余也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互余优势是共线但不重叠的优势。
这意味着两个互余角度共享同一边,并且没有其他角度位于其内部部分。
个角的余角(1)互为余角是对两个角而言的.(2)互为余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数量关系,而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小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这样的两个角叫对顶角(1)对顶角的本质特征是: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要在图形中准确地找出对顶角,需两看:(1)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2)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或不相邻)的两个角.12、如图 .如果∠1与∠ 2互余,∠1与∠3互余,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阅读理解:两直线交于O。
如图示。
因为∠1+∠3=180o,∠2+∠3=180o①所以∠1=∠2。
② 1 O 2(1)步骤①的理解是____平角的定义_________。
3 步骤②的理解是____等量代换(或同角的补角相等)_______。
(2)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是____对顶角相等_______。
对顶角相等.4、练一练1. 如图1,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1,=∠∠=∠BOC AOC 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____4____对.2. 若1∠与2∠互为余角,且︒=∠371 ,则2∠=____530___3. 如果∠A =35°18′,那么∠A 的余角等于__54°42′___;4. 若1∠与2∠互为补角,︒=∠1201 ,则2∠=___600________5.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600 )6. 锐角的补角是__钝___角,直角的补角是___直____角,钝角的补角是_锐_角.7. 已知α∠与β∠互补,且α∠与β∠是对顶角,则α∠=__900_8. 如图2直线L 1与L 2 相交于点O ,1L OM ⊥,若︒=∠44α,则____46____0=∠β9. 如图3,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E 是AOD ∠内一点,已知,AB OE ⊥,45︒=∠BOD 则___135___0=∠COE8、已知,24︒=∠α且α∠与β∠互补,β∠与γ∠互补,则γ∠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240____.9、如图4,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与点O ,OA 平分︒=∠∠70,EOC EOC ,则A BCD 45oOE图3图2MO L 1L 2α β○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angle)。
余角、补角、对顶角一、考点讲解: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 +∠C=18 0○,∠A+∠B=18 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已知:∠A= 30○,则∠A的补角是________度.解:150○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补角的性质.【考题1-2】如图l-2-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 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 =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解:D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和对顶角之间的综合运用知识.三、针对性训练:1._______的余角相等,_______的补角相等.2.∠1和∠2互余,∠2和∠3互补,∠1=63○,∠3=__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B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C .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D .相等的角一定互余4.轮船航行到C 处测得小岛A 的方向为北偏东32○,那么从A 处观测到C 处的方向为( )A .南偏西32○B .东偏南32○C .南偏西58○D .东偏南58○5.若∠l=2∠2,且∠1+∠2=90○则∠1=___,∠2=___.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九分之二多1°,求这个角的度数.7.∠1和∠2互余,∠2和∠3互补,∠3=153○,∠l=_8.如图 l -2-2,AB ⊥CD ,AC ⊥BC ,图中与∠CAB 互余的角有( )A .0个B .l 个C .2个D .3个9.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 ,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___10.已知∠A 和∠B 互余,∠A 与∠C 互补,∠B 与∠C 的和等于周角的13 ,求∠A+∠B+∠C 的度数.11.如图如图1―2―3,已知∠AOC 与∠B 都是直角,∠BOC=59○.(1)求∠AOD 的度数;(2)求∠AOB 和∠DOC 的度数;(3)∠A OB 与∠DOC 有何大小关系;(4)若不知道∠BOC 的具体度数,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