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5
骨学总论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
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分为颅骨(脑颅骨、面颅骨)、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其中前两者又称中轴骨。
根据骨的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为例,长骨中部细长称为骨干,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面上覆盖关节软骨,骨干表面有一至两个小孔称滋养孔。
二、骨的构造1、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外周,骨干处厚骨骺除薄,致密坚硬;骨松质分布于骨的内部,骨干处无骨质形成骨髓腔(容纳骨髓),骨松质较为疏松呈海绵状或网眼状。
骺板和骺线2、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能力。
3、骨膜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关节软骨表面无骨膜覆盖),富含血管、神经、骨膜的内层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4、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三、骨的生长1、骨的生长方式:膜化骨和软骨化骨2、骨向粗生长依靠成骨细胞,向粗生长的同时骨髓腔变大(依靠破骨细胞);骨向长生长依靠骨的两端(骺板结构)。
四、骨的连结1、直接连结纤维连接、软骨链接、骨性连接2、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构成关节的骨借关节囊和韧带相连A、基本结构关节面:是相关两骨的接触面,表面覆以关节软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封闭关节腔,可分内外两层:①纤维膜:为外层,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血管和神经。
②滑膜:为内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关节腔内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关节盘以外的全部结构,可产生滑液。
滑液:为一种透明蛋白样液体,它为关节提供了一种液体环境,以利于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的正常代谢,同时还起到减轻摩擦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