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6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第一章骨学【一】总论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小儿更多)。
按照部位分为:①中轴骨颅骨躯干骨②附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按照形态可分为:①长骨(肱骨,指骨):“一体两端”,体为骨干,端为骨骺。
骨干与骨骺融合处为干骺端。
这部分是幼年时软骨骨化与骨干融合,遗留的痕迹成为骺线。
②短骨(腕骨,跗骨)③扁骨(肋骨)④不规则骨骨的形态描述——①突起:棘,结节,粗隆,髁等。
②凹陷:窝,压迹,切迹。
③空腔:管,窦,孔,裂,小房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
①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松质由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干。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的两端,质地致密。
②骨膜:除关节面,骨表面都附有骨膜,对骨的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③骨髓: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幼年时均为红骨髓,五岁以后,红骨髓渐渐被脂肪组织(黄骨髓)取代。
在受伤后,黄骨髓可以部分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1,椎骨总述:共有24块椎骨。
分别是颈椎7,胸椎12,腰椎5。
外加骶骨(5块骶椎),尾骨(3~4块尾椎)共计26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①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
寰椎没有椎体。
②椎弓:是弓形骨板。
椎弓和椎体围成的孔称为锥孔。
③椎弓根:椎体与椎弓的连接部分,其上下缘分别称椎上、椎下切迹。
④椎弓板:椎弓根向后扩展变宽形成。
⑤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1)棘突:一个,椎弓后面伸向后下方的突起。
(2)横突:一对,在棘突两侧。
(3)关节突:两对,在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形成上、下方突起(一侧),共两对。
2,胸椎胸椎特点:①有肋凹以及横突肋凹(形成肋椎关节)②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在椎体两侧面后份的上缘和下缘有半圆形浅凹,称为上、下肋凹(合称为椎体肋凹)。
椎体肋凹与肋头相关节形成肋头关节。
横突肋凹与肋骨结节关节面相关节形成横突关节。
横突关节和肋头关节并称为肋椎关节。
肋椎关节是一种联合关节。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 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 2 肋,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 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
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
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由椎弓发出 7 个突起:1 个棘突、2 个横突、2 个上关节突、2 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第 3~7 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横突孔。
第 2~6 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 7 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
它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
二、颅(一)名词解释 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实验01 骨学总论【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了解骨生发育过程中如何增长和增粗。
4.了解骨的血管、神经和骨的可塑性。
【实验资源】1.纵行剖开的长骨标本,示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2.骨髓湿标本,脱钙骨和煅烧骨。
3.长、短、扁和不规则骨。
4.成人和儿童长骨X线片。
【实验提示】1.观察骨膜时用镊子轻轻挟起,不要挟损或撕脱。
2.观察煅烧骨时应轻拿轻放。
3.在观察骨骼在躯体整体配布时,认真思考骨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的机能联系。
4.对X线片的示教,只了解其大概,不必深究。
【实验内容】正常人体内有206块骨,其中包括;躯干骨(椎骨24块,肋12对,胸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51块颅骨(脑颅骨8块和面颅骨15块) 23块四肢骨上肢骨(上肢带骨2对和自由上肢骨30对) 64块下肢骨(下肢带骨1对和自由下肢骨30对) 62块听小骨(位于颅骨内,在内容上属于感觉器) 6块共计 206块1.骨的形态分类(1)长骨:主要位于四肢,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如肱骨,两端处往往膨大,称为骺。
(2)短骨:主要成群位于既能负重又要灵活运动的部位,如足踝部和手腕部。
短骨形似立方体,常有多个关节面。
(3)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隙,具有其生理意义,如上颌骨。
(4)扁骨:多呈板状,通常位于体腔的壁内,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如颅盖骨、肋和髋骨等。
2.骨的构造(1)骨膜,密质骨、松质骨和骨髓腔的观察取一块没有去骨膜的湿骨标本,可见其表面有一层不光滑的软组织,用手术刀做一个十字切口,然后有镊子缓慢撕开此层纤维性膜,这就是骨膜,在剥离过程中认真体会骨膜与骨之间的连接。
再取一纵剖的长骨标本观察,在骨中央可见一腔隙称为骨髓腔,其周围的壁外层的色淡而且非常致密称为骨密质,其内层的结构疏松称为骨松质,骨密质在骨干最厚,而趋向两端逐渐变薄。
骨科学总论简答题问题一:Q:什么是骨科学?骨科学是研究骨骼系统结构、功能和病理生理的学科,涉及骨骼发育、成熟和退化过程,以及骨骼系统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Q: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相关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骨头、骨骼、骨髓和韧带组成的。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包括滑膜、关节囊和关节软骨。
相关肌肉与骨骼相连,使骨骼能够进行运动。
Q:为什么骨科学重要?骨科学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撑系统,同时也参与到运动、代谢和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中。
通过研究骨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问题二:Q:骨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骨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发育和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2. 骨骼退化和老化的病理生理学研究;3. 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4. 骨髓移植和骨骼重建的手术技术研究;5. 骨骼系统康复和功能恢复的研究。
Q:举例说明骨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骨科学在临床中有许多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1. 骨折修复:骨科医生使用技术和设备来修复和固定骨折,促进骨骼愈合。
2. 人工关节置换:骨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将人工关节植入患者体内,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3.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骨髓移植给患者,帮助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4. 关节炎治疗:骨科医生可以通过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来帮助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问题三:Q:骨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骨科学正朝着以下趋势发展: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创伤修复技术的进步:借助创新的手术技术和材料,提高骨折和损伤的修复效果。
3. 生物材料的应用: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促进骨骼愈合和再生。
骨学总论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
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分为颅骨(脑颅骨、面颅骨)、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其中前两者又称中轴骨。
根据骨的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为例,长骨中部细长称为骨干,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面上覆盖关节软骨,骨干表面有一至两个小孔称滋养孔。
二、骨的构造1、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外周,骨干处厚骨骺除薄,致密坚硬;骨松质分布于骨的内部,骨干处无骨质形成骨髓腔(容纳骨髓),骨松质较为疏松呈海绵状或网眼状。
骺板和骺线2、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能力。
3、骨膜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关节软骨表面无骨膜覆盖),富含血管、神经、骨膜的内层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4、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三、骨的生长1、骨的生长方式:膜化骨和软骨化骨2、骨向粗生长依靠成骨细胞,向粗生长的同时骨髓腔变大(依靠破骨细胞);骨向长生长依靠骨的两端(骺板结构)。
四、骨的连结1、直接连结纤维连接、软骨链接、骨性连接2、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构成关节的骨借关节囊和韧带相连A、基本结构关节面:是相关两骨的接触面,表面覆以关节软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封闭关节腔,可分内外两层:①纤维膜:为外层,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血管和神经。
②滑膜:为内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关节腔内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关节盘以外的全部结构,可产生滑液。
滑液:为一种透明蛋白样液体,它为关节提供了一种液体环境,以利于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的正常代谢,同时还起到减轻摩擦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
骨科学总论一、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二、关节软骨生物力学……………………………………………………………………………三、关节力学………………………………………………………………………………………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关节的稳定性………………………………………………………………………………………关节的力和力矩……………………………………………………………………………………四、骨折力学………………………………………………………………………………………五、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第二章骨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一、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慨念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研究人体活动的力和运动的一门科学,涉及工程学、医学、仿生学、体育等多种学科,在骨科领域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和原理解释人体正常和异常的解剖与生理现象,有助于骨科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
因此,骨骼力学已成为现代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科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包括支撑与运动两个方面。
人体骨骼是身体的坚强支柱,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三大部分。
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就像一台机器共有206个构件,每个构件在人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都承受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它由三方面来衡量。
1.要求骨骼有足够的强度——抵抗破坏骨折的能力,如四肢骨在剧烈运动和强劳动时不应该发生骨折。
2.要求骨骼有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如脊柱在弯曲时不应该发生损伤或是侧凸。
3.要求骨骼有足够的稳定性——保持平衡的能力,如长骨在压力作用下有被压弯的可能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原有直线平衡形状不变。
(二)外力与内力所谓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人体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都会对机体的每块骨产生复杂的力,如人体在长跑时受到的外力为体重、迎面风力及地面反作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