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防污染
- 格式:docx
- 大小:21.79 KB
- 文档页数:4
一、总则为保障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船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船在国内外港口、航道、锚地、水域及临时停泊点等范围内的航行、停泊、作业活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船长为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指挥和监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实施。
2. 大副负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具体实施,协助船长完成各项防污染任务。
3. 船员按照职责分工,严格遵守各项防污染规定,确保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落实。
四、防污染措施1. 船舶排放污染物管理(1)船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船舶排放污染物标准执行,不得超标排放。
(2)船舶应配备有效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处理效果。
(3)船舶在排放污染物前,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2. 船舶垃圾管理(1)船舶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2)船舶垃圾应分类收集、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3)船舶垃圾处理完毕后,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
3. 船舶燃油、润滑油管理(1)船舶应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合格的燃油、润滑油。
(2)船舶燃油、润滑油应妥善储存、使用,防止泄漏。
(3)船舶燃油、润滑油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船舶废弃物管理(1)船舶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2)船舶废弃物处理完毕后,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
5. 船舶事故应急处理(1)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2)船舶应立即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培训与宣传1. 船舶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船员进行安全防污染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船舶管理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船员对安全防污染工作的认识。
六、监督检查1. 船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2. 船舶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船舶安全、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船舶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船舶安全运行。
2. 加强船舶防污染工作,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3. 提高船舶船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在我国海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船舶安全防污染领导小组:负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
2. 船舶安全防污染办公室:负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船舶安全防污染监督员:负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
五、船舶安全防污染措施1. 船舶设备安全(1)船舶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船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救生衣、救生艇、消防器材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3)船舶应制定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船员熟悉设备操作。
2. 船舶防污染(1)船舶应遵守国家有关防污染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2)船舶应配备防污染设备,如油水分离器、垃圾处理设备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3)船舶应制定防污染操作规程,确保船员熟悉操作流程。
3. 船员培训(1)船舶应定期对船员进行安全、防污染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船舶应要求船员参加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六、应急响应1. 发生污染事故时,船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2. 船舶应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并积极配合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3. 船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事故扩大,并尽快消除污染。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船舶安全防污染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实施和监督。
2. 船舶安全防污染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 船舶安全防污染监督员负责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船舶环境保护与防污染船舶在现代物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船舶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船舶环境保护与防污染成为了全球船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船舶废气排放船舶废气排放是船舶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船舶在运行过程中,燃烧大量的燃油,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减少船舶废气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和规定。
其中包括了船舶排放限值和船舶能效指数(SEEMP)等。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欧洲的排放交易制度(ETS)和中国的船舶排放控制区(ECA)等,以期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引导来减少船舶废气排放。
船舶废水排放船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IMO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废水排放标准和规定。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BMPS)。
该公约要求船舶在排放压载水和沉积物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IMO还制定了一些其他的规定,如《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标准》和《船舶垃圾管理规则》等,以期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减少船舶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船舶防污染措施除了上述的排放控制措施外,船舶防污染措施还包括了船舶污染防治设备的应用和船舶污染防治意识的提高等。
船舶污染防治设备包括了一系列的处理设备,如废气净化设备、废水处理设备、废油回收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船舶排放的有害物质,保护海洋环境。
船舶污染防治意识的提高则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增强船舶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这种措施可以通过提高船舶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中去。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船舶运输业的发展,船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纷纷制定了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定背景、内容要点以及执行情况等。
二、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内容1. 法律法规依据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制定的。
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公约)是其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各国根据该公约制定了相应的海事法规,规定船舶在国际水域和本国海域内的防污染管理要求。
2. 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油污染防治:要求船舶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有效防止油污染物的排放,采取适当措施处理船舶产生的污染物。
垃圾管理:规定船舶应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固体垃圾、船用垃圾等,禁止在海域内乱扔垃圾。
污水处理:要求船舶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措施,防止污水污染海洋环境。
污染应急响应:规定船舶需要建立污染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不可避免的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3. 管理制度执行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于船东和船员的自觉遵守。
船东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船舶按照规定遵守防污染要求。
船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防污染措施和应急响应程序,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相结合。
三、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为了促进各国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协调和合作,国际海事组织定期组织各国签署海事公约,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各国船舶安全管理机构也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防污染管理经验和技术。
四、总结与展望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管理制度,共同推动船舶防污染事业向更加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以上就是关于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相关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船舶防污染国际公约及国家要求船舶防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船舶运营中的排污行为,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和标准。
本文将对船舶防污染的国际公约和国家要求进行阐述,旨在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船舶防污染国际公约1. MARPOL公约MARPOL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最重要的船舶防污染公约之一,全称为《海洋环境保护公约》。
该公约包括了对船舶油污染、化学品污染、垃圾污染、废水污染等方面的规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广泛接受且适用于商船和游艇的公约。
2. 国际防止船舶存储和处理船舶废料公约(CLC公约)CLC公约是旨在预防船舶在航行和靠泊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染的公约。
根据该公约,船舶所有人需要购买油污染责任保险,并由国家建立和管理油污染责任赔偿基金,以保障受油污染损害的受害人权益。
3. 国际灾害性及有害物质污染责任公约(HNS公约)HNS公约适用于从船舶运输中可能泄漏的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品、液化气体等。
根据该公约,船舶所有人需要购买有害物质污染责任保险,并由国家建立和管理有害物质污染责任赔偿基金,以应对因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
二、国家防污染要求不同国家在船舶防污染方面有着各自的法规和要求,以确保国内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些国家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的典型要求:1. 欧盟要求欧盟针对船舶防污染的法规主要包括欧盟船舶废弃物指令、船舶废水指令和硫含量限制等。
其中,船舶废水指令要求船舶必须装备相应的废水处理系统,以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美国要求美国环保部门(EPA)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法规,其中包括《VGP规则》(船舶通用许可证规则)。
根据该规则,所有船舶在美国领海范围内都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废水、废油和废气的排放。
3. 中国要求中国国家海洋局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了多项船舶防污染要求,包括:船舶污油及废油管理规定、船用油水分离设施使用管理规定、船舶废弃物管理办法等。
一、总则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防止船舶污染环境,提高船舶防污染应急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国管辖水域内航行的各类船舶,包括客船、货船、油船、化学品船、散装液体危险品船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船舶防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船舶防污染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信息报送等工作。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响应组: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现场处置组:负责污染事故现场处置、人员疏散、警戒等工作。
(3)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等工作。
(4)技术支持组:负责应急技术支持、物资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污染事故后,船舶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评估污染程度。
3. 根据污染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 应急响应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现场处置、人员疏散、警戒等工作。
5. 现场处置组根据污染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清除污染物质,修复受损设施。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6. 信息报送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确保信息畅通。
7. 应急指挥部根据污染事故处理情况,决定结束应急响应。
五、应急保障措施1. 船舶应配备必要的防污染设备和物资,如防污染围油栏、吸油设备、防护服等。
2. 船舶应定期对防污染设备和物资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船舶应定期进行防污染培训,提高船员防污染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船舶应与周边相关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污染事故。
六、附则1. 本预案由船舶防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船舶安全与防污染措施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是保障海洋环境和船上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海上运输业发展的背景下,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措施。
一、船舶安全的重要性船舶是海洋运输的重要工具,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船舶事故不仅对船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船舶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1 船员生命安全船舶事故可能导致船员的伤亡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确保船员的生命安全,船舶必须配备完备的安全设备和进行相关的培训。
1.2 海洋环境保护船舶事故还会导致海洋环境的污染,例如燃料泄漏、货物泄露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
因此,船舶安全与防污染措施的完善对维护海洋环境至关重要。
二、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为了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保护海洋环境,船舶业界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防污染措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2.1 SOLAS公约SOLAS(国际海上人员安全公约)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船舶安全公约之一。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的结构、设备和运营要求,以确保船舶及其乘员的安全。
2.2 船舶维护和检修定期的船舶维护和检修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船舶故障的发生概率,并确保船舶在航行时正常运作。
船舶维修应涵盖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防火系统和紧急救生设备等。
2.3 污染防治设施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油污染、废水污染等。
为了防止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船舶需要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油水分离器、废水处理系统等。
2.4 船舶操作培训船舶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航行规则、紧急情况处理和防污染措施等知识。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船员的素质和技能,确保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有效实施。
2.5 船舶动力技术的改进船舶动力技术的改进也是提高船舶安全性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1.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必须按规定编制《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垃圾管理计划》;配备《油类记录簿》和《垃圾记录簿》等防污文书;2.船长负责船上防污管理工作,负责落实船上各项日常防污措施;3.经常组织船员学习防污知识和上级防污文件精神,增强防污意识和责任心;4.船上加注燃油、机油、排放废旧机油、污油水等到油类作业,必须记录于《油类记录簿》,总吨小于____吨的记于《轮机日志》;5.船上应配备专用的垃圾桶,分类收集各种垃圾,到港口后集中送到岸上垃圾设施处理,并记录于《垃圾记录簿》中;6.禁止向河中排放废旧机油、污油水、垃圾等污染物质;7.船上的废旧机油设专用容器收集,废旧机油、污油水应定期(一般一季度一次),往清污公司排放,排放后向清污公司索取接收污油水证明文书备查;8.经常检查船上的排水口、尾轴等,防止漏油污染水域;9.定期进行溢油应急演习,提高溢油应急反应能力;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预防船舶污染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和规定。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运输过程中遵守国际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或消除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风险。
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废物管理:确定船舶产生的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包括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储存。
2. 油水分离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设置和操作:确保船舶配备有效的油水分离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并规定使用和维护规范,减少油污和污水的排放。
3. 燃油管理:制定船舶燃油的使用规定,包括燃油的存储、添加和使用等方面,以保证燃油的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污染的风险。
4. 排放控制:确定船舶排放的限制标准和控制措施,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以减少船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5. 天然保护区管理:确保船舶在天然保护区的航行和停靠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船舶防污染管理规程防止污染是船舶管理重要工作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机舱防污工作,加强管理保养防污设备。
具体如下:一、防油污管理:[一]、机舱污水的处理:A 、管理:防止机舱污水量过多,容易漏水的位置,如泵浦盼更、水管等加强保养,消除泄漏;防止污油流入污水井,消除设备漏油现象,做好机舱清洁保养;化学处理济禁止到入舱底,用后处理济到入油渣柜;机舱污水较多时处理方法:退岸港内打入污水柜打入渣油沉淀柜蒸发航行中经油水分离器排除舷外;B、污水排除舷外时,报告驾驶台确认所在地区,在特殊区域外,应遵照73/78防污染公约附则I 第9条规定:1〉船舶不在特殊区域之内;2〉船舶正在航行途中;3〉未经稀释的排除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和4〉船上所设本附则第16条要求的设备,正在运转。
(应装有滤油设备和当排除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排油混合物的安排)。
C、在特殊区域以内的污水排放,应遵照73/78放污染公约附则I第10条:1)舱底污水不是来自货油泵舱的舱底;2)舱底污水未混有货油残余物;3)船舶正在航行途中;4)未经稀释排除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5;5)船舶所设符合本附则第16(6)条要求的油水分离设备和第16(5)条要求的过滤系统,政在运转;6)该过滤系统备有停止装置,当排除物含油量超过15PPM,该装置能确保自动停止排放。
D、就附则I而言,特殊区域:A 地中海区域 B波罗地海区域 C 黑海区域 D 红海区域 E “海湾”区域F 亚丁湾区域G 南极区域E、附件:USCG要求:“Discharge of oil Prohibited”The Feder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 prohibits the discharge of oil or oily waste into or upon the navigable wa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the waters of the contiguous zone, or which may affect natural resources beloning to. Appertaining to, or under the exclusive management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if such discharge causes a film or discoloration of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or causes a sludge or emulsion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Violators are subject to substantial civil penalties and /or criminal sanctions including fines and imprisonment.※The use of chemical dispersants to deal with oil discharges is prohibited in United States navigable waters without the prior consent of the USCG On-Scean Coordinator.USCG要求中文说明:“禁止排放油污水”联邦水域防污法禁止在美国可航水域或毗邻水域或由此可能损害属于美国权利控制下的自然资源排放会使水面上形成油膜或使水面变色或在水面下形成油渣、乳化物的油膜或含油污水、违者将被处以相应的民事处罚或刑事制裁包括罚款和监禁。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是为了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态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排放标准:规定船舶的排放标准,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限值,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设备要求:要求船舶装备适合的污染防治设备,比如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处理设备,以确保排放的废物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
3. 储油设施:要求船舶安装储油设施,用于储存废油和残油,并规定了与储油设备有关的操作规程,以防止泄漏和溢油事故。
4. 垃圾管理:规定船舶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的方法和要求,并禁止在海洋中倾倒或排放垃圾。
5. 防污染培训:规定船舶管理人员和船员接受相关防污染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其对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6. 监督检查:建立相关监督机构和检查制度,对船舶的防污染设备和操作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减少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提高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是指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制定并推行的一系列规定,旨在保护海洋环境免受船舶污染的影响。
船舶污染主要包括船舶废水、废油、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方面。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所有人、船东、船员等相关方遵守相应的国际公约和规范,确保船舶操作符合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1. 废水管理:规定了对船舶废水的排放限制和处理要求,包括厨房废水、生活污水、船舶舱液、洗草液等。
2. 废油管理:规定了船舶废油的存储、处理和排放要求,要求船舶将废油存入指定设备中,不得将废油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3. 废气管理:规定了船舶排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限制,尤其是对于船舶使用燃油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
4. 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了船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求,要求船舶进行分类、存储和妥善处理。
为了确保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IMO对船舶进行定
期检查和审查,并制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船舶和相
关人员进行处罚。
船公司也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管理人员,
负责监督船舶的环境保护工作。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船舶运营者和船员来说是一项重
要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船舶的防污染
作者:王震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食物等受到了人
们的欢迎和追捧。
因此航运业的任务也随之加重,假如未来的大海因为污染过于严重,船舶无法在大海上航行,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更要重视船舶污染的严重性,做好船舶防污染的工作。
关键字:防污染,IMO,MARPOL公约
1.MARPOL 73/78公约
即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最初于1973年2月17日签订,但并未生效,现行的公约包括了1973年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的内容,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公约已有136个缔约国,缔约国海运吨位总量占世界海运吨位总量的98%。
MARPOL 73/78公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事环境公约之一。
该公约旨在将向海洋倾倒污染物、排放油类以及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等污染降至最低的水平。
它的设定目标是:通过彻底消除向海洋中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而造成的污染来保持海洋的环境,并将意外排放此类物质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2.IMO
国际海事组织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IMO) 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更是一个促进各国政府和各国航运业界在改进海上安全,防止海洋污染与及海事技术合作的国际组织。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该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改为现名,截止到2012年9月共有170个正式成员和3个联系会员。
3.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技术的基本原则
船舶产生污染物有两种途径:船舶正常营运产生的操作性污染;船舶各种事故造成的事故性污染。
还有当船舶退役后的拆解造成的污染。
船舶操作性污染是指船舶在正常营运自身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是由货物残余物导致的,如:油船和化学品船货舱的洗舱水、压载水;一部分是由船舶自身产生的,如:机舱含油污水、燃油的油渣、生活污水、船舶垃圾、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在不同水域营运、以压载水作为媒介造成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含有机锡防污漆的使用等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等。
船舶事故性污染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等事故,以及装卸作业设备损害、人为因素等事故会造成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排放,从而对于局部海域造成重大甚至灾难性污染损害。
防止船舶污染公约的基本原则为: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后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最大限度地限制船舶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
3.1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
很显然污染物不上船或减少船上产生的污染物量是有效地减少船舶污染的途径,防止船舶污染公约中的一些规定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提出的。
例如:MARPOL73/78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为了减少船舶含油污水的产生,规定了载重量超过2万吨的原油油轮应配备专用压载舱;MARPOL73/78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为了减少货舱残余物,提出了强制预洗、有效扫舱和通风程序等技术措施;MARPOL73/78
附则VI规定船上不允许使用受控的臭氧层消耗物质、对2000年以后船上安装的柴油机NOx的排放限值;防污底公约规定船舶不能施涂含TBT 的防污漆;拆船公约附件1列出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害材料清单并规定船舶应在拆解前尽量减少货物残留、残油等污染物。
3.2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
在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物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船舶造成污染的技术措施包括: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或将污染物排到岸上接收设施中。
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其减少数量或降低浓度,例如:MARPOL 73/78附则I规定机舱污水必须通过15ppm 油水分离设备处理后才能排放、来自货舱的含油污水必须通过排油监控系统才能排放;MARPOL 73/78附则IV要求船舶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统;MARPOL 73/78附则VI规定
在SOx控制区内,替代1.5% m/m燃油的要求是安装废气滤清系统以使SOx排放量降低到允许值以下;压载水公约要求船上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以去除压载水中携带的外来生物和病原体。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有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就是将船上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到岸上接收设施中去。
这种情况下有的是因为公约对于剧毒或环境无法降解的物质完全禁止排放而导致的对于接收设施的需要,例如:任何塑料制品禁止入海;禁止使用含TBT的防污漆;X类有毒液体物质禁止排放。
另外的情况主要是受处理技术的限制,有些处理技术在岸上容易实现、但在船上有一定困难。
例如:MARPOL73/78附则I规定船舶舱底和油泥舱的残余物可以通过标准排放接头排到岸上接收设施处理;MARPOL 73/78附则II规定强制预洗产生的含化学品的污水应排至岸上接收设施;此外
MARPOL 73/78附则IV 、V和VI都有岸上接收设施的要求;压载水公约要求修船和清洗港应配备压载舱沉积物接收设施。
3.3污染物排放后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并排放一些污染物,这也是为什么防污染公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污染物“零排放”,当然这样的排放是在“环境容量”范围内。
例如:含油量在15ppm以内的含油污水;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一些种类的船舶垃圾;低于一定限值的NOx和SOx气体。
为了确保允许排放的污染物能够尽快与海水混合、不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公约还规定了相应的排放条件,例如:15ppm及以下含油污水水线上排放;允许排放的含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必须满足水线下排放、自航船航速7节、非自航船航速4节、距最近陆地12海里、水深25米等条件;生活污水允许排放的条件是,距最近陆地3海里外,排放经粉碎和消毒、船舶航速4节以上、以中等速率排放等。
为了保护更敏感的海域,公约对于“特殊区域”、“特别敏感海域”和“SOx排放控制区”规定了更加苛刻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例如:当油船在特殊区域内时, 禁止将船上货油区域的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南极区域是MARPOL 73/78附则II的特殊区域,禁止任何有毒液体物质或含有此类物质的混合物排放入南极海域;波罗的海和北海作为SO 排放控制区,燃油含硫量限制在
1.5% m/m以内或安装废气滤清系统将船舶包括主副推进器的SOx 排放总量减少至6.0g /kW·h或更少。
3.4 最大限度地控制船舶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
船舶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是造成局部重大污染损害的主要风
险所在,历次重大的油船溢油事故已经造成了一些海域长时间的生态损害或灾难。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发生,MARPOL 73/78附则I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例如:为了限制单个油舱破损后的溢油量,对油舱单个油舱的舱容限制:任何油船每个油舱最大舱容不得超过40000m3;对于油船专用压载舱除了容量要求外,还要求
布置在船舶最易损部位以提供一种在发生搁浅或碰撞时防止油类
外流的
保护措施;针对多起单壳油船重大的溢油事故,MARPOL 73/78附则I增加了对于1996年以后交船的油船、1996年以前交船的油船逐步适用的双层壳要求;为了提供适当的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防止油污染的保护,MARPOL 73/78附则I规定2010年1月1日或以后交付的油船应在结构设计上确保在事故中的溢油量在一定的限
度内;还有对每艘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每艘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要求应备有主管机关认可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以确保在污染事故应急中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方法。
4 防止船舶污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无论从立法、技术以及管理上都需要更多的进一步发展。
航运业也在IMO公约的促进下更多地采用了防止船舶污染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结论:我们需要重视船舶防污染不能轻视它。
如果我们做到了重视船舶防污染,那么未来的航运事业将能进行的更久更繁荣。
重视船舶的防污染从每一艘船做起,从每一个海员做起。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