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住宅的技术集成及其内装工业化工法研发与应用闫英俊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5
日本住宅工业化干式工法技术与中国内装住宅技术集成闫英俊一、日本住宅工业化的住宅体系与干式工法技术1、日本内装工业化发展日本的住宅工业化进程是由政府与国家机构主导,并与民间配合共同开发完成的。
从最开始的集合住宅大量建设为目的的住宅标准设计开始,到PC住宅的开发和实用技术的成熟出现了SPH系统,从此由住宅的画一性标准设计时代进入到住宅标准化研究阶段,随后出现了KEP和NPS两种相互关联的新体系,与此同时住宅部品的规格化标准化,直到BL 认证部品的普及。
为日本住宅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化基础、结合住宅建筑的体系研究,逐渐进入到CHS体系研究阶段。
为日本确立了住宅的发展方向—通过内装部品的可更换,可更新实现住宅的长寿命化。
2、日本住宅工业化的SI住宅体系当前日本住宅进入了一个成熟时期,住宅体系的开发成果以及住宅部品产业的成熟,使日本完成了由量向质地变化。
同时伴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日本逐渐进入了住宅储备时代。
尽可能减少住宅翻修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活用现有住宅资源成为日本住宅业的共识。
而作为这个时代的住宅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建筑设计初期阶段,尽可能保证住宅的使用生命周期,在此前提下较方便地实现相关住宅设备,内装产品的检修和更新工作。
这就是我们常提起的SI住宅的基本概念。
随着[日本住宅性能评价制度]颁布和普及,SI住宅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SI住宅干式内装正成为当今日本住宅内装的主流体系。
现今日本的超高层住宅几乎达到了100%采用SI体系设计建造,保证住宅在70年到100年的使用寿命当中能够较简单的进行内装改修,更换,从而达到延长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目的。
从2009年4月份起日本制定了[优良住宅评价制度]。
从住宅结构上提高使用寿命,比如200年。
如果说SI住宅体系是软性地,通过提高住宅设备性能,合理分布管线路途以及提高维修更换的可能性,确保了住宅的使用寿命的话,那么[优良住宅评价制度]就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在SI系统地基础上,对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使用年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建筑结构本身的性能,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从18.4万亿元增长至24.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
这一趋势预示着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二、工作原理我们的研发与推广方案旨在开发一套先进的、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
该方案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和LEED(领先能效环境设计)等绿色建筑技术,研究节能、节水、节地的建筑设计方案。
2.新型建材研发:研发轻质、高强、耐久的新型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等。
3.预制构件与住宅部品的研发: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的研发,实现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模数化。
4.智能化建筑技术研发: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研究智能化的建筑设备控制、能源管理方案。
三、实施计划步骤1.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对当前建筑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确定研发方向和目标市场。
2.技术研究与开发:设立专项研发团队,进行绿色建筑技术、新型建材、预制构件与住宅部品、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研发。
3.产品测试与评估:对研发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预期。
4.市场推广与销售:将研发的产品和市场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
5.持续改进与优化: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持续优化和改进产品性能和质量。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
通过提供先进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我们旨在提高建筑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五、创新要点1.结合BIM和LEED的绿色建筑技术:通过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方案的节能、节水、节地,同时通过LEED认证,确保项目达到国际领先的环保标准。
2.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研发轻质、高强、耐久的新型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寿命。
墙 报 催化材料专题PA001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N-C/SiO2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Ethylbenzene刘志刚,湖南大学PA002 Mesoporous Silicates with Titanium in Ep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with H2O2 HUAJUAN LING,Zongwen Liu,Jun Huang,The University of SydneyPA003 N-甲基二乙醇胺作为新模板剂合成磷酸铝分子筛王德花,田鹏,徐舒涛,王婵,王林英,刘中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04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导向合成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及其促进的MTO催化性能王婵,杨淼,田鹏,王德花,郜贝贝,袁扬扬,乔昱焱,刘中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05 Metal precursors structure effects for n-hexadecane hydroconversion on Pt/ZSM-22 catalysts Wangyudan,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006 纳米Au/HZSM-5沸石催化剂的制备与甲烷转化 艾沙·努拉洪,新疆大学PA007 ZSM-5分子筛母液的循环与利用 安转转,山西大学PA008 新型4A分子筛载纳米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胡小松,白杰,李春萍,孙炜岩,内蒙古工业大学PA009 REY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百玉婷,东北大学PA010 碳纳米管限域的铁催化二氧化碳加氢焦峰,潘秀莲,包信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11 Pd@C纳米反应器的构筑及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 边绍伟,许玲利,东华大学PA012 FeCl3型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氧化苯甲醇的研究 苍睿柏,哈尔滨师范大学PA013 掺氮碳管催化环己烯氧化制备环己烯酮的研究 曹永海,余皓,彭峰,王红娟,华南理工大学PA014 碳纳米管催化α-蒎烯环氧化制备α-环氧蒎烷的研究 曹永海,余皓,彭峰,王红娟,华南理工大学PA015 Silicalite-1@Pt/Al2O3核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择形催化加氢性能 吴仪岚,柴永明,刘晨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PA016 掺N整体块状碳材料的研究陈爱兵,于奕峰,于运红,李月彤,河北科技大学PA017 高掺N量双孔碳合成及催化氧化乙苯的研究 陈爱兵,于奕峰,河北科技大学PA018 多酸基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姜春杰,陈立东,辽宁师范大学PA019 C-H键活化多酸基纳米分子筛催化剂反应性能研究陈立东,杨娇,朱江,李萃,郭洪臣,郭新闻,王祥生,杨晓宇,姜春杰,辽宁师范大学PA020 Pd/Mn3O4介孔催化材料制备及其环境条件下低温CO氧化性能 李庚南,李亮,华东理工大学PA021 CHA/AEI 结晶共生SAPO分子筛的制备王涯,蒋永杰,陈胜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22 Al-Ge-ITQ-13 分子筛中酸落位及MTO 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陈艳艳,卫智虹,董梅,秦张峰,樊卫斌,王建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023 固相法制备氮磷共掺杂石墨烯及其ORR性能研究* 谌春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PA024 有序多元介孔Ni-RxCeyZr1-x-yO2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研究丑凌军,向贤梅,苗智超,赵华华,李鑫恒,宋焕玲,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PA025 硅添加量对SAPO-11分子筛酸性和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崔晓,田钰鹏,刘欣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PA026 Controlled mesoporous carbon support for AuCl3 catalyze acetylene hydroclorination 代斌,石河子大学PA027 不同修饰碳纳米管负载硫化钼及其HER催化活性杜康黎,李展召,代小平,孙晖,杨英,张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28 新型高效的己二醛合成工艺研究 丁靖,复旦大学PA029 多活性中心协同催化对丙烷单分子裂解的增强宋晨海,王蒙,薛念华,彭路明,丁维平,南京大学PA030 编织芳基网络聚合物负载Rh催化剂在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姜淼,丁云杰,严丽,宋宪根,林荣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31 酸度对水热合成法制备FePO4-SBA-15及其甲烷溴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王润琴,林荣和,丁云杰,刘佳,罗文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32 纳米晶堆积多级孔ZSM-5合成及其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栗文龙,马通,巩雁军,吴志杰,窦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33 频率响应法研究苯在RFCC 催化剂上的吸附扩散行为段林海,石利飞,朱萌萌,宋丽娟,秦玉才,张苏宏,张若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PA034 χ-Fe5C2上费托合成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范清海,段学志,钱刚,周兴贵,陈德,袁渭康,华东理工大学PA035 一种非贵金属耐酸加氢催化剂:镍基底调节的氮化碳 符滕,丁维平,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PA036 Pt@C核-壳催化体系中的CO完全氧化反应研究高丽君,傅强,包信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37 MOF-74(Cu)催化氧化环己烯性能的初步研究徐来,傅仰河,钟依均,朱伟东,浙江师范大学PA038 主客体型杂环包覆磷钨酸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傅志勇,陈恒隽,华南理工大学PA039 金属氧化物改性酸性沸石催化剂及其在于2-异丙基萘择形歧化反应中的应用 刘远林,高焕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PA040 基于有机功能团表面保护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腐蚀策略制备外表面功能化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 高金索,张雪莹,陈晶晶,大连理工大学PA041 分级孔道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高俊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042 Ag/B-TiO2/SBA-15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O2 高梦语,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043 甲醇的质量空速对MTO反应中烯烃选择性的影响 高玉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44 Pt/TiO2-Al2O3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性能研究 蒋锋,曾亮,王胜平,巩金龙,天津大学PA045 有序介孔La-Ni-Al 催化剂的制备及乙醇蒸气重整制氢性能 马洪艳,曾亮,巩金龙,天津大学PA046 高效催化裂解制丙烯ZSM-5/ZSM-48 分子筛共生合成和应用巩雁军,张亚飞,栗文龙,王洪华,孙丽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47 NaY分子筛导向剂的SAXS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巩雁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48 原位晶化合成含介孔的MCM-49 分子筛巩雁军,邢隆飞,张亚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49 B-Al-ZSM-5分子筛晶粒尺寸调变规律的研究巩雁军,翟岩亮,张少龙,张络明,尚蕴山,王爱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50 有机模板剂与晶种对MFI结构分子筛形貌的影响巩雁军,闵媛媛,尚蕴山,张少龙,马 通,张络明,王洪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51 共价键功能化碳纳米管及负载钯催化剂活性研究 谷献模,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PA052 载体改性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关月明,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PA053 SBA-15为硅源合成TNU-9分子筛在甲烷芳构化中的应用 胡静,吴淑杰,管景奇,阚秋斌,吉林大学PA054 CNTs/Fe3O4催化剂制备及在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郭泉辉,石家华,河南大学PA055 AlPO4-SiO2超薄纳米片:一种新型催化剂材料 郭向可,南京大学PA056 Al-ITQ-13分子筛碱处理改性研究李明富,曾鹏晖,郭巧霞,申宝剑,梁云,郭小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57 Cu2O/石墨烯催化合成二苯醚类化合物的研究翟兆洋,郭晓宁,郭向云,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058 金属有机骨架MIL-100(Fe)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乙炔的研究刘民,谭昉畅,李克艳,张安峰,左轶,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PA059 高稳定性的合成对二甲苯催化剂的研究刘民,谭伟,侯珂珂,刘海鸥,宋春山,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PA060 载体在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处理TS-1过程中的作用左轶,刘民,洪鲁伟,吴梦桐,张廷,马梦瞳,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PA061 Re改性Ru/CNTs催化剂上山梨醇氢解性能研究 郭星翠,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PA062 CoPO-MCFs负载的纳米钌催化剂用于氯乙烯及CO催化氧化 郭杨龙,华东理工大学PA063 Fe基催化剂用于纳米管的可控制备与研究 郭章龙,高杨,罗仕忠,储伟,四川大学PA064 氧化铁纳米粒子负载碳纳米管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脱硝性能的研究 韩瑾,Phornphimon Maitarad,李红蕊,张登松,上海大学PA065 UiO-66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制备韩易潼,刘民,左轶,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PA066 Au/C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肉桂醛加氢 郝郑平,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PA067 缩孔Ti-SBA-15材料合成及其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何会子,王海青,马红蕾,钱旺,高树英,孔岩,南京工业大学PA068 复合催化剂ZrO2/g-C3N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何益明,浙江师范大学PA069 吡啶修饰丝光沸石用于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贺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70 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载体在CO2加氢制烃类中的应用 侯珂珂,张安峰,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PA071 四乙烯五胺修饰的介孔碳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胡庚申,浙江师范大学PA072 多级孔TS-1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华子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PA073 分子筛在柴油车尾气SCR脱硝中的发展和应用 黄黎明,江博琼,浙江工商大学PA074 气相选择性氧功能化的纳米碳管催化丙烷氧化脱氢的研究 黄瑞,中科院金属研究所PA075 多级孔富铝丝光沸石的合成黄声骏,陈福存,刘志钢,刘小行,于丽丽,谢素娟,徐龙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76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霍艳霞,蒋赛,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PA077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自行骨架补铝能力的分子筛催化剂 吉媛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PA078 磁性Cu-BTC@SiO2@Fe3O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反应性能研究 张青民,蒋赛,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3PA079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石伟芹,霍艳霞,蒋赛,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PA080 水热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炭微球材料?yuan xiao ling,张文祥,贾明君,吉林大学PA081 母液循环对TS-1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贾玉华,大连理工大学PA082 极浓体系多级孔道ZSM-5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江永军,张堃,庄壮,苏慧,雍晓静,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分公司研发中心PA083 Ni/MIL-53(Al)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 姜俊,大连理工大学PA084 双柱层金属-有机框架(MOFs)多孔材料及烷烃吸附性能研究 蒋志强,攀枝花学院PA085 离子交换含铜分子筛用于NH3-SCR反应金炜阳,岳军,赵德鹏,周钧,王卫东,贾莉伟,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PA086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 ZIF-8 景焕平,北京建筑大学PA087 合成条件对NaY沸石晶粒尺寸的调变研究 康春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88 聚氨基苯乙烯@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负载钯催化苯乙酮选择性加氢 蓝国钧,郭淼,李瑛,杨启华,浙江工业大学PA089 苯磺酸功能化石墨负载氧化钴及氧化锰的水氧化性能研究 管景奇,章福祥,李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90 氧化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李常艳,内蒙古大学PA091 Bi2O3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晓芳,邵宇,李旦振,福州大学PA092 Ag/TiO2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国炜,郑秀珍,邵宇,李旦振,福州大学PA093 NiAl-LDH/G复合材料负载A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苗曼玉,冯俊婷,李殿卿,北京化工大学PA094 阳极氧化铝负载钯的可控制备及其蒽醌加氢催化性能研究 洪润润,冯俊婷,李殿卿,北京化工大学PA095 氮功能化多孔碳载金属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 李泽龙,夏春谷,李福伟,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PA096 无模板法制备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用于MTA反应的研究 李虎,上海交通大学PA097 V/SBA-15催化剂上乙烷选择氧化制醛类反应研究 李建梅,赵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098 纳米晶Fe-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MTG反应性能研究 李建青,中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PA099 MCF负载离子液体稳定的Ru纳米粒子及其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李金林,马亚娟,刘冰,中南民族大学PA100 铝掺杂介孔泡沫硅的合成及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韦良,张煜华,赵燕熹,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PA101 有序介孔氧化铝负载的钴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李金林,李利华,张煜华,赵燕熹,洪景萍,王立,中南民族大学PA102 DNL-6分子筛上MTO反应的原位XRD和显微镜UV-Vis研究李金哲,魏迎旭,田鹏,王金棒,武新强,徐舒涛,张默之,徐庶亮,何艳丽,刘中民,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103 烷烃芳构化反应中载铂L分子筛催化剂的积炭失活 李珂,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104 铜价态对TUD-1负载铜催化苯一步氧化合成苯酚的影响 李雷,宋利,汪海东,嘉兴学院PA105 含氮分子筛负载纳米银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选择氧化性能研究 李琳,原艳芬,张煜华,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4PA106 介孔炭负载碳化钼催化剂的合成及加氢脱氧性能 鲁墨弘,李明时,常州大学PA107 ZIF材料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中的应用 李其明,李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PA108 ZSM-5分子筛外表面改性及丁烯裂解性能评价吴韬,袁桂梅,陈胜利,李淑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09 卟啉基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在水相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 李涛,陈建,杨志远,孙卫婷,刘鹏,王靖宇,华中科技大学PA110 Ni/TiO2-SiO2(Et)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李威,程海洋,赵凤玉,长春应化所PA111 磁性钛硅分子筛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李维刚,大连理工大学PA112 碳载体表面含氧基团对钯苯酚加氢性能的影响徐铁勇,江大好,张群峰,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PA113 Pt-Cu/Al2O3@SBA-15催化剂上肉桂醛的液相选择加氢反应 李君瑞,李晓红,华东师范大学PA114 木质素单体丁香酚的水相加氢脱氧:HZSM-5的Si/Al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张聪,邢晶,宋亮,辛洪川,林森,李学兵,邢立淑,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PA115 石墨烯复合树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研究李亚男,何文军,杨为民,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PA116 铝溶胶辅助制备Beta分子筛膜 李英霞,北京化工大学PA117 载体的酸碱性能对Au-Pt催化氧化甘油的影响 许春丽,陕西师范大学PA118 Pd/MIL-101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苯乙酮加氢 简思平,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PA119 Pd(II)@UiO-67-BIPY催化羰化Sonogashira偶联反应 白翠华,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PA120 MOF封装钯纳米颗粒制备高效多相催化剂 陈立宇,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PA121 多级孔丝光沸石的软模板法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孙翠娟,李玉平,王艳悦,李晓峰,太原理工大学PA122 用于富H2中CO优先氧化的有序介孔铈基催化剂研究 李兆强,包头稀土研究院PA123 纳米薄层MFI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D-果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 李振环,天津工业大学PA124 四氢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李智芳,吴淑杰,管景奇,阚秋斌,吉林大学PA125 酸改性对CuY催化剂孔结构及其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李忠,郑华艳,李艳娇,太原理工大学PA126 复合交换制备CuY分子筛催化剂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李忠,郑华艳,阎立飞,李梦云,太原理工大学PA127 Fe、Co、Ni助剂对CuY催化剂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王玉春,郑华艳,李梦云,李忠,太原理工大学PA128 高效氧化消除甲苯的3DOM CeO2-Al2O3负载Au或Pt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戴洪兴,北京工业大学PA129 ZSM-48分子筛改性及其负载镍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 梁长海,张淼,大连理工大学PA130 不同阳离子体系下ZSM-23分子筛的合成 梁长海,陈玉晶,大连理工大学PA131 球状介孔氧化硅纳米花负载钯金催化剂催化液相苯酚加氢及其它介孔氧化硅为载体的性能研究 杨惠,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PA132 ZnO诱导成膜的高选择性Pd/ZnO@ZIF-8核-壳催化剂的制备 林露,张通,刘海鸥,张雄福,大连理工大学5PA133 膨胀石墨(EG)/ Co3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室温气敏性能研究 林雨斐,宋宛臻,徐爽,褚震宇,李丽,史克英,黑龙江大学PA134 Beta@MCM-22核壳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杨卫亚,凌凤香,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PA135 NaY/ASA复合材料的改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尹延超,王京,赵俊,刘百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36 晶种在ZSM-5沸石合成中的导向作用机制 刘春燕,大连理工大学PA137 硅烷化晶核水热法合成级孔纳米β分子筛孙文娟,刘国柱,张香文,王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PA138 纳米碳材料/碳化硅整体式催化剂:制备,修饰以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刘洪阳,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PA139 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的低温制备研究刘一鸣,刘华彦,张泽凯,卢晗锋,陈银飞,浙江工业大学PA140 核壳型纳米金反应器的构筑 王芳,刘俊华,南京师范大学PA141 N-甲基-2-吡咯烷酮辅助合成单晶性介孔Beta沸石刘丽佳,王洪宾,王润伟,张宗弢,裘式纶,吉林大学PA142 高效加氢催化剂Pd/掺氮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平,常州大学PA143 柠檬酸脱铝HMOR分子筛的乙醇胺氨化催化性能刘师前,黄琴琴,王德举,刘仲能,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PA144 含有手性Binap基团的有机微孔聚合材料的合成及在β-酮酸酯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李灿,王旭,刘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145 钼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液相催化氧化 刘颖雅,王安杰,李翔,大连理工大学PA146 MeAPO-11分子筛对催化裂化中增强汽油辛烷值的影响 刘毓翔,崔晓,刘欣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PA147 Ti-MWW/TS-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刘月明,华东师范大学PA148 软模板法制备meso-SAPO-11微介复合分子筛 刘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PA149 SAPO-5分子筛的低温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郜贝贝,田鹏,袁扬扬,乔昱焱,王林英,杨淼,杨越,刘中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150 多功能Pt/Ni-MOF催化腈选择性加氢偶联一步制备亚胺 隆继兰,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PA151 Co配位含巯基杂化分子筛催化苯乙烯与空气的环氧化 鲁新环,夏清华,湖北大学PA152 Revealing the ameliorating effect of CrOx-CNT catalyst in PODH 陆维敏,马飞,浙江大学PA153 整装Al-fiber@meso-Al2O3@Pd高效CO偶联合成DMO催化剂 路勇,王纯正,韩璐蓬,华东师范大学PA154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活化微孔HKUST-1:分子尺寸择型催化研究 罗群兴,纪敏,李艳芹,大连理工大学PA155 前驱体对Ni/SBA-15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罗永明,昆明理工大学PA156 煤制烯烃中微量醇醚杂质脱除净化催化剂的研究 叶丽萍,罗勇,上海化工研究院PA157 微孔-介孔多级结构分子筛的制备陈亮广,付俊鹰,凡佩,吕鹏梅,袁振宏,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PA158 易回收的多级孔纳米TS-1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吕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159 介孔分子筛用于芳烃选择氧化:从组成、形貌和结构到催化性能 马红蕾,王海青,何会子,钱旺,高树英,孔岩,南京工业大学6PA160 苯胺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铂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马俊红,王丽,新疆大学PA161 戊二醛交联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 邵林军,齐陈泽,绍兴文理学院PA162 B-ZSM-5层状沸石合成及其LDPE裂解反应研究 马宇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PA163 Rh/MCM-41上引入钴之催化活性大幅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马昱博PA164 碱处理纳米HZSM-5 分子筛催化生物乙醇制丙烯的研究 毛东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PA165 微波作用下钯/石墨烯催化氯苯参与的Ullmann反应的研究 毛展,上海师范大学PA166 环氧大豆油的多相催化合成 苗永霞,河南工业大学PA167 泡沫镍负载的碳纳米管结构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异丙苯催化氧化性能 牟春林,余皓,彭峰,王红娟,华南理工大学PA168 高结晶度EMT结构沸石的无模板剂合成 牟琴,李牛,南开大学PA169 掺钽钨青铜(TaxWO3)的水热合成及电催化性能 牟婉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PA170 磁磨法制备高比表面石墨詹勇,朱永龙,倪军,福州大学PA171 以HKUST-1为模板制备TiO2-CuxO-TE催化剂及CO氧化性能 戚鑫鑫,福州大学PA172 多酸/碳纳米管复合超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制备 齐伟,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PA173 活性炭的催化石墨化及其在氨合成中的应用 齐衍超,福州大学PA174 介孔CeO2/V2O5-SiO2催化剂上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 琪琪格吉日嘎啦,内蒙古师范大学PA175 钒铁双金属掺杂球形MCM-48合成及催化苯酚羟基化性能研究 钱旺,孔岩,南京工业大学PA176 Al-SO3H-SBA-15催化醋酸与异丁烯酯化反应的协同效应研究冯静远,汤吉海,费兆阳,陈献,张庭建,崔咪芬,乔旭,南京工业大学PA177 双水解均匀沉淀法制备高热稳定性NiO-Al2O3甲烷化催化剂研究 秦志峰,任军,太原理工大学PA178 基于柔性四羧酸的nbo-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 郭崇伟,邱文革,李传强,何洪,北京工业大学PA179 Al基MOFs催化胺类的氧化偶联合成亚胺 邱璇,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PA180 以碳纳米管为硬模板合成级孔ZSM-5分子筛 邱园,刘国柱,王莅,张香文,天津大学PA181 基于层状粘土镍基二维催化材料的构筑及其芳烃加氢性能任世彪,沈周,李号召,王知彩,雷智平,水恒福,安徽工业大学PA182 纳米ZSM-5用于甲醇制汽油(MTG)反应任育宏,方维平,伊晓东,万惠霖,厦门大学PA183 钛硅分子筛合成的研究任跃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A184 不同硅铝比NaY沸石混合改性对孔结构的影响考察 申宝剑,郑庆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85 骨架含锡NaY沸石的制备及其表征袁德林,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86 介孔Y型沸石的制备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孙建学,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PA187 MCM-41负载铁基催化剂的加氢脱硫脱芳性能研究 李浩,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88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无模板剂合成纳米EMT沸石 李程,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A189 氟处理H-ZSM-5催化甲醇芳构化反应的研究 沈鑫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PA190 基于质子型离子液体微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盛晓莉,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PA191 硅聚合度改变对ZSM-5催化性能影响 史静,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PA192 ZSM-5/L复合分子筛的形貌控制及探针反应研究 张若杰,秦玉才,宋丽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PA193 噻吩类硫化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催化转化行为研究 宋丽娟,秦玉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PA194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活性石墨烯在乙苯氧化脱氢中的应用 刁江勇,刘洪阳,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PA195 一步水相合成氮掺杂的有序介孔碳(NOMC)及其在乙苯液相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王嘉,刘洪阳,谷献模,王海花,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PA196 石墨烯氧化物负载Fe(II)席夫碱配合物催化空气环氧化苯乙烯苏海亮,吴淑杰,管景奇,阚秋斌,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PA197 不同形貌的生物质基石墨碳的制备 苏海全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PA198 金属有机框架负载钌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 苏海全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PA199 介孔钇铝氧负载Ni基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 苏海全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PA200 Co/ZrO2-Al2O3催化剂的CH4/CO2重整反应性能研究 苏海全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PA201 介孔ZrO2-SiO2为载体的K-Mo-Co-S合成气制混合醇催化剂 苏海全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PA202 双模型介孔氧化硅固载2,2-联吡啶衍生物手性催化剂的制备 唐志云,孟微,孙继红,赵洪武,武霞,北京工业大学PA203 pH/温度双重敏感性纳米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金效齐,白诗扬,张燕娜,孙继红,北京工业大学PA204 壁厚可控的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合成张发谦,孙继红,白诗扬,张燕娜,金效齐,武霞,北京工业大学PA205 功能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在药物缓控释方面的应用 张燕娜,刘士博,白诗扬,孙继红,北京工业大学PA206 pH响应型双模型介孔杂化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 韩静,白诗扬,张燕娜,孙继红,金效齐,北京工业大学PA207 盐酸胍合成大比表面氮化碳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孙建敏,哈尔滨工业大学PA208 Fe3O4@SiO2–NH2–Co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催化剂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孙剑,管景奇,吉林大学PA209 高性能薄片状纳米SAPO 分子筛:合成, 3D EDT 结构解析及MTO 反应研究 孙启明,马延航,王宁,李旭,喜冬阳,Osamu Terasaki,于吉红,吉林大学PA210 浸渍-爆炸法制备Ga/HZSM-5分子筛上丙烷芳构化的研究肖何,张小平,王晓星,王鹏,解红娟,韩怡卓,谭猗生,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PA211 离子液体作用下介孔氧化铝的合成 纪晓伟,唐韶坤,天津大学化工学院PA212 功能化氨基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陶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PA213 廉价聚合物作为双功能模板剂合成多级孔Beta分子筛 袁扬扬,田鹏,刘中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8。
建设科技∣27新闻篇绿色园区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10月12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分论坛“绿色园区技术交流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中博、处长张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建筑节能处孟光,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韩继红,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仲宇,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总师办副主任何海峰,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山峰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中博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本次住博会的盛况以及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在城乡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孟光介绍了绿色园区示范工程的发展情况,截至目前,绿色园区示范项目的规模已近2900万平方米,对形成绿色建筑产业,推动地方建筑市场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韩继红围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与挑战、创新与成果、实践和成效做了“科技创新助力绿色生态城区实践”的报告,梳理了全国生态城区建设情况,介绍了包括后世博园区、崇明岛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武汉CBD 绿色生态城等园区建设案例。
何海峰做了“江苏省绿色城区发展回顾与典型案例”的报告,从地方管理者的视角介绍了江苏省针对绿色园区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江苏省绿色园区建设情况,并具体展示了昆山花桥绿色园区项目的实际成效。
彭仲宇做了“未来科学城绿色生态管理探索”报告,系统介绍了未来科学城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整个过程,分享了建设体会,并对绿色生态建设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
董山峰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实施情况作了“生态城区100%绿色建筑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张峰作了题为“大力开展城市双修,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报告,对国家在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方面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了解读,并就城市双修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工程案例做了深入讲解。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绿色园区示范项目代表、科研院所、绿色园区建设技术支撑单位等人员。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宣贯培训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祥茵参加编制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阳国际设计集团编制背景1—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急需提供技术支持2—住建部批准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图集3—设计、生产、施工、管理方面技术文件缺乏4—满足市场急需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5—梳理、整合住宅建筑产业化实践中的经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的五化)联合国定义的工业化的6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科研生产一体化。
”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思维专业化协同装配式建筑设计思维——转变观念•1、要从“专属、独有”转变为“跨界、共享”的观念•2、要从“模糊、拼凑”转变为“精确、集成”的观念•3、要从“施工”转变为“建造”的观念•4、要从“廉价”转变为“优质、优价、长寿命”的观念•5、要从“个别和单体”转变为“全部和整体”的观念•6、要做“绿色”装配式住宅,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进步重视协同工作,用好协同方法•一体化协同设计是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前提•装配式建筑应利用包括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生产、施工一体化设计,实现各专业间、各工种间的协同配合•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参与各方都要有“协同”意识,在各个阶段都要重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落实到工程上所有信息的正确性和唯一性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构体系木结构、竹结构整体式盒子结构等其他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装配式系列图集工作全面展开受住建部委托,首先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研发工业化住宅体系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周金祥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我国住宅建设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住宅建设的重要政策和科技手段。
它不仅使住宅建设做到以人为本,住宅的功能和住区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用现代化生产加快住宅建设,保证功能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建造成本,控制房屋价格,从根本上解决住宅建设中存在的质量、效率与经济问题。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周金祥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2
【相关文献】
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共筑绿色明日之家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落幕 [J], ;
2.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促进住宅产业转型升级 [J], 刘志峰
3.分层装配式钢结构工业化住宅体系研发与应用 [J], 杨建行
4.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创新转型发展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在京举行 [J], 古春晓
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记一次住宅产业现代化落实情况汇报会 [J], 李玉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I技术体系在北京合金公寓项目的应用SI体系作为亚洲先进的建造体系,因为造价高、产品集成度高,对住宅科技和产业化的依赖程度高,近十年在日本有充分的的应用。
在北京建造SI体系的公寓,则是对推动住宅产业化进程的积极尝试努力第一部分:SI技术体系SI体系,即结构部分S(Skeleton)和配套装修部分I(Infill)分离的建造体系。
90年代,日本住宅产业、部品技术渐趋成熟,其研发出的SI住宅建筑体系,兼备低能耗、高品质、长寿命、适应使用者生活变化的特点,并体现出资源循环型绿色建筑理念。
使用SI住宅建造体系最大的好处是把困扰开发企业的装修质量问题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得以根治。
使内装修的工业化部品在工厂生产,再施工现场采用精确的测量和安装,避免了因现场工人的施工水平及施工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由于配套装修部分及管道系统与结构体系分离,使得常规的隐蔽工程得以轻松的被检修,也使业主在调整室内格局及更换管线的时候,不会损伤到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的坚固耐久、内装体系的便捷更新,使得SI体系的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了健康的新陈代谢,有效的节约资源,真正实现了百年建筑的理想。
在SI体系的平台之下,需要几项核心技术措施的支撑和几大工业化部品的整合应用,包括:架空地板体系、内保温体系、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和隔墙体系、同层排水体系、整体浴室、干式地暖、废气直排、负压式换气技术等为了使以上技术措施及部品的应用更加深化和完善,我们以北京合金公寓为例子,具体阐述其如何应用。
第二部分:合金公寓的技术应用体系合金公寓四个技术体系雅世•合金公寓,地处北京西四环外,用地面积22147.585平方米,容积率2.2,总建筑面积79665.56平方米。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日本市浦住宅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日本凤咨询株式会社环境设计研究所共同设计。
合金公寓取得了第17届中华建筑金石奖、第六届精瑞科学技术奖金奖等奖项,并成为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百年住居示范项目、技术集成型住宅研究基地,接待了近千家同行的参观和交流。
装配式住宅工业化内装集成技术体系解析
王艳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随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推进,精装修交房的比例大幅提升,住宅工业化建造方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然而,目前国内住宅内部装修仍以传统装修方式为主,为解决传统装修方式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和问题。
本文提出了工业化内装集成技术体系,该体系将住宅内部所有构件进行模数化分解,在工厂进行预制式生产,现场主要采用装配式干法施工,实现了住宅装修邗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从根本上提升了住宅的居住品质和舒适度。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苏州科逸住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
【相关文献】
1.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与内装集成技术的研究 [J], 刘东卫
2.公共租赁住房工业化的装配式住宅初探——以沈阳丽水新城项目PC结构体系与内装部品体系的装配式住宅设计为例 [J], 万成兴;刘志伟;靳坤
3.装配式内装工业化体系在既有住宅改造中的适用性研究 [J], 周静敏;苗青;陈静雯
4.装配式建筑内装工业化技术体系发展与研究\r——内装工业化技术纵深 [J], 陈
力
5.既有住宅内装改造技术研究——构建工业化装配式内装体系 [J], 王琋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I住宅的技术集成及其内装工业化工法研发与应用闫英俊1刘东卫2薛磊21 SI住宅与日本工业化生产理念及技术实践1.1 SI住宅体系数十年前的住宅短缺时代,日本以国家主导的公共住宅供给为基础,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入手,住宅工业化体系及其技术开发取得了飞速发展,依靠住宅部品产业的成熟,日本住宅建设完成了由数量向质量的重大进步。
[1]当前日本住宅进入了一个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日本住宅建设进入了社会资产储备的新时期,把住宅开发建设作为长远性社会资源并尽可能利用既有住宅资源成为日本住宅业的共识。
而其共识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建筑设计初期阶段,应在保证住宅建筑长远性全生命周期的前提下,方便地实现住宅设备设施和内装产品的检修和更新,这就是SI(Skeleton Infill)住宅的基本概念。
S I住宅理念得到了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拥戴和支持,其技术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其干式施工的内装工业化成为住宅内装的主流体系;超高层住宅采用S I体系设计与建造的几乎达到了100%;国家主导的公共住宅也不同程度地采用S I住宅技术和工法。
S I住宅可保证住宅在70100年的使用寿命当中能够较为便捷地进行内装改造与部品更换,从而达到延长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目的。
SI住宅体系不仅通过提高住宅设备性能、合理布置管线和提高维修更换的可能性,确保了住宅的使用寿命,而且S I住宅在住宅体系方面对建筑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本身的耐久性能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SI住宅体系与新型建造理念对日本住宅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图1)。
SI住宅在日本是由CHS 1)演变进化而来,其原始理论来自于荷兰,作为一种住宅系统有着多年的研究历史,却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见解;虽然在日本国内定义的阐述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以下几点相同之处[2、3]:1)采用高耐久性能的建筑主体结构;2)主体结构部分和内装及管线部分相分离;3)户内空间具有灵活性和满足今后生活方式变化的适应性;4)住栋公共部分和私有部分分界清晰、责任分明;5)住宅主管道设置在公共部分便于管线与设备的维护更换。
1.2 日本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的发展和SI住宅的工业化内装技术日本的住宅工业化进程是在政府与国家机构主导下,结合公共住宅量产化特点进行技术开发和不断实践并发展成熟的,从最初公共集合住宅大量建设为目的的住宅标准设计开始,到P C住宅的开发和技术应用,制定了标准化S P H2)住宅设计体系,由住宅单一性标准设计时代进入到住宅标准化系列化的研发应用阶段,随后出现KEP 3)住宅体系和NPS 4)住宅体系两种相互关联的新的住宅生产建造体系,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公共住宅部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工作,又通过市场化的B L认证住宅部品的普及,带动了部品产业化繁荣,为日本住宅工业化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代的住宅建筑体系发展到了C H S住宅体系研发应用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通过C H S住宅体系和S I住宅体系应用推广可实现住宅长寿命化。
[4]日本的公共住宅从早期开始便采用规格化的通用部品来开发与实施内装技术,这也是其住宅部品产业规模大、能力强、较为成熟规范的根本原因。
随着日本住宅建筑体系研发的不断进步,与之相配套的日本住宅部品和主体结构体系也同步走向成熟,B L认证部品的广泛采用也极大提高了部品的质量。
B L认证部品在降低部品价格的同时,部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做法对基本性能的确保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关注住宅工业化的性能长寿化和生产合理化基本理念为基础,伴随着日本S I住宅体系的普及化和内装部品的产业化推动,SI住宅的工业化内装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5]2 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构建与SI住宅体系及技术研究应用前景20世纪中期以来,包括日本在内的1 SI住宅的分体表示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住宅工业化建造·工业化住宅实例西方发达国家注重采用住宅工业化生产的新型思路,加紧住宅建筑体系和相关集成技术的研发工作,住宅建设实现了从数量阶段到质量阶段的剧变。
从其建设经验来看,住宅工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是以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将建筑部品加以装配集成为具有优良性能产品的建筑体系(图3)。
3 项目实施中的内装工业化技术和部品集成应用研究北京雅世合金公寓示范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外永定路,由两栋公建设施和8栋6~9层住宅共计486户构成,是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方负责单位)和财团法人BetterLiving(日方负责单位)签署的“中国技术集成型住宅·中日技术集成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协议”来实施建设的国际合作示范项目,项目研发实施了S I 住宅的内装工业化技术和部品集成应用(图4)。
S I 住宅内装设计是保证居住基本性能要求的设计,决定着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将来的更新维修难易度等最重要部分。
示范项目在保证内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满足日常维修以及将来内装更新的要求,通过采用住宅内装工业化技术将产品与技术整合,结合成套技术的研发,形成住宅生产的工业化;力求通过住宅技术集成体系提高住宅工业化程度,全面地提高住宅性能和居住品质。
在关键集成技2 日本住宅工业化的体系化和部品化两大发展脉络3 日本住宅工业化的长寿化和生产合理化理念4 项目实施的SI 住宅工业化内装部品体系5 SI 住宅管线与墙体分离的设计技术架空地面系统树脂EL 墙边支撑脚加长板踢脚整体浴室入口门树脂框无胶合板、带胶合板●横框用:1600mm、1800mm ●纵框用:2000mm、2100mm铝制地板检修口框地面检修口换气器材群墙面拐角胶带底材墙上树脂螺栓洗衣机托盘天井、壁兼用天花检修口天花收边材料全自动洗衣机抗菌防水托盘内盖取下方便自然送风口和外企罩组可调式地板系统、端部托粱系统有多种颜色和花纹,且耐腐蚀性强强耐水入口门树脂框另底板和墙面更协调美观现场安装方便吊顶和墙面收边美观填平墙体间隙墙角收边美观●照片为墙壁用●照片为吊顶用铺设电气管线、安装灯具及更换管线以及设备等使用。
将各种设备管线铺设于轻钢龙骨吊顶内的集成技术,可使管线完全脱离住宅结构主体部分,并实现现场施工干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同时利于后期维护改造(图8)。
3)内保温双层墙设计及其部品技术承重墙内侧采用树脂螺栓,外贴石膏板,实现双层墙做法。
架空空间用来铺设电气管线、开关、插座,同时可作为采用内保温所需空间。
与砖墙的水泥找平做法相比,石膏板材的裂痕率较低,粘贴壁纸方便快捷。
墙体温度也相对较高,冬季室内更加舒适(图9)。
以上3种S I 管线与墙体分离技术做法可以将住宅室内管线不埋设于墙体内,使其完全独立于结构墙体外,施工程序明了,铺设位置明确,施工易管理,后期易维修,将来内装易改修是此技术的核心所在。
3.2 户外公共管井设置与板上同层排水部品技术目前,国内多采用板下排水方式,万一发生漏水,或是修理问题都会殃及楼下住户,同时排水的噪音也是令使用者烦恼的事情之一。
因此,示范项目在公共楼道部分设置公共管道井,尽可能地将排水立管安装在公共空间部分,再通过横向排水管将室内排水连接到管道井内。
在室内采用同层排水技术是将部分楼板降板,实现板上排水。
同时,管道井内采用排水集合管,连接两户排水横管,节省材料(图10)。
此排水集合管是铸铁加工而成,拥有6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耐久性极强,同时通过排水集合管管径的变化,实现排水的螺旋下落,留出通气空间,因此不需要设置通气管即可实现经济、高效的安全排水。
3.3 给水分水器系统及其部品技术给水分水器采用高性能可弯曲管道,除了两端外,隐蔽管道无连接点,漏水概率小,安全性高。
每个用水点均由单独一根管道独立铺设,区别于传统管道的分岔、分岔、再分岔的给水方式,流量均衡,即使同时用水压力变化也很小,用水感觉很流畅。
口径小(直径16m m )、节约用水,出热水所需时间缩短20%左右。
在分水器安装位置设置检修口,便于定期检查及维修(图11)。
3.4 新风负压式换气设计及其部品技术随着住宅密闭性的提高,以及对室内有害气体的的关注,住宅需要进行定期换气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负压式换气就是通过换气设备强行排放室内空气,使室内形成负压,从而通过设置在墙壁上的带有过滤网的送气口吸入户外的新鲜空气,有效地去除沙尘,将干净的空气送到各个房间。
即便是沙尘漫天的春季,蚊虫萦绕的夏季,冰雪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不开窗即可呼吸到户外新鲜的空气,为使用者带来舒适的室内感受。
为了防止户外空气直接吹向人体带来的不适,将送风口设置在距地面2m 高的地方,尽可能远离床头,风口朝上术方面,重点进行加快技术整合和优化建筑体系的工作,研发住宅内装部品化集成技术、SI 住宅内装分离与管线集成技术、隔墙体系集成技术、围护结构内保温与节能集成技术、干式地暖节能集成技术、整体厨房与整体卫浴集成技术、新风换气集成技术、架空地板系统与隔声集成技术和环境空间综合设计与集成技术等10多项核心技术与集成技术体系。
项目实施前,预先通过两套S I 住宅户型样板间的搭建,探讨了S I 住宅的具体工法。
3.1 墙体与管线分离设计及其部品技术墙体与管线分离技术的关键主要是实现了户内排水立管水平出户的连接方式,应用了特殊的排水系统及其部品。
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在70年以上,而内装部品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多为1020年左右。
也就是说在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期间内,最少要进行2~3次内装改修施工,要把寿命短的东西变得容易更换。
而现在国内的内装多将各种管线埋设于结构墙体和楼板内,当改修内装的时候,需要破坏墙体重新铺设管线,给楼体结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减少建筑本身使用寿命,同时还伴随着高噪音和大量垃圾出现。
在管线的施工中,现场很难发现施工错误,日常维护修理也是异常困难。
因此,既为了提高内装的施工性,也兼顾日后设备管线的日常维护性,项目采用S I 住宅的墙体和管线分离技术进行设计(图5)。
1)架空地板系统设计及其部品技术地板下面采用树脂或金属地脚螺栓支撑,架空空间内铺设给排水管线,实现了管线与主体的分离,且在安装分水器的地板处设置地面检修口,以方便管道检查和修理使用。
架空地板有一定弹性,可对容易跌倒的老人和孩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地板和墙体的交界处留出3m m 左右缝隙,保证地板下空气流动,以达到预期的隔音效果(图6、7)。
2)吊顶设计及其部品技术采用轻钢龙骨吊顶,内部空间留作6 架空地板系统专用部品7 架空地板系统地脚螺栓部品9 内保温双层墙体做法及专用部品8 吊顶系统做法及专用部品10 同层排水系统及专用部品11 给水分水器系统及专用部品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住宅工业化建造·工业化住宅实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