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中心梯队建设方案(2020版)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9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宿州学院联合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组建的科技创新平台,于2014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
中心以煤矿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创新及成果推广为主要任务,成员由依托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组成。
中心的建设对于遏制煤矿重大灾害事故,保护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基础1.基础研发资源:建成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于2013年8月正式通过省科技厅验收,该中心实验室建于宿州学院东校区,占地面积1800m2,由9口专业实验室及地下模拟巷道组成,仪器设备总价值1700余万元,具备微痕量及同位素元素分析、精准构造探测等多项高水平试验能力;完成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岩土工程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价值300余万元,能够开展煤田勘探工程中样品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测试;于2013年12月获批设立安徽省同类高校中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4年获批成立宿州学院地质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2.人才队伍与组织机构:目前,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现有专业研究人员28人,外聘知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兼职人员9人。
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0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已设立中心办公室、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部、矿井防治水技术研究院、物探、化探、钻探工程中心和示范矿井。
3.取得的主要成果:(1)科学研究方面:在矿区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煤炭开采防水防砂技术、混合水源识别技术研究和矿区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级三等以上奖励5项,出版专著6部。
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具体方案范本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类别:1、针对现职高层管理者——“火车头计划”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中层人员)——“接班人计划”3、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员工)——“精英计划”二、解决核心岗位老龄化问题,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进行核心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
【一】外部引入:招聘管理培训生、引入高技术人才1、核心岗位副职(含关键岗位后备人才):根据企业目前核心岗位人员的年龄结构,对一些短期内可能出现岗位真空的,可以着手利用下半年大型秋季招聘会或明年春季大中专院校毕业季的机会,开展一系列的现场和校园招聘工作,选拔符合企业整体素养要求,并且具备一定的核心岗位技能的应往届大学生,进入管理培训生轮岗培养阶段。
培养阶段结束前,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企业或部门对管培生进行考核评价,不合格者进入脱岗培训(直至辞退);合格者可以直接委派到空缺岗位任职,但失去提前晋升管理层的机会;优秀者可在第三年进入后备人才库,并按照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进行中高层管理岗位挂职培养,直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管理培训生每年拟招聘3-5人,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类、财务类、设备类、产品研发类、营销类,其中以生产管理类、产品研发类及设备类人员为主,招聘原则:(1)具备相关岗位技能或相关岗位所需专业毕业;(2)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3)较强的学习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4)认同友兰的企业文化,有强烈的入职意愿;(5)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
2、引入高技术人才:部分核心技术岗位主管领导的年龄明显偏大,为了工作开展的连续性,需要提前做好此类岗位后备人才的招募工作,需要培养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需要我们提前做好此类技术型人才的储备工作。
综上所述,做好高技术人才引入的具体策略:(1)着手与国内较为知名的、具有相关专业的大学进行联系,将多元化产业优势阐述给学校,力争成为其毕业生实训基地,每年由学校安排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从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实习生指导和帮助,对于其中具有优秀潜力的毕业生,进行诱导式面谈,力争将其留在企业之中。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
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
理工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
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1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3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有限公司文件
**字〔2016〕001 号
关于成立公司研发中心的通知
为了加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做好公司新产品开发工作,提升公司整体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决定成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专职进行公司的项目研发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制动公司的科技发展规划;
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制;
三、负责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四、负责指导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五、负责公司研发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推进公司整体技术进步。
会议决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研发中心负责人,组建一直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增强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凝聚力,完善企业的先进研究开发条件,促进公司稳定快速发展。
*******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研发中心通知
抄送:总经办、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
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施方案一、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定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科技部门确定的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专门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工作,以推动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研发队伍、齐全的研发设施和设备以及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任务和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领先、原创的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技术研发任务,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
(二)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做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工程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
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是建设和运行的基本保障。
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应当以推动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为宗旨,人员结构应当有技术领域的专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
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应该包括领导机构和运行机构。
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以及几个重要科研机构的代表组成,负责中心的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
运行机构则包括几个综合性的科研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中心的科研和产业转化工作。
需加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与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要培养一支工程技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各方面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
四、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规划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规划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未来一定时期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重点,以及组织机构、人员分配、工程开发资源配置等的总体规划。
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08〕50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建设目标。
以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以科技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应用、新兴产业推进为目标,以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为任务,努力到2020年建设40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第二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一)创新能力1、申报企业在宁波注册,企业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属于市以上领先水平。
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
2、团队能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方向与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紧密结合。
(二)人才队伍1、所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好的战略视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
2、团队具备连续3年以上合作基础,并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专业、年龄和梯队结构。
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原则上都要求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团队中其他长期从事创新研究和实践人员不少于10人。
3、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创新思想、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
一个团队一般只设一名带头人。
同一团队带头人不得申请两个及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4、创新团队及其所在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认可度较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11.06•【字号】•【施行日期】202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各普通本科高校:现将《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教育厅2020年11月6日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培养和造就“四有”优秀教师队伍。
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开展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特制定建设方案如下:一、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新时代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立足江西省办学实际,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注本科教学、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产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的教学成果、教学名师和其它本科教学成果,推进江西省本科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十四五”期间,计划分两批遴选360个左右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并支持建设,每批遴选180个左右团队,遴选工作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进行。
二、建设原则1.面向各类高校。
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2.突出示范领跑。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引领带动高校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3.“两步走”实施。
报送的团队第一步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点;通过三年的建设,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验收,通过后再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三、建设要求1.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