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480.00 KB
- 文档页数:19
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形式。
它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包括童话、寓言、儿童小说以及儿童诗歌等。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更是一种教育性的媒介,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传递给孩子们众多的启示和教益。
本文将简要概述儿童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古代,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都被传诵给儿童听,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然而,正式的儿童文学产生较晚。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教育制度的普及和儿童读物市场的出现,儿童文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此后,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被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教育家重视和创作。
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作者会用简单明亮的词汇和清晰的句子结构来表达。
这样的写作风格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并能够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常常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通过悬念、冲突和解决的过程,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再次,儿童文学注重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勇敢的英雄、智慧的导师和善良的朋友,来展示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
这些角色可以成为儿童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儿童文学的主题通常与儿童的成长体验相关。
它能够探索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如友谊、责任、勇气和自我认同等。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儿童的眼界。
通过接触众多不同的故事和世界,儿童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阅读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能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从中领悟到友谊的重要性。
此外,儿童文学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奇幻故事,儿童能够构建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其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本特点1.主题鲜明、单纯浅显2.题材广泛,新颖独特3.情节曲折、结构完整4.语言浅显、动听、鲜活(提现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摹绘、夸张、拟人)拟人:幼儿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它生发出泛灵性,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意志,对有生命的东西就更加同情和关爱。
“图画故事”和“插图文学”的区别“图画故事”是一种图文共同讲故事的特殊的文学体裁,“插图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是幼儿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
插图文学读物中的文学在图画进入读物之前就已存在,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和独立的语言艺术,而插图只是一种使文学更形象更闪光的辅助手段。
然而,图画文学中的图画是具有和语言艺术功能相当的主体手段,它本身就承担着作品主体性的表情达意的责任。
儿歌在古代是叫“童谣” 使用是在“五四”时期。
儿歌最本质的特征是:音乐性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它的作用在于催眠。
2.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认识数能力的儿歌。
3.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
4.连锁调:也称连珠体,或叫衔尾体。
它是用“顶针”手法来安排结构,或者“随韵结合,义不连贯”的传统儿歌形式。
5.问答歌:指以设问形式来表达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事物或事理的儿歌形式。
(有问必答是问答歌的基本特点)6.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
7.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
它是通过大胆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
8.字头歌:是指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9.游戏歌: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儿歌与幼儿幼儿诗的异同1.从产生的源头来看,儿歌的历史更悠久,由古老的童谣发展为今天的儿歌,有较为成熟和定型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学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1、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2、1949年—1955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3、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4、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
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
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
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
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
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我眼中的中国儿童文学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家族的重要一员。
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在作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儿童文学的到显著发展。
本文将重点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理论、代表作家作品,阶段特点等方面论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及未来发表简要看法。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特点内涵发展演变现状及未来一、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从广义上讲是指适合(3-15)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广义的儿童文学是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的总称,其间:“儿童文学”,即狭义的儿童文学。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这个名称虽然是五四时期才出现的,但是有儿童文学因素的作品在我国历史上却是早就有之并且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其中具有儿童文学因素的艺术形态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笑话、寓言、谜语等。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
古代著名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等主要记载于《淮南子》、《山海经》、《楚辞》等。
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阿凡提》。
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
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
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中的《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
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
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
3、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如《西游记》。
4、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1近代文化启蒙思潮中国近代有一批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家梁启超、黄遵宪等都曾关注过儿童文学,他们关注儿童教育,并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的概念: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她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③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概念。
P5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第二章历史和今天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发现后才有了儿童文学。
第二节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姜尼〃罗大里的代表作《童话故事游戏》,使用新的儿童文学叙事法。
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除了拥有一般文学创作的能力之外,还应在精神气质、生活积累、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是能成功地挖掘儿童的精神内涵并表现出来。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时期的三个阶段:幼儿期(3-6岁)以自我为中心,泛读论、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5岁)。
第四章文本特征第二节语言特点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赏析儿童文学先要说明文体,如儿童小说、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第三节插图插图和图画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图画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五章儿歌与儿童诗第一节儿歌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摇篮歌、问答歌、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对数歌、物象歌。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①儿童诗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较诗意化;儿歌篇幅较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
②儿歌主要是大人吟诵,表达大人的情感,婴幼儿靠听觉来感知;儿童诗则适合孩子自己朗诵,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
③从内容上看,儿歌内容简单;儿童诗则更丰富。
第六章童话寓言第一节童话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虚构。
童话起源于神话和传说。
幼⼉⽂学的概念幼⼉⽂学的概念幼⼉⽂学是以3-6岁的幼⼉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学。
1、幼⼉⽂学必须是“⽂学”(1)幼⼉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阅读(或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其范围⽐幼⼉⽂学⼴泛得多。
(2)幼⼉⽂学是幼⼉读物中的⼀个种类,它故事性强,形象⽣动,富有趣味性,深受⼩读者喜爱,因⽽在整个幼⼉读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幼⼉⽂学必须是“幼⼉”的⽂学(1)⾸先,幼⼉⽂学是“为幼⼉”的⽂学,是创作者适应幼⼉读者的审美需要⽽创作的⽂学。
(2)其次,幼⼉⽂学是幼⼉能够接受的⽂学⼀、幼⼉⽂学要求? 1、开头:尽量简短 2、故事情节:⽣动、曲折、有趣 3、篇幅:不宜过长⼆、语⾔幼⼉时期是⾔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幼⼉可掌握1000个词左右,到5~6岁,则可掌握3000~4000个词,但⾔语发展的⽔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幼⼉⽂学的语⾔要⼒求形象、⽣动、⼝语化,适合幼⼉的理解⽔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的实际理解能⼒,以促进幼⼉⾔语的发展。
3、幼⼉审美⼼理中的“⾃我中⼼”思维⽪亚杰认为,幼⼉的思维是⼀种“⾃我中⼼”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主体对外在物理世界的把握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分不清物理世界和⼼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界限、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泛灵观念⼈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三、幼⼉接受⽂学的特殊⽅式?1、“听赏”是幼⼉接受⽂学的主要⽅式2、“图画”是幼⼉理解⽂学的重要途径3、“感受”是幼⼉欣赏⽂学的主要特征四、幼⼉⽂学的⽂体特点? 1、幼⼉⽂学是开启⼼智的启蒙⽂学 2、幼⼉⽂学是深⼊浅出的⼝语⽂学 3、幼⼉⽂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学 4、幼⼉⽂学是培育⼈⽂精神的情感⽂学5、幼⼉⽂学有利于幼⼉认识万事万物6、幼⼉⽂学还能帮助幼⼉了解⼀些⽇常⽣活的内容7、幼⼉⽂学对幼⼉⼼理成长也有启蒙引导作⽤五、幼⼉⽂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幼⼉⽂学与其他⽂学种类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语⾔。
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指专门为幼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深受广大幼儿和家庭的喜爱。
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幼儿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幼儿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
幼儿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面向的读者群体是3-6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文学作品也充满向往。
因此,幼儿文学作家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创作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快乐、获得启发。
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涵盖生活、友情、家庭、自然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主题,幼儿文学作品向幼儿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角色形象是关键元素之一。
作家需要塑造具有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角色形象,让幼儿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这些角色形象的故事经历,幼儿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品格。
除了文字表达,幼儿文学作品还可以借助插图等形式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插图能够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增强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促进幼儿对文学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幼儿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当重视幼儿文学的传播和推广,为幼儿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启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
幼儿文学考试的名词解释幼儿文学考试是指对幼儿文学相关知识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一种形式。
幼儿文学是专门为0-6岁儿童设计的文学作品,旨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
幼儿文学考试旨在检验参与者对幼儿文学的理解、知识和能力,为幼儿文学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指专门为0-6岁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画等形式,与儿童建立情感联系,引导他们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
幼儿文学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引发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感与认知能力为目标。
二、幼儿文学作品类型1. 儿歌: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歌曲,旨在通过轻快的节奏、易于记忆的歌词,让儿童从中学习语言、培养音感。
2. 绘本: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儿童通过图画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
3. 童话:以奇幻、教育性质为特点,故事情节简单明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童谣:旨在通过反复的重复和响亮的声音,培养儿童的音韵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幼儿文学考试的目的幼儿文学考试旨在评估参与者对幼儿文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发展程度。
通过考试的方式,可以推动幼儿文学的教育发展,提高幼儿文学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产生更多适合儿童的优质作品。
此外,幼儿文学考试还可以鼓励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积极参与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教育。
四、幼儿文学考试内容1. 幼儿文学知识:包括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幼儿文学的定义和特点、著名的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等。
2. 幼儿文学作品解读:参与者需要对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 幼儿文学教育实践:考察参与者在幼儿文学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如如何选取适合儿童的幼儿文学作品,如何有效引导儿童进行阅读等。
五、对幼儿文学考试的思考幼儿文学考试作为一种评估和促进幼儿文学教育的手段,有助于推动幼儿文学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文学天地:儿童文学教育启蒙计划】作为幼儿园老师,我深深地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儿童文学教育方面。
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而儿童文学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讨论幼儿园文学天地,就儿童文学教育启蒙计划展开探讨。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和意义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所写的文学作品,它覆盖了多种文体,如童话、神话、寓言、诗歌等,内容涉及智力发展、情感培养、价值观引导等方面。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儿童的精神食粮,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儿童文学,儿童可以开阔视野、塑造性格、培养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儿童文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儿童文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幼儿园文学天地中,儿童文学教育旨在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接触和接受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其中包括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如讲故事、说唱儿歌、绘本阅读等,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还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策划针对性的文学教育内容,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三、儿童文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施儿童文学教育启蒙计划时,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在讲故事环节中,可以精心选择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让儿童在快乐愉悦中获取知识和智慧;在绘本阅读中,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绘本作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说唱儿歌环节,可以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儿童学习语言、音乐和节奏。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个人观点和反思通过对幼儿园文学天地的儿童文学教育启蒙计划的讨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儿童对文学的热爱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结】幼儿园文学天地是儿童成长的乐园,儿童文学教育启蒙计划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儿童文学的深入探讨和论述,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幼儿园教师开展文学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文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幼儿文学资料整理上编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2、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3、荒诞美:指作品中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情悖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表达作品内在意蕴的美学风格。
简答: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1)它是文学,应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哪些特点:(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
(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幼儿文学的分类有哪些:(1)唱诵类:儿歌、幼儿诗;(2)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3)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哪些:(1)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论述:试述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答:(1)3~6岁的儿童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6岁左右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也刚刚发展,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必须依照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2)幼儿感知事物尚处于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