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 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 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 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市民大会结束后,1万多名爱国学生整队 向前门方向行进。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 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 伍。
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
北平爱国学生游行队伍
02 一二·九事件过程
事件过程 声援北平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
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
主
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20日,共 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
要
宋庆龄
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
人
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当天,清华大学社会 学系大四女生陆璀(21岁)进行抗日演讲
01 一二·九事件背景
黄敬同志扶着电车向群众讲话 下为宋黎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