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36.49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方法90例急性左心衰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住院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护理急性左心衰竭主要是由于急性弥漫型心肌损害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排血功能丧失的一组综合征。
据调查显示: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会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经费,患者及其家属颇为满意[1]。
本院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8.1±19.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21例、高中及以下10例。
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为(57.9±19.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20例、高中及以下9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醒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③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④痴呆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体温、脉搏、呼吸等;②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输液、药物等对症治疗;③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病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过程当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
方法:以本中心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样本,2019.03~2022.01时间段纳采研究样本,密封信封抽签方法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急救护理,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统计患者(1)急救护理指标;(2)护理满意度评测值。
结果:开展护理工作后,组间研究指标均有积极优化价值,在此期间,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急救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评测值数据状况改善更佳(P<0.05)。
结论:病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过程当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积极稳定患者病情发展状况,缩短急救等待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积极。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竭;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危重症,具备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较高,预后水平较差等特点。
当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易导致心肌细胞创伤严重,加重心脏负担,并诱发休克及心脏骤停等危重症,威胁生命安全。
由此表明,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对此,应当及时探寻高质量护理服务,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以本中心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样本,2019.03~2022.01时间段纳采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密封信封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30(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30(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纳入对照组患者中:男患人数占比18例(18/30、60.00%),女患人数占比12例(12/30、40.00%),年龄选取范围在55~83岁之间,平均值为(69.15±0.12)岁;纳入实验组患者中:男患人数占比15例(15/30、50.00%),女患人数占比15例(15/30、50.00%),年龄选取范围在56~83岁之间,平均值为(69.59±0.17)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揭;护理效果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nursing effect an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of this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6 patient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o implement clinical nursingpath.Hospital stay, complication rate, readmission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admiss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26%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pat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admission rat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vigorous clinical promotion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 Clinical nursing path;Acute left heart failure;Nursing effect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晕厥、急性肺水肿等[1]。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的护理价值。
方法:共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该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给予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参照组26.3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还可全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护理路径;左心衰竭;临床护理;护理效果在临床心脏重症监护室当中,急性左心衰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该种疾病不仅发病较快,临床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另外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较快,患者极易发生多种意外事件,不仅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影响,对其预后身体康复也存在一定的干扰。
因此临床实施护理路径,可给予患者整体干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事件进行有效排除,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 基本数据与方法1.1 基本数据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该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8例。
其中参照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36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51.27±1.73)周岁为患者年龄的均值;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37周岁,最大年龄73周岁,(51.29±1.75)周岁为患者年龄的均值。
采用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4例,将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数据输入SPSS 21.0,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将66例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n=33)和常规护理组(n=33),对于常规护理组的3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使之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式,根据患者需求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心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在满意度上,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8%,在心功能指标上,两组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效果;心功能;影响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由于各类突发性因素引致,包括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两类,其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以急性肺水肿为主。
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引发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晕厥等。
为了改善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心功能,本院尝试对此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均符合临床中对于疾病的诊断标准与定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70.43±10.34)岁。
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将66例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n=33)和常规护理组(n=33),两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一般的数据指标上,差别不明显。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34±3.75)较对照组的(42.47±3.56)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显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应用。
标签:急性左心衰;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生活质量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多发的急性淤血综合征,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心排血量受各种心脏病的影响突然降低[1]。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胸痛、咳嗽、呼吸障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粘膜发绀,听诊双肺有湿罗音。
随着病情的快速发展,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低血氧症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因发病较急,病情严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进行抢救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3]。
急性左心衰患者能有良好的预后,给予标准化的护理意义重大。
据报道,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能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观察组男59例,女56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7.4±3.3)岁。
对照组男60例,女5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7.5±3.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
3.2输血前进行全面评估本组患者有55例为多次输血,均有不良反应,因此,在患者输血浆前应评估患者的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详细询问患者以前是否有输血史、是否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的类型、治疗用药情况等。
对于有多次输血史及血浆过敏史患者应重点进行观察,必要时遵医嘱在输血前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预防。
同时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目的、方法、输血中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
3.3加强输血过程监护67例输血反应患者在输血期间至输血完毕后2h 内出现症状,因此,在整个输血过程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尤其在输血开始后15min 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起始速度宜慢,输血开始后的前15min 以2ml /min 为宜,观察15min 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一般情况下成人输血速度为5 10ml /min ,或5 10ml /(kg ·h )。
护士在患者输血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争取早期发现、报告并及时处理各种输血不良反应。
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保留余血,并记录[5]。
4小结在患者输血前做好全面评估,熟练掌握输血反应的类型和紧急处理措施,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积极给予相应处理,是确保患者输血安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 ].卫医发[2000]184号,2000.2田兆松.临床输血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 265.3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01 303.4谭斌,秦莉,代波,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HLA 抗体的相关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9):1030 1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7 98.(本文编辑:王萍罗艳)工作单位:528300顺德广东省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麦瑞凤: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4-27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麦瑞凤霍燕嫦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7-06-26T15:59:28.5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作者:卢恒宇花智荣陈越杨华[导读]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长沙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410219【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0.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5)d,对照组为(15.75±4.5)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应用效果急性左心衰患者病情危及且变化快,治疗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多,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安全性,获得更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某一部分特殊患者制定的,将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作为中心,从患者自身利益出发,从入院到出院制定的一套系统化护理模式。
研究收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抽签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符合急性左心衰临床诊断标准,均存在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临床表现。
患者入院后心功能分为II与III级,无休克、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