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020版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1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目录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2)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2)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5)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5)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6)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7)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7)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7)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0)三、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11)四、培训、评估和督查 (12)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具体的检测靶点详见各章节。
表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患者治疗意愿和疾病预后等三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具体的检测靶点详见各章节。
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伴随诊断验证的方法。
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抗肿瘤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法定依据,其规定的适应证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
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但药品说明书中未体现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及时向药品生产厂商反馈,建议其主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及时更新相应药品说明书,以保证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合理 (4)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5)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6)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6)(一)分级管理 (6)(二)使用管理 (7)(三)配置管理 (7)(四)人员资质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8)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9)一、细胞毒类药物 (9)(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9)(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3)(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7)(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8)(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19)(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1)二、激素类药物 (22)(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2)(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5)(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7)(四)孕激素 (29)(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0)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1)(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1)(二)单克隆抗体 (34)(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37)(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37)(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38)(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9)(七)基因治疗 (40)(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0)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1)(一)造血生长因子 (41)(二)止吐药 (47)(三)镇痛药 (49)(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1)(五)神经精神用药 (53)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57)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57)(一)鼻咽癌 (58)(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58)(三)喉癌 (59)(四)甲状腺癌 (62)二、胸部肿瘤 (63)(一)非小细胞肺癌 (63)(二)小细胞肺癌 (67)(三)胸腺肿瘤 (69)(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0)三、消化系统肿瘤 (71)(一)食管癌 (71)(二)贲门癌 (73)(三)胃癌 (73)(四)结直肠癌 (75)(五)胆管癌、胆囊癌 (78)(六)胰腺癌 (79)(七)肝癌 (81)四、乳腺癌 (82)(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3)(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5)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87)(一)肾上腺肿瘤 (87)(二)肾脏肿瘤 (88)(三)尿路上皮癌 (90)(四)前列腺癌 (92)(五)阴茎肿瘤 (95)(六)睾丸肿瘤 (97)六、妇科肿瘤 (98)(一)宫颈癌 (98)(二)卵巢癌 (100)(三)子宫膜癌 (103)(四)外阴癌 (105)(五)阴道癌 (107)(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09)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1)(一)白血病 (111)(二)恶性淋巴瘤 (115)(三)多发性骨髓瘤 (135)八、颅脑肿瘤 (137)(一)胶质瘤 (137)(二)髓母细胞瘤 (141)(三)脑转移瘤 (142)(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4)(五)颅生殖细胞瘤 (146)(六)颈静脉球瘤 (148)(七)垂体腺瘤 (150)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4)(一)骨肉瘤 (154)(二)尤文氏肉瘤 (159)(三)软组织肉瘤 (161)《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 (162)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恶性浆膜腔积液是指多种恶性肿瘤累及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及其浆膜所引起的积液,也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通常提示患者已达晚期阶段,往往明显地影响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其中,有30%~40%的病例顽固难治,临床上缺乏标准的治疗药物和方案,预后较差。
目前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对于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血管内皮抑制素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系由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改构而来,生物活性和稳定性更高,已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作为一类新药在国内上市,联合顺铂、长春瑞滨(NP) 等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
在一系列研究,包括大样本的期多中心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实践中,业已观察到采用恩度单药或联合化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1 概述1.1 恶性浆膜腔积液根据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部位,通常分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
一般认为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出现,往往提示原发肿瘤已侵犯体腔和浆膜,发生局部转移或全身扩散,部分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恶性胸腔积液常见于肺癌(37.5%)、乳腺癌(6.8%)和恶性淋巴瘤(11.5%),少见于消化系统肿瘤(胃癌和肝胆胰肿瘤)等。
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方案的拟定和选择,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包括患者的体能状况、原发肿瘤类型、临床症状、积液性质以及对全身治疗的反应等。
1.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血管内皮抑制素是迄今发现的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最强的内源性因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TM)是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新型改构蛋白,在其N端添加了9个氨基酸序列,加强了双硫键,显著地延长其半衰期,同时,使得生物活性和稳定性均明显提高。
二、拉帕替尼 lapati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0.25g
适应证:拉帕替尼与卡培他滨联用,适用于HER2过表达且既往接受过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或者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
1.考虑使用本药的患者需进行组织标本(原发灶或转移灶)的HER2检测,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需HER2免疫组化3+或FISH阳性。
2.仅适用于复发转移患者,原则上不推荐一线使用,除非是患者有曲妥珠单抗的禁忌证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3.本品单独使用时每次1.25g,每日一次,第1~21天连续服用。
与卡培他滨联用时,拉帕替尼的推荐剂量同上,每日一次,每21天1个周期,建议将每日剂量一次性服用,不推荐分次服用。
应在餐前至少1小时,或餐后至少1小时服用。
卡培他滨推荐剂量为2g/(m2▪d),分2次口服。
间隔约12小时,连服14天,休息7天,21天为一个周期。
卡培他滨应和食物同时服用,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4.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腹泻可对症止泻,用药期间避免直接日晒,外出注意防晒。
使用本品可发生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LVEF减低,建议治疗前评估LVEF,治疗中定期检测LVEF,若LVEF下降至正常值下限,或出现。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01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01)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5)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05)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05)06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07)二、厄洛替尼 (08)三、埃克替尼 (09)四、阿法替尼…………………………………………………………………………………五、达可替尼…………………………………………………………………………………10 12六、奥希替尼 (13)七、克唑替尼…………………………………………………………………………………八、阿来替尼 (14)15十、阿美替尼 (17)十一、贝伐珠单抗 (18)十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0)十三、安罗替尼 (20)十四、纳武利尤单抗…………………………………………………………………………十五、帕博利珠单抗…………………………………………………………………………十六、度伐利尤单抗…………………………………………………………………………十七、卡瑞利珠单抗…………………………………………………………………………十八、阿替利珠单抗…………………………………………………………………………十九、依维莫司………………………………………………………………………………22 24 27 293132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索拉非尼…………………………………………………………………………………二、瑞戈非尼 (34)35三、仑伐替尼…………………………………………………………………………………四、卡瑞利珠单抗 (36)37五、帕博利珠单抗……………………………………………………………………………六、曲妥珠单抗………………………………………………………………………………39 42七、阿帕替尼 (43)八、纳武利尤单抗……………………………………………………………………………九、伊马替尼…………………………………………………………………………………43 46十、舒尼替尼 (47)十二、西妥昔单抗 (50)十三、贝伐珠单抗……………………………………………………………………………十四、呋喹替尼………………………………………………………………………………51 53血液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54)二、达沙替尼 (56)三、尼洛替尼 (57)四、伊布替尼 (58)五、利妥昔单抗………………………………………………………………………………六、维布妥昔单抗 (60)61七、西达本胺 (63)八、硼替佐米…………………………………………………………………………………九、信迪利单抗………………………………………………………………………………十、卡瑞利珠单抗.......................................................................................十一、替雷利珠单抗....................................................................................十二、泽布替尼 (64)6667 70 72十三、来那度胺 (74)十四、沙利度胺..........................................................................................十五、伊沙佐米..........................................................................................十六、达雷妥尤单抗 (75)76 79十七、芦可替尼 (82)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83)二、索拉非尼 (84)三、舒尼替尼 (85)四、阿昔替尼 (86)五、培唑帕尼…………………………………………………………………………………六、仑伐替尼…………………………………………………………………………………七、安罗替尼…………………………………………………………………………………八、帕博利珠单抗……………………………………………………………………………九、纳武利尤单抗 (87)88899091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二、恩美曲妥珠单抗…………………………………………………………………………三、帕妥珠单抗………………………………………………………………………………四、伊尼妥单抗………………………………………………………………………………94 96 98 10 1五、拉帕替尼…………………………………………………………………………………六、吡咯替尼…………………………………………………………………………………七、奈拉替尼…………………………………………………………………………………八、哌柏西利…………………………………………………………………………………九、西达本胺…………………………………………………………………………………10 3 10 4 10 6108109 皮肤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11)1二、维莫非尼…………………………………………………………………………………三、达拉非尼…………………………………………………………………………………四、曲美替尼…………………………………………………………………………………五、帕博利珠单抗……………………………………………………………………………六、特瑞普利单抗……………………………………………………………………………11 2 11 3 11 5 11 6 11 8骨与软组织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120 二、地舒单抗 (12)1三、安罗替尼 (12)3 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二、索拉非尼…………………………………………………………………………………三、纳武利尤单抗……………………………………………………………………………四、西妥昔单抗………………………………………………………………………………生殖系统肿瘤用药一、奥拉帕利…………………………………………………………………………………二、尼拉帕利…………………………………………………………………………………附表附表1…………………………………………………………………………………………附表2…………………………………………………………………………………………12 9 13 0 13 1 13 413 6 13 814 0 14 1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伊马替尼 imatinib制剂与规格:(1)片剂:100mg、400mg;(2)胶囊:100mg适应证:对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KIT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为C-KIT突变阳性,才可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免疫组化CD117阳性不能替代KIT突变基因检测,伊马替尼不能用于KIT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
2.对于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推荐剂量为400mg;400mg治疗进展后可遵医嘱增量至600mg、800mg,仍有部分患者获益,但不良反应亦加重。
3.用药期间常见的反应包括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4.不能吞咽药片的患者,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中(100mg片约用50ml,400mg约用200ml)。
应搅拌混悬液,一旦药片崩解完全应立即服用。
5.避免伊马替尼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
二、维莫非尼 vemu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240mg适应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为BRAFV600突变阳性,才可使用维莫非尼治疗,维莫非尼不能用于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如皮疹,光敏反应等。
3.基线时QTc>500ms不建议开始服用维莫非尼,对于存在无法纠正的电解质异常、长QT综合征或正在服用已知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不建议采用维莫非尼治疗。
4.不建议Ipilimumab与维莫非尼联合用药。
5.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维莫非尼,除非对于母亲的可能受益超过对胎儿的可能风险。
必须在权衡哺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以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之后,做出是否停止母乳喂养或停止维莫非尼治疗的决定。
96.《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0)要点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
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全球被广泛批准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国内批准临床应用的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索拉非尼、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等。
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上市的静脉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但临床超适应证使用普遍。
1药物简介本药为血管生成抑制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
上市时间为2005年9月12日。
2说明书批准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联合长春瑞滨加顺铂(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期NSCLC 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给予7.5mg·m-2(1.2×105U·m-2),每日1次,连续给药14d,休息7d,再继续下一周期治疗。
通常可进行2~4个周期的治疗。
临用时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匀速静脉点滴,滴注时间3~4h。
与NP化疗方案联合给药时,本品每天给药1次。
3共识制定流程4超适应证用药推荐意见4.1NSCLC4.1.1【推荐意见1】:推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
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GP)化疗方案(证据级别:2B,推荐等级级):联合化疗用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证据级别:2B,推荐等级级):联合紫杉醇加卡铂(TC)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证据级别:2B,推荐等级级):联合长春瑞滨/顺铂用于期无驱动基因、非鳞状NSCLC的维持治疗(证据级别:2B,推荐等级级):4.1.2【推荐意见2】:推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期驱动基因阴性或不详的非鳞状NSCLC。
十一、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
制剂与规格:针剂:15mg(3ml)/瓶
适应证:本品联合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NP方案联合至4个周期,然后采用本品进行维持治疗。
本品适用于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2.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出现相关心脏毒性反应时,如≥3度或≤2度且毒性反应持续存在。
(2)≥3度皮肤过敏反应。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主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基于IV期研究结果,发生率分别为:心律失常0.7%、心功能下降0.2%、出血0.4%、过敏反应0.2%。
4.过敏体质或对蛋白类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慎用。
5.有严重心脏病或病史者慎用,本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