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成本管理-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3.90 KB
- 文档页数:12
第八章成本管理框架第一节成本管理概述(略)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量本利分析概述——端午卖粽子【分析】假设没有固定成本分析本量利考虑固定成本会发生什么?再来看看公式吧,还要背算我输分析的假设公式汇总·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单价×(1-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例题】【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当年产销量20000件。
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60-24=36元边际贡献总额=36×20000=720000元边际贡献率=36÷60=60%利润=720000-100000=620000元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例题】【例8-2及3】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正常经营下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保本作业率边际贡献率=(100-50)/100=50%保本销售量=130000/50=2600件保本销售额=130000/50%=260000元保本作业率=2600/5000=52%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安全边际分析【例题】【例8-4】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正常经营下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5000-130000/50=2400(件)安全边际率=2400/5000=48%利润=50×2400=120000元练习【单选题】根据量本利分析原理,下列计算利润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Page 1 of 4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分析 所谓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损益平衡的一种状态,此时的企业利润为零。
保本分析又称盈亏临界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量本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量 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1.保本点 当利润为零时,求出的销售量就是保本销售量。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若用销售额来表示,则: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从保本点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二是降低单位 变动成本,三是提高销售单价。
2.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是指保本点销售量(额)占正常经营情况下的销售量(额)的百分比,或称盈亏临界点作业 率。
它是以保本点为基础的辅助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保本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100% 保本作业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占正常业务量的比重。
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 来安排生产的,在合理库存条件下,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保本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 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案例】A企业正常销售额为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4000元。
则保本作业率为多少? 『答案解析』保本作业率=4000÷5000×100%=80% 计算表明,该企业的作业率必须达到正常作业的80%以上才能取得盈利,否则就会发生亏损。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量本利图图以销售量为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2015-08-22Page 2 of 4图以销售额为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2.边际贡献式的量本利图(三)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额(或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额(或销售量)的差额(或差 量),它表明销售额(或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亏损。
考情分析本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除个别知识点外,整体难度不算太大。
主要介绍了本量利分析、标准成本、作业成本以及责任成本的相关知识。
主观题的主要考点有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其中,成本差异分析是本章的难点。
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考试热点恒定,考核点相对集中。
预计2020年考分在12分左右。
『知识框架』第一节成本管理概述一、成本管理的意义(一)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竞争战略而定:价廉物美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差异化战略: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指南例题1·单选题』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
A.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B.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C.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D.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选项B是答案。
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选项ACD是针对差异化战略的表述。
(二)具体目标对总体目标的细分1.成本计算目标2.成本控制目标三、成本管理的原则四、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成本管理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成本计划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B.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关键都是方法的选择C.相关分析法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D.管理成本核算只用历史成本计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选项A错误;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相关分析法等,选项C错误;管理成本核算既可以用历史成本,又可以用现在成本或未来成本,选项D错误。
第八章成本管理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成本管理的意义1、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2、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一)总体目标----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二)具体目标-----1、成本计算的目标(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2、成本控制的目标(降低成本水平)②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
③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成本规划;2、成本核算;3、成本控制;4、成本分析;5、成本考核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3、例外管理原则成本分析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2、连环替代法;3、相关分析法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概述(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①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②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③产销平衡;④产品产销结构稳定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EBIT=M-F=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1、保本分析;2、量本利分析图;3、安全边际分析(一)保本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保本点:1、以实物量来表现,称为保本销售量;2、以货币单位表示,称为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降低保本点的途径:1、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幅度相同);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3、提高销售单价(降低幅度不一致)。
第八章成本管理[基本要求](一)掌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二)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差异分析(三)掌握责任成本(四)熟悉量本利分析技术(五)了解作业成本(六)了解成本管理的作用与目标[考试内容]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成本就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一定目标所发生的耗费或支出。
一、成本管理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可以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从成本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来看,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区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
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
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成本管理的基本环节(一)成本规划成本规划主要是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
它从总体上规划成本管理工作,并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
(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它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基础。
(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的一系列活动。
(四)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成本核算,结合有关计划、预算和技术资料,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
(五)成本考核成本考核是定期对成本计划及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的内容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 【单选题】某企业生产某一产品,年销售收入为100 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 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6 万元,则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 ) 。
[单选题] *A.40%(正确答案)B.76%C.24%D.60%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100-60)/100=40%,选项A 正确。
2. 根据单一产品的本量利分析模式。
下列关于利润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有( ) 。
*A.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正确答案)B.利润=保本销售量×单位安全边际C.利润=实际销售额×安全边际率D.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正确答案)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实际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所以选项A 正确;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额×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保本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所以选项D 正确。
3. 【单选题】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将固定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则比较合用的综合保本分析方法是( ) 。
[单选题] *A.联合单位法B.顺序法C.分算法(正确答案)D.加权平均法分算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选项C 正确。
4. 如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保本点,下列各项中,将会影响综合保本点大小的有( ) 。
*A. 固定成本总额(正确答案)B.销售结构(正确答案)C.单价(正确答案)D.单位变动成本(正确答案)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第八章成本管理一、单选题1.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寻常的情况上,体现了成本控制的()。
A.全面控制原则B.经济效益原则C.例外管理原则D.战略重点原则2.下列关于量本利分析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产销平衡B.产品产销结构稳定C.营业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D.总成本由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组成3.某企业生产某一产品,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6万元,则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
A.40%B.76%C.24%D.60%4.根据量本利分析原理,下列计算利润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A.利润=(营业收入-保本销售额)×边际贡献率B.利润=保本销售量×边际贡献率C.利润=营业收入×(1-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D.利润=营业收入×变动成本率一固定成本5.某产品实际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0元,则该产品的安全边际率为()。
A.25%B.60%C.40%D.75%6.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将固定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则比较适用的综合保本分析方法是()。
A.联合单位法B.顺序法C.分算法D.加权平均法7.某公司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2元,2014年销售量为40万件,利润为50万元。
假设成本性态保持不变,则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是()。
A.0.60B.0.80C.1.25D.1.608.已知单价的利润敏感系数为2,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
A.50%B.100%C.25%D.40%9.在标准成本管理中,成本总差异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其计算公式是()。
A.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B.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预算产量下实际成本C.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预算产量下标准成本D.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标准产量下标准成本10.企业生产X产品,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4元/小时,当期实际产量为600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为32400元,实际工作为1296小时,则在标准成本法下,当期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务管理第八章 成本管理知识点:利润敏感性分析● 详细描述:所谓利润敏感性分析,就是研究量本利分析的假设前提中的诸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确定企业的保本点,并规划目标利润。
因此,基于量本利分析的利润敏感性分析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因素的变化对最终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二是当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相度1.敏感系数的计算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例8-8】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销售量100000件,单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
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解析】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12.5%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1.25【提示】对销售量进行敏感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经营杠杆现象,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其实就是经营杠杆系数。
(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单价=30×(1+10%)=33(元)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37.5%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3.75(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利润变化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25%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2.5(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利润=(30-20)×100000-220000=78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2.5%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0.25这说明固定成本每上升1%,利润将减少0.25%。
第八章成本管理[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 000元,当年产销量20 000件。
试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60 -24 = 36(元)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x 产销量= 36 x 20 000 = 720 000(元)边际贡献率= 36 / 60 x 100% = 60%或:边际贡献率= 720 000 /( 60 x 20 000) x 100% = 60%利润= 720 000 – 100 000 = 620 000(元)[例8-2]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 000元,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x 100% = 100 – 50 x 100% = 50%单价100保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 130 000 = 2 600(件)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 130 000 = 260 000(元)边际贡献率50%或: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x 单价= 2 600 x 100 = 260 000(元)[例8-3]沿用【例8-2】的资料及有关计算结果,并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 000件。
要求: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 2 600 / 5 000 x 100% = 52%或:保本作业率= 260 000 /(5000 x 100)x 100% = 5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保本作业率为52%,即正常销售量的52%用于保本,也即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必须达到52%,方可保本。
[例8-4]沿用【例8-3】的资料,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 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5 000 – 2 600 = 2 400(件)安全边际额= 实际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5 000 x 1 000 – 260 000 = 240 000(元)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 2 400 x 100% = 48%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5 000或: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额= 240 000 x 100% = 48%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5 000 x 100[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 000件、20 000件、10 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 000元。
第八章 成本管理一.概述1.意义:降低成本,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目标总体目标 依据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绝对降低(内部成本)差异化战略: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生命周期) 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细分) 成本计算目标:为内外部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成本差异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成本控制目标:降低成本水平,使总体目标达成 3.主要内容:成本规划:第一步成本核算(基础环节) 财务成本核算:历史成本计量 管理成本核算:历史、现在、未来 成本控制 核心 : 原则(全面控制、经济效益、例外管理)成本分析:比较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成本考核:财务指标 成本领先战略 、非财务指标(差异化战略)二.量本利分析与应用(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1.概述含义、假设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是量本利分析的前提条件)营业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量变化范围内单价不变) 产销平衡 不考虑存货的影响下 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基本原理 基本公式:利润 销售收入 总成本 销售量 单价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 2.单一产品量本利保本分析 保本点 利润 , =销售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求保本销售量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额) 正常经营销售量 额 保本分析图: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额 正常销售额 实际、预计 保本点销额 安全边际量 单价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额) 正常销售量 额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额=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3.多种产品量本利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销售额 某种产品变动成本 各种产品销售额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 权重 ,保本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联合单位法:联合保本量 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某产品保本量 联合保本量 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该产品的数量 比例数,比如 联合单价 某产品单价 对应比例数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对应比例数) 分算法: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 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 各产品进行分配:固定成本分配率 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顺序法: 按销售顺序,用各产品边际贡献补偿整个固定成本直至全部补偿完,主观,包括乐观排序 边际贡献率大到小 和悲观排序 反之 主要产品法:①确定主要产品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②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根据基本公式替换利润为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计算目标利润销售量(额)4.目标利润分析:★目标利润销售量只适用单重产品目标利润控制,目标利润销售额适用于单种、多种★上述利润一般为息税前利润,如目标利润为税后利润,则根据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计算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为:根据目标利润倒求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实质为量本利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利润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反之亦然。
第八章成本管理一、单选题1.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B.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提高销售收入,实现目标利润D.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成本计算的目标是()。
A.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B.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C.降低成本水平D.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3.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贯穿于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是()。
A.成本规划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分析4.下列关于量本利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利润=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B.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C.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D.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在Y=a+b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收入,则b表示()。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6.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年产销量为20000件,售价为4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则该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是()元。
A.200000B.120000C.400000D.8000007.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降低保本销售量的是()。
A.降低单位边际贡献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C.提高销售单价D.降低固定成本总额8.在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中,固定成本全部由一种产品负担的方法是()。
A.加权平均法B.分算法C.顺序法D.主要产品法9.甲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单价是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固定成本为20000元,欲实现目标利润30000元,则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是()件。
A.1000B.5000C.2000D.250010.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2017年的销售量为20万件,单位边际贡献为10元,固定成本为10万元,假设2018年销售量增长10%,其他条件均不变,则销售量的敏感系数是()。
第八章成本管理本章考点习题精讲考点一: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考点二:多种产品本量利分析考点三: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考点四:作业成本法考点五:责任中心业绩考核考点一: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例题·计算题】甲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2018年度该产品的销售数量为1000件,单价为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元。
甲企业要求2019年度的利润总额较上年度增长12%。
假设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要求:(1)计算2018年公司实现的利润额。
(2)计算2018年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3)计算2018年的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评价公司经营安全性。
(4)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销量增长10%,2019年销量的敏感系数为多少?(5)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为多少?(6)评价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哪个更敏感。
【答案】(1)2018年度利润额=1000×(18-12)-3600=2400(元)(2)2018年度保本销售量=3600/(18-12)=600(件)保本销售额=600×18=10800(元)(3)安全边际量=1000-600=400(件)安全边际率=400/1000=40%公司经营处于安全范畴(4)利润总额=1000×(1+10%)×(18-12)-3600=3000(元)利润增长率=(3000-2400)/2400=25%销量的敏感系数=25%/10%=2.5或: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这里注意利用简化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时候使用的是基期的数据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18-12)×1000]/[(18-12)×1000-3600]=2.5(5)利润总额=1000×[18-12×(1+10%)]-3600=1200(元)利润增长率=(1200-2400)/2400=-5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50%/10%=-5(6)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所以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更敏感。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管理》第八章讲义2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一)保本分析1.保本点(盈亏临界点)企业达到保本状态——即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业务量或金额。
2.保本点的意义——越低越好1)盈利基础2)经营风险程度(或经营的安全程度)3.单一产品保本点计算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2)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3)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例如,M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每月固定成本为1200元,本月正常销售量为800件,则:保本点销售量=1200÷(10-6)=1200÷4=300(件)保本点销售额=300×10=1200÷40%=3000(元)保本点作业率=300÷800=37.5%4.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与提高利润的途径一致1)提高单价2)降低固定成本总额或单位变动成本(二)安全边际分析1.安全边际的含义:实际销售量(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额)的差额2.安全边际的意义——越高越好2)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是安全边际创造的。
3.安全边际的计算1)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2)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3)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1-保本点作业率=1/经营杠杆系数安全边际率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关系可推导如下:例如,M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每月固定成本为1200元,本月正常销售量为800件,保本点销售量为300件,则:安全边际量=800-300=500件安全边际额=8000-3000=500×10=5000(元)安全边际率=500÷800=5000÷80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