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学的一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学有什么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服务语言学为国家语文政策服务语言学促进现代化建设第二节语言学的分支和与语言学有关的边缘学科一、语言学的分支: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或一些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做具体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把具体语言研究的成功总结起来,找出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阶段的历时演变,研究它的语音、语义或词汇:语法等从古到今的发展。
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也叫断代语言学,它研究某一时期的具体语言的结构状况。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成果于各种有关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学科。
二、与语言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交的边缘学科,20世纪50年代即已建立。
数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是数学与语言学相交的边缘学科,是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及其运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基础性、广泛性、发展性。
语言的结构特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是社会现象1.离开社会无所谓语言2.社会也离不开语言3.具体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
三、语言的全民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财富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的全民性。
语言与社会文化第二节语言和言语一、语言的交际过程(一)想说(编码)阶段(二)说出阶段(三)传送阶段(四)接收阶段(五)理解(译码)阶段二、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
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言语是写作和写下来的话。
语言学基础知识语言学是一门探索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它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和理解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相关理论,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一、语言学的定义和概念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变化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而语言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解释语言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音调等音声特征;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搭配规律;语法学则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短语组织;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二、语言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层面和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分类。
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语言问题的研究领域。
这包括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2.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语言形态、语法、词汇等,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规律。
3.形态学:形态学研究词汇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律。
它关注词的形态形式、词根、词缀等,以及它们在句中的使用方式和句法功能。
4.句法学: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
它关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短语、从句和主句等句法单位。
5.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和音调等音声特征。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语言的发音规律,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差异和音变规律。
6.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表义关系。
它关注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中的暗示、隐喻和逻辑关系。
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摘要: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语域理论体现了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关系。
它力图研究和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以帮助语言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
本文在梳理语域理论的形成、模式、发展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域理论交际应用语域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
目前语域一词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常用术语之一。
但是在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它的含义是有差别的。
普通语言学里的语域主要针对词汇而言。
在社会语言学里,语域指“根据使用目的而形成的语言变体”(Hudson,1996:45)。
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此基础上对语域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语域理论。
一、对语域理论的认识1.语域理论的形成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
弗思(John Rupert Firth)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这个术语,他将情景语境因素归纳为参与者的有关特征、相关事物及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
韩礼德从弗思的“情境语境”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r egisters)这个术语。
将语域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
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2.语域理论的模式韩礼德认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一个统一层面的两种表现形式。
文化语境是潜在的抽象的;情景语境是具体的,直接与语言发生关系,是语言活动以语篇生成的直接环境。
上编语言学基本理论第一章语言学基本理论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自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关于语言学研究早期的语言研究,附属于其它学科,直到18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分类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1977)撰写的语言学词条中将语言学分为“共时和历时”、“理论和应用”、“微观和宏观”三对。
三、关于语言学史的研究1.传统语言学分期: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和19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2.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20世纪以来建立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语言学流派和分支学科的总称。
3.当代语言学1957年美国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第二章语言基本理论一、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社会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一种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个人讲话或写作的动作和结果。
(一)区别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严格区分的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
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几十个音位组成几百个音节,进而组成成千个语素,组成成万个词,再组成无限的句子。
规则是有限的,但是生成的言语是无限的。
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具体的语音具体的词都是动态的,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模式都是静态的。
言语规则也是静态的。
(二)联系是静态和动态、概括和具体、系统和形式的联系。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第一性,语言第二性;言语依赖于语言,言语要被人理解,必须有共同的语言基础;语言作用于言语,规范着言语。
二、语言符号(一)符号定义: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
符号的特点:任意性和约定性。
约定性是说用什么符号代替什么事物,是由使用者共同约定的,任意性是说,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语言符号概述1.任意性和强制性2.系统性和生成性三、语言功能(一)交际功能(二)心理功能(三)文化功能四、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第三章语言发展理论一、语言的起源1.神授说从远古到17世纪流行,认为是上帝或神赐予了人类语言。
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
2.言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即人们凭借语音、语汇、语法规则等作为工具交流思想感情。
这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称为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的成果即句子或话语等,可以称为言语作品。
3.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例如:“红”“花”这两个符号可以形成“红花”“花红”两种结构关系和性质不同的组合。
4.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例如:在符号组合的链条“红花”中,可以跟“红”形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还有“蓝、白、紫、大、小、好、香”等,能够跟“花”构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有“光、线、旗、衣服、脸蛋、房子、眼睛”等。
5.语法手段:语法意义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
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的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形态变化、内部曲折、重叠、语调、零形态。
6.语法范畴: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就是语法范畴。
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的聚合,语法范畴是意义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
7.音素:音素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8.音节:音节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9.语流音变:在一连串的语流中,音素之间、音节之间、声调之间会互相影响,以致产生音变现象,这种音变,叫做语流音变。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减音、增音、换位等几种。
10.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1.归并:又叫同一。
就是判明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不是同一个单位的过程。
12.词类: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词的标准,是词在语法上的区别性特征。
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介,无论是在言语交流中还是在书面文字表达中,语言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则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之间互动的学科,旨在探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方言学、社会变异、语言政策与规划等。
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差异,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语言变体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方言,方言是指特定地域或社会群体中使用的语言变体。
方言的存在与社会身份和归属感紧密相关,人们通过使用特定的方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方言的存在和使用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社会和地理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
此外,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变异。
社会变异指的是同一语言系统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因素在语言变异中的作用。
社会变异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语言规范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交流对象,因此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等方面。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这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还需要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即能够灵活地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行为规范。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专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语言学知识。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语言的结构是其意义的基础。
它关注的重点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语言中的音素、语法和句法结构等组成要素,揭示出各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性。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则,通过这些结构和规则,人们才能获得对语言意义的理解。
二、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是通过一套内在的语法系统来实现的。
生成语法强调句子的构建过程,它通过语法规则和转换规则,从句子的基本结构推导出各种句子形式。
生成语法理论在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其他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非简单的传达工具。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吸取灵感,研究人类使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在这个理论中,语言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主观构建,通过语言,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关注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强调社会因素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例如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语言接触等。
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
五、功能语言学理论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存在的工具。
它关注语言在交际和表达中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这个理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使用场景、语用规则和言语行为,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目的和作用。
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它反对将语言看作是刻板的结构体系。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运用和交互作用的学科,它结合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涉及到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语言变体、方言、社会身份、语言规范等。
本文将探讨社会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语言视为一种行为,强调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实施特定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使用语言表达请求、承诺、道歉等特定的意图时,我们所说的话语本身就具有行为的特性。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研究语言交际的目的和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
二、认同建构理论认同建构理论是社会语言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语言在社会身份认同中的作用。
根据认同建构理论,人们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风格、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些方言和口音可能与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的认同相关联。
认同建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场景中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并能够揭示语言与社会身份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被广泛应用,它研究了语言使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个体的语言使用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与家人、朋友、同事等紧密关系的社交网络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选择。
社会网络理论对于揭示语言在社交关系中的功能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语言规范理论语言规范理论关注语言规范化和规范认同的形成过程。
根据语言规范理论,语言规范是由社会群体内的权威人物和机构所推动和维持的。
这些规范通常涉及词汇、发音、语法等方面的约定,以及对于正确和错误的定义。
理解语言规范的形成和影响对于研究语言变化和语言使用的社会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框架。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教案大纲第一章:语言学导论1.1 语言与语言学定义语言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语言学的重要性1.2 语言学分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第二章:结构主义语言学2.1 结构主义语言学概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2.2 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层次结构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的规则与原则2.3 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鲁思·哈里森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第三章:功能主义语言学3.1 功能主义语言学概述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3.2 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知功能3.3 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罗杰·费尔盾迈克尔·阿诺德约翰·菲尔莫尔第四章:转换语言学4.1 转换语言学概述转换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转换语言学的基本概念4.2 语言的能力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词汇规则4.3 转换语言学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约翰·霍奇金森马克·拉宾纳第五章:认知语言学5.1 认知语言学概述认知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5.2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概念结构理论5.3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乔治·莱考夫约翰·泰勒尤里·施密特第六章:语用学与交际语言学6.1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语用学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6.2 交际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交际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语言交际的过程与要素6.3 语用学与交际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约翰·范德·沃尔赫伯特·帕克塞尔玛·舍尔第七章:社会语言学7.1 社会语言学概述社会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7.2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言语社区理论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语言变异与变化7.3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丹尼尔·朱克拉里·阿尔德海德珍妮特·费尔第八章:心理语言学8.1 心理语言学概述心理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8.2 语言的认知过程语言的理解与产生语言的习得与遗忘语言与思维的关系8.3 心理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与语言斯蒂芬·平克第九章:应用语言学9.1 应用语言学概述应用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9.2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直接法视听法交际法9.3 应用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奥尔曼斯蒂芬·克拉森罗杰·天使第十章:语言学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语言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语言学与技术的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学10.2 语言学的重要性与挑战语言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0.3 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人类语言能力语言学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促进语言学的普及与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语言与语言学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思维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活动。
语言学概论语yan学概论选择题1.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2.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
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社会契约说。
3.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4.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
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感叹说。
5.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6.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7.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8.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9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0.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1.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2.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13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14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5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16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多项选择题1.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
(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2.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1)社会的进步。
(2)社会的分化。
(3)社会的统一。
(4)国家之间的接触。
(5)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3.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1)语汇大大丰富了。
(2)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4)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5)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4.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1)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语言学流派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一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月,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人中,以俄罗斯人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大多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与超语言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比较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言理论的应用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捷克翼的会员中除马泰修斯,哈弗拉奈克外,著名的还有:特伦卡,温伽尔特,穆卡硕夫斯基,瓦海克,斯卡利奇卡,柯日奈克,何拉莱克,特罗斯特,奥别尔普法尔采,博尔道夫,诺瓦克,鲍利尼等。
布拉格学派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1928)上,第一次把他们的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该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叙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论纲》强调语言是一种功能体系,评价任何语言现象都应从它所达到的目的,所起的功能着眼。
1929年出版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1935年创办期刊《词和文》。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和支解,学会为振奋民族精神,合写了文集《关于语言和诗歌的读物》。
翻译的语言学派之交际理论派交际理论派(Communicative Theory)是翻译的语言学派中的重要派别之一,它是由丹麦语言学家路迪·杨森(Louis Hjelmslev)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交际理论派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是一种交际系统,交际是语言的基本动力和功能,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交际理论的核心概念交际理论派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概念:交际交际是指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语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的活动。
交际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同时还包括交际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文化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翻译过程中,交际双方的文化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翻译者需要了解并考虑文化差异。
上下位关系交际理论派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和结构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中的上下位关系,以保持信息的连贯与准确。
动态对等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交际理论派提出的一种翻译方法。
它强调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表面上的语言转换。
翻译的交际理论派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的交际理论派中,有一些重要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目的导向翻译交际理论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重目的导向,根据目标读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上下位关系的处理在交际理论派中,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中的上下位关系,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需要翻译者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对原文的深入理解。
文化因素的考虑文化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交际理论派强调翻译者需要了解并考虑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歧义。
动态对等的运用在交际理论派中,动态对等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它强调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字面上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