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3
2023-11-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和转归录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定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一种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症状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呼吸暂停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定义和症状发病率NRDS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病率较高,与胎龄、出生体重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有关。
死亡率NRDS的死亡率较高,尤其在严重病例中,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以上。
发病率和死亡率NRDS的主要病因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炎症反应、氧中毒等。
病因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陷,通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炎症反应可加重肺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
氧中毒也会导致肺损伤,影响肺泡发育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
病理生理病因和病理生理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如呼吸急促、发绀、鼻翼扇动等。
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与早产、多胎、低体重等高危因素有关。
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泡萎陷,双肺透亮度降低等。
临床诊断X线检查可见双肺透亮度降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纹理减少,肺泡萎陷,纵膈心影偏移等。
CT检查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充气征和肺泡萎陷,有助于明确诊断。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的通气和氧合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血液检查可了解患儿的炎症反应、贫血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0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03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一种机械通气模式,可模拟新生儿自主呼吸,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机械通气0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通过面罩或鼻导管向新生儿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以改善肺泡通气和氧合。
0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气管插管的基础上,通过呼吸机提供强制通气,以维持新生儿的呼吸功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吗,治疗方法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或缺陷所导致的肺泡萎陷和通气不足症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1)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或质量差(2)早产儿的肺泡发育不成熟(3)新生儿遭受窒息等各种不良影响(4)母体糖尿病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呼吸急促、快速浅表(2)发绀,氧饱和度下降(3)心率快,心音弱(4)喘鸣等呼吸道异常声音(5)胸部重度呼吸运动,双肺湿性啰音(6)极度疲乏或全身松弛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吸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吸氧治疗,以纠正氧饱和度的下降,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状态。
一般情况下,吸氧浓度控制在40-60%之间。
(2)机械通气对于呼吸急促、萎陷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有利于维持通气和气体交换,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等。
(4)其他治疗方法如输血、心血管药物、快速静脉补液、纠正代谢紊乱等等。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注意事项(1)切勿轻易拔管,以免造成二次通气不足和发生其他并发症。
(2)对于呼吸急促、发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的患者要及早进行监测和治疗。
(3)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时,要注意停药时间,以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损伤。
(4)患者应保持卧位,避免体位改变、抚摸等刺激,防止过度过度呼吸和并发症的发生。
(5)患者的饮食、营养等方面要足够细致,以缓解其营养不良的状况。
新生儿严重脑损伤要放弃吗,治疗方法一、新生儿严重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新生儿脑损伤指新生儿因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的情况,病情的轻重程度受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系指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者<5%,32-34周者为15%-30%,小于28周者为60%-80%.此外,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RDS的发病率也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本病是因为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PS)所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小于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壁与肺泡内气体交界处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张开,其半衰期短而需要不断补充。
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按照公式P(肺泡回缩率)=2T(表面张力)/r(肺泡半径),呼气时半径最小的肺泡就最先萎陷,于是发生进行性肺不张、导致临床上呼吸困难和青紫等症状进行性加重。
其过程如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回缩力增高)→半径最小肺泡最先萎陷→进行性肺不张→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增高→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持续胎儿循环)→肺灌流量下降→肺组织缺氧更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沉着→透明膜形成→缺氧、酸中毒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一种婴儿在出生后由于呼吸系统未能迅速适应空气呼吸而导致的呼吸窘迫症状。
该病旧称“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现已确认与ARDS不同。
NRDS主要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缺乏或缺陷造成。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表面上一种脂质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肺泡的稳定和肺泡内氧气交换,是肺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尚未充分分泌,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大,肺泡难以稳定,严重时可能出现肺不张、缺氧,甚至死亡。
NRDS可发生在早产儿和成熟儿,尤其是出生前产程不顺、胎儿窘迫或新生儿感染等高危情况下。
患病婴儿通常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通气、机械通气等治疗。
预防NRDS的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孕妇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尽可能延长妊娠期;同时积极采取呼吸系统成熟促进措施,如给予胎儿糖皮质激素等。
对于已经患病的婴儿,应尽早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辅助通气治疗,保持充分的氧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录1病因和发病机制CONTENTS2临床表现3诊断和鉴别诊断CONTENTS4治疗和预防定
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的两肺广泛肺泡萎陷损伤渗出的急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和剖宫产新
生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
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又称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RDS发病率为5%~10%,
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择期剖宫产新生儿RDS发生率为0.9%~3.7%§病因1.PS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2型上皮细
胞合成分泌,分布于肺泡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病因2.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因素①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早产儿→PS缺乏→RDS 病因PS的合成15周可检出PSmRNA24-25周开始合成35周迅速增多病因②剖宫产新生儿缺乏正常宫缩和应
激反应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减少肺泡2型上皮细胞分泌和释放PS不足缺乏产道挤压,肺液转运障碍RDS病因③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糖母胎儿血糖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糖皮质激素合成PSPS合成分泌受影响RDS病因④围产期窒息抑制肺泡2型上皮细胞产生PS 缺氧急性肺损伤酸中毒低灌注病因⑤PS蛋白功能缺陷SP-A、SP-B、SP-C基因突变或缺陷表达失败PS功能缺陷,PS不
能发挥作用RDS病因⑥重度Rh溶血病RH溶血病胰岛细胞代偿性赠生胰岛素分泌过多抑制PS分泌RDS发病病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泡萎陷进行性肺不张缺氧肺小动脉痉挛缺氧加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渗出,形成肺透明膜病PS功能缺乏肺动
脉高压保持肺泡扩张酸中毒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开放,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主要见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起病时间差别较大,生后1-2小时即发生
严重呼吸困难,有些1-2天发生,呼吸困难不严重,胸片呈湿肺表现,生后2-3天呼吸困难突然加重,胸片呈白肺。
剖宫产新生儿RDS生后数
小时即发生严重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表现为重症呼吸衰竭,给PS治疗后2-3小时内改善,但5-6小时后又非常严重,为PS依赖的治疗,
预后差,数天内死亡生后1-2小时出现呼吸急促,60次/分以上,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吸气性三凹征,青紫。
血气:PaCO2升高,PaO2下降,BE负值增加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高早产儿RDSPS蛋白缺陷RDS辅助检查1级两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毛玻璃样2级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延伸至肺野中外带3级肺野透亮度更加降低,心缘、膈缘模糊辅助检查4级整个肺野呈白肺合并症早产儿动
脉导管组织发育未成熟,常发生动脉导管开。
在RDS早期由于肺血管阻力高,易出现右向左分流,在恢复期肺血管阻力下降,出现左向右分流。
严
重RDS常发生肺出血,主要与早产、缺氧等因素有关1.动脉导管开放2.持续肺动脉高压3.肺出血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胎龄较小的早产儿R
DS患儿因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纯氧和机械通气,造成肺损伤,肺纤维化,导致BPD由于缺氧和酸中毒,RDS患儿易并发PPHN,发生右向左分
流,使病情加重,血样饱和度下降。
诊断依据病史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剖宫产儿<39周足月儿或晚期早产儿;继发性RDS有严重缺氧或感染等病
史,常见于足月儿,早产儿也可发病。
临床表现生后出现进行呼吸困难,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
继发性RDS有严重缺氧或感染等病史。
胸片早产儿
RDS两肺病变比较均匀分布,早期两肺野透亮度降低、毛玻璃样,严重者整个肺野呈白肺,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鉴别诊断0201湿肺胎
粪吸入综合征多见于过期产儿,生后见指甲、皮肤、脐带被胎粪污染而发黄,早期出现呼吸困难,气管内可吸出胎粪。
一般胎龄小于34周,发生的
可能性极低。
足月儿多见,以剖宫产娩出,羊水吸入及孕母使用镇静剂过多常见,其PS为成熟水平。
呼吸窘迫,呼气性呻吟少见,仅需短时间氧疗
,一般于24-72小时缓解,预后良好。
治疗2.机械通气1.无创通气CPAP常频呼吸机初调参数:R40-50次/分,PIP15-
20cmH2O,PEEP5-6cmH2O治疗药品选择:天然型、合成型给药时机:出现呻吟、呼吸困难,先使用无创通气,存在RDS证据给予PS治疗PS治疗给药剂量:最大剂量范围为每次50-200mg/kg给药次数:轻症----1次重症----2-3次,最多4 次给药方法:2种剂型,干粉剂和混悬剂,冷冻保存。
置于37℃预热,用前清理呼吸道,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仰卧位给药。
治疗4.体
外膜肺1.生后第1-2天液量控制60-80ml/kg第3-5天为80-100ml/kg2.代谢性酸中毒可给予5%NaHCO33.改
善循环用多巴胺3-10ug/(kg?min)5.支持治疗预防早产儿胎龄<35周,地塞米松6mg,q12h,一个疗程4次最佳时间:分娩前24h——7天给药剖宫产新生儿尽可能避免<39周择期剖宫产,35-38周必须剖宫产者,产前给予产妇1个疗程激素治疗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