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23.76 KB
- 文档页数:1
改良后3种灌肠方法治疗老年便秘的对比性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0T02:52:32.52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0期作者:张明红[导读] 研究对比老年便秘采取3种改良后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
张明红(云南省昆明安宁市中医医院云南安宁 650300)【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老年便秘采取3种改良后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确诊为便秘的120例老年病例,均于2021.01~2022.02期间就诊,以双盲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纳入40例做对比。
甲组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治疗,乙组采取不保留小量灌肠,丙组采取不保留大量灌肠。
对比三组排便效果、保留灌肠液时间、舒适度及灌肠液外流率。
结果:甲组排便有效率高于乙丙组(P<0.05);对比保留灌肠液>10min占比,乙组>甲组>丙组(P<0.05);乙组舒适度高于甲丙组(P<0.05);甲乙组灌肠液外流率低于丙组(P<0.05)。
结论:老年便秘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提升排便效果和舒适度,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便秘;灌肠;治疗效果对于老年人而言,老年性便秘可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长时间便秘可引发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心悸、头昏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直肠癌、结肠癌等,从而对老年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
目前在治疗便秘时,除了口服药物、增加活动量、调整饮食之外,最为常见的方式则为灌肠[3]。
因此本文则研究了老年便秘采取3种改良后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做以下阐述: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次抽取确诊为便秘的120例老年病例,均于2021.01~2022.02期间就诊,患者均龄(74.5±6.3)岁,范围64~85岁;性别为女60例、男60例。
将120例患者以双盲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纳入40例做对比,经统计处理基础资料,P值最终>0.05,则三组可比。
1.2方法甲组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治疗,采取一个注射器(20mL)抽取20mL开塞露,将一根吸痰管与注射器乳头连接,让患者抬高臀部约10cm,取左侧卧位,向肛门内插入润滑吸痰管,深度约15~20cm,然后缓慢注入开塞露,保留5~10min后排便。
改良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将一次性吸痰管用于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护理效果。
方法: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痰管用于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
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为6.37±1.12h,对照组为4.25±0.64h,经t检验(t=12.68,p0.05)。
1.2.2 灌肠液配制将柳氮磺吡啶彻底碾碎、充分溶解,仔细过滤,与锡类散一起加入生理盐水中,搅拌均匀,药液温度要适宜,正常健康成人直肠的平均温度是37.5℃[2],故药物的温度取37~38℃,低于34℃时肠蠕动减弱,功能降低,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3]且不适感增加,太热会损伤肠粘膜使溃疡加重,也加重不适感[4]。
药液容量不宜超过150ml,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150—200 ml,直肠内压力>7.3 kpa,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引起排便反应,不利于保留。
1.2.3操作方法:晚上、临睡前,遵医嘱给患者清洁灌肠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10 cm左右。
(1)对照组方法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5],全部操作所需时间为10~20min,嘱咐患者抬高臀部及双下肢150~200,后卧位休息;(2)观察组,将临床中使用的一次性吸痰管,石蜡油充分润滑后,由肛门插入7—10cm,将碾碎的药物用0.9%生理盐水100ml充分溶解后放入治疗碗中,用50ml的注射器边搅匀药物边抽吸,连接吸痰管的另一端,缓慢推入,直到药液全部推入。
灌毕,反折吸痰管,慢慢拔出,避免管子引流作用而带出药液致床单污染及药量不足。
1.2.4 观察项目(1)观察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即灌肠后至第一次排便的时间;(2)灌肠1次/d,连续灌肠10~14d后,根据临床症状及粪常规结果判定疗效,2周后,根据临床症状、粪常规结果、电子纤维结肠镜复查进行疗效判定。
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4-03-20T14:48:00.89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宋安慧孙小康何昭华[导读]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用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协助患者排便和排气的方法;也可借以灌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1]。
宋安慧孙小康何昭华峡江县人民医院江西吉安331409 【摘要】目的: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过程中不适,探索出一种高效、无痛的灌肠方法。
方法:将44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次性灌肠器灌肠法灌肠。
结果:使用传统灌肠法灌肠的病人出现边灌边排现象,不仅污染床铺、衣裤,而且灌肠后不能做短暂的保留,既达不到灌肠的目的,又给患者造成不适。
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次性灌肠器灌肠法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传统灌肠法;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法;效果比较Double cavity effect of balloon catheter enema with traditional enema method Song Anhui Sun Xiaokang He Zhaohu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ema,relieve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nema is unwell,explore an efficient,painless enema method.Methods 44 patients with cleaning ene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enema meth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double cavity balloon catheter + one-time enema enema enema method.Results using traditional enema enema method of irrigation and row phenomenon in a patient,not only pollute the bed,pajamas,and do a short retention after enema,both reach the purpose of the enema,and cause discomfort to patients.Conclusion using double cavity balloon catheter one-time enema enema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patient's comfort,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and easy to operate,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enema method;Double cavity balloon catheter enema method;Effect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32-02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用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协助患者排便和排气的方法;也可借以灌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1]。
简析改良式灌肠与传统灌肠的比较分析目的:分析改良式灌肠与传统灌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科长期便秘的73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灌肠方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4)和改良组(n=39),传统组予以不保留灌肠法,改良组予以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传统组有效的有27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9%,改良组有效的有37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5%,组间比较,P<0.05。
改良组患者的灌肠后保留时间、灌肠液外渗量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传统灌肠比较,改良式灌肠延长了保留时间,减少了灌肠液外渗量,提高了总有效率,具有应用价值。
标签:改良式灌肠;传统灌肠;应用价值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烦躁等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便秘还易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灌肠法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结肠内并注入液体,从而达到排气、通便的目的。
为探究改良式灌肠和传统灌肠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共选取73例便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的治疗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科长期便秘的73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灌肠方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4)和改良组(n=39),传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4.2±2.8)岁,改良组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年龄在(66.4±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传统组予以不保留灌肠法,即选取浓度为1%、温度为40℃的肥皂水置入500ml的灌肠袋内,先常规的排气,再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使患者保持放松,灌肠袋在距离肛门50cm左右,肛管插入肛门深度10cm左右,并在8-10min内完全灌肠完毕;改良组予以一次性吸痰管开塞露灌肠法,即先用50ml的注射器抽取30-50ml左右的开塞露后,连接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痰液管,常规排气后,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然后叮嘱患者放松,并插入患者肛门内,其深度在20cm左右,缓慢的将开塞露推入。
改良与传统清洁灌肠的比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给患者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
方法将肛肠科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改良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俯卧位,肛管插入长度20~2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 cm。
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次数、灌肠入液量、灌肠液外溢及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改良组患者的灌肠疗效及灌肠入液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灌肠时不良反应如灌肠液外溢、出血、腹痛、不适感的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同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清洁灌肠;体位;插管肛肠疾病患者术前或肠镜检查前一般需要清洁肠道。
采用传统方法灌肠时常遇到灌肠液外流,患者因反复多次灌肠而致腹痛、出血等。
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其肛门括约肌松弛,边灌边流,影响灌肠效果,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还会增加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晕厥的危险。
为了寻找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我科对灌肠法进行临床探究和改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与分组选择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入住我科的肛肠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对照组直肠癌6例,结肠癌29例,肠梗阻31例,年龄为58~92岁,平均(76.45±8.27)岁。
改良组直肠癌5例,结肠癌28例,肠梗阻33例,年龄为57~91岁,平均(75.37±8.16)岁。
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改良组采用原装生理盐水溶液(玻璃瓶装置)1000 mL加入开塞露40 mL,将去掉过虑器和针头的一次性连通管输液器1副插入输液瓶中。
妇科术前改良式清洁灌肠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插管长度、灌肠液体对肠道清洁度、术中胀气、灌肠次数、灌肠时刻、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效果。
方式将不归并直肠阴道瘘、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身体极度衰竭的82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刻短,次数少,术中胀气少,肠道清洁度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高,有明显的优越性;不同有显著性(P<。
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法,改良式清洁灌肠更能完全清洁肠道,明显增加每次灌肠入液量,减少病人多次灌肠的痛苦,术中胀气少,增加病人和手术医生满意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改良式清洁灌肠;效果临床上行子宫全切、次全切手术等以避免术中损伤及减少手术并发症,均需要清洁肠道。
清洁灌肠常规采取左侧卧位,可是,在操作进程中存在较多短处,如液体流入不顺畅,液体流入300~500ml时,患者即产生便意且无法忍受,不能不中断操作,让患者排便,致使反复多次灌肠,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浪费时刻,为了寻求省时快捷、节力高效的清洁灌肠方式,咱们于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82例清洁灌肠患者采取改良式清洁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我科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CINIII 等子宫全切、次全切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实验组行改良式清洁灌肠,对照组行传统灌肠法。
方式术前预备两组患者均于灌肠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晚进全流质饮食,术前12h禁食、8h禁饮。
同时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灌肠的目的和方式,说明灌肠进程,交代其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
操作方式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肛门深约7~10cm;灌肠液每次为%香皂水800~1000ml;实验组采取膝胸卧位,嘱患者跪于床上,两小腿平放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臀部举高,头偏向操作者,双手重叠枕于头下,肛管插入肛门深约20~22cm,灌肠液每次为生理盐水800~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