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作文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目前,作文教学可能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大都运用语言来描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愿望,甚至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却无法提起写作的兴趣,往往是“事倍功半”。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储备量大,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独特的优势,给教学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真正体现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为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创设一个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的愉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快捷、形象的感性材料及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能运用语言来描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甚至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却无法提起习作的兴趣。
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两三分钟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就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中产生写作的欲望。
二、整合资源丰富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往学生怕写作,首先就难在没有材料。
让学生写事,结果都是扶老爷爷过马路帮老奶奶提东西之类的事;让他们写人,不是老师深夜改作业就是妈妈半夜送我去医院的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不深,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就较少了,因而面对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常常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畏难的心理,把作文当成了一个包袱。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而且深刻的革命。
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把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样也面临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挑战。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把信息技术引进了语文教学中,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下面我就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作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初一学生的生活不可能有太多的积累,如何再现生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地学,充满激情地学,让学生有话可说,作文有东西可写,多媒体的视频技术为学生再现生活情景提供了可能。
例如,老师让学生写家乡的变化,因为初一学生小,他不可能知道家乡有什么变化,即使有一些,也只是道听途说,以至于写不出什么来,为此,我提前从网上查资料、找图片,然后把它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再现给学生,学生看得出了神。
“噢,原来的家乡黄土路,破砖房、老牛拉着破车在路上颠簸着……。
如今,红砖瓦房、洋楼林立、汽车穿梭一样在柏油马路上奔跑着,田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收割机在不停地旋转着……”生活的再现,使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作课件,相互欣赏我们在注重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注重其与学生个体参与的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系统探索互相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与多媒体的学习环境的结合,效果明显。
同时,允许学生参与,如辅导学生写秋天的一处景物,首先让学生从网络、图书、电视上收集资料,然后加上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用“图画”将景致制作成图片,再加上文字说明,有的还配上个人的解说词。
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让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摘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习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翅膀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界。
师生对它提不起兴趣,甚至对它避而远之,使得原本可以是欢畅的“心灵对话”变成了缺少生气的“一潭死水”。
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对此,笔者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信息技术弥补写作的“粮仓”如果作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无缝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思如泉涌”“话犹繁星”;反之,作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那不就为难我们的学生了吗?如何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空,让他们接触、体验生活,捕捉鲜活的生活素材。
如果我们引进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便捷。
苏教版六年级上习作四“选一幅自己感兴趣的剪纸,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如果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剪纸,可能一时半会儿选不到,或是有人对剪纸根本不感兴趣,让他选择就成了一句空话,那教师该如何处理呢?我做了如下一番努力:⑴在生活中和网络上精心选择图案美观、画面情节便于想象的剪纸,制作成ppt,让学生一一欣赏。
⑵在欣赏时,为了便于学生对画面整体把握,一方面慢慢播放画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述说画面意思,教师作适当补充,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剪纸,当场打印给学生,以便学生写作之用。
分析以上案例,不难发现,我们为学生做好了搭桥引路的作用,学生的困难教师了然于胸,用我们的挚诚和努力为他们精心选材,这样节省学生的时间,减小学生选择的坡度,并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打印给学生,让学生占有资料,在写作时亲近对象,抛弃了“无话可说”的烦恼。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利用板书、教材等工具分析写作话题,讲解写作技巧和写作方式,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较低,而在信息技术时代,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生作文语文贫乏,内容单调,就是因为他们的信息输入通道受阻。
现代信息技术较之以往的传统手段在这方面恰恰具有极大的优势,它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结集在一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较小的空间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
对于这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全方位刺激,学生的信息通道被打开,思维也就有了活跃的基础,真情实感就能源源不断的涌现笔端。
信息技术拥有图、文、声、像多种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生动直观的教学场景,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燃起探索的欲望,让学生把注意力都凝聚到语文作文课堂之中,配合教师的分析讲解,化难为易,让学生对语文作文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更好地领会和吸收,培养出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学生写春天的景色时,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对春天有一个大概的画面,但这个画面是松散的、模糊的,学生没有办法用语言具体而连贯的描述出来,甚至很多学生会对此产生无聊的情绪。
而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们可以有顺序、有画面、有细节地投入到对春天的观察和进一步想象中去。
此时信息技术不仅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官刺激,让他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时,更是让他们对春天的想象化模糊的面为点,而又化点成线,最终形成具体的画面。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去观察、去进行情感的体会和进一步的表达。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借助网络,收集丰富的写作及阅读素材,让学生多多阅读或背诵经典,并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促进大家学习的热情,努力在日积月累中打好写作基础。
信息技术下作文教学初探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它另辟蹊径,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冷漠、呆板的面孔,使作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为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也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此,我作了如下的尝试: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服务作文指导课1.以图文声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在作文指导课上,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环境优势,可以解决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通过多种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得历历如在眼前;使“静态”的变成“动态”的,甚至是现场的。
同时,声像资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
如多媒体的文字、图象和动画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听觉;交互式操作则更是发挥了学生的。
耳、眼、手等器官的协调作用。
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感悟作文话题;另一方面能够放松学生心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写作状态。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思考近年来,作文要求与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写时事作文也是很重要的,时事话题一般比较大,而学生忙于学习,对于重大的时事问题往往是有所闻但了解不深,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的泥潭。
我曾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
这个话题看起来简单,其实老师如果不很好地点拨,学生往往并不容易写成功。
为此,我利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1)我从网站下载了社会上父母为了子女而辛勤工作的画面和老师为了教好学生而忘我工作的事迹,作为学生的写作背景。
(2)通过分析父母、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让学生对此话题产生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写作的话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体验和认识,也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积累,从而更好地去选材、构思、作文。
二、利用信息技术,指导网上写作1.教给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收集材料的方法网络上的信息源是无限的、甚至是爆炸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无“米”与无“源”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摘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导致作文教学的落后,随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手段,把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唤醒学生内在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本文就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精神产品的独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然而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偏差,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效率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已二十五年,我深切感受到:写作已成为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大瓶颈,写作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短板。
对学生来说:大部分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无写作的冲动和兴趣;内容空洞,缺乏鲜活的材料;缺乏写作技巧;语言贫乏,有话写不出,表达困难;不见个性,少有创意;不见真情,多有无病呻吟。
这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对教师而言:本身写作理论及技巧欠缺,无法对学生的作文作深入的指导;缺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差,无效劳动多,特别是学生作文的评阅上,费力不讨好;写作训练的随意性强,没有系统,流于形式;教学手段简单,教学形式单一,“命题-指导-写作-批阅-示例”的模式一成不变。
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这就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过去看似高不可攀,令农村教师羡慕不已的多媒体已进入广大的农村学校,这对我们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善加学习,迎头赶上,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落后现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