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熔化与凝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1 KB
- 文档页数:4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義。
3.通過比較海波與蜂蠟的熔化和凝固過程,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熔化與凝固過程的區別。
4.會用圖線描述熔化和凝固的過程。
5.會查物質熔點表。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感知固體發生熔化都需要吸熱。
2.通過對海波、蜂蠟熔化過程的探究,知道判斷固體有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中資料的處理,瞭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
4.通過探究活動體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並感知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探究活動,形成對自然現象的關心和樂於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2.通過探究實驗過程,提高觀察和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在探究過程中提高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4.通過交流產生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重點1.探究物質熔化的過程;2.熔化時有沒有熔點是晶體和非晶體的一個重要區別。
難點探究物質熔化的過程。
[教材分析]本節是一節包含探究內容的課。
探究式學習是《標準》明確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
而本節課的探究活動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探究實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加強指導,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瞭解探究這種學習方式。
《教師教學用書》提出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來完成探究過程。
而我考慮到本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瞭解探究的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且海波的熔化過程中的溫度“階梯”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十分明顯,反而會誤導學生。
另外實驗時間比較長,再花費過多時間進行解釋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本節課我採用動畫來模擬實驗,把重點放在實驗的設計上,讓學生親身經歷設計的過程,來體驗探究的一般方法與過程。
[學情分析]對於熔化與凝固,學生在日常生活經常見到,但將其提升為物理規律還是第一次;且本節的主要學習方法是探究,是學生第一次較為系統地接觸探究。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二、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
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问题:(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二、新课教学:(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学生举例: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冰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冰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冰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
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
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通过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
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
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问: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先说熔化,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两种固体,一个海波,一个石蜡,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他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进行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实验仪器的用处及注意事项。
知识讲解: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候的温度晶体熔化特点:师:通过我们刚的出来的图像我们发现,海波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些差异,让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
帮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条件。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加热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逆向思维法: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以及危害。
与学生一起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引导学生由熔化过程思考凝固过程,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提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和危害有哪些?温A B CD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定义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4. 实验操作: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3.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5. 教师讲解:总结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解释。
6. 巩固知识:学生进行课后小测,检验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小测: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种熔化和凝固的物质(如冰、蜡烛等),计时器,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2. 第2周: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第3周:讲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巩固练习。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4. 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熔化和凝固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导学生了解熔化现象。
2. 新课: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道路结冰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业中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熔化和凝固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观察冰雕作品的制作和融化过程。
3. 开展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研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试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试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头1分钟观看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索: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留意事项:(1)留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肯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汲取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汲取热量,温度上升。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连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连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连续熔化?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