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4.99 KB
- 文档页数:3
人性的弱点心得体会样本人性的弱点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深刻的主题,涉及到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研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等领域的知识,得出了以下对人性的弱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人类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弱点。
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置于首要位置,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导致我们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敏感性,容易忽视他人的存在和权益。
在人际关系中,这种自我中心往往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自我中心的弱点,并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其次,人类普遍存在着情绪的弱点。
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表现出过激的行为。
情绪的弱点需要我们学会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人类还存在着依赖性的弱点。
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很难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这种依赖性使得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无法有效地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人类的弱点还包括冲动和欲望的驱使。
我们往往会被短期的利益所吸引,忽视了长期的影响。
这导致了许多不负责任或不理智的行为,例如沉迷于消费和享乐,追求即时满足而忽视未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律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学会权衡利弊和追求长远的目标。
另外,人类还存在着缺乏自我认知的弱点。
我们往往难以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能力,容易迷失在外界的期望和标准中。
这导致了对自己的不自信和迷茫,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和自我探索,建立起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来指导行动。
最后,人类的弱点还包括缺乏同理心和宽容。
我们往往倾向于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举例生活中思维定势、刻板印象的例子并解析例子逻辑学何谓思维定势,指的某个人对待某件事根据以往经验形成固定化思维模式,不能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事务的思想过程。
老人常说“经验主义害死人”,古人有按图索骥找到蟋蟀的笑话,也有纸上谈兵的亡国之耻。
经验固然重要,可以形成某种做事的准绳,实现固定化的套路模式,在事务执行过程中形成防范性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双重关,但规范性准绳主要针对事务执行大背景下的行为规范,而往往现场千变万化,针对特定情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才能保证规则的灵活灵用,提升办事效率。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因貌取人的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外表俊秀、儒雅,我们习惯性认为对方是一个好人,没有坏心眼。
而另外一个人外貌丑陋,贼眉鼠眼,可能这个是作奸犯科的人,我们平常人有这样的粗浅的认识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根据这些外在的条件去判定一个人有罪或者无罪,那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结论,我们必须深入调查,以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查取证以及人与物核实结果去评判,这样的结果才会显得客观公正。
思维定势的逻辑性往往体现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逻辑关系,比如根据条件A产生结果B,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会产生条件A与结果D之间新的关系,这是由于在条件C的背景下才会产生结果D,相当于在条件A和条件C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结果D。
而陷入思维定势的我们往往见到条件A,就本能的推测到条件B,而不注重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得到了错误的结论。
经验在某种情况下的确能加快事务的执行效率,推动事务快速前进,但是经验主义往往害死人,让我们按照惯性思维处理事情的时候得到残酷的后果,往往这种后果的致命的,因此我们应摒弃固定思维某事,在新的环境下,综合衡量各类因素的影响,有的放矢,形成综合考量结果,提升办事质量与效率双重关,才能实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性别歧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在职场、教育领域中有所体现,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即使在当今进步的社会中,性别歧视仍然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从家庭、媒体、社交互动等多个方面,对性别歧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探讨。
家庭环境是性别歧视的温床之一。
在很多家庭中,男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优待,而女性则被限制在传统的家务劳动中。
家庭成员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会限制孩子们的发展空间。
男孩被鼓励要勇敢、坚强,女孩则被灌输要温柔、体贴。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也传递了性别歧视的信息。
媒体对性别歧视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渠道常常推崇男性的英勇、成功和力量,而将女性的形象局限于容貌、柔弱和依赖。
特别是一些婚恋真人秀节目,强调女性的婚姻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将女性定义为需要被挑选的对象,这进一步加剧了性别歧视的观念。
社交互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暴露性别歧视的地方。
在一些聚会或聚餐中,男性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被动地依附在男性之后。
对女性的言行举止也常常受到严格的规范,而男性往往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此外,在一些工作场合,女性往往被视为辅助性角色,而男性则主导着决策和管理层面的事务。
这种社交互动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不公平,也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
为了减少性别歧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育是改变态度和意识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性别平等意识,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尊重、平等对待男女性别。
其次,媒体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避免过度强调性别差异,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多元的形象。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鼓励女性参与更广泛的领域,推动性别平等的进步。
总结起来,性别歧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普遍存在的。
家庭环境、媒体影响和社交互动都是导致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在教育、媒体和社会各方面都需要付出努力。
只有当我们共同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创造一个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社会氛围,我们才能迈向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世界。
谈谈生活中的刻板印象中文摘要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负面的。
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消除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从提供正确的观念、塑造有利的环境、丰富反刻板印象的信息和个人努力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刻板现象、事例、对策第一章引言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诚心诚意与人交往,却被人当成了区别对待的对象;有时自己与人交往时,也免不了将以往经验往别人身上套,结果却误解了对方,使其遭受伤害和委屈。
这种种现象,不仅不利于良好的交际氛围的形成,而且还会破坏已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这些难堪和尴尬局面的形成,除了因不了解交际对象的背景而选择的交往方式不当外,受“刻板印象”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道德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跨文化交际中,情况更为复杂。
人民面临的是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拥有与本民族文化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结果损失的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面子问题,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章刻板印象概述第一节定义及意义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所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也是社会认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①。
这一术语是1992年Li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认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②。
关于刻板印象作文你有没有发现,咱们生活里到处都是刻板印象这个小怪兽在捣乱呢?就像一个顽固的小老头,总是按照自己那一套老掉牙的想法去评判别人。
比如说吧,一提到男生,很多人就觉得男生必须得是那种五大三粗、大大咧咧,对什么时尚啊、精致生活啊一窍不通的“糙汉子”。
可实际上呢?我就认识好多男生,那精致起来比女生还讲究。
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搭配衣服,知道哪种香水适合不同的场合,还会把自己的小窝布置得超级温馨。
我有个男性朋友,他的房间里摆满了绿植,墙上挂着艺术画,每次去他家我都自愧不如。
但是,就因为这种刻板印象,很多男生要是表现得精致一点,就可能被人说“娘”,这多不公平啊。
再说说女生吧。
好像在很多人眼里,女生就应该是文静、柔弱的,数学、理科肯定不如男生好。
这可就大错特错啦!我上学的时候,班上的数学学霸就是个女生。
她解题那速度,比好多男生都快,思路还特别清晰。
而且,现在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工程领域,都有超级厉害的女科学家、女工程师。
她们可一点都不柔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那是披荆斩棘,和所谓的刻板印象中的女生完全不一样。
还有地域刻板印象呢。
一说起东北人,有些人就觉得他们都是大嗓门,说话自带段子手属性,还特别能喝酒。
当然啦,东北朋友确实热情豪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啊。
我有个东北的同学,他就特别腼腆,说话轻声细语的,滴酒不沾。
反过来,提到上海人,有人就觉得他们很精明、小气。
可我在上海遇到的很多人都特别大方、热情好客。
这种地域刻板印象就像给每个地方的人都贴了个标签,完全忽略了每个人的独特性。
这种刻板印象啊,就像一个笼子,把大家都关在里面,让人们不能自由地做自己。
它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判断,也会给被刻板印象定义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比如说那些想当护士的男生,可能就会因为“男生不适合当护士”这种刻板印象而遭到家人或者朋友的反对。
而想在理工科有所建树的女生,也可能因为性别刻板印象而失去一些机会。
我们得想办法打破这个笼子啊。
名词解释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某个地区等的固定、片面、偏见的看法或观点。
刻板印象通常是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只凭个人经验或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而产生的,往往是无科学依据的。
刻板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人们常常将某个职业群体定义为“工作狂”、“懒散”或“贪婪”等,不顾这些职业群体内的个体存在差异,并且往往忽略背后的环境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
刻板印象还可以体现在对某个地区的看法上,例如将某个国家的人民刻画为“懒惰”、“冷漠”或“粗鲁”等,而忽略了这个地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刻板印象的形成常常源自媒体的渲染、社会经验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
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往往通过选择特定的片段、事件或人物来形成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
社会经验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中所积累的观察和经验,有时候由于个体经验的局限性,会导致对他人或群体产生刻板化的印象。
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也是导致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等社会化环境中,人们通过观察、模仿和传承来形成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
刻板印象的存在对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刻板印象的存在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困境。
当某个群体或个人被刻画为某种特定形象时,他们常常受到偏见和歧视,并且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其次,刻板印象也会局限个体自身的发展。
当个人承受刻板印象所带来的压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符合刻板印象的行为,而对自己真实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压抑和否定。
此外,刻板印象还会在社会整体层面上导致社会的分化和融合困难,增加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问题。
为了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个人和社会应该鼓励多元化、开放性的观点和态度。
个人可以通过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群体的个体,以实际经验来修正和更新自己的刻板印象。
同时,社会应该推动公平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的观察能力,以减少刻板印象的形成。
媒体也应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制造和传播刻板印象。
刻板效应的生活例子
刻板效应是人们在思考、行为和判断时,对他人或自己的特定特征或行为表现持有的一种固定、片面的刻板印象。
下面是十个生活中常见的刻板效应例子:
一、性别刻板印象: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男性不适合从事某些家务工作。
二、年龄刻板印象:老年人不适合从事新技术,年轻人不够成熟。
三、种族刻板印象:某些族裔的人不够聪明或不够勤奋。
四、职业刻板印象:某些职业的人不够聪明或不够勤奋。
五、地域刻板印象:某些地区的人普遍素质低下。
六、外貌刻板印象:看起来丑陋或不够时尚的人不够优秀。
七、饮食刻板印象:素食者不够健康,吃肉者不够环保。
八、教育刻板印象:某些学校的学生普遍成绩不好或不够优秀。
九、宗教刻板印象:某些宗教信仰者不够理性或不够宽容。
十、政治刻板印象:某些政治派别的人不够理性或不够爱国。
以上是十个常见的刻板印象,在生活中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刻板印象
的存在,并尽可能避免这些印象对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偏差无处不在,它们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判断和决策。
了解这些认知偏差,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尽量避免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人类常见的十大认知偏差。
一、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能够支持自己现有信念和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曲解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比如,当我们坚信某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好时,我们会更关注它的优点,而对其可能存在的缺陷视而不见。
这种偏差使得我们很难客观地评估事物,容易陷入固执己见的困境。
二、可得性偏差可得性偏差是指人们往往根据容易回忆起来的事件或信息来评估其发生的概率或频率。
例如,在评估飞机和汽车哪种交通工具更危险时,如果近期媒体频繁报道飞机失事的新闻,我们可能会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而忽视了汽车事故发生的频率实际上更高。
三、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某个事物是否属于某个类别时,往往根据该事物与所属类别典型特征的相似程度来判断,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比如,当一个人穿着得体、举止优雅,我们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成功人士,而忽略了他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或其他问题。
四、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初始信息或参考点的影响,即使这些信息与决策本身无关。
比如,在购物时,如果商家先给出一个较高的原价,再给出一个较低的折扣价,我们很容易被原价这个“锚”所影响,觉得折扣价很划算,从而做出购买的决定。
五、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个问题,由于表述方式的不同,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例如,描述一种手术方案时,如果说“手术的成功率是80%”,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手术;而如果说“手术的失败率是20%”,人们可能就会变得更加犹豫。
六、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大于获得同等收益时的快乐感。
比如,让人们在“确定获得 100 元”和“有 50%的机会获得200 元,5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之间做选择,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因为他们害怕失去那 100 元。
谈谈生活中的刻板印象中文摘要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负面的。
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消除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从提供正确的观念、塑造有利的环境、丰富反刻板印象的信息和个人努力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刻板现象、事例、对策第一章引言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诚心诚意与人交往,却被人当成了区别对待的对象;有时自己与人交往时,也免不了将以往经验往别人身上套,结果却误解了对方,使其遭受伤害和委屈。
这种种现象,不仅不利于良好的交际氛围的形成,而且还会破坏已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这些难堪和尴尬局面的形成,除了因不了解交际对象的背景而选择的交往方式不当外,受“刻板印象”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道德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跨文化交际中,情况更为复杂。
人民面临的是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拥有与本民族文化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结果损失的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面子问题,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章刻板印象概述第一节定义及意义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所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也是社会认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①。
这一术语是1992年Li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认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②。
刻板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英语作文Stereotypes can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刻板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Firstly, they can limit people's potential by predetermining their 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首先,刻板印象通过预先判断个体的能力和特点,限制了人们的潜力。
This can lead to underrepresentation of certain groups in fields lik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这可能导致某些群体在教育、就业等领域代表性不足。
Secondly, stereotypes can foster discrimination and prejudice. 其次,刻板印象会助长歧视和偏见。
They can lead to unfair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ir perceived group identity, creating social divides and conflicts. 它们会导致个体因被感知的群体身份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从而引发社会分裂和冲突。
Moreover, stereotypes can be self-perpetuating.此外,刻板印象还具有自我强化的特点。
Once a stereotype is established, it can be difficult to break, as it becomes ingrained in people's minds and shapes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一旦刻板印象形成,就很难打破,因为它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互动。
刻板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最近大热的电影《疯狂动物城》中,故事的背景设置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经几万年的进化,已经消除差异,和平共处。
主人公小兔子朱迪,她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警察,保卫动物城的居民。
但是,她的父母对此却忧心忡忡,他们对她说“你是一只小兔子,在家里种胡萝卜卖胡萝卜就是最好的未来。
”朱迪没有放弃,长大后她来到警官学校,队友嘲笑她只是一只兔子,教官告诉她“过不去这个沙尘暴,你就死了!”“冲不上这座冰山,你就死了!”后来,朱迪日夜苦练,最终以全校最优异学员的身份进入警局。
但是,警局里全部都是身材高大魁梧的牛警长,象警官,连贪吃的文职警官都是一只豹子。
这里是食肉动物的主场。
身材矮小,浑身暖融融的小兔子,即使是警官学校里可以打败狮子老虎大象的最优学员,在这里你依旧只能做做贴罚单这种简单的工作。
情况的转折出现在接连的动物失踪,调查到最后竟然发现失踪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且失踪前莫名其妙变得凶残暴戾。
因为安迪的口误,事情被媒体描述为“食肉动物有退行现象,随时有可能狂暴发作,肆意伤害别人。
”于是全城恐慌,食肉动物不敢上街,食肉动物的店铺被砸,关门停业,警员不再受到民众的信任,城市的安保系统濒临崩溃。
就连市长都被迫下台,交由“温顺”的羊副市长任职。
后来的后来,真相大白,这一切都是受尽压迫的羊副市长连同她的羊部下一起策划的。
她在抓捕安迪时候说到“他们总说温顺可爱愚蠢笨拙我受够了!来吧安迪,我们是同类,我们身材矮小,即使能力足够依旧得不到重视。
我需要你,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权利颠倒,现在是我们哺乳动物的时代!”
这一切,是不是似曾相识?
作为女人,在“温柔”“听话”“可爱”的期待中成长,茫然面对“弱小”“迟钝”“敏感”的评价,最终在“妥协”“刁难”“家庭”中迷失;
作为男人,在“高大”“强壮”“责任”的期待中成长,茫然面对“蛮横”“冲动”“情商低”的评价,最终在“压力”“父母妻儿”“自我”中迷失;(这里只做举例,并不全面,勿喷。
)
这些,都是刻板印象。
或者说贴标签。
人类的大脑也是会偷懒的,它总接触同一类人,总也处理类似的事情,那么它就会给这群人这类事做一个“标记”,下次遇到相同的境况就可以直接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快速有效。
近几年,也有很多热门标签:90后,女博士,啃老族,宅男,背包客,女汉子,奥迪车主,河南人……标签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他只
是一个归类,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
举例,如果说最早时候大家提到“奥迪车主”更多的是羡慕的话,近几年的公众和媒体对“奥迪车主”真的是充满了满满的恶意。
直观感受就是,简单的追尾事故,甚至都不会出现在主流新闻网站上,即使新闻播报了,也是简单描述“某面包车,某越野车”,但一旦涉事的是奥迪车,那题目大多都会标记“某奥迪车”,聪明敏锐的媒体捕捉到了公众对驾驶豪车、公车等的人都有钱跋扈又冷漠的刻板印象及隐藏的恶意,刻意将其放大,引起话题,收获点击率。
暂且不做的道德评判,但这一场景是不是很类似电影中安迪失口说出“发疯的”都是食肉动物这一点,继而媒体不断强调,激化了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憎恨排斥呢?反思我们今天一味跟着媒体的引导,会激化哪两方的矛盾呢?是不是前几年还觉得要努力踏实工作挣钱,这几年就开始躲在网络后面大肆谩骂有钱人多背信弃义,冷漠无情,飞扬跋扈呢?社会,正因为那小小的刻板印象,微弱的恶意,慢慢发生变化。
这是社会大环境,再说回个人。
电影中跟安迪搭档的狐狸尼克,遇到安迪时候他是一个倒卖二手冰棍的商贩,不光彩的地方在于他的冰棍都是在商店骗来的。
安迪被迫与他一起合作查找动物失踪的真相,过程当中她发现尼克是一个有勇有谋,善良热心的狐狸。
两人慢慢建立起信任,尼克告诉安迪,他很小的时候单纯可爱,希望跟所有的小动物成为好朋友,但是班里的小动物合伙欺负他,说他就是一只狡猾奸诈的狐狸,永远都不会变好,变好也肯定是为了欺骗别人。
尼克哭着离开,下定决心,既然你永远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那又何必逼迫自己,就变强大变奸诈,让他们都害怕,都离得远远的,只要自己不再受伤。
举个社会学上面的实验做例子吧。
在美国,不同的种族团体在学业测验上的成绩存在差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就证明了白人比黑人更聪明么?Steele和Aronson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其中有一个因素是情境因素,即刻板印象影响了黑人被试的实验成绩。
实验过程中,黑人学生发觉自己处在一个高度评价式的教育情境中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因为害怕自己答错之后会印证别人对于“黑人智力比较低”的刻板印象。
这样的恐惧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测验成绩。
而白人学生没有这种恐惧情绪,测验更容易展现出她们真实的能力。
因而,刻板印象固然可以在必要时候给予我们发现“危险”的信号,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故步自封,仅仅依靠刻板印象就做出判断,很容易产生误会,甚至影响别人的一生。
我们再来看一遍“偏见”的定义吧,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起源于我们仅仅依靠不充分或者是不正确的信息就对别人做出判断。
为了消除偏见,减少社会的矛盾,是不是以后我们都可以
“三思而后行”尽量收集更多更客观的信息之后再做判断呢?
希望我们的社会可以更加美好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