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术
- 格式:ppt
- 大小:832.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2年8月作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 )所引起,鳞状细胞癌较为多见,腺癌次之[1]。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措施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为辅,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疾病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摘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37例宫颈癌Ib ~IIb 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为初治。
患者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年龄(47.1±11.8)岁,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其中鳞癌29例,腺癌8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臀部垫高,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全麻。
在患者腹部正中或左侧进行切开,做大约为15cm 的切口之后将腹壁逐层打开,用止血钳将双侧子宫角提起,游离周围血管和神经之后用湿纱布将肠管等腹腔组织排垫。
之后将子宫圆韧带的中外1/3处用止血钳钳夹,固定好之后将双侧圆韧带进行缝扎,离断髂总动脉并用钛夹进行止血,将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分离出来,然后用止血钳钳夹两侧并进行缝扎。
根据患者需求,如果需要保留卵巢,则将子宫和卵巢之间的固有韧带进行离断以便保留输卵管和卵巢,具体情况视患者需求和病情而定,如果出现局部转移需要进行卵巢切除的患者则进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术。
之后依次进行双侧淋巴结的清扫,从髂总淋巴结至髂内淋巴结进行逐层清扫,直至髂内动脉的分支处之后进行子宫动脉的结扎,在此处进行子宫直肠腹膜的切开和反折。
游离输尿管,将周围组织残余进行清扫之后分离直肠和阴道,将直肠隐窝暴露在手术视野,在靠近髂骨的地方将髂股韧带进行离断之后缝扎,用双手将膀胱轻轻下推,在主韧带前方找出膀胱侧窝之后将主韧带离断并缝扎。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广泛子宫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RH)及盆腔淋巴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包括宫体、宫颈、宫颈旁组织和部分阴道的广泛切除,由于广泛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较广,术后1/3患者并发膀胱、直肠及阴道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中切断或损伤了支配膀胱和直肠的盆腔自主神经。
因该术式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留膀胱植物神经的手术越发受到重视。
该文对近十年来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ever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的优势及临床进展予以综述。
一、NSRH的历史背景最先在宫颈癌手术中提出保留盆腔神经想法的是日本学者冈林。
1988年Sakamoto等[1]将该术式命名为“东京术式”。
Yabuki等[2] 首先提出术中需注重神经走向和输尿管密切关系。
还是日本学者,Fuji等[3]提出的“十字交叉”,也为该术式提供了简化步骤,得到各国专家的认可及并快速推广。
今年来我国学者也不断研究及推广该,陈春林等[4]提及系统全面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提出了“宫颈周围立体环、盆腔神经三角”]等新的解剖学概念,将NSRH进行了改良命名为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ystemat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SNSRH)。
2010年,梁志清等[5]提出“间隙解剖概念”用于该术式的解剖学基础和重要手术路径。
李斌等[6]在“神经平面”理论基础上报道了NSRH 的改良术式,又称保留神经平面的RH,既可保持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又简化了手术步骤。
二、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包含有传入及传出两个通路:均主要由交感神经(腹下神经、骶前神经),副交感神经(盆神经)以及体神经(阴部神经)组成。
交感神经起自于T11-L2或L3的胸腰段,横穿腰神经节并加入到骶前神经,形成下腹上丛,继续下行分成左右腹下神经两支,最后与盆神经汇合形成下腹下丛,并发出分支支配膀胱颈部,交感神经兴奋阴部神经兴奋后通过肌肉收缩对控尿有重要作用,可关闭中段到远端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