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 3.1 公民基本权利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0.84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公民基本权利”,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权利的概念、种类和内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行使,以及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的原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还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种类和内容,理解公民权利的保障和行使,以及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的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种类和内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行使,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的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公民权利的意义和价值。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保障和行使,以及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的原则。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案例材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材料:制作或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法律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
刘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精选文档《公民的基本权益》教课设计设计——仙游海平中学杨棋明内容简析:本框由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公民的政治权益和自由,第二目主要讲人身自由,第三目主要讲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益。
教课目的:1、感情、态度、价值观:明确公民享有宽泛的基本权益,自觉培育权益观念,学会正确履行权益。
2、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理解公民权益是宽泛而同等的。
3、能力目标:能够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益。
教课要点:认识公民的基本权益教课难点:理解公民权益是宽泛而同等的新课导入各抒己见话权益阅读课本P32案例——小云一家的生活他们享有哪些权益?1、小云上学,表现她享有__________2、妈妈入选人大代表,表现她享有 __________3、爸爸妈妈上班,表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4、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表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新课讲解环节一:小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体:我国年满十八周岁,不分年纪、种族、性别、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状况、居住限期,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益的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益,履行这项权益是公民参加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问:以下的人群享受我国宪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并说明原由?展现图片:分别是:外国人、小学生、农民工、少量民族、被剥夺政治权益的人小结:政治自由展现图片内容:言论、第一版、集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充足表达自己的意向。
小结:监察权内容:我国公民关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责备和建议的权益,关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纪渎职行为,有向相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指控或许举报的权益,但不得假造或许扭曲事实进行诬陷诬陷。
意义:公民依法经过各样门路和形式履行监察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权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引入案例:1、盘古市场清晨蔬菜摊乱摆,甚至在马路边上摆放,严重影响了仙葫的交通次序和安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基本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监督权等,以及这些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让学生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权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中如何运用公民基本权利,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引导学生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权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民基本权利》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较片面,容易将权利与权利之间相互冲突,缺乏全面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情景模拟素材,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讨论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锻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2.3.1 公民基本权利一、学习目标1、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3、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二、学习任务1、第一目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一:完成下列活动,理解政治权利和自由。
【学生抢答】早上,小云爸爸妈妈去上班并且妈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已退休领取养老金的爷爷奶奶去公园散步,小云去上学。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小组抢答】阅读课本P33的材料,小岩爸爸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选举。
小岩和爸爸就有关选举投票说出了各自的想法。
分析问题:1)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2)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知识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小组探究】请在【课堂讨论区】。
阅读课本P33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思考:结合图片、材料,想一想如何监督权力的行使?知识小结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有哪些?(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第二目人身自由活动二: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理解人身自由权。
【小组抢答】思考: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小组探究】1请在【课堂讨论区】。
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在屈臣氏公司的一家超级市场连锁店购物。
在离开时,防盗铃骤响,商场女保安将她带入地下室进行搜身检查,女保安用手提电子探测器对女大学生进行全身检查后,探测器测出其髋部带有磁信号,女保安当即要求女大学生脱裤检查。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公民基本权利》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和正确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民权利的含义、分类和保障,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权利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权利的行使和维护可能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公民权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让学生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和正确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正确行使和维护权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及其含义。
2.教学难点:权利的正确行使和维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对公民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宪法条款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权利?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公民权利?2.呈现(15分钟)呈现各种公民权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权利及其含义。
如: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当事人如何行使和维护权利,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否合法。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正确行使权利的要求。
5.拓展(5分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引导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行使和维护权利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
一、学习目标
1.熟记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熟记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及其地位。
3.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二、自主预习
1.和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使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人身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只有在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禁止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公民的身体。
4.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等。
5.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
三、合作探究
近日某市物价局举行了重新核定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听证会,对市教育局提出的“重新核定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方案”进行听证。
多数代表对重新制定我市高中学费收费标准的方案表示赞同,也有部分代表提出了不同看法和需要修改完善的建议。
(1)在听证会上,代表们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公民行使这一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四、随堂演练
1.“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①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②权利和义务总是一致的③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
④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星期天,小红、小丽两位同学到某商店买学习用品,在他们付完钱,准备离开的时候,营业员怀疑他们偷东西,并强行对他们搜身,结果一无所获。
据此回答2—3题。
2.商店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两位同学的()
A.人身自由权
B.肖像权
C.政治权利
D.经济权利
3.面对营业员的行为,两位同学的正确做法是()
A.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认倒霉
B.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找个朋友将商店营业员痛打一顿
D.反正我们没偷,随便你怎么搜
4.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教育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5.当你遇到下列情景,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简要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1)你所在的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混乱,很多人对此非常不满。
正确做法:
理由:
(2)你的好朋友在某游乐场游玩时因游乐设施质量问题造成重伤。
正确做法:
理由:
五、课后反思
自主预习
1.选举权被选举权
2.最基本最重要
3.非法拘禁非法搜查
4.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5.基础
【答案】
合作探究(1)批评建议权或监督权。
(2)①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③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以及当面反映意见。
随堂演练
1.B
2.A
3.B
4.D
5.(1)正确做法: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写信到报社或“市长信箱”投诉。
理由:我们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2)正确做法:建议朋友的家长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该游乐场作出赔偿。
理由: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