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热ppt
- 格式:ppt
- 大小:822.50 KB
- 文档页数:24
《水是怎样热起来的》热量入水,温暖之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的加热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现象。
无论是烧水煮饭、洗澡取暖,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工艺,都离不开让水热起来这个过程。
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水究竟是怎样热起来的呢?这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原理。
要理解水是怎样热起来的,首先我们得从热量的传递方式说起。
热量的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指由于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使得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
当我们把盛有水的金属容器放在火上加热时,金属容器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温度迅速升高,然后热量通过金属容器壁逐渐传导给内部的水。
金属通常是良好的热导体,能够较为高效地将热量传递给水。
不同的材料热传导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银、铜的热传导性能就比铁、铝要好。
热对流则是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当水被加热时,底部受热的水会膨胀、密度变小,从而上升;而上方较冷的水密度较大,会下沉补充。
这样就形成了水的对流,使得热量能够在水中快速传播。
在烧开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水在锅里翻滚,这就是热对流的明显表现。
热辐射则是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热量的方式。
太阳的热能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地球的。
但在一般的水加热过程中,热辐射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一说水在被加热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
当热量传递给水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动能增加。
这就表现为水的温度升高。
当我们使用炉灶加热一锅水时,火焰的热能首先传递给锅具。
锅具的温度升高,然后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与它接触的水层。
这部分水受热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碰撞更加频繁。
随着热量的不断传递,越来越多的水分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水温逐渐上升。
在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的升高并不是均匀的。
通常情况下,靠近热源的部分水温升高得更快,而远离热源的部分则相对较慢。
这就导致了水内部存在温度梯度。
小学科学第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是物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 掌握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物理特性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概念及特点。
2. 实验方法的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铝制勺子、锅、火源等。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冷、热和温热的物体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向学生提问:“你们曾经在哪些情境中感受到水的温度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Step 2:探究水的热传递方式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热传递方式的实验。
2. 第一组:在实验器材中加热水,用水银温度计测试水的温度变化。
3. 第二组:用烧杯盛满冷水,将冷水注入另一个烧杯并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4. 第三组: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特点。
Step 3:理解水的热传导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2. 进行热传导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入热水中,观察铝制勺子的变化。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4:理解水的热对流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液体或气体中物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2. 进行热对流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入温热的水中并观察。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5:理解水的热辐射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辐射是热量通过辐射传递的过程,不需要物质介质。
2. 进行热辐射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在火源上加热。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6:复习与总结1. 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用自己的话总结水的热传递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热传递方式?”3.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热起来吧
顶着耀眼的阳光
我在街头奔跑著
你像平时一样地拍打我的肩头却从来不曾挽上我手臂
不知从何时开始
我毫无理由地迷恋上你
我的眼睛总是追寻着你
离不开你
我已经无药可救地
好想大声说爱你
试着去改变明天
打破逐渐冻结的时间
我好想大声说我喜欢你
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吧
希望你能接受我这热切的思念i越过热闹的桌间
嘎嘎作响的地板
我无意间沈醉在你的眼神里彷佛正在恋爱一般
为你而剧烈跳动的心已不再说谎
到底要到何时
才能改变这令人不耐烦的朋友关系
我想得到你
我想确认彼此的心
i take you away好想大声说爱你
什么我都不管了
我只想找出能融化你心的话
i我好想大声说我喜欢你
今天我不回家
让我们结束仅仅彼此注视的日子吧
i wanna cry for you !
试着去改变明天
打破逐渐冻结的时间
我好想大声说我喜欢你
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吧
希望你能接受我这热切的思念
i wanna cry for you
以上就是关于热起来吧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水热之谜,科学揭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烧水来泡茶、煮汤、洗澡等等。
看着水从常温逐渐变热,直至沸腾,这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原理。
要弄清楚水是怎样热起来的,首先得了解热的本质。
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
当我们给物体加热时,就是在向它传递能量。
那么,这种能量是如何在水中传递,从而使水热起来的呢?这就涉及到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我们把水壶放在火上加热时,壶底直接与火源接触,壶底的金属原子受热后振动加剧。
这些振动的原子与相邻的原子相互碰撞,将能量传递过去。
这样,热能就从壶底逐渐向上传导,使得靠近壶底的水先热起来。
对流在水的加热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底部的水受热后,它的密度会变小,从而向上浮起;而上方较冷、密度较大的水则会下沉。
这样就形成了水的对流,使得热量能够在水中快速传递。
想象一下,就像一群人在排队,前面的人往前走了,后面的人自然会跟上补位,从而带动整个队伍的流动。
水的对流也是如此,通过不断的上下循环,让整壶水均匀受热。
辐射也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不过在水的加热中相对不太显著。
简单来说,辐射就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通过辐射到达地球的。
除了热传递的方式,水自身的特性也影响着它受热的过程。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意味着要使水升高一定的温度,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的升温速度相对较慢,但一旦热起来,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热度。
另外,外界环境的因素也会对水的加热产生影响。
比如,加热的强度和时间。
火越大、加热的时间越长,水自然会热得更快、更烫。
还有容器的材质和形状,不同的材质导热性能不同,形状也会影响水的对流效果。
在工业生产中,对水的加热有着更精确的要求和更复杂的技术。
例如,在发电厂中,需要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
这时,就需要采用高效的加热设备和精确的控制系统,以确保水能够快速、均匀地达到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五年级下册学⽣活动⼿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活动⼿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第⼀单元沉与浮龙岩市实验⼩学陈美第⼀课《物体在⽔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在线⑴体积⼤⼩(2)轻重(3)形状(4)材料材料、体积⼤⼩、轻重轻重、⼤⼩课堂达标1. 填⼀填(1)沉浮(2)同种轻重⼤⼩2. 选⼀选(1)A (2)B3.实验探究他们在材料的放⼊⽔中的过程存在问题,应该把物体轻轻从⽔⾯放⼊⽔⾥,⽽不是把物体扔进⽔中,也不是放在⽔⾯上。
(见教师⽤书P11)第⼆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在线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越容易沉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越容易沉课堂达标1. 填⼀填(1)轻重、体积⼤⼩(2)不同材料、重、体积⼩2. 辨⼀辨√、×、×3. 实验探究第三课《橡⽪泥在⽔中的沉浮》课堂在线不同形状的橡⽪泥在⽔中排开⽔的体积不同我能发现:沉的橡⽪泥排开的⽔量少,浮的橡⽪泥排开的⽔量多我的解释:⼤轮船浸⼊⽔中的体积⼤,排开的⽔量⼤,所以能浮课堂达标1.辨⼀辨×、×、√2.实验探究同学们在实验操作⽅⾯有问题,他们把橡⽪泥分成了四份来捏成⼩船装、⼩碗状,这样改变了橡⽪泥的重量、体积、形状。
这是⼀个对⽐实验,我们只能改变单⼀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
实验应该改为,“他们将这块橡⽪泥⼜捏成⼩船状、⼩碗状等。
”第四课《造⼀艘⼩船》课堂达标1. 辨⼀辨×、√、√2. 调查研究按动⼒简单把船的发展分为:⼈⼒船(⽊板船、独⽊⾈、帆船)-----蒸汽船或柴油船(⽓垫船、客轮、货轮)------混合动⼒船(现代军舰)第五课《浮⼒》课堂在线物体排开⽔的体积越⼤,受到的浮⼒越⼤物体浸⼊⽔中的体积越⼤,物体受到的浮⼒也越⼤课堂达标1. 填⼀填(1)向上、浮⼒(2)浮⼒、弹簧测⼒计(3)排开的⽔量、浮⼒2.实验探究所选的材料:⼤、中、⼩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测⼒计,橡⽪泥,棉线绳,抹布,⽔槽,滑轮设计的实验⽅案:(1)先预测:如果把⼤⼩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进⼊⽔中,它们受到的浮⼒⼤⼩相同吗?(2)把装置做好:在⽔槽底部,⽤橡⽪泥固定好滑轮,⽤⼀根棉线⼀头拴在塑料泡沫上,,棉线穿过滑轮,⽤弹簧测⼒计尽量竖直向上拉(3)未放⼊⽔先先测量⼀块泡沫塑料受到的重⼒,⽤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中⼀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计上的拉⼒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