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雕塑艺术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17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石灰石圆雕,高约10厘米,宽5厘米,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0年。
人类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那时,人类不但已经克服了生存的困难,而且智慧也发展到了足够的水平,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艺术。
这尊“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就是人们所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雕塑艺术的代表作,这尊小圆雕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维林多夫山洞中,距今已有约三万年的历史了。
这尊雕像头部和四肢雕凿的十分笼统,脸部特征基本忽略,头发均匀地卷曲排列在整个头部上,但胸部突出,腹部宽大,女性特征被强调得极其夸张。
人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偶像,表达了早期人类渴望种族繁衍的愿望。
同时,它也是旧石器时代母权制社会观念的反映。
由于发现于维林多夫山洞中,所以西方美术考古学家们戏称其为“维林多夫的维纳斯”。
这尊雕像被公认为是人类雕塑艺术的开端。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彩陶塑女像埃及史前文化丰富,在尼罗河流域以耕织为主的农业部落很早就已形成,由实用发展起来的制陶工艺也趋发达。
现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阿姆拉提时期的彩陶塑女像。
这是立像,28厘米高,双手高举向内卷曲,头很小成蛋形,无眉目秀发,上身裸露,胸前垂挂两只娇小、对称的乳房,细腰宽臀,以起伏变化的曲线构成洗练、单纯的人体,腰际以上着棕红色,可能是赤裸的肤色,下身呈灰褐色,像是穿着简洁的裙子。
一、古希腊美术(1)特点:写实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2)代表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
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
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掷铁饼者》米隆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维纳斯雕像赏析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越发显得重要,而美术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外,西方著名雕塑、绘画也是陶冶学生心灵,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良好的欣赏教材。
美术教师不妨从这方面选材,利用电教等形象手段与学生共同品味大师们的杰作,从中吸收其艺术养氛。
下面我同大家一同品味著名雕塑“维纳斯”的艺术美。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神界中最美的女神,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及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
此雕像是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的,约公元前二世纪未的作品,作者为亚力山德罗斯,出土时双臂已失,形成了“残缺美”,被公认为标准美的化身。
那么,维纳斯究竟美在哪里?本人经多年的美术教学探讨,归纳如下:1、体态美。
作者将雕像塑造成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
由于下半身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象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感,然而其亭亭立姿,却又优美动人。
身躯取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状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加之丰腴饱满的身体、柔嫩的肌肤质感,使雕像“活”了起来,从而产生和谐、灵动、富于神韵的视觉美感。
雕像的神态显得十分宁静。
她没有半点娇艳或羞怯,只显纯洁与典雅。
不论观者从哪一角度看都会获得“端庄典雅藏妩媚”的感受。
2、比例美。
雕像除了底座,身高约204厘米,正好是头部26、7厘米的八倍左右,其它各部分的度量比多为5:8,这个比值让人视觉舒服、和谐自然。
有人感于它的比值之奥妙,用“黄金”将其定名,称它为“黄金比例”,至今这个比例仍被人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认可的最美的比值规律。
3、曲线和谐美。
因体态的轻微扭转,全身曲线充满变化而神秘,尤其是外轮廊的曲线变化,起伏交错,转折柔和灵动,富有三维空间走向,充分体现了女性的婀娜妩媚。
衣服的线条也精妙绝伦,折叠有序,吻合身体结构的转折变化,质感灵现、自然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