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吸收(或解析)塔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6
吸收塔塔径计算公式吸收塔是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实现气体混合物中某些组分的吸收。
而吸收塔塔径的计算可是个关键环节,这直接关系到吸收塔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要计算吸收塔的塔径,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重要的参数和概念。
首先就是气体的流量,这就好比是一条河流的水流量,流量越大,需要的河道就得越宽。
还有气体的流速,它决定了气体在塔内流动的快慢。
另外,吸收塔的操作条件,比如温度、压力,也会对塔径产生影响。
那具体的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吸收塔塔径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D = √(4Q / πv),这里的 D 就是塔径啦,Q 是气体的体积流量,v 是适宜的空塔气速,π 就是大家熟悉的圆周率。
举个例子吧,就说咱们在一家化工厂,要设计一个用于吸收二氧化硫的吸收塔。
经过前期的工艺计算和分析,已知气体的体积流量是1000 立方米每秒,通过实验和经验数据,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为 2 米每秒。
那咱们就可以这样来算塔径:先把数字代入公式,D = √(4×1000 / 3.14×2),经过计算,得出塔径大约是 31.8 米。
可别以为这就算完事儿了,实际情况可复杂得多。
比如说,气体的性质也得考虑进去。
如果气体中含有一些容易堵塞或者粘结的成分,那咱们在选择塔径的时候就得留有余地,稍微选大一点,免得后期出现堵塞影响生产。
还有啊,不同的吸收工艺对塔径的要求也不一样。
有的工艺需要气体和吸收液充分接触,那塔径就得适当大一些,以增加接触面积和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计算塔径还得考虑设备的成本、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等因素。
就像我之前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最初计算出的塔径从理论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考虑到工厂的场地限制和后续的维护难度,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计算参数,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一个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能适应实际情况的塔径。
总之,吸收塔塔径的计算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还得结合实际经验,才能得出一个既合理又实用的结果。
吸收塔计算说明一.操作条件:操作温度 20℃操作压力 101.325KPa二.填料选型:选用DN50塑料鲍尔环三.物料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 Vs=10000m 3/h硫酸雾质量流量 W H2SO4=42Kg/h ×38%=15.96Kg/h硫酸雾摩尔流量V H2SO4=kmolKg h Kg /98/96.15 =0.1629kmol/h 混合气体摩尔流量V MV =kmolm h m /4.22/1000033 =446.43 kmol/h H 2SO 4气相摩尔分数 y=hkmol h kmol /43.446/1629.0 =0.00036 因酸雾浓度过大,故采用双塔串联逆流吸收。
设吸收率为η 硫酸雾排放限值为45mg/ m 3硫酸雾进塔浓度C 硫酸=hm h Kg /10000/96.153 =1596 mg/ m 31596mg/ m 3×(1-η)2≤45mg/ m 3 η≥0.84取η=0.9 Y 1=yy -1=00036.0100036.0-=0.00036 Y 2=Y 1×(1-η)=0.00036×(1-0.9)=0.000036G B =446.43 kmol/h此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m i n ⎪⎪⎭⎫ ⎝⎛B S G L =2121/X m Y Y Y --m 取值:该体系可近似看作是理想体系,想平衡常数可按下式计算: m=P P i 0三氧化硫的饱和蒸气压依据安托因方程:CT B A P +-=0ln 安托因常数查表有:A=9.05085 B=1735.31 C=236.5计算得 P 0=6.3×105Pam=6.3对于纯溶剂吸收,进塔液相组成X 2=0 min⎪⎪⎭⎫ ⎝⎛B S G L =3.6/00036.0000036.000036.0- =5.67 取操作液气比 BS G L =1.5 min ⎪⎪⎭⎫ ⎝⎛B S G L =1.5×5.67=8.51 L S = G B ×8.51=446.43 kmol/h ×8.51=3799.12 kmol/hG B (Y 1-Y 2)= L S (X 1-X 2)X 1=0.000038四.塔径计算:混合气体的密度取20℃时空气的密度,查表ρV =1.205 Kg/ m 3W v =ρV ×Vs=1.205 Kg/ m 3×10000m 3/h=12050 Kg/h吸收液体的质量流量:W L =18 Kg/kmol ×3799.12 kmol/h=68384.16 Kg/h 计算 L V V LW W ρρ=33/1000/205.1/12050/16.68384m Kg m Kg h Kg h Kg =0.197 查压降与泛点气速关联图: LV L Bg G ρρψϕμ2.02=0.11取μL =1Pa.s 查表 φ=140m -1 u f =133140/205.1/100081.911.0-⨯⨯⨯m m Kg m Kg =2.529m/s u=0.6 u f =0.6×2.529 m/s=1.52 m/sD=u V S π4=sm h m /52.1360014.3/1000043⨯⨯⨯=1.526m 圆整取1.6m(1).泛点率校核:u=23)8.0(14.33600/10000m h m ⨯÷=1.18m/s f u u =sm s m /529.2/18.1=0.46 (在允许范围内) (2)填料规格核算:d D =mmmm 501600=32>15 (3)液体喷淋密度校核: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积上的喷淋量,计算式为:u=2785.0D L h 。
吸收过程既可在板式塔内进行,也可在填料塔内进行。
在板式塔中气液逐级接触,而在填料塔中气液则呈连续接触。
本章对于吸收操作的分析和计算主要结合连续接触方式进行。
填料塔内充以某种特定形状的固体填料以构成填料层。
填料层是塔实现气、液接触的主要部位。
填料的主要作用是:①填料层内空隙体积所占比例很大,填料间隙形成不规则的弯曲通道,气体通过时可达到很高的湍动程度;②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提供很大的固体表面,液体分布于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增大了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
通常填料塔的工艺计算包括如下项目:(1)在选定吸收剂的基础上确定吸收剂的用量;(2)计算塔的主要工艺尺寸,包括塔径和塔的有效高度,对填料塔,有效高度是填料层高度,而对板式塔,则是实际板层数与板间距的乘积。
计算的基本依据是物料衡算,气、液平衡关系及速率关系。
下面的讨论限于如下假设条件:(1)吸收为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总吸收系数为常数;(2)惰性组分B在溶剂中完全不溶解,溶剂在操作条件下完全不挥发,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整个吸收塔中均为常量;(3)吸收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流动。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全塔物料衡算图2-12所示是一个定态操作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V-惰性气体的流量,kmol(B)/s;L—纯吸收剂的流量,kmol(S)/S;Y 1;、Y2—分别为进出吸收塔气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A)/kmol(B);X 1、X2——分别为出塔及进塔液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A)/kmol(S)。
注意,本章中塔底截面一律以下标“l”表示,塔顶截面一律以下标“2”表示。
在全塔范围内作溶质的物料衡算,得:VY1+LX2=VY2+LX1或V(Y1-Y2)=L(X1-X2)(2-38)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体的流量和组成是吸收任务所规定的,若吸收剂的流量与组成已被确定,则V、Y、L及X2。
为已知数,再根据规定的溶质回收率,便可求得气体出塔时的溶质含量,即:Y 2=Yl(1-фA)(2-39)式中фA为溶质的吸收率或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