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及部分寄生虫形态学共6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60
形态特征:成虫圆柱形,活时粉红,死后灰白,乳突、头感器,雌虫双管型,雄虫单管型,尾部末端交合刺。
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蛋白质膜,棕黄色,卵壳厚而透明。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与蛋白质膜较受精蛔虫卵薄,卵内折光颗粒。
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体内移行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受精蛔虫卵→感染性虫卵第一次蜕皮在虫卵内第二、三次蜕皮在肺泡内第四次蜕皮在小肠内,发育为童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中间宿主土源性线虫,不需要。
终宿主人致病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临床表现幼虫(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法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使君子、苦楝树根皮、肠虫清,防止病从口入钩虫形态特征:成虫细长,活时粉红,半透明,死后灰白。
(十二指肠钩虫:C形—背面弯曲,2对钩齿,有尾刺美洲钩虫:S形,1对板齿,无尾刺)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而透明。
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皮肤钻入体内移行丝状蚴→成虫→虫卵→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十二指肠钩虫:迁延移行寄生部位小肠上段中间宿主无终宿主人致病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临床表现幼虫(钩蚴性皮炎、呼吸系统病变——肺部损害)成虫(消化道症状:异嗜症,贫血,婴幼儿钩虫病)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法、钩蚴培养法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阿苯咪唑、甲苯咪唑,防止病从口入形态特征:成虫线状,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
微丝蚴班氏微丝蚴:柔和,弯曲较大,无尾核马来微丝蚴:硬直,大弯上有小弯,两个尾核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媒叮咬体内移行(P176)微丝蚴→腊肠蚴→丝状蚴→成虫→微丝蚴寄生部位班氏丝虫:浅部及深部淋巴系统,多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肾盂等处。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四肢表浅部,如上下肢。
中间宿主蚊终宿主人(唯一)致病性:致病阶段成虫、感染期蚴、微丝蚴临床表现微丝蚴血症,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慢性期阻塞病变(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隐形丝虫病)实验诊断: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检查法,乙胺嗪白天诱出法(夜现周期性)体液和尿液检查,活组织检查防治原则:普查普治,灭蚊防蚊,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旋毛虫形态特征:成虫微小,细线状。
医学蠕虫总结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虫名成虫虫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体内移行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终宿主致病阶段与临床表现免疫实验诊断流行&防治原则血吸虫(又名裂体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流行)雌雄异体雄虫:较粗短,乳白色,腹面有抱雌沟雌虫:细长,因肠管内残留血色素较多,灰褐色或黑色80×60um,椭圆形,无卵盖,有侧棘,内含一毛蚴。
卵壳上有微管贯通内外。
毛蚴和卵壳之间有油滴物质SEA,虫卵成熟后可经卵壳微管缓慢释放进周围组织尾蚴尾部分叉。
具有向光性,钻腺分泌溶组织蛋白酶,最快10秒钟可钻入皮肤。
离开水6秒死亡,故及时擦干疫水可有效防止尾蚴钻入皮肤:接触疫水皮下→肺→门脉系统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24 d开始产卵初产卵经11D变为成熟卵,再过11D死亡。
只有成熟虫卵才能随粪便排出体外,接触疫水后至少35天才可能从粪便中查到虫卵。
已知吡喹酮只能杀死血吸虫童虫和成虫,不能杀虫卵,血吸虫病人治疗后22D还可能查到活虫卵.因此22D后复查。
血吸虫卵进入肠腔的原因:成熟虫卵分泌SEA ,肠组织炎症、坏死,肠蠕动,腹内压增高。
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钉螺人以及多种哺乳动物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尾蚴→分泌溶组织蛋白酶→尾蚴性皮炎,属于Ⅰ和Ⅲ型变态反应童虫→机械性损伤→童虫性肺炎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营养不良;血管内膜炎(血吸虫引起的肾炎,关节炎属于Ⅲ型变态反应)虫卵(造成主要病变)→虫卵肉芽肿(只有成熟虫卵才能引起,病理初期何博礼现象,属于Ⅳ型变态反应)→肝肠纤维化→晚期表现为腹水(大肚子病),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果酱状粪便)慢性血吸虫病(占感染者多数)晚期血吸虫病(又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结肠增殖型)异位血吸虫病(多见肺,脑,皮肤)常见病变部位:结肠,直肠和肝脏属于伴随免疫,感染免疫的特征是激发抗原来自成虫,靶标为再感染的童虫。
主要机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病原诊断:粪便沉淀涂片法,集卵法,毛蚴培养法,直肠活组织检查法2免疫尾蚴膜反应;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查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ELISA1.流行: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病人,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寄生虫形态特征
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因种类而异,但通常会为了适应寄生生活而发展出一些特定的器官和结构。
例如,猪肉绦虫的新皮(Neodermis)带有带钩和吸盘的头节(Scolex),这些结构有助于它们附着在宿主身上。
退化的肠和节片(Proglottid)是猪肉绦虫用于繁殖的结构。
而像Candiru吸血后身体会膨胀,这也有助于它们在人体身上固定。
另外,寄生虫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例如,蛔虫呈圆柱形,颜色为乳白色和浅粉色。
雌性蛔虫平均长度为20\~35厘米,直径为3\~6毫米;而雄性蛔虫则比雌性小,平均长度为15\~30厘米,直径为2\~4毫米。
它们的后端弯曲,有两个交合刺,前端则由三个唇瓣组成。
蛔虫拥有完整的消化道和生殖器官,其中雄性有一组生殖小管,而雌性有两组生殖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生物学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