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包括交际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这些流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互相借鉴和影响。
整体流程如下:1.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进行实际对话和语言应用,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该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核心,通过翻译举例和练习来教授语言知识。
教师讲解语法规则,学习者进行翻译练习,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准确性。
该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 直接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习者直接用目标语言交流。
教师使用图片、实景等真实材料,提供丰富的听说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来掌握语言。
该法主张从语言的整体性和习得的角度来教授语言。
4. 听说法: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使用听力材料、对话练习、口语模仿等活动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该法重视语音、语调、语速和语境的实际运用。
5.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教师设计真实的语言任务,学习者通过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来发展语言能力。
该法重视任务的情境性、真实性和学习者的自主性。
在整体流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学习者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活动,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同流派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结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语法翻译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1.又称“法”或“法”,是以系统的知识为纲,依靠,通过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强调对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能力和能力,体现了性派的教学特点。
3.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知识词汇的和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和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4.语法翻译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心理学(德。
沃尔夫)5.20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发展为“近代语法翻译法”加强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的综合教学。
主要特点是:A.以理解目的语的语言、培养能力和能力以及发展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和教学。
B.以系统的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练习,加以。
C.词汇的选择完全由决定,用的生词表进行教学,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D.用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手段、手段、手段。
E.强调学习规范,注重,阅读文学。
不足:A.忽视教学和教学,缺乏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和手段。
C.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不注重。
D.教学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1.直接法又称“法”或“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国和国。
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2.主张以教学为基础,按习得的过程,用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语,不用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言的运用是靠和而不是。
3.产生背景: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和,不同语言的和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学的发展,的制定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4.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一样,是与的直接联系,否认在期间的作用。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又称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传统法(Tradition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或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方法。
1880以前,欧洲大陆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为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作为交际的工工具。
为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翻译法代表有普洛茨(Karl Plotz)、奥朗多弗(H. 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
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演绎法。
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 1、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
2、教学以语法为纲。
3、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
4、双重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通过翻译阅读原著的能力和磨炼学生的智慧。
二、 直接法 (the Direct Method)又称自然法(Natural Method)。
直接法是通过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第一批词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办法来讲授。
19世纪9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国际市场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往日益增多,使用外语口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领域和机遇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口语人才的需要,直接法由此产生。
代表人物有贝利兹(M.D. Berlitz)、古恩(F. Gouin)、帕默(H.E. Parmer)、耶斯帕森(O. Jesperson)和韦斯特(M. West)等。
理论基础:直觉主义、类推(analogy)原则直接法的基本特点:1、排除母语为中介,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
语言教学法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优势与不足: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特点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响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别称:改革法、自然法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以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而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语言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语言交际法是一种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该流派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鼓励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来提高语言能力。
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相比,语言交际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加强调交际功能和交际策略的培养。
2. 任务型教学法(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习者提供具体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通过解决真实的语言任务,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强调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 词汇教学法(Vocabulary Teaching, VT)词汇教学法是一种专注于词汇学习和教学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有目的地教授和练习词汇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词汇教学法注重词汇的系统性教学和练习,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4. 学习策略教学法(Lear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LST)学习策略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通过教授和训练学习策略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本章重点是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各教学流派的优缺点,从而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重点知识主要教学法流派一览表试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一、语法翻译法1.时间:18世纪末2.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德)3.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4.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
例如:记忆、思考、概括等等。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
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5.主要特点:(1)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2)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3)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4)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6.成就:(1)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2)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3)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4)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7.缺点:(1)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2)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3)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direct method)) .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直接法”直接采用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所以又称“自然法”。
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
他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1.时间地点:l9世纪后半叶西欧2.代表人物: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尔特(英)3.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4.主要特点:(1)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