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岁青、中年 • 有枕大孔区畸形如颅后窝扁平颅底或颅
底凹陷 • 有触觉与痛、温觉感觉分离 • 运动障碍和长束体征及植物神经功能障 碍 • MRI脊髓扫描,脑脊液动力学有改变,如 小脑扁桃体下疝5mm以上即可诊断为小脑 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内空洞形成。
鉴别诊断
• 颈椎病 • 脊下腔脑脊液压力分离学说
– William认为当枕大孔区畸形造成枕大池与颈 椎管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分离,CSF顺向、逆 向、纵轴向流动受阻,特别是在坐起、屏气等 使上腔静脉压增高时,颅内蛛网膜下腔CSF积 聚时可发生“抽吸作用”而进入中央管积聚, 成为脊髓积水。胸腹腔压力变化导致颅内与椎 管内压力失衡是引起CSF异常分流的动力。
– .枕颈项疼痛 ..面部颈肩部麻木 .声嘶 ,咽反射迟钝或消失 .舌肌震颤或萎 缩 .耸肩力弱 植物神经损害表现: .一侧面部无汗 .半身无汗 .皮肤划痕征阳性 其它表现 : -后发际低 .脊柱侧弯
•
•
临床分型
• Pillary等主张以MRI所示的客观解剖异常
对成人ACM进行分型:
– ACM-A型:合并有脊髓空洞症者.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脊髓症状,手术治疗效果差。 – ACM-B型:小脑扁桃体下疝无脊髓空洞症者.主 要是出现脑干和小脑症状,手术疗效较明显
发病机理
• 其他:Ball等认为偏心向空洞形成,可能还有 • •
一些不能确定的原因如脊髓成分间粘连等解剖 因素。 先天发育缺陷::Stovnes等观察到脊髓中央管 开始闭合在20~30岁间,脊空症常在此期间内 发病,可能与脊髓中央管闭合不良引起有关。 血循环异常:脊髓内血管异常或血循环异常使 脊髓供血不足,逐渐出现缺血,坏死 , 最后液 化形成空洞
• •
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