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55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心理,将影片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大师库里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方法和表现方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言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非先生在《蒙太奇原理》一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方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方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方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力的方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手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面与段落的结构方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手法。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特点:(1)能够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
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具有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的特点。
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
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具有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的能力。
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浅析电影中的长镜头电影中的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长镜头的出现无疑对电影学的发展,尤其是对电影的纪实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甚至,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都对其赞不绝口,称其:“唯有冷眼旁观的长镜头才能真正还原世界真实的原貌。
”由此看来长镜头对电影的拍摄意义是很大的。
本文着重从意义、对比、示例三个不同方面来介绍电影中的长镜头理论,以便对长镜头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标签:电影;长镜头;真实性;蒙太奇;示例一、长镜头理论定义及其特性电影中的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一般来说,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而从达意概念上,长镜头是相对于短镜头来说的,即长时间的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间、空间的完整性的一个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有很多,有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等等。
但是在我看来,长镜头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在长镜头下电影画面所呈现出的真实性。
由于长镜头特殊的拍摄手法,长镜头中的画面具有时间真、空间真、过程真、气氛真、事实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在电影中的一段长镜头里,电影画面更趋向于去表达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而不是被导演去主观操纵镜头以来表达一种情感思想。
因此,长镜头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一种美学风格和创作理念。
这样的一种电影艺术理论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上就有所体现。
卢米埃尔兄弟认为,电影影像就是应该被真实的、客观的所记录的。
二、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如果说,能找到一个与长镜头相对立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那艾森斯坦提出的蒙太奇理论非其莫属。
电影中的蒙太奇理论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定义我们就能看出来,在电影艺术理论当中,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理论体系。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原是建筑学上的⽤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理,将影⽚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镜头,分别进⾏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部影⽚的艺术⽅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师库⾥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段、叙述⽅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法和表现⽅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先⽣在《蒙太奇原理》⼀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的⽅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与段落的结构⽅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法。
蒙太奇作为⼀种电影修辞⼿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的进⾏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声⾳、时间、空间进⾏有机组合和拼装的⼀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种思维⽅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中的时间,空间,进⾏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剪辑理论长镜头理论: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连续地拍摄,完整的镜头段落,长达10秒蒙太奇理论叙事性交代情节连续式蒙太奇:自然叙事顺序和情节结构的发展,条理分明、层次井然平行式蒙太奇: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场合发生的时间平行地叙述出来交叉式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平行运动或场面交替叙述,相互加速造成惊心动魄积累式蒙太奇:把一连串性质相近,灯火明统一内容的镜头,造成视觉印象的叠加复现式蒙太奇:场面重复出现,前后呼应颠倒式蒙太奇:把剧情由现在转到过去,又由过去转到现在,倒序插叙的效果表现性蒙太奇加强情绪的渲染力度,追求镜头间的对应和契合,别致的艺术效果象征式:用某一具体事务和另一事物并列,表现某种意义隐喻式:把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事物加以并列,产生类比的效果对比式:把不同内容、不同画面现象的镜头租借,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抒情式蒙太奇:电影创造诗意的手法综合剪辑理论依具体影片、段落、镜头而定,长镜头、蒙太奇的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剪辑技巧切入切出::直接转化、无间隙淡入淡出:渐隐渐显,由暗变亮,最后完全清晰——渐显、反之渐隐划入划出:用一条明晰的直线、波浪形的线,从画面边缘直、横、斜地抹去化入化出:溶入与溶出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场景造成慢慢过渡的叠印:两、三个画面叠成一个。
表现会议、梦境、虚幻想想、神奇世界光学技巧焦点便须::虚,百姓哦爱暗视线模糊昏迷的情景定格:画面颗粒很粗倒向印片:把正常镜头与动作相反顺序分割画面:利用这篇,把一个画面分割成两三个或更多地画面加遮片:一个演员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景别变化前进式:景物由于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表现低沉向高昂的情绪发展后退式:由近到原有细节到全部环行句型:全中近特周显把前进和后退结合使用其他轴线规律不能跳轴动接动、境界景起幅落幅一秒钟时间长度的把握构图全景时间长特写时间段,亮部分时间短,暗部分时间长影调色彩统一规则素材统筹:掌握素材、梳理结构、掌握有效整理分镜头书面记录手机音乐、动效素材素材的一致性原则技术质量清晰曝光准确美学质量丰富多变剪辑思维画面剪辑数字特效合成声音音效师视听语言。
1.3.3 蒙太奇与长镜头如果把影视的画面、声音比作文章的字词的话,那么将这些影视的字词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语法修辞规则”就是蒙太奇。
蒙太奇(长镜头也可视为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影视画面、声音实现其叙事功能的一种“语法修辞规则”,也可以说是电影和电视能够成为独立而富有魅力艺术的基本构成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蒙太奇,就没有影视艺术。
一、蒙太奇(一)概念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剪辑、组合、构成之意,表示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着的艺术范畴,若要做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范畴出现的,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画面、声音等元素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进行编排组合,形成一部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声画的组合。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本构思到整个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审美创造的思维方法。
(二)类别依据结构功能标准,参照几十年的电影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可将蒙太奇划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三大基本类别。
1.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又叫叙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叙事方法。
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和人物为主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和逻辑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引导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这种蒙太奇组接要求时间构成脉络清楚,情节展开自然连贯。
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行蒙太奇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情节线索并列出现,分别叙述,又最终统一在一个完整结构的蒙太奇技巧。
与我国古典小说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结构手法颇为相似。
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早,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
它应用广泛,首先是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初涉电影理论的人大凡都会首先接触到的两个理论,就是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
巴赞的理论发展到后来,几乎完全否定了蒙太奇,甚至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这当然是偏颇之见。
蒙太奇巨大的艺术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我们主张两者共存,相互取长补短。
现在的影视通常都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镜头构成的,即使有的长镜头能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它也仍然需要和上下的镜头发生组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长镜头实际上已成为蒙太奇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长镜头与蒙太奇冲突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长镜头理论的提出,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合理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一言两语难以言尽。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蒙太奇:“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的一个术语,源于montage,是组接装配的意思。
大约在30年代被运用到电影中来,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
因电影诞生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只有一个、几个镜头完成,因而不存在着组接。
那时的电影很简单。
复杂以后,镜头的组接,提到创作上来,表面上只是个连接顺序,其实这种组接工作就是一种艺术方法。
因为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做,更多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体现艺术的技巧和感染力。
一般来说,有两种连接思路和方法:第一,一般的连接。
第二,特殊的连接。
就是蒙太奇,真正的含义在于“联想”,在于突破常规,创造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个思路是,在两个镜头连接时,能创造奇迹,作用于观众的联想心理,创造出这两个镜头中没有的新的含义。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长镜头:巴赞在《摄影影象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
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