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蒙太奇与长镜头
- 格式:ppt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0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特点:(1)能够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
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具有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的特点。
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
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具有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的能力。
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原是建筑学上的⽤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理,将影⽚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镜头,分别进⾏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部影⽚的艺术⽅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师库⾥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段、叙述⽅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法和表现⽅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先⽣在《蒙太奇原理》⼀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的⽅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与段落的结构⽅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法。
蒙太奇作为⼀种电影修辞⼿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的进⾏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声⾳、时间、空间进⾏有机组合和拼装的⼀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种思维⽅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中的时间,空间,进⾏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论蒙太奇与长镜头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蒙太奇:法文montage n.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蒙太奇: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
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
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
蒙太奇与长镜头是影视创作的两大基本语言蒙太奇1定义:来自于法语montage,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1)作为电影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蒙太奇思维。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
(3)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2什么是蒙太奇思维?编导在进行创作构思时,在想象中形成的画面与声音形象的思维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表达影片的内容和思想,塑造人物、描绘场景等。
通过不同的声画组合表现出编导的创作意图。
3蒙太奇分类表现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连续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注重区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以最后一分钟营救为例。
)4蒙太奇的作用(1)选取与取舍,概括与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3)创造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
(4)形成不同的节奏。
(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
长镜头1.长镜头的特点(1)持续时间长(2)银幕动作相对完整(3)景深大(4)利于反映生活原貌(5)具有内在张力2.长镜头的作用(1)增加影片的真实感,使影片更加接近生活。
(2)减少了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痕迹,形成质朴的风格。
(3)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
(4)充分展示影片的拍摄技巧。
(5)提升影片的美学层次。
3 什么是场面调度(1)概念:出自法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引用到电影中,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2)场面调度包括两个方面:演员调度(镜头内部运动)、镜头调度(镜头外部运动),场面调度常常是综合运动。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对比蒙太奇:表现的、主观的影视语言对列构成剪辑的艺术“强制”的封闭叙事方式长镜头:再现的、客观的影视语言场面调度摄影的艺术非强制的、开放型的叙事方式。
论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montage),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直译为“装配”、“构成”的意思。
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艺术专门术语,即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剪辑、组接镜头的意思。
蒙太奇是摄影机的活动和可剪辑胶片的产儿,是“借助于电影技术而发展到极完善形式的分割和组合方法”。
蒙太奇以生活为依据,以观众心理为基础,以导演的艺术构思为引导,三位一体,水乳交融,构成了千姿百态,异象纷呈的银幕世界。
人们在感受客观事物时,总是把视觉注意力依次地集中在各种不同的空间范围上,于是把现实分割成了不同景别的片段,依具体的触介因素而形成各自的感受次序。
经过若干次的依次转换,才完成了依次清楚而明确的观察。
电影蒙太奇在把被分割成不同景别的现实片段组织成一个整体时,所遵循的第一个基本规律,正式上述人民观察事物时这个普遍的习惯,摄影机代表了人的眼睛,体现人观察事物和探究各种现象联系的习惯和方式。
导演姜文在《鬼子来了》中就非常注意蒙太奇镜头的连贯性。
在片中有一段表现花屋幻想的蒙太奇。
他把村民想象成了披着棉被的日本武士。
最后,马大三手持武士刀向镜头砍下来,连接的是被打开的木门。
虽然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连接,但这两个镜头保持了动作的连贯性,一气呵成。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有一个巧妙的连接,幼年马小军把书包抛起,接住的却是青年马小军。
这样一个蒙太奇完成了对时间推移的交待,又仿佛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
蒙太奇的方法是由现实生活所提供的,反映了人们观察、认识、概括生命的规律。
蒙太奇又是导演解释剧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体现了导演对时间的视象以及认识。
生活千变万化,反映生活的电影艺术就会不断地创造出各种新的蒙太奇技巧和组接镜头的方法。
电影蒙太奇总体上可以分为叙述性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
其中叙述性蒙太奇和表现性蒙太奇属于视觉蒙太奇。
叙述性蒙太奇的各镜头之间动作形象是连续的,注重于事件、动作过程的叙述。
编导学习之长镜头与蒙太奇巴赞电影真实美学的形式化概括和称谓。
主张采用长镜头(或称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构造影片的“长镜头美学”,是实现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理想的实践原那么,“首先是一种本体论立场,而后才是一种美学立场”。
与蒙太奇电影美学和形式主义审美倾向相对立的长镜头美学,以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为依据,摈弃蒙太奇手法,强调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可以防止严格限定观众的感知过程,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提醒动机,保持事件的真实感、透明性和多义性,尊重事件的时间流程和空间完整性,注重事物的全貌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连续拍摄时机运动和演员表演的场面调度,表达了现代电影摒弃严格因果逻辑和戏剧省略手法的叙事原那么,追求自然的联想和隐喻效果。
镜头数量极少而镜头段落极长的风格化影片是长镜头美学的产物。
一部常规影片通常有几百个镜头。
而作为长镜头电影的范本,匈牙利电影导演米克洛什·扬乔的《闪光的风》(1969)全片只有9个镜头,《沉默与呐喊》(1968)只有11个镜头。
极端化的长镜头影片甚至从头至尾只用一个镜头,如希区柯克的《绳索》(1948)。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长镜头美学成为致力于中国电影语言“现代化”的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参照,一些按照长镜头美学拍摄的影片引人注目,也引发了争议。
长镜头美学的奉献是,开掘了新的表现手段,提高了对镜头时空构造的自觉性,促成了一种美学风格。
长镜头美学的绝对化,也受到了批评。
蒙太奇即指镜头组接或称电影剪辑,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
蒙太奇的种类有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其中叙事蒙太奇将个别镜头按时间顺序,连续流畅地表达一个故事情节,其顺序表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表现了情节的开展和动作的流畅。
中国的故事片较多使用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又包括平行蒙太奇、穿插蒙太奇、复现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和穿插蒙太奇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描写几种动作同时发生,情节统一,主题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穿插蒙太奇描写下的动作更叠频率较快,用于追车场面或者惊险片中,它的主要理论特点为:严格同时性、密切因果关系、频繁镜头切换。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默认分类2009-11-02 17:14:26 阅读89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初涉电影理论的人大凡都会首先接触到的两个理论,就是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
巴赞的理论发展到后来,几乎完全否定了蒙太奇,甚至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这当然是偏颇之见。
蒙太奇巨大的艺术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我们主张两者共存,相互取长补短。
现在的影视通常都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镜头构成的,即使有的长镜头能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它也仍然需要和上下的镜头发生组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长镜头实际上已成为蒙太奇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长镜头与蒙太奇冲突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长镜头理论的提出,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合理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一言两语难以言尽。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蒙太奇:“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的一个术语,源于montage,是组接装配的意思。
大约在30年代被运用到电影中来,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
因电影诞生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只有一个、几个镜头完成,因而不存在着组接。
那时的电影很简单。
复杂以后,镜头的组接,提到创作上来,表面上只是个连接顺序,其实这种组接工作就是一种艺术方法。
因为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做,更多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体现艺术的技巧和感染力。
一般来说,有两种连接思路和方法:第一,一般的连接。
第二,特殊的连接。
就是蒙太奇,真正的含义在于“联想”,在于突破常规,创造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个思路是,在两个镜头连接时,能创造奇迹,作用于观众的联想心理,创造出这两个镜头中没有的新的含义。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长镜头:巴赞在《摄影影象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
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