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一、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
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抱负不见重于政者,或者不愿取媚于流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之品格和自由之精神,乃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里长期隐居起来,过着常人难于忍受的艰辛生活。
(崇尚隐逸能力有限总结的可能有问题,书本P16)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诸如此类的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的大发展。
历来许多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叠山理水的理念直到具体的物镜和意境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为隐士园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又综合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它与山水文化密切关联着,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一.中国古典园林(封闭古典体系)1.生成期(殷、周、秦、汉)囿、苑、台~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寺观园林~3.全盛期(隋、唐)山水建筑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游乐地~4.成熟期及后期(两宋-清初)山水宫苑,山水园林二.中国近代公园(开放非古典体系1840年后)1.租界公园:外滩公园虹口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2.自建公园:成都人民公园玄武湖公园无锡城中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引入三.中国现代公园(城市公园出现1949年以后)1.恢复建设期(1949-1959)2.调整期(1960-1965)3.损坏期(1966-1976)4.发展期(1977-1989)5.前进期(1990- )一.殷、周、秦、汉时期-----生成期(公元前1000-----220年)二.园林形式(雏型):囿,台,园圃“诸子百家”峰火台(一)园林概况1.秦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出现了真正的皇家园林1.2园林特征:人工整治山水上,尚属首次。
1.3园林实例:大咸阳计划。
上林苑。
骊山宫。
兰池宫(中国首次史载筑山理水)。
阿房宫2、汉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铜制仙人仿佛举盘承接雨水(仙露),----园林小品起源园林:私园得到很大发展。
由模仿仙山过渡到临摹自然景色。
*影响园林的社会因素:游士-----隐士----遁及山林-----“归田园居”----隐士庄园著名致仕归田隐士:张衡战国时的著名实例: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园林)。
甘泉宫。
未央宫。
建章宫(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似的园林)。
高低错落,欣赏趣味偏于实用,自然山水仍不是主角。
3.生成期园林状况小结:A,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B.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C. 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园林规模不大.游赏功能上升为主要地位(二)促成中国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二.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人们逃避乱世的希望不谋而合,钟情山水的文人学士把笔墨转向了野囿闲庭.园林:园林的艺术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工程技术上的造诣有了较高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绪论●园林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园林(名词解释):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园林发展四个阶段(背)●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具有观赏功能●(4)不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特点:●(1)绝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未体现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央公园●特点:●(1)除了私人所有园林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规划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不仅追求观赏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家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第四阶段:现代文明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特点:●(1)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3)在实践工作中,城市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建筑和城市的时空观,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的关系已密不可分(统筹规划)●中古园林背景●自然●地形●(1)背靠大陆,面向海洋,西高东低,形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2)多山,山地占国土面积2/3,其余1/3为平原、高原和盆地●(3)多河,向东南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湖泊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植物●(1)世界上植物种属最多的国家●(2)全国植物分布,由东南到西北—森林、草原、荒漠●(3)海拔分布●气候:大陆性➕海洋性,干湿差别大●人文●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形成封闭型园林,精耕细作田园风光●政治: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宏大规模、皇家气派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高雅气质,文人园林●思想(意识形态):儒释道三家学说构成中国传统哲学主流,天人合一(道)、君子比德(儒)、神仙思想(释)●中古园林类型●按照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的近郊或者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颐和园)、山地园(静宜园)、水景园等●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按照隶属关系●主流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家所有,古籍里称为苑、御苑、宫苑等●按使用情况不同●大内御苑:故宫御花园、北海●行宫御苑:颐和园●离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畅春园●私家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草堂等●寺观园林:布达拉宫佛观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非主流园林●衙署园林:称作衙门,是封建时代各级官吏行驶统治权力的场所,包括中央和地方省、州、道、府、县等,建筑规模和布局都有明显的等级差异●祠堂园林:祠堂是祭祀祖先、先贤、哲人的建筑,遍及全国城乡,其中大部分为民间的宗祠●书院园林●公共园林●中古园林特点(背)●1。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传统。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1.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园林主要作为王室贵族的休闲娱乐场所,以山水景观为主,注重自然美的表现。
园林布局较为简单,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尚不完美。
2.转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园林在秦汉时期迎来了转折期。
这一时期,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还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元素。
园林布局逐渐复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逐渐深入。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逐渐丰富,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等大型园林作品。
3.全盛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
隋唐时期注重园林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更加丰富多样,如长安城的曲江池、华清池等著名园林。
4.成熟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园林布局更加精致,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加完美。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苏州园林等著名作品。
明清时期的园林注重意境和文化的表现,将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些优秀的园林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美的场所,也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a)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模式的盛衰消长b) 民间私园一直承袭上代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局面c)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d) 公共园林再上代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e)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f) 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