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
- 格式:docx
- 大小:523.93 KB
- 文档页数:37
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一、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的基本结构应设计成实时操作系统或实时调度程序支持下的多任务的实时系统,其软件的基本结构可归纳如下。
1.按照系统层次结构分类按照软件的层次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机对话层、联锁运算层和执行层,其结构如图7—17所示。
人机对话层完成人机界面信息处理;联锁运算层完成联锁运算;执行层完成控制命令的输出和表示信息的输入。
2.按照冗余结构划分按照冗余结构,可分为三取二系统的单软件结构和双机热备系统的双版本软件结构。
其小双版本软件结构,如图7—18所示。
3.按照联锁数据的组织形式划分按照联锁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联锁图表式软件结构和进路控制式的软件结构。
进路控制式的软结构(即模块化结构)如图7—19所示。
二、联锁数据与数据结构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凡参与联锁运算的有关数据统称为联锁数据:,联锁数据在存储器中的组成方法称为数据结构。
联锁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常量)和动态数据(变量)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有静态数据结构和动态数据结构。
].静态数据及其结构联锁程序需要哪些静态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在存储器中的组织形式,对于联锁程序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进路表型联锁和站场型联锁,对应的就存在两种不同的静态数据结构;进路表型静态数据结构和站场型静态数据结构。
建立任何一条进路都必须指明该进路的特性和有关监控对象的特征及其数量等,包括:进路性质,是列车进路还是调车进路;进路方向,是接车方向还是发车方向;进路的范围,即进路的两端,如果是迂回进路,还应指明变更点(相当于变通按钮所对应的位置);肪护进路的信号机(名称);进路中的轨道电路区段(名称)及数量;进路中的道岔(名称)、应处的位置、数量;进路所涉及的侵限绝缘轨道区段(名称)及检查条件;进路的接近区段(名称);进路的离去区段(名称);进路末端是否存在需要结合或照查的设施,如闭塞设备、机务段联系、驼峰信号设备等。
室外三大设备:色灯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
双热系统的工作状态:①工作状态(正在使用的设备)②热备状态(电源灯亮)③冷机状态(A机工作,B机只供电)计算机连锁几大系列:①铁科院:TYJL-Ⅱ型、TYJL-TR9型②通号总公司:DS6系列、DS6-11、DS6-K5B③北京交大:JD-1A、EI32-JD④卡斯柯:CIS-1型⑤全电子单元:VPI型。
总线:是一组公用信号线的集合,通过这组公用信号线把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模板以及各种设备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便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总线分类:系统总线(内)、通信总线(外)、现场总线(CAN)。
基本原理框图信号机道岔轨道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主要有人机对话设备:联锁控制计算机系统(主机)输入/输出通道接口:继电器结合电路监控对象:主机:上位机(操作表示机或控制显示机或监视控制机)、下位机(联锁处理机)维修机(监测机)计算机连锁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联锁程序:①操作输入模块②操作命令形成模块③操作命令执行模块④进路处理模块⑤状态输入模块⑥控制命令输出模块7表示信息输出模块系统软件包括:①标准程序库②语言处理程序③操作系统④服务型程序⑤数据库管理系统⑥网络软件。
作用: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确保高效运行。
TYJL-Ⅱ组成:控制台、监控机、联锁机、执表机和电务维修机。
功能:①控制台:显示站场状态,接受操作命令,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命令传输给监控机。
②联锁机:实现与监控机和执表机的通信调度、实现信号设备的联锁逻辑处理、采集现场信号设备状态③执表机:接收联锁发出的执行命令、采集站场信号设备状态、输出动态控制命令④电务维修机:屏幕显示、记录、图像再现。
系统切换:实现切换功能,必须解决双机通信、双机同步、单机自检测和双机切换四个技术问题。
备机状态:脱机、联锁和热备同步。
Power :电源指示灯HDD:硬盘工作指示灯KB-LK:键盘锁指示灯红色自复式按钮:复位蓝色自复式按键:键盘锁。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计算机联锁的软件由联锁数据和联锁程序组成,各种型号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软件的不同,而且各家公司对其软件均采取保密措施,具体程序均不对外公布。
当然维修单位也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程序,这里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只作简单的介绍。
1 联锁数据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所有的信息进入计算机后均变为数据,计算机只能对这些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凡参与联锁运算的有关数据统称为联锁数据.在联锁运算中有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如表示设备的编号或位置的数据。
这些在联锁运算中不发生变化的数据被称为静态数据,也称常量。
而在联锁运算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如表示状态输入信息、操作数入信息的数据,被称为动态数据,也称作逻辑变量。
在联锁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参与联锁运算,各种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数据在存储器中的组成方法被称为数据结构。
1。
1 数据编码代表信号设备状态或控制命令的开关量有两个状态被称为二值逻辑变量。
为了实现故障—安全, 一般用多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二值逻辑变量。
即用码长为n 的二进制代码,取其两个码与二值逻辑量对应,其它2n-2个代码均为非法码,两个有效码一个对应安全侧另一个对应危险侧(次安全侧)。
如果由于信息受到干扰,而产生非法码时,计算机将其作为安全侧信息处理,从而实现故障导向安全。
这种方式称为信息冗余。
实践证明,在数据编码时,取1、0相间的代码对应危险侧,则安全性更高。
在数据存储时,将同一数据存入不同的单元,数据输出时采用比较法和多数表决法还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2 静态数据在静态数据库中,将进路的特性及与该进路有关的监控对象的特征用一组数据表示出来,这组数据与联锁表相似,在这里被称为进路表。
一般的系统进路表均采用站场形数据结构。
其构成方法是先将信号平面布置图上各监控对象及操作按钮的位置数据化,这些数据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即每一个信号设备对应有一个数据块,各设备的数据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型静态数据库,即站形数据库。
基于Linux系统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平台软件设计基于Linux系统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平台软件设计摘要:随着现代化铁路系统的发展,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成为保障铁路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Linux系统,设计了一种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平台软件,旨在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1.引言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是保障铁路系统运行安全的主要控制手段。
联锁接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控制铁路信号设备和运行机车的安全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联锁安全平台软件设计方案,旨在提高铁路信号计算机的操作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2. 软件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2.1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铁路运行的平稳和可控;2.2 改善联锁软件的操作界面,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2.3 增强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减少停机时间;2.4 兼容现有的信号设备,减少硬件更换和成本。
3. 软件架构设计基于Linux系统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平台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分层化的架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3.1界面模块:设计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信号设备控制和参数配置;3.2逻辑控制模块:实现信号设备之间的逻辑控制和联锁功能;3.3通信模块:使用高效的通信协议,确保信号设备之间的准确、及时的通信;3.4数据存储模块:将关键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以便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3.5故障监控模块:实时监测联锁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4.关键技术实现4.1 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并发处理,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4.2 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4.3 引入自动故障诊断算法,实现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4.4 使用加密算法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实验与结果为验证基于Linux系统的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安全平台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际铁路信号计算机系统上进行了实验。
习题一一.填空1.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机械化联锁)阶段、(机电联锁)阶段、(继电联锁)阶段和(计算机联锁)阶段。
2.填补我国计算机联锁技术空白的是由(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生产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3.我国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生产单位为(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卡斯柯信号总公司)和(北方交通大学)。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基本的联锁功能)、(显示功能)、(记录存储和故障检测与诊断功能)和(结合功能)。
5.计算机联锁系统中,联锁层与控制层之间的联系方式分为(总线)方式和(专线)方式两种。
6.(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联锁系统在(瑞典)问世。
7.计算机联锁系统就是用(计算机)取代传统继电器进行选路和联锁运算,并通过(动态输出)输出控制命令动作信号设备的系统。
8.首次应用于国铁的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开发研制的。
9.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趋向为:从局部使用微机逐步向(全微电子化)方向发展;由集中式控制过渡到(分布式)控制,进而实现(多层次)控制;室内外设备由(专线)方式过渡为(总线)方式。
二.判断1.填补我国计算机联锁技术空白的是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制生产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2.首次应用于国铁的计算机联锁设备是由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生产的。
(×)3.拥有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制造特许证的厂家才能生产计算机联锁系统。
(×)4.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检测合格证为终身制的。
(×)5.计算机联锁系统实现联锁控制关系依靠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
(√)6.对于我国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规范管理工作首要的应该是对开发研制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三.名词解释1.车站信号联锁系统:控制车站内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并且实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系统称为车站信号联锁系统。
2.计算机联锁系统:用计算机取代传统继电器进行选路和联锁运算,并通过动态输出输出控制命令动作信号设备的系统称为计算机联锁系统。
一、实训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联锁系统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培养具备计算机联锁系统设计、维护能力的人才,我校开展了计算机联锁软件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联锁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联锁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计算机联锁系统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计算机联锁系统主要由联锁机、通信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设备等组成。
联锁机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各种联锁逻辑,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控制。
2. 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计算机联锁软件的设计方法。
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分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需求,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3)模块设计:针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处理流程、算法实现等。
(4)代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各个功能模块。
(5)测试与调试:对软件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功能正常,性能稳定。
3. 计算机联锁软件实现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C++语言进行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开发。
以下是部分实现代码:```cpp// 联锁机主函数int main() {// 初始化联锁机InitLockMachine();// 处理联锁逻辑while (true) {ProcessLockLogic();}return 0;}// 初始化联锁机void InitLockMachine() {// 初始化各个功能模块// ...}// 处理联锁逻辑void ProcessLockLogic() {// 获取输入信号// ...// 处理联锁逻辑// ...// 输出控制信号// ...}```4. 计算机联锁软件测试与调试实训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联锁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与调试。
技术应用计算机联锁工程软件安全生产优化方案刘鹏1,杨璘1,孙翼1,宋小莉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081)摘要:为实现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工程软件的安全生产,依据铁路信号运用管理办法及相关安全评估标准,在软件生产环节制定一系列优化措施。
针对工程软件设计、编制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结合工程应用经验,通过采用双套校核机制减少软件人员在数据编制时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依据软件生产流程控制特点,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联锁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应用到软件生产中,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研究表明,上述优化方案应用于联锁工程后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联锁软件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软件;质量管理;流程控制;接口设计;调试中图分类号:U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3-0102-05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3.1020引言计算机联锁在铁路车站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由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高、运行间隔小、正点率要求高,为提高高铁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必须配有计算机联锁系统[1]。
计算机联锁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2方面都有极高要求,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要求达到最高的安全完整性等级[2]。
联锁软件主要负责联锁逻辑运算,是计算机联锁系统各子系统中功能和逻辑安全要求最高的核心软件。
在计算机联锁软件工程生产实施中,为避免诸如设计、软件变更、软件数据配置错误等问题发生,其应用软件应从流程控制、软件数据安全防护、软件管理等方面加强软件安全生产,在保证软件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1联锁软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联锁系统工程实际实施中,影响联锁系统可靠运行除了系统硬件、标准版软件功能缺陷之外,绝大部分是设计人员和软件人员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诸如设计、数据配置错误等造成的,这些诸如“人的行为”问题经常影响现场设备使用,延误设备开通工期,频繁加大联锁回归测试。
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和锁闭模块设计【摘要】根据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其进行建模,可以保证列车安全、高速的运行。
【关键词】联锁软件;UML;建模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软件是一种保证站内行车安全,实现进路控制的安全性苛求软件。
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车站联锁系统是以技术手段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的系统。
计算机联锁系统,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构成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以进路、道岔、信号为控制对象,由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进路、道岔、信号之间的联锁,并按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的要求,自动控制选择进路、转换道岔、锁闭进路等。
本文以铁路车站信号联锁控制系统为背景,研究基于UML对联锁软件进行建模。
有助于测试人员加深对联锁系统基本功能模块的理解,根据UML的动画模拟过程,自动完成测试工作,提高联锁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对联锁系统核心--进路过程进行分析和子模块划分,并对其中的子模块,如进路锁闭模块,进行了动态建模。
1.UML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主要用于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系统建模。
由于UML易于表达、功能强大,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适合用于支持面向对象语言实现的项目,应用范围不仅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包括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全过程,已被广泛应用到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所以UML模型成为了测试用例生成的有效来源。
根据系统不同方面的描述,UML分为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
其中静态建模包括类图、用例图、包图、构件图和配置图;动态建模包括顺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
2.系统软件分析与建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机界面信息处理功能、进路控制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等。
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由上位机和联锁机组成,系统安全软件主要是指联锁机软件部分。
第六章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第一节软件的功能与总体结构一、软件的功能一般来说,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1.人机界面信息处理功能(l )操作信息处理对正常的操作进行处理,形成有效的操作命令,并在屏幕上给出相应的表示,以便使值班员确认自己的操作:对错误的操作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给出相应的提示,以便使值班员能够立即发现自己的错误操作,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的操作。
(2)表示信息处理对现场信号设备的状态,在屏幕上实时地给出显示,使值班员能随时监督现场设备的运用情况。
(3)维护与管理信息处理对现场的信号设备的故障状态,在屏幕上及时地给出特殊的显示,以便使维护人员迅速、准确地查找故障;自动记录并储存值班员办理作业的时间及被操作的按钮,完成与其他周边系统的联系。
2.进路控制功能(基本联锁控制)能够完成规定的联锁功能,主要包括:1)进路选出(建立);2)进路锁闭;3)信号开放;4)信号保持开放;5)进路解锁;6)进路正常解锁;7)进路非正常解锁;8)道岔单独操纵;9)进路引导总锁闭等。
3.执行控制功能(1)输出控制:根据联锁软件生成的控制命令来驱动现场设备控制电(2)输入控制:采集现场设备的状态信息,为联锁运算提供数据。
4.自动检测与诊断功能主要是在执行联锁程序的过程中检测故障的外在现象,检查硬件资源的物理失效,软件的缺陷以及故障的位置。
5 •其他功能(1)非进路调车控制功能:(2)平面调车溜放控制功能:(3)站内道口控制功能:(4)与调度集中系统联系功能;(5)与调度监督系统联系功能:(6)与其他系统,如站内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结合功能(7)监测联锁设备状态功能等。
上列各项功能尽管存在着某些联系,但它们的目的性是不同的,而且在一个具体车站上也不需要联锁系统具备所有这些功能,因此对于每项功能需由独立的软件甚至是由独立的计算机来实现。
在这些软件中,人机界面信息处理软件、基本联锁软件、执行控制软件、自动检测与诊断软件,是计算机联锁系统必须具备的。
二、软件的总体结构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实现车站联锁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应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并为管理、服务现代化创造条件;应能满足各种站场规模和运输作业的需要。
因此,系统软件的基本结构应设计成实时操作系统或实时调度程序支持下的多任务的实时系统。
综合分析国内外研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其软件的基本结构可归结如下:1•按照系统层次结构分类按照软件的层次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机会话层、联锁运算层和执行层,其结构如图4-1所示。
人机对话层完成人机界面信息处理;联锁运算层完成联锁运算,执行层完成控制命令的输出和表示信息的输入。
2•按照冗余结构划分按照冗余结构,可分为三取二系统的单软件结构和双机热备制式的双版本软件结构。
其中双版本软件结构,如图 4 —2所示。
图4-1软件的层次结构图4-2双版本软件结构3•按照联锁数据的组织形式划分按照联锁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小站规模的联锁图表式软件结构和中站以上规模的进路控制式的软件结构。
其中进路控制式的软件结构(即模块化结构)如图4-3所示在图4-3中,各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只有数据交换,没有程序上的联系,使得系统结构清晰,设计、编程均可实现标准化。
第二节联锁数据与数据结构联锁数据,是指在联锁计算机中,所有参与联锁运算的数据。
在联锁数据中,有一些数据有可能由于硬件故障或受到干扰而发生错误 时,其后果不仅能导致系统失败,而且会造成危险输出。
例如,一个涉及行车安全的逻辑变量的安全侧代码可能由于故障而畸变成 危险侧代码,这是十分危险的。
又如,一个地址码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而未识别出来, 也将造成数据传输的去向混乱,其后果也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数据编码和差错控制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
关于编码和差错控制的一般原理,在数字和通信的技术书籍中多有介绍, 在这里将从安全的角度强调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另外,参与联锁的数据量是很大的,它们在存储器中的组织方法称做数据 结构。
数据有静态数据(常量)和动态数据(变量)两类。
相应地有静态数据 结构和动态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形式不仅影响联锁程序的结构, 而且关系到 数据结构自身的生成方式问题。
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可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生 成,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编制数据结构时的人为错误。
1 •数据的编码在计算机联锁系统所处理的大量数据中, 代表安全信息的二值逻辑变量占 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简单地用一个二值码元(bit )代表一个具体逻辑量,显 然是不符合故障一安全要求的。
因此,必须采取多个码元编码。
编码技术是冗余技术联锁数据在信息领域里的具体应用。
对于涉及安全的逻辑量,取一个字节(1 Byte)的全8位编码作为一个逻辑量值,并取其中的相间码10101010和01010101作为有效值。
因为10101010 和01010101间具有最大的码距,且具有更高的故障一安全值。
对于参与运算的一些非逻辑变量(如一些标志),可以采用增加码位的方法来判别它是否因故障而出现错误,还可以采用比较法或多数表决法来提高该类数据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系统中还有一些常量。
对于参与运算的一些常量的检测,除了用比较法外更多的是用校验法,即设计一种算法对数据进行整批的检测。
常量一般是存于ROM中的,对于常量的检测也就是对ROM勺检测,检查方法很多,在此不再多述。
2.数据的传输在多个计算机的安全系统中,当计算机之间相距较远时,一般采取串行数据传输方式。
所传输的数据有逻辑量、数字量和地址数据等。
为了克服数据在传输中出错,一般采取避错和容错相结合的技术。
避错技术是采用可靠的器件,抗干扰的通道介质以及严格的工艺措施等,力求数据不发生错误。
采取容错技术就是传输理论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在编码理论中,常用到(n,k )分组码这一术语,其中n表示整个传输码的位数,k表示信息位数,那么n-k就是冗余位数,一般称做监督位。
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相关性,设计出合理的码字,在满足规定的检错和纠错能力情况下,使得编码和译码技术易于实现而且经济。
应该说,当前的传输编码理论比较成熟,理论上讲,用增加通道的空间和时间的办法总是能用编码方法达到代码防护的预期水平。
但从目前使用中的安全系统来看,多采用标准的编码形式,例如汉明码和BCH码等,而不米用纠错能力很强的特殊编码方式。
在实时控制系统中,要求数据及时刷新,因此可利用周期循环传输的特点采取比较或表决方法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这也就是说数据的接收端必须是安全系统。
如果在运算时间上允许的话,可对重要数据附上它的产生或传输的时间标志,在使用它时检查它的时间标志是否过时,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静态数据及其结构联锁程序需要哪些静态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在存储器中的组织形式,对于联锁程序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里,以标准的、各条进路共享的联锁程序为背景,讨论静态数据及其结构形式。
建立任何一条进路都必须指明该进路的特性和有关监控对象的特征及其数量等,这包括:(1)进路性质,是列车进路还是调车进路:(2)进路方向,是接车方向还是发车方向:(3)进路的范围,即进路的两端,如果是迂回进路,还应指明变更点(相当于变通按钮所对应的位置):(4)防护进路的信号机(信号机名称):(5)进路中的轨道电路区段(名称)及数量:(6)进路中的道岔(名称)、所处的位置、数量:(7)路所涉及的侵限绝缘轨道区段(名称)及检查条件;(8)进路的接近区段(名称):(9)进路的离去区段(名称):(10)进路末端是否存在需要结合或照查的设施,如闭塞设备、机务段联系、驼峰信号设备等。
若将上列各项纳入一个数据表中就构成了一个进路表。
将一个车站的全部进路(包括迂回进路)的进路表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总进路表(它很像我们熟悉的进路联锁表)。
总进路表存于ROh中就是一个静态数据库。
当办理进路时, 根据进路操作命令可从静态数据库中选出相应的进路表,从而可找到所需的静态数据。
三、动态数据及其结构参与进路控制的动态数据主要包括操作输入变量、状态输入变量、表示输出变量、控制输出变量以及联锁处理的中间变量等。
1• 操作输入变量操作输入变量是反映操作人员操作动作的开关量。
在RAM中需设一个操作变量表集中地存放操作变量。
每个操作变量在变量表中的逻辑地址应与它的输入通道的地址一一对应。
操作变量表根据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可能存于人机会话计算机或存于联锁计算机中。
在联锁系统中,为了防止误动一个操作而形成操作命令,一般需由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操作才能形成操作命令,例如办理一条基本进路需按压进路始端和终端按钮。
所以操作输入变量是形成操作命令的原始数据。
在RAM中应开辟一个区域集中地存放操作命令,称这些操作命令的集合为操作命令表。
一条操作命令形成后,就可从操作变量表中删去相应的操作变量了。
操作输入变量除了用以形成操作命令外,还作为表示信息的原始数据以及监测系统的记录内容。
为了记录,需将操作输入变量表的内容复制一份存于监测系统中,保存时间应不小于8h。
2•状态输入变量状态输入变量是反映监控对象状态的变量,如轨道区段状态、道岔定位状态、道岔反位状态、信号状态、灯丝状态,以及与进路有关的其他设备状态等。
状态变量是参与联锁运算的安全数据,每个变量最好经由两个通道输入,形成两个变量分别存入两个相距较远的存储单元中,其目的在于对两个变量进行直接地或间接地比较可以发现输入通道是否发生了故障。
如果发现了故障则给出故障信号,促成双机切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不采取双通道输入方式,则需通过双机互检方法才有可能发现输入通道故障。
状态变量应周期性地及时刷新,以保证变量能确切反映监控对象的实际状态。
刷新周期一般应不大于250 ms。
状态变量除了参与联锁运算外,还作为表示信息和监测系统的原始数据。
状态变量在RAh中有两种基本组织方式,一种组织方式是将同类输入变量集中在一个变量表中,例如将全部轨道区段变量集中在轨道区段变量表中。
对于这种数据结构,只要给出变量表的首地址以及各个变量在表中的逻辑地址,就能查到所需变量。
对应这种结构形式,在站场形数据结构中,应把状态变量的逻辑地址列入相应的轨道区段静态数据模块中。
这样一来,在建立进路时就可把进路中的所有状态变量的逻辑地址找出来,并构成进路表,从而为联锁程序提供了状态变量的地址。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进路表的理解:它不仅反映了进路的特征和哪些监控对象与进路有关,而且指明了监控对象的状态变量的地址。
状态变量的另一种组织方式是分散存储方式。
在存储器RA吋为每一监控对象开辟一个存储区称做动态数据模块,如图4-4 (b)中虚线框所示,动态数据模块与静态数据模块一一对应。
凡是与监控对象相关的变量均设在该模块中,例如在轨道区段动态数据模块中包括状态变量、进路锁闭变量、进路解锁用的变量以及其他变量等。